抗日战争中,县地属各抗日联合县时,于1942年至1945年间,由苏民、孟毅然、赵秋云等妇女干部,在130个村庄相继组建了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1946年5月,中共丰南县委建立后,县妇女民主联合会也随之建立,妇联主任孟毅然。1949年5月,各区始设妇女分会,村设妇女代表会。建国后于1957年9月,县妇女民主联合会更名为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各公社建妇女联合会,大队为妇女代表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妇联和所属基层妇联组织瘫痪。1973年7月,恢复县妇联机构,设县妇联主任1人,副主任2人,工作人员6人。至1985年底,全县30个乡(镇),492个村,都配有妇女干部,组织机构健全。
1949年至1985年,本县共召开妇女代表大会四次。
抗日战争时期,妇救会组织动员妇女积极热情地为抗战服务。1942年,全县投入破坏日伪交通、阻击敌人活动的妇女675人,掩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妇女394人,为抗战将士缝制军鞋31907双,军袜73940双。解放战争时期,县妇联动员全县广大妇女支援前线。送夫、送子参军的746人,为解放区站岗放哨的2249人,掩护伤员2613人,抬担架的523人,参加破坏敌交通的522人。全县并有31名妇女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其中6人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此外,县妇联还动员妇女开展自身解放运动,1947年,全县参加识字班学文化的妇女有2950人,自由恋爱结婚的365对。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半边天”作用。1949年至1953年,全县134800名妇女投入了大生产运动,平整土地12万亩,动土方120万立方米;10931 名妇女参加了植树造林,植树11万株,绿化“三八”路20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妇女工作更加充满生机。1980年,县妇联组织开展了植棉竞赛活动,建“银花赛”小组893个,参加竞赛的妇女6816人,为全县皮棉亩产超百斤做出了贡献。1985年,全县妇女积极争做“两户”(专业户、重点户)活动,组成了以妇女为主体的经济联合体400个,专业户2536个,其中:受到全国表彰的3户,省表彰的9户,涌现女能人30人。1978年至1985年,全县有2578名妇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担任乡(镇)以上领导职务的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