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众文化活动及文化设施
第一节 概况
第一节 概况
丰南县的群众文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活动主要是在民间。清末民国时期,每逢各类节日民间就自发地组织起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有的不免带有迷信色彩和宗教色彩。如稻地的庙会就是一项古老的文化活动。每年有十三台庙会戏,由神会负责演出。这十三台戏是:①火神庙会;②文昌庙会;③老爷庙会;④药王庙会;⑤真武庙会;⑥娘娘庙会,⑦神庙会③三关庙会;@奎星阁庙会;①白玉庵庙会;①孔子庙会;②水月庙会;③龙王庙会。每年从正月二十九日火神庙会开始,接着就是二月二日文昌庙会。以下每月有戏。如六月二十四日是老爷庙会;九月十七日是财神庙会;十月十五日是娘娘庙会……加上求雨、还愿、祭祀等临时性的演唱,差不多每个节日有戏。每台戏唱四天,每天三开厢。戏种多为高腔,绑子、昆曲、蹦蹦儿。再加上高跷、秧歌、小车会等与婚丧嫁娶时临时性的演唱相配合。同时,评戏也逐渐兴起,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评剧创始人之一成兆才先生曾和县魏家庄的赵寿辰班在河头镇搭班唱戏。到了三十年代,县建立了民众教育馆,设有简易的图书室,当时的文化事业为民众教育,由教育部门统管。国家虽然颁布了许多法令,但由于经济的落后,都无法实行,民众教育馆的活动很不活跃。全县只有为数不多的民间文艺演出团体以及一些民间艺人演出一些传统的文艺节目,形式比较单调,主要有评剧、皮影、大鼓等。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民间艺人的命运极为悲惨,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有时甚至连温饱也不能维持。
到了四十年代末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对文艺工作逐步加强了领导,使县文艺活动朝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前进了一步。1948年1月24日,县委宣传部颁布了《关于目前宣教工作的指示》,这是党全面领导文化工作的开始。
1948年12月12日,丰南县解放,1949年4月建立了文化馆,从这时起丰南县的文化事业开始有了新的转机。人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从内容到形势都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在戏剧、曲艺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除保留一部分优秀的传统剧(曲)目外,还大量地演唱新作品,如丰南评剧团就曾演出过《送子参军》、《交公粮》、《白毛女》等。皮影社唱过《送夫参军》《顽固反省》、《地主恶》等。鼓书艺人赵子申还自编了新段《抗美援朝》、《养猪积肥》等。所有这些,对于“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对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配合党的中心任务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8年是全县文化事业大发展的一年,各公社都建立了文化馆(站),建立了文工团,出现了唐访农民业余百花歌舞团那样影响全国的农民歌舞团。全县城镇、工厂、农村都建立了评剧团、皮影队,歌泳队,秧歌队、曲艺队……全县文艺活动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十年浩劫”期间,丰南县的文化事业和全国一样,受到了严重摧残,出现了百花调零的局面,再加上1976年世界罕见的大地震,使全县的文化设施几乎损失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丰南县文化事业获得了新生,文化事业发展很快,走上了一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道路。
附:《丰南县委宣传部关于目前宣教工作的指示》(节录)
三、民间艺人的改进与领导。
1、对所有的民间艺人(说书、唱影、洛子、吹喇叭、画画、刻花等)一律本着团结的方针改造他们,使他们利用旧形式换上新内
2、民间艺人的作品,一定要经县委宣传部审核批准后出演,否则即一律停演,对有反动性的、未经批准而演出者,并要追查责任。
3、农村儿童普遍习演霸王鞭,新秧歌舞。新收复区根据其旧有习惯逐步改进。
