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经,笔名章勃,王家河人,生于1929年,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华北联大学文学,聆听过老作家丁玲、老诗人艾青等人的授讲,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52年他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秘书起,开始了文艺创作,先后在华北军区主办的《战友》报、《人民炮兵》 报上发表小说、诗歌30余篇(首)。其中,1954年写的短篇小说《为谁负责》获“八一”征文一等奖。
1958年,因对文艺作品中的个别文字提出不同意见,被错划为“右派" ,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虽然如此,他坚信自己从未作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从事文艺创作之心仍未泯灭,不论是在团泊洼农场劳动改造,还是在海河工地,他仍坚持写作,并默默积累创作素材。
1979年他的问题得以平反纠正,被分到商业局。为了实现他从事写作的壮志,1984年就提前离体,到了“一无钱,二无权、三无物”“清苦、艰苦、辛苦"的县志办公室从事修志工作,而且有一-段时间是义务修志,从此,他如鱼得水,像潮水一样,打开了创作的大门,一泻千里,他是《丰南县志》、《丰南县续志》《丰南市志》三部志书的副主编,是修志的顶梁柱,仅他自己写的文字就达百余万字,他还帮芦台农场撰写了百万字的《芦台农场志》, 他今年78岁仍从事修志工作,不仅在全省绝无仅有,也可以成全国之最。
在编纂地方志的同时,他利用修志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出了许多“副产品”从1994年到2005年,他撰写了《寒夜繁星》、《山鬼》两部长篇小说,《煤河绿浪》、《银手镯》、《银杏树下》两部中篇小说、散文集《沧桑》、报告文学《河北第一镇》、《男子汉的风采》等,还写了诗歌70余首,文史资料30余篇,从他1952年开始文艺创作,到2007年,已有55年时间,他撰写的这些作品,达500多万字,可谓丰南坚持写作最久、最勤奋的作家。
他为什么这样干,用他的话说就是把被打成右派20年的时间找回来,“从哪里跌倒, 从哪里爬起来”。从他1984离休,至今整整干了23年,实际上他早已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了。他还豪迈地提出“就是到了80岁、90岁只要脑子不坏,我还要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