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祥
为了重修县忠,编写我县水利史,八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到董各庄事找“二甲口石碑”。(二甲口即现在的董各庄闸处)据原陡河渠道委员会的肖殿举介绍,在一九六六修建董各庄节制闸时,为了防止这块石碑丢失、破坏,他曾建议把石碑砌在桥头上,但对砌石地点不详。根据已掌握的部分线索,调查人员到了陡河管理所,请求协助查找,管理所主任付长志同志热情支持,积极帮助出主意、找线索,并亲自带领马维池等五、六名同志前去寻找。快要七十岁的付长志同志和年轻人一同刨石挖土。当时天气异常闷热,个个挥汗如雨。经过半天奋战,到中午终于在西桥头南边挖出了这块石碑。随后用小拖车运到了陡河管理所门口,并用水泥砂浆补砌了路面。
经过擦拭,虽已残缺不全,但字迹尚可依稀辨认,基本上金部抄录下碑文。若不是抢救及时,这份史料恐怕就无法为后人所知了。
碑交记载了许多过去找们所不清楚的史实。如陡河董各庄南流的主河道是因雍正七年二甲街古堤决口形成,以后为了王兰庄营田灌溉和涧河汎屯兵饮水,于乾隆二十五年第一次修建石坝,乾隆二十八年冲毁重修。到道光十七年又第三次重修。这块石碑则是道光十七年所立。
石碑文对研究我县的水利史价值很大。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历代重视水利事业,为变水害为水利与大自然一直在顽强地斗争。同时,通过碑文可以断定董各庄旧闸是在道光十七年以后修建。至于何年建成,发起原因等还需进一步弄清。
(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