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焕林
一、辛亥革命前后直隶各革命团体 的继起及其活动
直隶(今河北省)处于清廷周围,“天子”脚下,是封建专制 主义高度集中的地方。在这里,封建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 力相勾结,把中国人民推进了灾难沉重的深渊。地处京畿的直隶 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蹂蹒和压榨尤为惨重。但是, 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直隶人民,在义和团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斗 争中,曾大显身手。随着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 动的发展和壮大,直隶的一些革命志士也积极投入到这一运动中 来。辛亥革命以前,就有不少人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 且组织了一些革命团体。武昌起义爆发后,随着革命运动的蓬勃 发展和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直隶革命党人和革命团体就更加活 跃起来。
铁血会就是当时北方有名的革命团体之一。1894年清军在 甲午中日战争中遭到惨败,激起了广大的人民革命运动。孙中山 在日本建立了同盟会,倡导“驱除靴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当时,直隶丰润人丁开嶂于日俄酣战之际,在北方建 立了抗俄铁血会,并且发表檄文,要"为我国报深仇雪大耻,树我完全独立之旗”(《近代史资料》一九五五年第2期第22页)。 1907年丁开嶂在丰润青坨庄成立振武社,.作为铁血会本部。丁 开嶂任总理,丁东第协助。并建立了京东、京北、边外、关东铁 血会四个支部。武昌首义后,丁开嶂将其铁血会成员分为京东、 京北;边外,关东四部军。铁血会会员“东走关内外,西游京、 津、通「张,促其各部军”(同上)准备起义,促进共和,推翻清 王朝的统治。
铁血会就是当时北方有名的革命团体之一。1894年清军在 甲午中日战争中遭到惨败,激起了广大的人民革命运动。孙中山 在日本建立了同盟会,倡导“驱除靴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当时,直隶丰润人丁开嶂于日俄酣战之际,在北方建 立了抗俄铁血会,并且发表檄文,要"为我国报深仇雪大耻,树我完全独立之旗”(《近代史资料》一九五五年第2期第22页)。 1907年丁开嶂在丰润青坨庄成立振武社,.作为铁血会本部。丁 开嶂任总理,丁东第协助。并建立了京东、京北、边外、关东铁 血会四个支部。武昌首义后,丁开嶂将其铁血会成员分为京东、 京北;边外,关东四部军。铁血会会员“东走关内外,西游京、 津、通「张,促其各部军”(同上)准备起义,促进共和,推翻清 王朝的统治。
1906年,蠡县陈幼云(兆雯5先生从日本弘文学院毕业回 国,在保定建立了同盟会河北支部。次年冬,他联合十几位同志 在保定西关创办育德中学,并任该校校长,培养革命青年,把该 校作为同盟会在保定秘密集会的场所。在他的教育和直接指导 下,很多青年后来奔赴九江、太原、昆明、北京等地参加辛亥革 命、二次革命、倒袁和倒曹之役。武昌起义胜利后,.保定”各校 停课,育德中学就变成保定一带革命的总机关”。(《辛亥革命回忆 录》第1册第379页),有不少人在这里学习装配炸弹技术,准备 起义建当时大家都极为兴奋,认为数日之内国事当大有变化”(同 上)。驻保定的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在石家庄被刺之后,保定同盟会 会员进行阻碍官军南下的工作,一些革命党人深入到任邱,完 县、雄县,蠡县等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起义。
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京、津之后,居留在这里的革命党 人乘机活动起来。以李石曾为首的北京革命党人利用半公开的组 织*义兴局”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在天津,不少学校和附近州 县也涌现了革命团体七、八个之多。辛亥9月间,天津女师和政 法学堂的地理教员白雅雨(名毓昆,南通人)和学生胡宪(字伯 寅,河南人)等人组织的共和会,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参加的 约有二十来人,公推白雅雨为会长,胡宪为副会长,机关设在老 西开天主教堂前面广场东边的小平房内。共和会曾多次研究策动 滦州新军举义的问题,并派会员凌钺、张良昆、王葆真等人赴滦州鼓动革命。后来滦州起义爆发,不少会员参加了战斗,失败后 惨遭杀害。
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京、津之后,居留在这里的革命党 人乘机活动起来。以李石曾为首的北京革命党人利用半公开的组 织*义兴局”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在天津,不少学校和附近州 县也涌现了革命团体七、八个之多。辛亥9月间,天津女师和政 法学堂的地理教员白雅雨(名毓昆,南通人)和学生胡宪(字伯 寅,河南人)等人组织的共和会,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参加的 约有二十来人,公推白雅雨为会长,胡宪为副会长,机关设在老 西开天主教堂前面广场东边的小平房内。共和会曾多次研究策动 滦州新军举义的问题,并派会员凌钺、张良昆、王葆真等人赴滦州鼓动革命。后来滦州起义爆发,不少会员参加了战斗,失败后 惨遭杀害。
由于革命党人的宣传鼓动,当时在北洋新军中也出现了一些 革命团体,秘密进行革命活动。驻滦州的第二十镇管带冯玉祥、王 金铭、施从云等人,为了传播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同志,就和郑金声、王石清、岳瑞州等人发起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公推冯玉祥为会长。武学研究会采用读书的形式,密图举事。后来参加的官兵 » 竟达一千五百余人。由于加入的官兵越来越多,风声过大,不易 ‘ 保密,冯玉祥等人又另设山东同乡会。武学研究会转入隐蔽活动.同乡会有计划地推举反动军官潘矩楹为会长,利用他作招 牌,遮人耳目,掩护武学研究会的革命活动。后来,冯玉祥,王 金铭、施从云等人都成了滦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活动在直隶的各革命团体和大批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前, 他们的活动主要是传播革命思想,读一些进步书刊,提高民族革 咨、命的思想意识,做好起义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工作。武昌起 : 义后,革命党人的活动,由宣传鼓动转到了直接发动和组织起义。当时京、津、滦、保、通、张家口等地的革命党人多次秘密集 会,有的深下去直接发动举义,有的打入新军内部策动起义。
