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物·古迹·名胜·特产
早年民间的消防组织—— “宣庄十善水会”
李俊胜
据《宣庄十善水会碑记》载;“宣庄十善水会, 当前清同治五年,经侯绅广平,张绅复兴诸公创立”。
在旧社会,我县农村因没有官办的消防组织,常因火灾为患,使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得保证。宣庄的开明士绅 侯广平、张复兴等人,遂 组织当地商家富户七十二家,集资捐款,招募乡勇、购置消防用具,建立制度,公推首领,于公元一八六二年组建了群众性的消防组织——“十善水会”,后经宣庄绅商董输东、孟郁文大力协助,使之健全;一九二五年又经孟汝明等增购物品,添置家具,使之更进一步完备。以后,逐年为“水会”捐款已成惯例,一直延续了百年之久。至解放后人民政府成立了消防组织,“十善水会”才完成他的历史使命。
所谓“十善水会”是宣主镇参加消防组织的十条街道的总称,它包括“择善会、义善会、友善会、从善会、众善会、同善会、修善会、安善会、乐善会、福善会”。合起来是“择义友从众同修安乐福”十个字,简要阐明了该水会的宗旨。
“十善水会”所使用的消防工具虽古老而笨重,但却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有四台“救火水机(两大两小),大的用八个人搬运,小的用四人搬运,另有八个挠钩、八个码头(专门用作在坑边提水站人的木制工具)、八个铡刀、八个镩子、四个小水枪、还有报警锣、指挥旗、马蹄灯等消防用具。
“十善水会”的组织严密,开始公推李德保、孟子敏为“水会”头目(若以后不能胜任者再推选)、纪律严明、奖惩分清、分工细致、责任到人,报警、指挥、上阵救火时,就各就各位,按予先确定使用的工具,专人负责、不使慌乱;对及时赶赴现场、积极肯干者当场进行奖励,对延误时间敷衍寨责者给子罚款。
“十善水会”的会员,为了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熟练的消防技术以及检修消防用具,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演会修补”日,参加水会的全体人员,把所有的消防工具都集中到宣庄老爷庙门前,检查消防用具的缺损,并进行救火操练。操练时,前面抬着大小四个水机,后边百余人各持消防工具,排成长队,在宣庄大街游行,浩浩荡荡,威武雄壮,表示了人民群众团结一起力战自然灾害的决心。
“十善水会”成立后,给当时宣庄人民建立过难忘的业绩,周围六十四个村庄,无论哪庄失火,“十善水会” 都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从老年人口碑得知:解放前刘永林家、张家烧饼铺、王宪堂家……失火都是“十善水会”扑灭。一直至解放后三街李福臣家、四街王子忠家失火“上善水会”还发挥了它最后的威力,演奏了消防灭火战歌的尾声,至今还传为佳话。
在旧社会,我县农村因没有官办的消防组织,常因火灾为患,使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得保证。宣庄的开明士绅 侯广平、张复兴等人,遂 组织当地商家富户七十二家,集资捐款,招募乡勇、购置消防用具,建立制度,公推首领,于公元一八六二年组建了群众性的消防组织——“十善水会”,后经宣庄绅商董输东、孟郁文大力协助,使之健全;一九二五年又经孟汝明等增购物品,添置家具,使之更进一步完备。以后,逐年为“水会”捐款已成惯例,一直延续了百年之久。至解放后人民政府成立了消防组织,“十善水会”才完成他的历史使命。
所谓“十善水会”是宣主镇参加消防组织的十条街道的总称,它包括“择善会、义善会、友善会、从善会、众善会、同善会、修善会、安善会、乐善会、福善会”。合起来是“择义友从众同修安乐福”十个字,简要阐明了该水会的宗旨。
“十善水会”所使用的消防工具虽古老而笨重,但却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有四台“救火水机(两大两小),大的用八个人搬运,小的用四人搬运,另有八个挠钩、八个码头(专门用作在坑边提水站人的木制工具)、八个铡刀、八个镩子、四个小水枪、还有报警锣、指挥旗、马蹄灯等消防用具。
“十善水会”的组织严密,开始公推李德保、孟子敏为“水会”头目(若以后不能胜任者再推选)、纪律严明、奖惩分清、分工细致、责任到人,报警、指挥、上阵救火时,就各就各位,按予先确定使用的工具,专人负责、不使慌乱;对及时赶赴现场、积极肯干者当场进行奖励,对延误时间敷衍寨责者给子罚款。
“十善水会”的会员,为了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熟练的消防技术以及检修消防用具,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演会修补”日,参加水会的全体人员,把所有的消防工具都集中到宣庄老爷庙门前,检查消防用具的缺损,并进行救火操练。操练时,前面抬着大小四个水机,后边百余人各持消防工具,排成长队,在宣庄大街游行,浩浩荡荡,威武雄壮,表示了人民群众团结一起力战自然灾害的决心。
“十善水会”成立后,给当时宣庄人民建立过难忘的业绩,周围六十四个村庄,无论哪庄失火,“十善水会” 都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从老年人口碑得知:解放前刘永林家、张家烧饼铺、王宪堂家……失火都是“十善水会”扑灭。一直至解放后三街李福臣家、四街王子忠家失火“上善水会”还发挥了它最后的威力,演奏了消防灭火战歌的尾声,至今还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