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成立初期,主要是开展街道文艺活动,结合党的各项中心工作搞文艺宣传,包括小演唱、舞蹈等。群艺组还在每年春节前搞文艺骨干训练班,为每年春节文艺汇演打基础。主要节目有“跑驴”、“扑蝶”等舞蹈,还有“秧歌”、“签子灯”,以及喷呐吹奏、广东音乐等。还把《渔民号子》整理成文字材料。另外丰南民歌《梁山伯》也较为有名。
1958年为普及简谱,文化馆曾开过训练班。在演出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自编自演的节目。
1958年,唐坊公社党委曾提出,“唱跃进、唱生产、比活动、歌当先”的口号,开展起声势浩大的歌唱运动。全县涌现出了3个歌唱乡,150个歌泳队,男女老幼都学会了《社会主义好》、《生产大跃进》等二至五首歌曲。9月6日“唐坊农民业余百花歌舞团”诞生,是丰南县音乐、舞蹈方面的重大成果,这个歌舞团曾到北京作汇报演出。主要有喷呐独奏,男女声独唱,民间音乐和大型歌舞《人民公社鲜花开》等节目。
“文革”时期,舞蹈和音乐被搞得单一化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舞蹈有所恢复和开展。
从1978年10月到1980年5月,文化馆曾两次举办音乐培训班,由唐山市师范教员李向夫同志主讲声乐,文化馆翟荣焕主讲乐理。这两次培训班,对提高学员的视唱技巧及乐理知识起了重要作用。
1979年还建立了文化馆馆友文艺队。这个文艺队有30多人,其中包括教师、工人、农民、待业青年等。以排练声乐、器乐、舞蹈、表演唱为主。
县总工会、文化馆还于1982年组建了丰南职工轻音乐队。
1984年3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第一届“河北音乐之春”活动。各单位都分别写出了许多歌曲。一些曲作者还创作了反映“两个文明”建设的作品。其中翟荣焕创作的《河北的春天到了》评为市优秀作品。第一届“河北音乐之春”活动,共创作歌曲43首,组织演出7场。这次活动一直持续到秋季,1986年2月到6月开展了第二届“河北音乐之春”活动。织演出9场,参加演出人员1400多名,观众近万人。创作节目90多个,评选出优秀节目30多个。
1968年,张素习创作编导的《毛主席你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等歌舞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1978年,在唐山地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中,孙兰英、肖立军、王兰芝、袁会敏创作的小舞剧《勤劳的人》、舞蹈《小陶气交朋友》被评为优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