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重点小学
         解放初,县在发展小学教育事业的过程中,确定了河头实验小学为直接联系的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配备该校的领导及教职人员,作为改制和开展观摩教学的基地。
         县根据1962年冬中央召开的“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规划成上边小,下边大的“塔”形,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小宝塔”。1963年初,县又学习了北京景山学校和辽宁省黑山县的经验,于同年首先办起五所重点小学为塔尖。这些重点小学是,河头实验小学、稻地小学、小集小学,外有胥各庄小学、黄各庄小学这两所小学系搞五年一贯制的试点学校。
         第二批办好的重点小学10所,作为“小宝塔”的第二层,这些重点小学是,
         唐坊工委:王兰庄小学、唐坊小学。
         老铺工委:尖字沾小学、张庄子小学、柳树翟阝小学。
         大新庄工委:大新庄小学。
         钱营工委:钱营小学、大赞公庄小学。
         小集工委:宋家营小学。
         宣庄工委:宣庄小学。
         县文教局对以上这些重点小学,采取了一系列办好的措施,
         1、按重点学校的规定调整学校规模。
         2、对重点学校加强领导,定期深入重点学校检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3、调整师资队伍,充实骨干教师,并适当放宽编制。
         4、注意维修校舍,改善办学条件,适当增加办学经费。
         5、提高新生质量,可适当扩大招生范围。
         “十年动乱”之后,县重点小学多次变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基本上确定下来。据1981年统计:县办重点小学共31所,并决定首先抓好三分之一,计9所小学。
 
首 先 抓 好 的 九 所 重 点 小 学 是:
  校        名 班 级 数 学 生 数 教 师 数
△  丰南县实验小学 21 1036 51
  胥 各 庄 小 学 20 894 40
  宣  庄  小  学 17 664 28
  大 新 庄 小 学 16 640 23
 △ 稻  地  小  学 14 571 31
  李 兴 庄 小 学 8 264 11
  五 里 屯 小 学 12 511 13
  尖 字 沽 小 学 10 393 12
  宋二小学(宋家营) 9 275 11
         注:前打“  △  ” 号者为省重点小学。
         其余的22所重点小学是,
侉子庄小学 群立小学(兰高庄) 爽坨小学 大佟庄小学 西葛小学  刘唐保小学 王一小学(王兰庄) 南孙庄小学 毕武庄小学 赞公庄小学  黑西村小学(黑沿子) 张庄子小学 向阳小学(西河) 辉坨小学  董各庄小学 于庄子小学 黄各庄小学 大齐各庄小学 唐坊桥小学      太各庄小学 小集小学 柳前小学(柳树翟阝)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