直隶各革命团体和革命党人的沔动不是孤立的。南方的革命 了 党人在取得武昌起义胜利之后,就菲常注意组织和发动北方革命 的问题"1911年11月12日,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在武昌宴 ; 请京、津、保各革命团体代表,研究南方革命党人北上问题。当 时,人们感到/为革命安全计,惟有北上,动员京、津、保、、 ,滦,通军民响应革命,推翻清室,动摇袁氏根本,实为目前迫切要图”(《辛亥革命》6,第274页)。席间,黎元洪派胡鄂公北上。11月14日,胡鄂公渡江至汉口,乘怡和公司轮船东下,11月24日到达天津,住在紫竹;林长发栈。当晚,与在津革命党人孙谏 声.华朗轩、陈之骥、胡伯寅、李孝通、白雅雨,、凌钺等人聚会,讨论京,津、保、滦、通等地如何组织和发动起义的问题。
活动在直隶的各革命团体和大批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前, 他们的活动主要是传播革命思想,读一些进步书刊,提高民族革 咨、命的思想意识,做好起义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工作。武昌起 : 义后,革命党人的活动,由宣传鼓动转到了直接发动和组织起义。当时京、津、滦、保、通、张家口等地的革命党人多次秘密集 会,有的深下去直接发动举义,有的打入新军内部策动起义。
直隶各革命团体和革命党人的沔动不是孤立的。南方的革命 了 党人在取得武昌起义胜利之后,就菲常注意组织和发动北方革命 的问题"1911年11月12日,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在武昌宴 ; 请京、津、保各革命团体代表,研究南方革命党人北上问题。当 时,人们感到/为革命安全计,惟有北上,动员京、津、保、、 ,滦,通军民响应革命,推翻清室,动摇袁氏根本,实为目前迫切要图”(《辛亥革命》6,第274页)。席间,黎元洪派胡鄂公北上。11月14日,胡鄂公渡江至汉口,乘怡和公司轮船东下,11月24日到达天津,住在紫竹;林长发栈。当晚,与在津革命党人孙谏 声.华朗轩、陈之骥、胡伯寅、李孝通、白雅雨,、凌钺等人聚会,讨论京,津、保、滦、通等地如何组织和发动起义的问题。
胡鄂公自1911年11月24日到津,至次年2月下旬离去。在三个 多月的期间内,为了推动北方革命的发展,他在天津搞了一些宣 传、组织、筹饷等工作。1911年12月14日,由胡主持在天津小 白楼成立“北方革命协会”,到会的有同盟会,铁血会、振武社、急 进会、克复堂、北方革命总团、共和革命党、北方共和团、女子北伐 队、女子革命同盟等组织的代表18人,以“协助革命军北伐,崇奉 孙先生三民主义”为宗旨,并订协会简章九条,作为各团体联合的 基础(《辛亥革命》• 6 •第290页)。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27日,胡 鄂公组织了北方革命军息司令部和津军都督府,并制定了北方革 命军总司令部大纲,对总司令部的职权范围、任务做了具体规 定。由于时间较短,各地党人多是分散活动,这个组织没起什么 作用。2月12日清廷退位,孙中山先生向参议院辞职,17日,临 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民国临时大总统。于是北方各革命团体 代表在天津吉祥里14号开会,议决“所有各团体革命活动,自 本日起,.一律停止或解散”(同上,第325页)。自此,北方各革命 团体的活动宣告终结。
二、“士官三杰”密谋联合和滦州“兵谏"
辛亥年间,全国革命风暴接踵而起。清廷为向革命示威,挽救 垂死的命运,决定这年8月(阴历9、10月)在永平,(今河北卢 龙)举行秋操。这次秋操分东西两军对进演习。东军由秦皇岛沿 海一带登岸西进J西军由通州方面东进。战时东军先胜,最后胜 利归于西军,并进行总阅兵式。西军将士多是满人,东军将士多 系汉人,预计这么一种结局,目的是在夸耀满洲人最终是不可战胜 的,借以稳住大清朝*万世一系”的江山。这次秋操以载房为大元 帅,派冯国璋为东军总统官,以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十镇统 制张绍曾为辅;西军以舒清阿为总统官,禁卫军军搭官田献章、 哈汉章辅助。参加秋操的队伍,禁卫军为第一、二.三混成协; 新军为第一、四、六、二十镇及第二混成协(协统为蓝天蔚〉。限 定10月上旬禁卫军集中开平待命,新军集中滦州待命。
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学,三人倾 向革命,志趣相投,过从甚密,曾有“士官三杰”之称。“三杰” 认为,永平秋操是可以利用的好机会,于是和“诸革命同志秘密 议决"乘此秋操,新军实弹射击,先将禁卫军扫清,再整军入 京,密约武汉同时举兵,使清廷首尾难顾,一举灭之,”(《辛亥革 命》6 •第339页)。10月10日,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本镇各军官 佐,行抵昌黎县崔庄,,冯国璋驻兵团山。当天晚上武昌起义爆 发,清政府见势不妙,即急电停止演习,并召冯国璋先返北京, 统筹编制之策。11日清廷令二十镇混成一协暂住滦州听候调用。 内定第二、四两镇和第六镇一协编为第一军,由陆军大臣荫昌统 领。第二十镇和第三,五两镇各一协与驻奉天的第二混成协为第 二军,由冯国璋统领。第一镇及禁卫军为第三军,由载涛统领。 第一、二两军赴前敌作战,第三军留守京城,以备后援。因此, 令集中滦州待命的新军各返原曲,听候调编调用。从各地来到滦 州的新军相继离去。只有张绍曾部拒绝受命,按兵不动。
10月13日,张绍曾在京探得调编的消息后由京返回奉天, 立即约集第三镇统领卢永祥、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本镇统领 .伍祥贞,潘矩楹谋划。张绍曾当时宣言:“湖北兵变,为除专制, 主共和,以此倡义号召天下,凡属同胞,谅皆赞助。今吾辈所统 各部队,半属北人,虽未预约同谋,应皆晓以斯义,倘冒然 而往,胜则自残同类,一负亦死无指名(张国波:《辛亥革命史料》第201页)因而打算用兵力要求清廷立宪。
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学,三人倾 向革命,志趣相投,过从甚密,曾有“士官三杰”之称。“三杰” 认为,永平秋操是可以利用的好机会,于是和“诸革命同志秘密 议决"乘此秋操,新军实弹射击,先将禁卫军扫清,再整军入 京,密约武汉同时举兵,使清廷首尾难顾,一举灭之,”(《辛亥革 命》6 •第339页)。10月10日,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本镇各军官 佐,行抵昌黎县崔庄,,冯国璋驻兵团山。当天晚上武昌起义爆 发,清政府见势不妙,即急电停止演习,并召冯国璋先返北京, 统筹编制之策。11日清廷令二十镇混成一协暂住滦州听候调用。 内定第二、四两镇和第六镇一协编为第一军,由陆军大臣荫昌统 领。第二十镇和第三,五两镇各一协与驻奉天的第二混成协为第 二军,由冯国璋统领。第一镇及禁卫军为第三军,由载涛统领。 第一、二两军赴前敌作战,第三军留守京城,以备后援。因此, 令集中滦州待命的新军各返原曲,听候调编调用。从各地来到滦 州的新军相继离去。只有张绍曾部拒绝受命,按兵不动。
10月13日,张绍曾在京探得调编的消息后由京返回奉天, 立即约集第三镇统领卢永祥、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本镇统领 .伍祥贞,潘矩楹谋划。张绍曾当时宣言:“湖北兵变,为除专制, 主共和,以此倡义号召天下,凡属同胞,谅皆赞助。今吾辈所统 各部队,半属北人,虽未预约同谋,应皆晓以斯义,倘冒然 而往,胜则自残同类,一负亦死无指名(张国波:《辛亥革命史料》第201页)因而打算用兵力要求清廷立宪。
当时,清政府为应付武昌起义,已经十分吃力。荫昌率领的第 一军战事不利,张绍曾又按兵不动。这使清廷更加惶惶不安L此数 日中,清廷无日不檄电飞驰,促其拔队前进”〈同上),张绍曾将奉 天所有步、马,炮各部队以及装械子弹,组织完备之后,于10 月20日带往滦州。当时陆军部已派人由京带车辆来滦,敦促张绍 曾迅速赴鄂救援,张绍曾当着众人说:“湖北革命,名正而言顺, 专尚征讨,不合人情,况以同种相残,世界无此蛮行,所有军 队,均不前进”(同上)。28日,张绍曾便领衔通电,提出十二条 政纲。这十二条政纲是:
