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丰,胥各庄七街人,清咸丰五年(1855)出生于一个殷实之家。其父望其苦读诗书,参加科举,光宗耀祖,可是他从小就心灵手巧,喜欢钻研手工技艺,不喜欢五经四书,更不想走科举之路。到了青年期,他开始读西方科技书籍,深感中国欲强,出路在于发展技术。亲朋都认为他“不务正业”,是个“怪人”。
开始,他致力于研究天文、气象、物理等学科,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于光绪十六年(1890)测算出十年后出现彗星,乡民们认为他是“魔怔”,在说胡话,可到1900年果然应验,乡民们又觉他是“奇人”。
他针对群众因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误认为风、雨、雷、电是神灵支配的观念,自制了观测气象的仪器,下工夫观测,他将观测结果随时在路口张贴气象预报。经长期体验,预报多应验。光绪二十一年(1895)和民国元年(1912)本县两次特大暴雨,王来丰均有预报。那时,乡间钟表很少,王来丰以天干地支为计算单位制成了日晷,让群众观看时刻。后来他又研究钟表,他制的钟表外壳美观精朽,装有布谷鸟、小人,按时启动报时,人们惊叹不已。
更神奇的是,王来丰受蒸汽机的启示,自制出小火车模型:高30公分,长80公分,宽20公分,蒸汽锅炉以木炭为燃料,发动机进退自如,能运行在自制的轨道上。
光绪末年,慈禧颁旨,选全国能工巧匠带制品进京比巧。丰润知县力荐王来丰带自制小火车进京出展,受到慈禧和王公大臣的赞赏,御赐匾额一方:“考巧第二名”。慈禧欲让他跟詹天佑搞铁路,但王来丰不拘小节,放浪形骸,因天热,他当着慈禧的面竟以袄襟扇凉,慈禧看了后,很不高兴,认为他太不懂规矩,令其回家,其实王来丰也确实不爱干。王来丰1939年去世,但那块匾额一直悬挂在王家大厅。新中国成立后,其后人恐有复旧之嫌,将此匾灭迹。
在科学极不发达的旧中国,王来丰如此痴迷科学,并有惊人的创造,但生不逢时,其制品只被当成了玩物和雕虫小技,未用于社会生产,如果生于新中国,其才华定能充分施展,甚至会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