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运河,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隋朝开挖的横贯南北2000多公里长的京杭大运河。开平矿务局也曾开凿过一条运河,它是为便利煤炭运输而修建的。这条运煤河虽然远不及京杭大运河著名,但它却为开平矿务局的发展和唐山地区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清光绪七年(1881)三月,煤运河正式开挖,于当年八月完工。河长70里,河底宽1.5丈,河面宽10余丈,深1丈,共占地6500亩,工程造价11.5万两白银。原计划挖到唐山矿井,因往东地势太高,加之流沙严重,不能再挖,因此煤河的东头,称之为“河头”。
煤运河正式启动后,煤从河头装驳船,由纤工牵拉到闫庄,改油轮拖带,经芦台、北塘口出海,直接运往天津等地。从1882年至1887年,通过煤河运至天津的煤炭约40万吨,占开平矿务局产量的80%。煤河除运煤外,还运载农副产品、粮食、生活用品、工业用品。煤河的开挖促进了胥各庄、河头的繁荣。清末文人张焘在《津门杂记》中这样描述了胥各庄:“目下开新河一道,往达天津,又建铁路一条,由矿直接河头,规模大廓,气象一新……该处囊为萧瑟荒村,现已为大市落矣”。清光绪十七年(1891)《丰润县志》对当时煤河的情形曾有一番描述:“煤河在胥庄南二里许,光绪七年开平矿务局挑浚,为运煤计也。东自胥各庄起,西至宁河县之芦台止,长约70余里,宽10数丈,引芦河之水,随潮汐上下,设闸储蓄,波平浪静,四时不涸。商艘客舰,樯密如林,来往洋轮,疾于奔马。而起浚之处名曰河头,方圆数十亩,波水澄清,两岸洋楼花坞,目不暇接。稍西桥旁,列肆鳞比,人烟辏集,居然一水陆埠头也”。
煤河自1881年通航,到1955年停运,经历了70多年的历程。在这曲折漫长的岁月中,为开平矿务局的建立和发展,为丰南乃至唐山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