(一) 大清皇帝万世一系。
(二) 速开国会,本年内召集议员。
(三) 改定宪法#经国会议决,以君主之名义宣布之。
(四) 宪法改定提案之权,属诸国会。
(五) 全国海陆军归皇帝统帅,’但对内使用,须遵守国会议 决之特别条件。
(六) 器杀勿论、斩舍御免、就地正法,死刑等律,不得以 命令行使之。又对于一般人民之违法监督,不得随意逮捕。
(七) 国事犯之党人一律特赦,并擢用之。
(八) 组织责任内阁,内阁总理大臣宙国会公举之,以皇 帝勅任之。又国务大臣由内阁总理大臣推任之。但皇族永远不得 充内阁总理大臣。
(九) 人民负担之增加及关于婿和等国际条约,经国会议决 以君主之名义宣布之。
(十 )凡本年度预算未经国会议决之前,不得照前,年度预算 支出。
(十一)上议院议员以法定之特别资格,由国民公选之。
(十二)现时规定之宪法,国会组织法及国家一切重要问题,
当解决之际,军人有参与之权(见张国法《辛亥革命史料》第 198—199 页)
张绍曾的态度非常强硬,“随遣使赍立宪条件于清廷,迫其停战'令速有宪政”(张国波:《辛亥革命史料》第201页)。
张绍曾在电迫清廷要其接安立宪条件之后,又扣留了清政府 从东北运往湖北前线的大批军火。这批军火启运之前,押运军火 的革命党人彭家珍就密电强绍曾L珍等恭薑运输之役,苦无挽救 之方,军火到滦,望公等妥为保护”(《辛亥革命》6.第340页)。绍 曾得电,即将军火扣留。他一面电告清军清府,军火'暂留滦 州,借示*命可以调停之证七一面电吿武汉革命军黎元洪、黄 兴、宋教仁、汤化龙,孙武等人,•使知后顾无忧,尽力支持,以 期达到革命之目的”(同上)。军械留滦,清廷非常着急,于是让冯国 璋、段琪瑞等电达张绍曾,进行恭维、恫吓,诱其放遂军火。清 廷又恐冯、段等人的电报不能立即发生效力,而后又让章远采等致 电张绍曾,请速令前日扣留之军火,即日放运为盼”(同上,第342 页)。尽管清廷进行软硬兼施,但都遭到张绍曾的拒绝,局势立趋 紧张。
清廷见电报不能发生效力,就派张绍曾在贵胄学堂的学生载洵到滦州疏解,张绍曾根本不听,严词拒绝。于是清廷便使出了
一箭双雕之计,特派吴禄贞于11月2日前去滦州抚慰,进行劝 导。吴禄贞去滦用,并不是出于漕廷对他的信任,而是想借此拴 住吴禄贞的手脚。吴禄贞抵滦后,‘并未照办,反和张绍曾等人密议说,“南方已乱,北京空虚,设提一旅之师,大功垂手可得。今滦州军队,已近万人,悉皆精锐,直抵丰台,以逼于北;禄贞由保定调部下所余一协直抵长辛店,以逼于南援,何求不获,何事不成'(张国波《辛亥革命史料》第201-202
(一) 大清皇帝万世一系。
(二) 速开国会,本年内召集议员。
(三) 改定宪法#经国会议决,以君主之名义宣布之。
(四) 宪法改定提案之权,属诸国会。
(五) 全国海陆军归皇帝统帅,’但对内使用,须遵守国会议 决之特别条件。
(六) 器杀勿论、斩舍御免、就地正法,死刑等律,不得以 命令行使之。又对于一般人民之违法监督,不得随意逮捕。
(七) 国事犯之党人一律特赦,并擢用之。
(八) 组织责任内阁,内阁总理大臣宙国会公举之,以皇 帝勅任之。又国务大臣由内阁总理大臣推任之。但皇族永远不得 充内阁总理大臣。
(九) 人民负担之增加及关于婿和等国际条约,经国会议决 以君主之名义宣布之。
(十 )凡本年度预算未经国会议决之前,不得照前,年度预算 支出。
(十一)上议院议员以法定之特别资格,由国民公选之。
(十二)现时规定之宪法,国会组织法及国家一切重要问题,
当解决之际,军人有参与之权(见张国法《辛亥革命史料》第 198—199 页)
张绍曾的态度非常强硬,“随遣使赍立宪条件于清廷,迫其停战'令速有宪政”(张国波:《辛亥革命史料》第201页)。
张绍曾在电迫清廷要其接安立宪条件之后,又扣留了清政府 从东北运往湖北前线的大批军火。这批军火启运之前,押运军火 的革命党人彭家珍就密电强绍曾L珍等恭薑运输之役,苦无挽救 之方,军火到滦,望公等妥为保护”(《辛亥革命》6.第340页)。绍 曾得电,即将军火扣留。他一面电告清军清府,军火'暂留滦 州,借示*命可以调停之证七一面电吿武汉革命军黎元洪、黄 兴、宋教仁、汤化龙,孙武等人,•使知后顾无忧,尽力支持,以 期达到革命之目的”(同上)。军械留滦,清廷非常着急,于是让冯国 璋、段琪瑞等电达张绍曾,进行恭维、恫吓,诱其放遂军火。清 廷又恐冯、段等人的电报不能立即发生效力,而后又让章远采等致 电张绍曾,请速令前日扣留之军火,即日放运为盼”(同上,第342 页)。尽管清廷进行软硬兼施,但都遭到张绍曾的拒绝,局势立趋 紧张。
清廷见电报不能发生效力,就派张绍曾在贵胄学堂的学生载洵到滦州疏解,张绍曾根本不听,严词拒绝。于是清廷便使出了
一箭双雕之计,特派吴禄贞于11月2日前去滦州抚慰,进行劝 导。吴禄贞去滦用,并不是出于漕廷对他的信任,而是想借此拴 住吴禄贞的手脚。吴禄贞抵滦后,‘并未照办,反和张绍曾等人密议说,“南方已乱,北京空虚,设提一旅之师,大功垂手可得。今滦州军队,已近万人,悉皆精锐,直抵丰台,以逼于北;禄贞由保定调部下所余一协直抵长辛店,以逼于南援,何求不获,何事不成'(张国波《辛亥革命史料》第201-202
页〉。这就把"兵谏”发展为'兵,逼”清廷就范。参加吴、张密谈 的大都是他们的亲信和革命派。.其中,随吴来滦州的陈其采是他们士官学校的同学,又是革命派陈其美的胞兄。不料这位以军谄 府厅长^»分随吴来滦的陈其采,原来是监视吴禄贞的特务。会后 用饭时,吴禄贞等人才爹现“陈其采溜了,停在滦州车站上的所 有车皮全都开跑了”(《草亥革命回忆录》第一册第474页)。张绍 曾、吴禄贞原来“拟由汽车(指蒸气机车)南北运驶”军队,夹 逼北京的计划,因此全部落空。 .
清廷得到陈其采的密告,决定对张、吴等人采用不同的手段 进行镇压。首先把矛头指向张绍曾,以平息“滦州兵谏,10月30 日,清廷下诏罪己,明令取消党禁,释放革命党人。并命诰政院 立即草拟宪法十九条,同时传令嘉奖张绍曾,授予侍郎衔。清廷 做这种让步,并不是虚心纳谏,主要是因为武昌起义闹得不可开 交,防止并和缓张绍曾的进一步行动。清廷经过和袁世凯的讨价 还价,并于11月1日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之后,、五日, 就削去张绍曾的兵权,免去他第二十镇统制官职务,“授为宣抚大 臣,驰赴长江一带”(张国澄《辛亥革命史料》第199页)。以其部 下统领潘矩楹充任第二十镇统制。
张绍曾被解除统制以后,第二十镇留在滦州的官兵非常愤 怒,群起挽留。王金铭、施从云召集张之江、石敬亭等七十余人 举行会议,认为张绍曾的去留,关系着北方革命的成败,一致要 求张绍曾切勿受命离去,并电请清廷收回成命。王金铭、施从云、 率所部谒见张绍曾,劝他“不如整我旗鼓,直指燕京,脱离二百余 年满清之专制,恢复我四万万汉族之主权”(《辛亥革命》6・第 342页)。当时,革命党人陈之骥等人也到滦州“游说张乘机发 动,张初亦慷慨激昂,跃跃欲试,兵士均集车上,燃火待发。张 到站,临上车时,手握车杆,一脚踏车不登,一脚踞平地,徘徊 多时,仍自转身跑回司令部”(张国温:《辛亥革命史料》第195页)0 11月9日,张绍曾回奏清廷“因病恳恩开去差缺,回津就医(同上 第199页)。拒绝南下长江一带“宣抚”。不久,就到天津去了。由 于张绍曾的消极动播力三杰*会师直捣京城的计划,乃成泡影。
张绍曾被解除统制以后,第二十镇留在滦州的官兵非常愤 怒,群起挽留。王金铭、施从云召集张之江、石敬亭等七十余人 举行会议,认为张绍曾的去留,关系着北方革命的成败,一致要 求张绍曾切勿受命离去,并电请清廷收回成命。王金铭、施从云、 率所部谒见张绍曾,劝他“不如整我旗鼓,直指燕京,脱离二百余 年满清之专制,恢复我四万万汉族之主权”(《辛亥革命》6・第 342页)。当时,革命党人陈之骥等人也到滦州“游说张乘机发 动,张初亦慷慨激昂,跃跃欲试,兵士均集车上,燃火待发。张 到站,临上车时,手握车杆,一脚踏车不登,一脚踞平地,徘徊 多时,仍自转身跑回司令部”(张国温:《辛亥革命史料》第195页)0 11月9日,张绍曾回奏清廷“因病恳恩开去差缺,回津就医(同上 第199页)。拒绝南下长江一带“宣抚”。不久,就到天津去了。由 于张绍曾的消极动播力三杰*会师直捣京城的计划,乃成泡影。
