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冬季,县委宣传部、文教局发出了一个通知,号召中学生放假后都要与村里的艺人搞好春节文艺活动,以配合中心工作。回校前由县政府做出锚订交学校掌握。当时县师范学校的学生董桂池、李景宽、董余瑞、赵德新、刘桂祥等九名同学,另外还有芦合中学的李伯华,在职小学教师王克强,王兰庄村老艺人董廷福、王希春、董余三等共三十五人组织了王兰庄业余剧团。主要是为了配合当时抗美援朝运动,兵役制,婚姻法和春耕生产等运动。演出的形式主要有歌剧、话剧、歌舞、快板、相声等,当时排练的有《渔夫恨》、《王宝山参军》、《夫妻生产》、《张老大转变》等十几个节目。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排完了,春节与群众见了面,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区政府的好评。为了更好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区政府又组织人力、物力支持这个剧团,同时也加强了领导力量,由区政府教育助理王云光主抓剧团。这样剧团又到邻近的村演出,曾到董代庄、将军庄、马庄子、马新庄、张六庄、横洁、高先甸等十九个演出点,共演出45场(包括王兰庄集日演出场),开学的时间到了,学生和老师都返校了,宜传工作誓时停止了。但因为是刚刚解放,中心工作很多,又都是新鲜事物,加之群众觉悟不高,党的宣传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因此区政府又协助王兰庄再重新组织剧团来配合各项工作。人员主要是在乡的老艺人,小学的学生,村里的男女青年,共青团员也参加了剧团,他们白天劳动学习,晚上排练演出。到1953年春节演出了《小女婿》、《刘巧儿》、《未婚夫妻》《祥林嫂》、《王贵与李香香》、《应征前夕》、《那条道好》等大型评剧,每年去各村演出达30场之多。1953年春节丰南县文艺汇演,王兰庄业余评剧团演出的评剧《刘巧儿》荣获集体一等奖。主要演员陈淑玲、杨佐珍、董玉婷、董友荣、孔世田、董化忠分别获得演出奖。以后,经常为县里召开的党代会,三级干部会演出,也曾为荣军、部队进行过慰问演出。
1953年冬季,曾为解放军特等功臣王占山庆功大会(在钱营赞公庄召开)演出三场。每年春季县组织文艺汇演,总是获得一等奖,每年秋后农闲时县文化馆派专人辅导,使演员们都学到了不少知识。以后曾到丰润城关唐山市、胥各庄等地公演三十多场。
王兰庄业余评剧团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1950年至今始终存在着,活动着,每当农闲季节都为各村广大群众演出,并参加县里举行的文艺汇演,多次受到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三十多年来,王兰庄业余评剧团曾经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女演员杨佐珍考入丰润县评剧团,并成为主要演,现在担任丰润县评剧团教练。女演员陈淑玲1958年到哈尔滨亚麻厂做工并在职工剧团担任主要角色,反串小生更为可佳,现在48岁的陈淑玲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老艺人董福,毕春魁已经病故。最近几年来王兰庄评剧团由孔仕田、王希春、董化忠、李景宽分别担任团长、导演。演员也是由老带新,一批接一批从未间断,在演出技术上一辈胜似一辈,在演出风格、演出形式上也是多样化,包括评刷、快板、合唱、表演唱,舞、器乐合奏等。据统计,王兰庄评剧共得到上级领导颁发的奖状17块,得到演出纪念旗95面。
1953年冬季,曾为解放军特等功臣王占山庆功大会(在钱营赞公庄召开)演出三场。每年春季县组织文艺汇演,总是获得一等奖,每年秋后农闲时县文化馆派专人辅导,使演员们都学到了不少知识。以后曾到丰润城关唐山市、胥各庄等地公演三十多场。
王兰庄业余评剧团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1950年至今始终存在着,活动着,每当农闲季节都为各村广大群众演出,并参加县里举行的文艺汇演,多次受到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三十多年来,王兰庄业余评剧团曾经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女演员杨佐珍考入丰润县评剧团,并成为主要演,现在担任丰润县评剧团教练。女演员陈淑玲1958年到哈尔滨亚麻厂做工并在职工剧团担任主要角色,反串小生更为可佳,现在48岁的陈淑玲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老艺人董福,毕春魁已经病故。最近几年来王兰庄评剧团由孔仕田、王希春、董化忠、李景宽分别担任团长、导演。演员也是由老带新,一批接一批从未间断,在演出技术上一辈胜似一辈,在演出风格、演出形式上也是多样化,包括评刷、快板、合唱、表演唱,舞、器乐合奏等。据统计,王兰庄评剧共得到上级领导颁发的奖状17块,得到演出纪念旗95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