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草,又叫茅子草。春起先长茎秆,孤零零地窜到一尺多高,然后结苞抽穗。穗银白色,似单挺的苇穗,抽穗后从根部开始长叶。叶细长,三棱状,极柔韧,夏秋之际割下晾干,可编蓑衣,编一件蓑衣需七八斤干叶。蓑衣里面编成菱形
的网状结构,外面看去则是一根根密密错落着垂下的呈鳞状的叶片,一层压一层。
蓑衣是农家必备的雨具。阴天时人们下地,往往用锄头挑着蓑衣,下雨了往身上一披,雨不大不影响劳作,雨伞就不行了。雨季外出,农人多背着蓑衣,下雨披在身上,既防雨,又保暖。饲养处和看场的老汉,夜里给牲口添草料与外出巡察,也多披蓑衣,以为御寒。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旷远静穆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但我从未见过在凝固的江河中披蓑垂钓之人。倒是在家乡的小河涨水之时,时见在靠岸的河水回流之处,身披蓑衣的“遛鱼”人手持遛网,水没腰际。手臂似有触动,便缓缓抬网,遛到的鱼多是半斤多重的鲫鱼,也有鲇鱼和鲤鱼。从岸上看去,只见草帽和蓑衣,似一个小小的草垛浮于水上。那情景,没有寒江垂钓那般空旷寂寥,倒有一番水乡的悠闲情致。那时河心的水在急急地流,而回水处,河水却缓缓地往回
里流动,再卷回来。不谙水性的人是绝不敢下水遛鱼的,一般人站在那里望一眼河当间的湍流就会眼晕。
蓑衣草,生于河滩、沟边、洼地,它的根像芦苇的根,一节一节地在地下顽强地伸延,一棵蓑衣草的根可以伸出好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