三、燕晋联军和吴禄贞被规
1911年11月30 日,山西宣布独立。清政府命驻保定的第 六镇统制吴禄贞率所部到石家庄防堵。当时第六镇的十一协已改 为混成协编入第一军,由荫昌带到湖北作战。吴禄贞命吴鴻昌统 领的第十二协到石家庄堵截山西革命军。
这时,吴禄贞还未出京,清政府内的反袁派载涛、良弼等人一 向和吴联系紧密,'打算利.用这个机会,铲除袁世凯的势力,发展自 己的势力,并对荫昌前线作战接连失利表示不满。吴禄贞对此“漫 应之。而心里想的却与他们“根本不同"(张国渡《辛亥革命史料》 第203页)。一天,吴禄贞的副官王孝缜找到在京的革命党人何遂 说L绶卿(吴禄贞的字)要见你,请你去一趟。”何遂见到了吴禄贞, 吴说,“武昌战事荫昌打得很不好,他大概吃不消了。载涛把我 找去告诉我山西已经宣布独立,派我.的一协人到山西去镇压,你 跟队伍去,担任十二协的参谋,马上动身到保定去报到”(《辛亥 革命回忆录》第一册第471页)。吴禄贞还告诉何遂,十二协统领是 吴鸿昌,何遂觉得和吴鸿昌都是保定陆大的同学,是老相识,便 高兴的去了。
11月2日,吴禄贞在滦州与张绍曾密谋夹攻北京的计划被 陈其采盗走之后,感到十分紧张,没有在滦州住下,立即折回了 北京。次日,吴禄贞与载涛深谈数小时之久,取得了倒袁的相同意 见,三且夜经保定返回石家庄。这一天何遂和吴鸿昌率领十二协的 三营人到井陸察看了一趟。按照何遂的建议,在头天门、二天门. 三天门留下了三个营的一些士兵后,含天返回了石家庄。不多时, 吴禄贞来了,住在站长办公室。何遂见他和吴鴻昌、旗兵统带等 正谈话,就找到了吴的副官周维桢,把山西兵力空虚,自己有意 把队伍分散驻扎的情况向周述说了一遍。周维桢很高兴,也同时 把吴、张密谋夹攻北京的计划被人盗走的情况告诉了何遂,并说, 吴禄贞“现在危险得很”(《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册第474页)。周 维桢将何遂活动的情况向吴作了汇报。当晚,吴禄贞向清政府内阁 致电,-编造假情况说,气1日(即阳历11月1日)禄贞亲赴井胫督 师进剿,12日与革命党接战,相持一日夜之久,革命军不支,退守 娘于关。连日获虏革命军官兵数十人,卸其军械,开诚劝导,即行 释放”等等(《中华民国史挡案资料汇编》第一辑第196页)。四日 晨,何遂向吴禄贞要求到山西去一趟,吴即答应,让他明天去。这 时,守卫车站的士兵来报告,有一列火车进站,是运军饷、辎重 到汉口前线去的。吴禄贞派人扣留了由北京运往湖北的军械,并 电奏淸廷“愿以只身赴鄂,晓以大义,命其投诚,,以挽危局,倘 彼不从,当率部二万人以兵戎相见,朝廷若不速宣政见,深恐将 '士激忿,阻绝南北交通,而防碍第一军之后路,则非禄贞所能强 制也”(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217页)。态度十分强硬。
石家庄是京汉,正太铁路交叉处,扼住清军南下的咽喉,战 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清政府内部袁世凯对吴禄贞非常仇视,而载 涛,良弼一派是想利用吴禄贞打击袁派,并不是真心合作。吴禄 贞假报督师进剿,托词南下宣抚,已使清*中央惶恐”,当然不会 允许吴禄贞在石家庄久留下去的。10月29日,山西巡抚陆钟琦 被山西革命党组织的敢死队杀死,此后,山西巡抚出缺。11月 4H,清政府授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并令其迅速接任”,“以解除 京汉中段威胁,”(张国涂只辛亥革命史料》第205页)。吴禄贞知 道这是“调虎离山”,拒绝赴任。五日,他仍派何遂乘车到井陸与 山西革命军联络,约定于次日下午由吴禄贞和山西都督阎锡山在 娘子关面谈。当天晚上,何遂返回石家庄向吴禄贞做了报告,吴 激动地说:很好,我们明天就去。
11月6日午后一点,吴禄贞率同张世膺、何遂、孔庚等人乘车抵达娘子关,阎锡山率温寿泉、赵戴文亲自来迎。会议都出 席了,据何遂日记载、吴禄贞在会上首先说,,决不就任山西巡 抚,愿意同站革命立场,与山西携手。我们眼前事,山西很要 紧,可能山西光复,中国就光复。重要的在于起义歸,能使濟 廷震动。我们第镇,加上张、蓝军与山西军,会师北京,就葛 如反掌。袁世凯是中国最毒的一个东西,他现在汉口,’正在爾苞 摇摆,若是投机,将来危险极了。我们现在早到北京,就奇以把 他的计划完全打乱,山西之重要可以想见。还有山西是我们中単. 民族最重要堡垒,将来中国万一对外有事的话,海疆是不可靠 的,将来山西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山西的后面,也要好好布 置了吴又说y我算什么巡抚,阎都督你是山西的主人,我替你带 兵。”这时,下面队伍大呼“我们拥护吴统制为燕晋联军大都督了 阎锡山等人也认可,遂商定名为“燕晋联军”。吴为燕晋联军大都 督兼总司令,阎为燕晋联军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温寿泉任联军参 谋长,山西开出两营,归吴指挥r欢谈至晚,各返原地”(见张国 检著《辛亥革命史料》第203—204页。
这时,吴禄贞还未出京,清政府内的反袁派载涛、良弼等人一 向和吴联系紧密,'打算利.用这个机会,铲除袁世凯的势力,发展自 己的势力,并对荫昌前线作战接连失利表示不满。吴禄贞对此“漫 应之。而心里想的却与他们“根本不同"(张国渡《辛亥革命史料》 第203页)。一天,吴禄贞的副官王孝缜找到在京的革命党人何遂 说L绶卿(吴禄贞的字)要见你,请你去一趟。”何遂见到了吴禄贞, 吴说,“武昌战事荫昌打得很不好,他大概吃不消了。载涛把我 找去告诉我山西已经宣布独立,派我.的一协人到山西去镇压,你 跟队伍去,担任十二协的参谋,马上动身到保定去报到”(《辛亥 革命回忆录》第一册第471页)。吴禄贞还告诉何遂,十二协统领是 吴鸿昌,何遂觉得和吴鸿昌都是保定陆大的同学,是老相识,便 高兴的去了。
11月2日,吴禄贞在滦州与张绍曾密谋夹攻北京的计划被 陈其采盗走之后,感到十分紧张,没有在滦州住下,立即折回了 北京。次日,吴禄贞与载涛深谈数小时之久,取得了倒袁的相同意 见,三且夜经保定返回石家庄。这一天何遂和吴鸿昌率领十二协的 三营人到井陸察看了一趟。按照何遂的建议,在头天门、二天门. 三天门留下了三个营的一些士兵后,含天返回了石家庄。不多时, 吴禄贞来了,住在站长办公室。何遂见他和吴鴻昌、旗兵统带等 正谈话,就找到了吴的副官周维桢,把山西兵力空虚,自己有意 把队伍分散驻扎的情况向周述说了一遍。周维桢很高兴,也同时 把吴、张密谋夹攻北京的计划被人盗走的情况告诉了何遂,并说, 吴禄贞“现在危险得很”(《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册第474页)。周 维桢将何遂活动的情况向吴作了汇报。当晚,吴禄贞向清政府内阁 致电,-编造假情况说,气1日(即阳历11月1日)禄贞亲赴井胫督 师进剿,12日与革命党接战,相持一日夜之久,革命军不支,退守 娘于关。连日获虏革命军官兵数十人,卸其军械,开诚劝导,即行 释放”等等(《中华民国史挡案资料汇编》第一辑第196页)。四日 晨,何遂向吴禄贞要求到山西去一趟,吴即答应,让他明天去。这 时,守卫车站的士兵来报告,有一列火车进站,是运军饷、辎重 到汉口前线去的。吴禄贞派人扣留了由北京运往湖北的军械,并 电奏淸廷“愿以只身赴鄂,晓以大义,命其投诚,,以挽危局,倘 彼不从,当率部二万人以兵戎相见,朝廷若不速宣政见,深恐将 '士激忿,阻绝南北交通,而防碍第一军之后路,则非禄贞所能强 制也”(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217页)。态度十分强硬。
