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
        本县属于冀东滨海平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黄海高程在1.5———25米之间。地面坡度约1/8000~1/12000。
地貌营力
        本县地貌成因受燕山构造运动和渤海海相沉积的影响,形成构造堆积冲洪积平原和滨海低洼平原。
        一、构造堆积的冲洪积平原地貌
        新生代以来,以沉降运动为主,接受蓟运河和滦河大量冲积物而成,其中的构造隆起堆积地带,是第四纪以来才被河流冲洪积层逐渐掩埋的古河道自然堤及河口,成带状分布在沙河及陡河沿岸。
        二、海退成陆的滨海低洼平原地貌
        据国家钻探资料和地质状况调查证明,是进入新生代第四纪以来历经八次海进才形成的陆地,据今大约已200万年。受渤海海潮影响———涨潮挟带泥沙于平潮退潮时淤积成陆,形成今日的滨海低洼平原。
地貌类型
        本县地貌参照成因,按外观形态分类,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一、平原
        分布在大佟庄、杨家泊一线以北,兰高庄、高先甸一线以东地区,总面积5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黄海高程在3~25米之间,绝大部分为倾斜平地,间有缓岗和沙丘。
        1.倾斜平地:地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微向河床的垂直方向倾斜。质地变化一般离河床越近越粗,越远越重。土层层次排列清楚,地下水位较高,有潜育现象和特征。
        2.缓岗:是古河道留下来的自然堤,沿河道成带状分布,一般比附近地面高1~1.5米,这在小陡河沿岸尤为明显,王兰庄以南小陡河两岸形成的缓岗宽度达80~110米,俗称“坝上园田”。地形部位较高,排水畅通,土层土壤已脱离地下水的作用,因此缓岗上的土壤发育正向褐广土化方向发展,具有初步的褐土特征。
        3.沙丘:俗称沙坨,呈带状分布在沙河古河道两旁及近代决口处李毫子庄、爽坨乡一带,一般高出地面3~4米,最大高程25米(坨顶),上层土壤不受地下水影响,土壤通体沙质,有剖面发育。但层次不明显,久经耕种,多数已成为固定沙丘,并向褐土化土壤类型演变。
        二、低洼
        分布在唐坊、柳树瞿阝广大地区及大佟庄西南和兰高庄、侉子庄以西部分地区,为泻湖性洼地,即海退地。总面积72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6.5%。地面海拔高程一般为1.5~3米,其中油葫芦泊和草泊水库一带经过长期积水,正向沼泽土类型演变。其余地区由于兴建台田及农田水利设施,绝大多数为盐化潮土、滨海草甸土和滨海盐土、昔年泻湖性洼地,除保留的苇田草场外,所有农田已逐步改造为台、条田和稻田。
        三、海岸带
        系渤海沿岸滩涂的潮上带。本县海岸线长23.5公里。东起滦南县北堡插网铺,西止天津市洒金坨插网铺。海岸走向,由境内沙河、陡河入海口分三段:沙河口以西为东西走向;以东为东南走向和西北走向。海岸以上是基本上没有植被的盐碱滩涂,主要分布在汉南铁路附近及以南地带,全面积为3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1%(其中南堡盐场为271平方公里),黄海高程0.9~1.5米,属于盐业化工和海产品养殖区,此项退海滩涂,尚未脱离海水影响,为黑褐色死盐土,土壤粒径在0.1—0.001毫米之间,淡水渗透系数每日为1.2cm/㎡,海水每日为0.334cm/㎡。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