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图书馆事业
第一节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书情况
第一节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书情况
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造成了经济的落后,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特别是清朝在文化思想上的统治极为严酷。统治者号令“尊孔读经”提倡程朱理学。顺治二年(1645年)。孔丘就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各地广“建文庙”,祀圣祭孔。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朱熹以“有功圣道”被尊为“十哲”之列,配享孔庙。雍正皇帝上台后,还下令把孔丘的五代祖宗都加封五爵;对孔丘的名字避讳除“圈丘”的“丘”不避,其它一律改写为“邱”读“期”音。康熙皇帝曾命李光地编了性理精义》重刊《性理大全》雍正皇帝颁布了《大义觉迷录》朱熹的《四书集注》规定为天下书院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和八股考试的主要内容。在思想界形成了“非朱子之传不敢学,非朱子之家理不敢行”的理学统治的严酷局面。同时,在整理古今图书、编集《四库全书》中,消毁不少不符合孔孟之道和理学教条以及低毁清朝的书籍。乾隆皇帝曾下令:“明季造野史者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诋毁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面原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为了更有效地箱制思想意识,动辄对认为有“华夷之辨”,“讽刺时事”、“诽谤朝政”的“二心”之士大兴文字狱,加以野蛮镇压。由此可见当时图书情况了。据查,当时只是一些书院有些藏书,内容大多是宣扬孔孟之道的,再有就是民间的私人藏书。到了民国年间,略有发展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七月统计,全县有图书馆两处,阅报牌123处(包括丰润),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丰润事情》(此书现藏首都图书馆)所载,当时有图书馆两处,职员共5名,每日平均借阅者45人,经费每年为55元。由此可见其规模之小。这显然满足不了全县人民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丰南县的图书馆事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