石家庄是京汉,正太铁路交叉处,扼住清军南下的咽喉,战 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清政府内部袁世凯对吴禄贞非常仇视,而载 涛,良弼一派是想利用吴禄贞打击袁派,并不是真心合作。吴禄 贞假报督师进剿,托词南下宣抚,已使清*中央惶恐”,当然不会 允许吴禄贞在石家庄久留下去的。10月29日,山西巡抚陆钟琦 被山西革命党组织的敢死队杀死,此后,山西巡抚出缺。11月 4H,清政府授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并令其迅速接任”,“以解除 京汉中段威胁,”(张国涂只辛亥革命史料》第205页)。吴禄贞知 道这是“调虎离山”,拒绝赴任。五日,他仍派何遂乘车到井陸与 山西革命军联络,约定于次日下午由吴禄贞和山西都督阎锡山在 娘子关面谈。当天晚上,何遂返回石家庄向吴禄贞做了报告,吴 激动地说:很好,我们明天就去。
11月6日午后一点,吴禄贞率同张世膺、何遂、孔庚等人乘车抵达娘子关,阎锡山率温寿泉、赵戴文亲自来迎。会议都出 席了,据何遂日记载、吴禄贞在会上首先说,,决不就任山西巡 抚,愿意同站革命立场,与山西携手。我们眼前事,山西很要 紧,可能山西光复,中国就光复。重要的在于起义歸,能使濟 廷震动。我们第镇,加上张、蓝军与山西军,会师北京,就葛 如反掌。袁世凯是中国最毒的一个东西,他现在汉口,’正在爾苞 摇摆,若是投机,将来危险极了。我们现在早到北京,就奇以把 他的计划完全打乱,山西之重要可以想见。还有山西是我们中単. 民族最重要堡垒,将来中国万一对外有事的话,海疆是不可靠 的,将来山西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山西的后面,也要好好布 置了吴又说y我算什么巡抚,阎都督你是山西的主人,我替你带 兵。”这时,下面队伍大呼“我们拥护吴统制为燕晋联军大都督了 阎锡山等人也认可,遂商定名为“燕晋联军”。吴为燕晋联军大都 督兼总司令,阎为燕晋联军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温寿泉任联军参 谋长,山西开出两营,归吴指挥r欢谈至晚,各返原地”(见张国 检著《辛亥革命史料》第203—204页。
六日晚,吴禄贞和张世膚,何遂、孔庚等人回到石家庄时, 情况却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吴禄贞截军械、建联军、扼住京汉 铁路中段,使得袁世凯在汉口前线不敢进京就任内阁总理大臣。 于是,袁世凯便对吴禄贞用暗杀手段。他先用重金收买了原被吴, 禄贞撤职的部下周符麟。六日,周从彰德来到石家庄,暗地里召 集一些军官开会。稍晚L担任清廷交通职务的陈其采受良弼的 使命从北京来”(《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五册第414一415页),也 参加了周特麟等人的会议,决定以重金收买吴禄贞的骑兵营长兼 卫队长马蕙田等人,准备对吴下毒手。当时,何遂、毛庚等人曾 几次报芦吴禄贞L危险,要警惕! ”但吴却满不在乎,认为马蕙田 是他时心腹,靠得住,并态度安详地说“我有何惧气何遂提出,
山西队伍就快到了,是否派一营人来做你的卫队”吴拒绝说L不 用了。”七日凌晨一点,吴禄贞正和参谋张世膺、副官周维桢,在 车站办公室批阅机密文件。马蕙田带着参谋夏文荣、副官吴云 章,排长苗得林进来见吴。客厅外是一个小院,马说,“来向大帅 贺喜。打千下去,趁机从衣服下抽出枪来对吴就是一枪。吴一看 来头不对,随手掏出枪,从窗口冲到小院里,跳上墙还击,马 蕙田等人连击,吴禄贞腿部中弹,从墙上跌下来继续回击,马等 向外跑去,吴尾追到墙外,伏兵起,昊头部中弹身亡。马蕙田随 即割去吴禄贞的头颅,张世膺、周维桢同时殉难。至此,在直隶 震撼一时的“滦州兵谏”和“燕晋联军”进逼清廷的活动,由于 吴禄贞的被杀而结束了。
山西队伍就快到了,是否派一营人来做你的卫队”吴拒绝说L不 用了。”七日凌晨一点,吴禄贞正和参谋张世膺、副官周维桢,在 车站办公室批阅机密文件。马蕙田带着参谋夏文荣、副官吴云 章,排长苗得林进来见吴。客厅外是一个小院,马说,“来向大帅 贺喜。打千下去,趁机从衣服下抽出枪来对吴就是一枪。吴一看 来头不对,随手掏出枪,从窗口冲到小院里,跳上墙还击,马 蕙田等人连击,吴禄贞腿部中弹,从墙上跌下来继续回击,马等 向外跑去,吴尾追到墙外,伏兵起,昊头部中弹身亡。马蕙田随 即割去吴禄贞的头颅,张世膺、周维桢同时殉难。至此,在直隶 震撼一时的“滦州兵谏”和“燕晋联军”进逼清廷的活动,由于 吴禄贞的被杀而结束了。
四、滦州起义
(一)
潘矩楹继任第二十镇统制之后,从其反动的立场出发,想从 根本上扑灭第二十镇的革命火焰。一方面,他加强戒备,制造恐 怖,规定“军中不得集会,不得自由出入”(《辛亥革命》・6 •第 343页另一方面,暗中布满奸细,侦察官兵的动静。但是,潘 矩楹的这些无耻伎俩,并没有挡住革命的发展。王金铭、施从云 等人一面令武学研究会坚持秘密工作,暗中沟通革命官兵的联 系3 一面和先期来滦州的革命党人白雅雨、凌钺、孙谏声等通力 合作。这时滦州知州朱佑保、警察所长张注东等也已转向革命, 革命的阵势更加扩大,谋取起义的活动更加积极起来。
務矩槌见到驻滦州的官兵没有停止活动,于是便采取分散力 景的办掛,將队伍分开驻防,不得相互接近。他先将第七十八标 开赴关外?分散奁佛州东八家、沟帮子和葫芦岛,骑兵、炮兵、工兵等营队则开至秦皇岛、海阳镇之间。只将七十九标岳兆麟所 率领的一、二、三营留驻滦州。此外,又将留在新民府的队伍调 开,七十七餐移至锦州一带驻防,八十标开至临榆,分散在秦皇 岛至海阳镇二带。他以为这样隔开,就不致再出意外:其实,这 并不能阻止革命官兵的秘密活动。当时,马队队官张之江,张树 声,张振扬皆率部驻海阳镇。步兵第八十标二、三营管带郑金 声,冯玉祥亦分驻此地。参常秘密开会,派人与驻滦州的七十九 标一、二营管带王金铭、施从云等往返商榷,共图大举。后来, 不意谋泄。潘矩楹将马队再行分驻,并派两队士兵加以监视。
務矩槌见到驻滦州的官兵没有停止活动,于是便采取分散力 景的办掛,將队伍分开驻防,不得相互接近。他先将第七十八标 开赴关外?分散奁佛州东八家、沟帮子和葫芦岛,骑兵、炮兵、工兵等营队则开至秦皇岛、海阳镇之间。只将七十九标岳兆麟所 率领的一、二、三营留驻滦州。此外,又将留在新民府的队伍调 开,七十七餐移至锦州一带驻防,八十标开至临榆,分散在秦皇 岛至海阳镇二带。他以为这样隔开,就不致再出意外:其实,这 并不能阻止革命官兵的秘密活动。当时,马队队官张之江,张树 声,张振扬皆率部驻海阳镇。步兵第八十标二、三营管带郑金 声,冯玉祥亦分驻此地。参常秘密开会,派人与驻滦州的七十九 标一、二营管带王金铭、施从云等往返商榷,共图大举。后来, 不意谋泄。潘矩楹将马队再行分驻,并派两队士兵加以监视。
王金铭、施从云见第二十镇氐伍已被拆散,起义的布置不得 不重做安排。于是王金铭在12月31日秘密去海阳和冯玉祥商 量。冯玉祥住在车站附近的一个小铺子里。夜里,金铭就住在冯 玉祥那里“密谈竟夜”(《辛亥革命》6 •第343页)。当时商定,,一 俟烟台民军在秦皇岛登陆,第七十九标即在滦州首先发难。第七 十七标、第七十八标、第八十标及骑兵,炮兵、工兵等配属营队 则分路西进,会师滦州后,攻取唐山,加入先期秘密组织的武 装,然后继续西进,联合驻防天津和北京两地附近的新军,围攻 天津,北京。同时并约辽阳庄河的商震、朱霁青、王德权、程起 陆、李树森,连成基等,率民军前来支援”(《辛亥革命回忆录》 第6册第371页爲
王金铭于次日晨由冯玉祥处返回滦州,约集鹿钟麟、周文 海、石敬亭,韩复集、李子峰和早从天津来的白雅兩、凌钺、孙 谏声等,齐集北关师范营部报吿联络海阳驻军及辽阳庄河等处民 军的情况,议决即日宣布独立。为了避免起义遭到掣肘,由王 金铭、施从云代表革命官兵谏清标统岳兆麟一致行动。“兆麟借兵 力薄弱却之。”金铭、从云等激于义愤,“迫之曰、标统为吾标领 袖,赞成义举与否,一言决之。”(辛亥革命》6 •第344页)并让 他担任北方革命军戚府大都督,将起义部署尽情告知。岳兆麟是 个十足的奴才,胆小鬼,听后很害怕/频频摇首说,'胆大矣!胆 大矣!吾不敢为也"(同上),终于拒绝。次日晨便逃离滦州,到 开平向通永镇总兵王怀庆告发。王金铭、施从云等人知道岳兆麟
