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文物古迹
第一节概况
第一节概况
有史以来,丰南县境内,地下的文化进产和遗留的历史文物,历代执政者均不重视,更没有妥善的管理和保护制度,使有些文物落到私人手里,甚至遭到破坏和丢失。
建国后,党和政府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细,由兼到专的发展过程。建国初,由文化行政部门统管;六十年代县文化馆代管,馆内由谷孝良、赵果一兼管;1983年9月文化馆内设有文物组由朱岚云专管;1984年3月文物组由二人组成:娄善成任组长,赵玉东为组员。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了对文物管理和保护的责任制度,开始积极搜索文物,进行普查和保护工作。
建国三十五年来,曾发现收藏的文物有:1962年胥各庄五街王赤峰家属曾献出古瓷器,玉器600多件(此批文物经谷孝良手售予唐山文物商店)。1964年5、6月份,在四清运动中从民间收缴一些文物,有古典书籍、名人书画、封建时代的官袍、衣帽、圣旨、铜佛象、家谱等(文化革命中,被认为是“四旧”、将瓷、玉器打得粉碎。书籍书画一概焚毁殆尽),60年代初,丰南县蒲子泊村民间藏的杨柳青画派板画版(一部分现存唐山群艺馆,另一部分被中国美术馆视为珍品而收藏),1983年文物组建立后,从民间发现了古币、端砚、王兰庄李洪绪保存一些书画,1984年2月大佟庄乡东滩沟发现了古墓群,有出土文物50多件。另外县内有些名胜古迹,经历史演变,全部毁坏,遗址犹在,不见其物。
建国后,党和政府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细,由兼到专的发展过程。建国初,由文化行政部门统管;六十年代县文化馆代管,馆内由谷孝良、赵果一兼管;1983年9月文化馆内设有文物组由朱岚云专管;1984年3月文物组由二人组成:娄善成任组长,赵玉东为组员。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了对文物管理和保护的责任制度,开始积极搜索文物,进行普查和保护工作。
建国三十五年来,曾发现收藏的文物有:1962年胥各庄五街王赤峰家属曾献出古瓷器,玉器600多件(此批文物经谷孝良手售予唐山文物商店)。1964年5、6月份,在四清运动中从民间收缴一些文物,有古典书籍、名人书画、封建时代的官袍、衣帽、圣旨、铜佛象、家谱等(文化革命中,被认为是“四旧”、将瓷、玉器打得粉碎。书籍书画一概焚毁殆尽),60年代初,丰南县蒲子泊村民间藏的杨柳青画派板画版(一部分现存唐山群艺馆,另一部分被中国美术馆视为珍品而收藏),1983年文物组建立后,从民间发现了古币、端砚、王兰庄李洪绪保存一些书画,1984年2月大佟庄乡东滩沟发现了古墓群,有出土文物50多件。另外县内有些名胜古迹,经历史演变,全部毁坏,遗址犹在,不见其物。
现今县收藏文物如表下 | |||||
文物名称 | 大致年代 | 出土地点 | 件数 | 收藏者 | 备注 |
石斧 | 新石器 | 刘唐保 | 1 | 文化馆 | |
石斧 | 〞 | 五里屯 | 1 | 〞 | |
青瓷瓶 | 汉代 | 原馆内收购 | 1 | 〞 | |
青瓷盘 | 辽金 | 〞 | 1 | 〞 | |
铜佛 | 明代 | 〞 | 1 | 〞 | |
中堂字画 | 明代 | 馆内征集 | 1 | 〞 | |
高口瓶 | 清代 | 〞 | 1 | 〞 | |
青花紫盘 | 〞 | 〞 | 1 | 〞 | |
白陶鼎 | 辽代 | 稻地 | 1 | 〞 | |
陶体 | 汉代 | 原馆内征集 | 1 | 〞 | |
货布 | 大新 | 不详 | 1 | 崔坨王福来 | 新为王养建立的朝代 |
黄金 | 清代 | 东滩沟 | 9 | 馆内 | |
白银 | 〞 | 〞 | 7 | 文化馆 | |
玉器 | 〞 | 〞 | 18 | 〞 | |
紫晶石烟壶 | 〞 | 〞 | 1 | 〞 | |
砚台 | 〞 | 〞 | 1 | 〞 | |
翠制品 | 〞 | 〞 | 3 | 〞 | |
瓷罐 | 〞 | 〞 | 5 | 〞 | |
端砚 | 元代 | 1 | 大岔河张玉昆 | 赝品 | |
国画荷花 | 宋代 | 1 | 王兰庄一村李洪绪 | 宋汤世树作 | |
国画松马 | 近代 | 〞 | 近代画家马晋作 | ||
字画 | 清代 | 1 | 〞 | 清代王序(状元) | |
字画 | 〞 | 1 | 〞 | 清代华文宰(林翰) | |
字画 | 〞 | 1 | 〞 | 戴彬元(清翰林) | |
钟鼎文对联 | 〞 | 1 | 〞 | 有皇家金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