4、一概不准有伤风化的表情出演,更不准铺张浪费与大吃大喝,我们要绝对掌握这一点。
社会宣传教育工作。
1、各村所有敌人之标语,宣传遗迹要一律刷去,检查新闻之标语,漫画没有的要全部写上,不适合的要重写。
2、在有其具备条件下要建立壁报,黑板报及人力广播,组织专人负责执行。
3、发动村及学校订阅《冀东日报》,详情应按“县委关于报纸通讯工作的决定”执行。
4、号召各种大小会议(家庭会、联村会、全村会等)在老区拥军优属归队,新区以土改政策结合生产支前、新年献词,毛泽东主席对目前时局的声明作宣传内容。
5、掌握各小学完学,“特别是在新区”的读本一律作废,发动男女儿童敌人遗下有政治影响的课本一律作废,发动男女儿童上学,团结改选教职员与在乡知识分子。
6、区委宜委要经常用便信报道该区宣教工作,每月二十号区委要作总结报县委宣传部。
丰南县委宣传部
1948年1月24日
一摘自“中共丰南县委第一号全案第六号案卷”
到了四十年代末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对文艺工作逐步加强了领导,使县文艺活动朝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前进了一步。1948年1月24日,县委宣传部颁布了《关于目前宣教工作的指示》,这是党全面领导文化工作的开始。
1948年12月12日,丰南县解放,1949年4月建立了文化馆,从这时起丰南县的文化事业开始有了新的转机。人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从内容到形势都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在戏剧、曲艺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除保留一部分优秀的传统剧(曲)目外,还大量地演唱新作品,如丰南评剧团就曾演出过《送子参军》、《交公粮》、《白毛女》等。皮影社唱过《送夫参军》《顽固反省》、《地主恶》等。鼓书艺人赵子申还自编了新段《抗美援朝》、《养猪积肥》等。所有这些,对于“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对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配合党的中心任务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8年是全县文化事业大发展的一年,各公社都建立了文化馆(站),建立了文工团,出现了唐访农民业余百花歌舞团那样影响全国的农民歌舞团。全县城镇、工厂、农村都建立了评剧团、皮影队,歌泳队,秧歌队、曲艺队……全县文艺活动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十年浩劫”期间,丰南县的文化事业和全国一样,受到了严重摧残,出现了百花调零的局面,再加上1976年世界罕见的大地震,使全县的文化设施几乎损失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丰南县文化事业获得了新生,文化事业发展很快,走上了一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道路。
附:《丰南县委宣传部关于目前宣教工作的指示》(节录)
三、民间艺人的改进与领导。
1、对所有的民间艺人(说书、唱影、洛子、吹喇叭、画画、刻花等)一律本着团结的方针改造他们,使他们利用旧形式换上新内
2、民间艺人的作品,一定要经县委宣传部审核批准后出演,否则即一律停演,对有反动性的、未经批准而演出者,并要追查责任。
3、农村儿童普遍习演霸王鞭,新秧歌舞。新收复区根据其旧有习惯逐步改进。
4、一概不准有伤风化的表情出演,更不准铺张浪费与大吃大喝,我们要绝对掌握这一点。
社会宣传教育工作。
1、各村所有敌人之标语,宣传遗迹要一律刷去,检查新闻之标语,漫画没有的要全部写上,不适合的要重写。
2、在有其具备条件下要建立壁报,黑板报及人力广播,组织专人负责执行。
3、发动村及学校订阅《冀东日报》,详情应按“县委关于报纸通讯工作的决定”执行。
4、号召各种大小会议(家庭会、联村会、全村会等)在老区拥军优属归队,新区以土改政策结合生产支前、新年献词,毛泽东主席对目前时局的声明作宣传内容。
5、掌握各小学完学,“特别是在新区”的读本一律作废,发动男女儿童敌人遗下有政治影响的课本一律作废,发动男女儿童上学,团结改选教职员与在乡知识分子。
6、区委宜委要经常用便信报道该区宣教工作,每月二十号区委要作总结报县委宣传部。
丰南县委宣传部
1948年1月24日
一摘自“中共丰南县委第一号全案第六号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