“不足与为,”又和三营管带张建功商量,“建功察革命势盛,阳示 赞同”(同上),于是金铭、从云决定起义。 ’
王金铭于次日晨由冯玉祥处返回滦州,约集鹿钟麟、周文 海、石敬亭,韩复集、李子峰和早从天津来的白雅兩、凌钺、孙 谏声等,齐集北关师范营部报吿联络海阳驻军及辽阳庄河等处民 军的情况,议决即日宣布独立。为了避免起义遭到掣肘,由王 金铭、施从云代表革命官兵谏清标统岳兆麟一致行动。“兆麟借兵 力薄弱却之。”金铭、从云等激于义愤,“迫之曰、标统为吾标领 袖,赞成义举与否,一言决之。”(辛亥革命》6 •第344页)并让 他担任北方革命军戚府大都督,将起义部署尽情告知。岳兆麟是 个十足的奴才,胆小鬼,听后很害怕/频频摇首说,'胆大矣!胆 大矣!吾不敢为也"(同上),终于拒绝。次日晨便逃离滦州,到 开平向通永镇总兵王怀庆告发。王金铭、施从云等人知道岳兆麟
“不足与为,”又和三营管带张建功商量,“建功察革命势盛,阳示 赞同”(同上),于是金铭、从云决定起义。 ’
(二)
滦州革命官兵的行动必然要遭到反动势力的破坏,通永镇总 兵王怀庆在得到滦州举义的全部部署之后,立即发电向袁世凯请 示。袁世凯采纳直隶总督陈夔龙的建议面设法解释,一面暗 为严防”(《辛亥革命》・6•第377页),派王怀庆先到滦州“便宜行 事”,并同时“调遣劲旅,赴滦防堵”(同上)。
1月1日,王怀庆即驰滦州,企图以威迫欺骗的手法,瓦解 革命官兵的团结。他传三个营的管带王金铭、施从云、张建功, 知州朱佑保、警察所长张注东,滦绅刘雨棠、吴树臣等询问,“官 绅支吾,未肯实对"(同上第348页),他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说:“今南北议和,尚未成立,革命成败,更不可知。我辈军人,应 忠职守,辇毂之下,军人独立,不仅违犯纪纲,区区呉力,岂足 与战。审时度势,实非所宜。望诸君善自采择,毋贻后悔L (同 上)并劝大家静候临时国会决议,以实行君主立宪为宜。王金 铭、施从云听后正颜厉色地说、清廷误国殃民,罪已昭著,海内 之士,同举义旗,凡有血气,皆当振臂兴起,光我民族。公总领 师干,宜以民意为重,不可冒此不題,致招自危,我辈宣言独 立,词义正大,心之所至,万死不辞!”(同上)官兵齐声赞同, 气势甚盛。王怀庆见滦州官兵坚决主张革命,来头很硬,“只得顺 循其意,唯唯而己。”(同上)金铭,从云等出来之后。秘密派人 将王怀庆监视起来。当天晚上,凌钺,何任之带领炸弹队刘士
1月1日,王怀庆即驰滦州,企图以威迫欺骗的手法,瓦解 革命官兵的团结。他传三个营的管带王金铭、施从云、张建功, 知州朱佑保、警察所长张注东,滦绅刘雨棠、吴树臣等询问,“官 绅支吾,未肯实对"(同上第348页),他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说:“今南北议和,尚未成立,革命成败,更不可知。我辈军人,应 忠职守,辇毂之下,军人独立,不仅违犯纪纲,区区呉力,岂足 与战。审时度势,实非所宜。望诸君善自采择,毋贻后悔L (同 上)并劝大家静候临时国会决议,以实行君主立宪为宜。王金 铭、施从云听后正颜厉色地说、清廷误国殃民,罪已昭著,海内 之士,同举义旗,凡有血气,皆当振臂兴起,光我民族。公总领 师干,宜以民意为重,不可冒此不題,致招自危,我辈宣言独 立,词义正大,心之所至,万死不辞!”(同上)官兵齐声赞同, 气势甚盛。王怀庆见滦州官兵坚决主张革命,来头很硬,“只得顺 循其意,唯唯而己。”(同上)金铭,从云等出来之后。秘密派人 将王怀庆监视起来。当天晚上,凌钺,何任之带领炸弹队刘士
俊、李亿珍等,到王怀庆住处,逼他一块起义,并告诉他愿举他 为北方军政府大都督建怀庆在威迫中,勉强应之”(同上)。次日晨 七时,王金铭等率队迎接王怀庆,王怀庆见军队林立,势不可 却,假装进城就职。大家给他准备轿子,他坚持骑马进城。“将入 门2怀庆忽谓欲入城一晤地方官。王,施以为是亦都督所应耳, 更不虞其有他。不图怀庆方出大道,急策马向开平奔驰。其马为 私有良驹,驰骤如飞,弁目黄云水开枪射击,仅中其副乘,怀庆 逸去”(张国波:《辛亥革命史料》第二五八页)。
袁世凯在获知滦州起义的部署之后,便着手部署镇压驻秦皇 岛至海阳镇一带的第八十标及骑兵,炮兵、工兵等配属营队。驻 葫芦岛至连山一带的第七十八标,驻锦州一带的第七十七标同时 被严密监视堵住出路,不准有所行动。冯玉祥也在海阳镇被监禁 起来,失去自由。与此同时,先由王怀庆率领的淮军,在滦州西 南,以雷庄为重点,积极布防。将铁路破坏,伏重兵于铁道两 侧。接着第三镇统制曹馄派出第六协协统陈文运率第十二标前往 增援,曹馄亲自随军出发。当王怀庆逃回开平后,第二十标标统 汪学谦也率所属各营及炮队两连抵达雷庄。王怀庆的淮军又被撤 后防卫,改由第十二标接替。当王金铭、施从云所带领的官兵开 始行动后,滦州就完全被革命势力控制了。
(三)
由于岳兆麟,王怀庆等人的阻挠和破坏,推迟至1912年1 月3日滦州才宣布独立,正式成立革命军军政府。大家推举王金 铭为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张建功为副都督,冯玉祥为总参谋 长,周文海为秘书长,白毓昆为参谋部长兼外交部长,'孙谏声为 军务部长兼财政部长,朱佑民为民政部长,李亿珍为司法部长, 刘兰BI为教育部长,陈涛为军法处长,张注东为警务处长,欧阳 藩为交际处长,凌钺为军务处长,熊朝霖为敢死队长,李子峰为 谍报队长,石敬亭为中路司令,鹿钟麟为右路司令,韩复桀为左 路司令,张之江为骑兵司令,张树声为骑兵副司令,郑金声为后 援军右翼司令,王石清为后援军左翼司令,刘汉柏为滦州城防卫 戍司令。其余军政长官均加新职,.并通电全国,要求袁世凯“迅 速主持共和”(《辛亥革命》• 6 -第三五一页),促请上海和议代表 迅速达成协议。并致各国驻京津公使领事,“本军宣布独立,即日 出师。所有外国人士生命财产一律保护”(同上)。“滦州民众,莫 不欢欣鼓舞,咸祝汉族河山,重见天日”(同上)。滦州的外国侨 民,也接踵而至,表示祝贺。
一月四日,举行誓师,发布檄文,声讨清室祸国殃民的罪 状8号召同胞群起杀敌,“重开黄帝之山河,”“洗二百年来奇辱。
“快捣黄龙而痛饮”(同上书,第251-252页)。一时人心大振, 士气激昂,大有灭此朝食之概。为了打破清军的围攻,争取主 动,决定当天晚上“拔队西进,直捣天津、北京。
当时,七十九标驻防滦州的军队分驻两处。王金铭、施从云 的第一,二两营驻北关师范,张建功的第三营住在车站附近的自 来火柴公司。张建功原在强大的革命压力下,伪装顺从革命,参 加起义,却暗中一直与王怀庆勾结,互通消息,伺机倒戈,破坏 革命。当革命军准备乘车开拔前夕,张建功借口第三营营舍设备 尽行拆除,为求和一、二营靠得近些便于集合,将队伍移至城 内。金铭、从云认为他是好意,没有疑他。四日下午五点多,车 站掩护队的张振甲押解伪装为乡民想逃出滦州的三营督队官李得 胜到营问其何往,言语支吾,知有异。搜之,得胜将袋函撕 毁,拾阅碎片,皆将滦州革命情况报告怀庆,显系奸人无疑”(《辛 亥革命》• 6 ,第三五三页)。至金铭将他扣压起来,派人通知张建 功,让他提出处理办法。张建功见写给王怀庆的军事情报被人破 获,阴谋败露,便实行叛变。将三营分为两路,一路登城凭靠 城堞向第一,二营正面迎击3 -路在城外袭击一、二营侧面。一、 二营只得出而抵御,因措手不及,死伤很多。一营队长葛盛臣身 先士卒,阵亡于东门外。后经石敬亭、王鸿升率队将城外叛兵击 退。登城之叛兵以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顽抗,一时猛攻不下。王 金铭、施从云见自相残杀,白给清军从容的准备机会,贻误战 机,于是命令第一、二营官兵七百余人齐集车站登车西去。下午 八点多,张建功紧闭城门,进行大肆搜杀。次日晨,在滦州城公 署搜出了敢死队长孙谏声,破腹杀之。杀张振甲于偏凉汀车站。 孙谏声的随从李秉祥被俘后,割其心肝而死。李振廷、吴宝元、 崔灿熙等同时殉难。凡是有革命思想和写了宣传革命文字的,一 经査获无一幸免。滦州城内顿时一片白色恐怖。
