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腊八粥
       农历每年十二月初八,每家每户都做上一顿腊八粥,此俗从古沿传至今。
        腊八,原本是佛教节日。在我国汉族聚居地区,相传十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常于该日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祭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名腊八粥。它又名“七宝粥”。初为十二初八佛教寺院以共佛之粥,后通行于民间,演变成为一种习俗。清代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粟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禳、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由最初的佛教节日演变成为一种民间食俗,意义也有所改变。人民群众吃腊八粥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愿望,所用原料也不尽相同。在民间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腊八是一个人,因农历十二月初八出生而取名。其父母当时已四、五十岁,原先没有生养过,老来得子,视腊八为宝贝疙瘩,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腊八从小上学不念书,种地怕下力,养了好吃懒做的恶习。后来腊八娶了媳妇,模样怪俊俏,可就是跟腊八一样懒。老两口临下世时,给小两口留下八屯粮,并劝他俩勤俭过日子,要跟人家学一学,比一比,看谁家早晨烟筒先冒烟儿,谁家地里的高梁先红尖儿。谁知小两口根本不把父母的遗言放在心上,照样游手好闲,坐吃山空,没几年,八囤粮都糟踏光了,连锅都揭不开了,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过生日了,可是锅里无米,灶下无柴,媳妇扫了扫八个国底子,八样粮才扫出一小把,熬了点稀粥,喝了不顶事,第二天人们发现他俩被冻死了。打那以后,每逢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用八种米熬粥,管这顿饭叫腊八粥。人们喝腊八粥,是为了汲取腊八一家不勤俭过日子的教训。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