一月四日,举行誓师,发布檄文,声讨清室祸国殃民的罪 状8号召同胞群起杀敌,“重开黄帝之山河,”“洗二百年来奇辱。
“快捣黄龙而痛饮”(同上书,第251-252页)。一时人心大振, 士气激昂,大有灭此朝食之概。为了打破清军的围攻,争取主 动,决定当天晚上“拔队西进,直捣天津、北京。
当时,七十九标驻防滦州的军队分驻两处。王金铭、施从云 的第一,二两营驻北关师范,张建功的第三营住在车站附近的自 来火柴公司。张建功原在强大的革命压力下,伪装顺从革命,参 加起义,却暗中一直与王怀庆勾结,互通消息,伺机倒戈,破坏 革命。当革命军准备乘车开拔前夕,张建功借口第三营营舍设备 尽行拆除,为求和一、二营靠得近些便于集合,将队伍移至城 内。金铭、从云认为他是好意,没有疑他。四日下午五点多,车 站掩护队的张振甲押解伪装为乡民想逃出滦州的三营督队官李得 胜到营问其何往,言语支吾,知有异。搜之,得胜将袋函撕 毁,拾阅碎片,皆将滦州革命情况报告怀庆,显系奸人无疑”(《辛 亥革命》• 6 ,第三五三页)。至金铭将他扣压起来,派人通知张建 功,让他提出处理办法。张建功见写给王怀庆的军事情报被人破 获,阴谋败露,便实行叛变。将三营分为两路,一路登城凭靠 城堞向第一,二营正面迎击3 -路在城外袭击一、二营侧面。一、 二营只得出而抵御,因措手不及,死伤很多。一营队长葛盛臣身 先士卒,阵亡于东门外。后经石敬亭、王鸿升率队将城外叛兵击 退。登城之叛兵以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顽抗,一时猛攻不下。王 金铭、施从云见自相残杀,白给清军从容的准备机会,贻误战 机,于是命令第一、二营官兵七百余人齐集车站登车西去。下午 八点多,张建功紧闭城门,进行大肆搜杀。次日晨,在滦州城公 署搜出了敢死队长孙谏声,破腹杀之。杀张振甲于偏凉汀车站。 孙谏声的随从李秉祥被俘后,割其心肝而死。李振廷、吴宝元、 崔灿熙等同时殉难。凡是有革命思想和写了宣传革命文字的,一 经査获无一幸免。滦州城内顿时一片白色恐怖。
(四)
四日深夜十二点多钟,王金铭、施从云率军西有,至距雷 庄车站约有八里的地方,火车落轨。金铭、从云急令峑军下车, 知道敌人在前,命令军士于黑夜奋勇射击。当时清军正在酣睡。 只有敌探防队谭庆林所部与革命军抵抗。敌军受到夹攻,退避不 及,没有法子,于是卧地吹号停战。滦军误认为敌军归降,即停 止战斗。清军误认为滦军投诚,也表示暂停。由于双方误会,战 事停了下来。
当时,王金铭、施从云捕获清军侦探两人,得知这里的敌军 不是王怀庆所部,而是曹椎的陆军第三镇。他们天真地认为,敌 军既表示停战,意思就是要服从革命。王金铭、施从云等人便在五. 日黎明冒险赴清军阵地,“声称我等大汉民族,不甘臣服满清,特 约贵军共同革命”(《辛亥革命》• 6 •第354页)。清军队官陈锦魁 引导王金铭、施从云去见第三镇十二标标统汪学谦、协统陈文运。 汪、陈问,“君等叛乱,谁为主新?”金铭说,“吾辈革命,志在推翻 满清,复我汉族,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谛,救饥拯溺,实我辈天 职,并无主动者,惟有主义而已”(同上)。接着便将满清政府惨无 人道的事情陈说了一遍。陈文运说,"君等为民族生存•为国家谋 幸福,大义昭然,固所钦佩。惟吾等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何敢 妄动/(同上)当时,王怀庆知道金铭、从云等投营游说,恐为 所动,立即命令杀掉他们。
1月5日,王金铭、施从云即在雷庄从容就义。同时刘瀛、 董锡纯,王踽臣、熊朝霖、戴锡九、牟惠来、吕一善、黄云水、 张永胜、常福安、冯日兴,云振飞、文道溥、何尚达、王茂林, 张勋之、穆奎赖,王相亭、.胡检、黄龙水、范宝林、张增德、叶 朝贵、张永盛,王玉海、宋殿奎、萨福锵、王寰、赵祝军、陈杰 三等先后在雷庄、开平、古冶殉难。在革命军败下来的时候,革 命党人白毓昆(即白雅雨)知道事弄不成了,脱身奔走天津,打 算再图举义。路上,他躲在一个庙里冻、饿了一天,而后易装潜 行,走到古冶被敌军逮住。临刑时,他大义凛然,当场赋诗:“慷 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身同草木 朽,魂随日月旋。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悠悠我心忧,苍天 不见怜。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此身虽死了,主义永流传。” (《辛亥革命诗词选》第105页)而后从容就义。轰轰烈烈的滦州 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当时,王金铭、施从云捕获清军侦探两人,得知这里的敌军 不是王怀庆所部,而是曹椎的陆军第三镇。他们天真地认为,敌 军既表示停战,意思就是要服从革命。王金铭、施从云等人便在五. 日黎明冒险赴清军阵地,“声称我等大汉民族,不甘臣服满清,特 约贵军共同革命”(《辛亥革命》• 6 •第354页)。清军队官陈锦魁 引导王金铭、施从云去见第三镇十二标标统汪学谦、协统陈文运。 汪、陈问,“君等叛乱,谁为主新?”金铭说,“吾辈革命,志在推翻 满清,复我汉族,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谛,救饥拯溺,实我辈天 职,并无主动者,惟有主义而已”(同上)。接着便将满清政府惨无 人道的事情陈说了一遍。陈文运说,"君等为民族生存•为国家谋 幸福,大义昭然,固所钦佩。惟吾等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何敢 妄动/(同上)当时,王怀庆知道金铭、从云等投营游说,恐为 所动,立即命令杀掉他们。
1月5日,王金铭、施从云即在雷庄从容就义。同时刘瀛、 董锡纯,王踽臣、熊朝霖、戴锡九、牟惠来、吕一善、黄云水、 张永胜、常福安、冯日兴,云振飞、文道溥、何尚达、王茂林, 张勋之、穆奎赖,王相亭、.胡检、黄龙水、范宝林、张增德、叶 朝贵、张永盛,王玉海、宋殿奎、萨福锵、王寰、赵祝军、陈杰 三等先后在雷庄、开平、古冶殉难。在革命军败下来的时候,革 命党人白毓昆(即白雅雨)知道事弄不成了,脱身奔走天津,打 算再图举义。路上,他躲在一个庙里冻、饿了一天,而后易装潜 行,走到古冶被敌军逮住。临刑时,他大义凛然,当场赋诗:“慷 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身同草木 朽,魂随日月旋。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悠悠我心忧,苍天 不见怜。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此身虽死了,主义永流传。” (《辛亥革命诗词选》第105页)而后从容就义。轰轰烈烈的滦州 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五、张、保、通、津等地的举义活动
武昌起义胜利后,直隶革命党人在保定者秘密集议,共谋策 应举义,决定分头进行联络活动。
保定北关师范学生张雨岑、南琴轩、李锐夫、段炳中等人素 与晋北、察、绥等地有联络,便于1911年10月24日,乘车去张家 口布置起义。张家口 “南扼居庸关,可拊北京之背,西连大同,可合晋绥的豪杰七以张家口为根据地,对推动北方革命十分重要。11月2日,张雨岑,南琴轩和早在这里从事活动的党人李飞仙等 人在同仁區院集会,筹备起义。当时归绥党人云嘉会,晋北党人续 桐溪正在争取归绥、晋北光复,与雨岑等人互约相应。后听说云嘉 会、续桐溪已起义,李飞仙、张雨岑等召开紧急会议,谋划迅速举 义。并且组织了以张雨岑、南琴轩为首的张家口司令部。因为巍少 枪械、子弾,急派张雨岑赴天津找王葆真联系添购械弹。张在天津 车站见到王葆真,王约他和天津女师地理教员白雅雨商量,将已经 买好的一部分械弹由白雅雨带部分女学虫先运到新保安,然后输 运张家口。白雅雨同意,随后和女师学生黄守珠、汪芸、冯世俊等 将械弹安全运到张家口。11月27日,高志清等十余人再由津运大批 手枪、炸弹来张家口时,因怕炸弹不胜震动,脸上时常流露惊惶不 安的神色。当时,清政府官吏已侦知革命党人正在张家口谋划举 义,便派密探随车侦察,看到高志清等人行迹可疑,施行检査, 捜出了军火,立即把他们逮捕了。在张家口下车后,被押解到都统 署,经清吏严刑拷问,得到了张家口革命党人密谋举义的全部计 划,于是大肆搜索。革命党人被捕的有十几人,李飞仙、秦宗周 等六人与高志清于11月29日就义,其余被捕的押在狱中,南琴轩 逃到天津,’张家口举义之谋归于失败。
在张家口起义未遂之后,12月9日上午,京、津、保、滦、通、石家庄、任邱等地的革命党人在保定西关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开 会谋划举义。到会的有孙谏声,陈涛、易宣、薛成华,熊得山等 二十余人。会议分析了当时南北停战议和与山西革命的形势,决 定首先在任邱起义,以牵制袁世凯进攻山西的部队。
保定同盟会的一些革命党人,很早就在保定四周各县进行 活动。这次会后,蠡县、高阳等县都有举义计划,但是没有发 、动。只有任邱、雄县图谋举义事机不密,被知县侦知,不得不提前 发动举义。12月18日以靳广隆为首的七十余人在任邱县娘子营村起义。事发后,清政府由保定派出两营淮军来任邱进行围剿,终 因寡不敌众而遭失败。靳广隆、靳洛平,王汝曾等九人殉义;姜 四、李路、王双来、赵金祥,朱平安、侯子超等被俘;齐子冈、 王绶卿、王喜亭、魏凤祺、王绍先、王子友、侯鲁庵、高鸿然、 陈海山仓皇奔往山西;其余的一些人退入雄县境内,并和雄县一 些革命志士一起打起"北洋革命军”的大旗,继续举义。12月20日,清军围攻雄县县城,由于革命军守御很严,清军屡攻不下。 下午,清军用大炮轰城,城池塌陷,敌攻入城内。耿世昌、冯 杰、戴国栋、李启明、郑玉成,罗子云,刘长雄等一百余人惨遭 杀害,雄县革命遂告失败。
保定北关师范学生张雨岑、南琴轩、李锐夫、段炳中等人素 与晋北、察、绥等地有联络,便于1911年10月24日,乘车去张家 口布置起义。张家口 “南扼居庸关,可拊北京之背,西连大同,可合晋绥的豪杰七以张家口为根据地,对推动北方革命十分重要。11月2日,张雨岑,南琴轩和早在这里从事活动的党人李飞仙等 人在同仁區院集会,筹备起义。当时归绥党人云嘉会,晋北党人续 桐溪正在争取归绥、晋北光复,与雨岑等人互约相应。后听说云嘉 会、续桐溪已起义,李飞仙、张雨岑等召开紧急会议,谋划迅速举 义。并且组织了以张雨岑、南琴轩为首的张家口司令部。因为巍少 枪械、子弾,急派张雨岑赴天津找王葆真联系添购械弹。张在天津 车站见到王葆真,王约他和天津女师地理教员白雅雨商量,将已经 买好的一部分械弹由白雅雨带部分女学虫先运到新保安,然后输 运张家口。白雅雨同意,随后和女师学生黄守珠、汪芸、冯世俊等 将械弹安全运到张家口。11月27日,高志清等十余人再由津运大批 手枪、炸弹来张家口时,因怕炸弹不胜震动,脸上时常流露惊惶不 安的神色。当时,清政府官吏已侦知革命党人正在张家口谋划举 义,便派密探随车侦察,看到高志清等人行迹可疑,施行检査, 捜出了军火,立即把他们逮捕了。在张家口下车后,被押解到都统 署,经清吏严刑拷问,得到了张家口革命党人密谋举义的全部计 划,于是大肆搜索。革命党人被捕的有十几人,李飞仙、秦宗周 等六人与高志清于11月29日就义,其余被捕的押在狱中,南琴轩 逃到天津,’张家口举义之谋归于失败。
在张家口起义未遂之后,12月9日上午,京、津、保、滦、通、石家庄、任邱等地的革命党人在保定西关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开 会谋划举义。到会的有孙谏声,陈涛、易宣、薛成华,熊得山等 二十余人。会议分析了当时南北停战议和与山西革命的形势,决 定首先在任邱起义,以牵制袁世凯进攻山西的部队。
保定同盟会的一些革命党人,很早就在保定四周各县进行 活动。这次会后,蠡县、高阳等县都有举义计划,但是没有发 、动。只有任邱、雄县图谋举义事机不密,被知县侦知,不得不提前 发动举义。12月18日以靳广隆为首的七十余人在任邱县娘子营村起义。事发后,清政府由保定派出两营淮军来任邱进行围剿,终 因寡不敌众而遭失败。靳广隆、靳洛平,王汝曾等九人殉义;姜 四、李路、王双来、赵金祥,朱平安、侯子超等被俘;齐子冈、 王绶卿、王喜亭、魏凤祺、王绍先、王子友、侯鲁庵、高鸿然、 陈海山仓皇奔往山西;其余的一些人退入雄县境内,并和雄县一 些革命志士一起打起"北洋革命军”的大旗,继续举义。12月20日,清军围攻雄县县城,由于革命军守御很严,清军屡攻不下。 下午,清军用大炮轰城,城池塌陷,敌攻入城内。耿世昌、冯 杰、戴国栋、李启明、郑玉成,罗子云,刘长雄等一百余人惨遭 杀害,雄县革命遂告失败。
通州距北京四十里,是京畿军事要地,清政府在这里驻有武 卫左军(即毅军),设有古北口提督、通永道和知州等衙门,统治得 非常严密。当滦州独立前三天,吴若龙、程芝田由津赴北京、通 州、保定联络当地党人,策动各该地驻军响应滦州起义。当时拟于 1月12日在通州举义,由于驻通州的毅军和革命党人、华北协和 书院的一部分师生经常有些交往,因此,临近起义已将驻通州毅军 七个营中的四个营活动成功。当时,由于缺少军饷,南方革命政府 已答应解决,但由于筹饷困难,连续推迟了三天,没有汇来。有些原 来赞成革命的毅军皂兵这时就起了疑心,于是有人就向古北口提 督兼毅军总统姜桂告密。1月15日,蔡德辰等人在总部机关张 家湾王宅正秘密开会,突有毅军马队二百余骑围住总部,捕去蔡 德辰、王治增、王丕承、杨兆林、张雅堂、王斌、雷茂林等七人,并 搜去枪械、旗帜、印信、名单。十六日,蔡德辰等七人都被枪杀了。
1月27日,在津革命党人会商于吉祥里14号,决定29日夜12点 在天津举行起义。1月28日胡鄂公、白逾桓在小白楼会商占领天津 后应办的七件事情。即:(一〉逮捕帝制余孽;(二)发布安民告示; (三)豁免一切苛捐杂税及本年下忙丁漕:(四)优礼市乡父老,问 民疾苦;(五)礼求当地逸材,俾为国用;(六)通电全国,详述袁世凯攘窃革命篡夺清室帝制自为之阴谋;(七)正式通吿驻津使 馆:(见《辛亥革命》・6・第318页)会商之后,又议论到29日夜 打算让日本人谷村燃发信号炮。因为谷村不懂中国话,白逾桓推 茬国风报翻译王一民协助。 "
1月27日,在津革命党人会商于吉祥里14号,决定29日夜12点 在天津举行起义。1月28日胡鄂公、白逾桓在小白楼会商占领天津 后应办的七件事情。即:(一〉逮捕帝制余孽;(二)发布安民告示; (三)豁免一切苛捐杂税及本年下忙丁漕:(四)优礼市乡父老,问 民疾苦;(五)礼求当地逸材,俾为国用;(六)通电全国,详述袁世凯攘窃革命篡夺清室帝制自为之阴谋;(七)正式通吿驻津使 馆:(见《辛亥革命》・6・第318页)会商之后,又议论到29日夜 打算让日本人谷村燃发信号炮。因为谷村不懂中国话,白逾桓推 茬国风报翻译王一民协助。 "
1月28日夜,密云低空,天阴欲雨。稍许;却风起云散, 骤寒低温。王一民和谷村在燃发信炮前喝得醉熏熏的。二人携带 炸弹两枚到了燃放地,这时刚刚入夜,约有八点多钟。到了十 点,王一民听隔壁钟声响了十二下,以为是十二点了,其实,这 个钟因为失灵错打了点。这时,谷村急忙地看了看表,分针正指十 二点,也误认为十二点到了,于是,即燃放信炮。总部的同志听到 两声炸弹响,就知道是误发信号,但事已如此,、只好传令各路兵迅 速发动,各路指挥听到信炮以后,紧急集合部下照原定计划出 发,多的有三十多人,少的有十几个人,也有因联络中断而自动 集合的。金钢桥是天津的交通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革命军把 金钢桥同督署一样看待。姜赐卿率领所部在进攻督署的路上,正 好遇到孙树声,便问他,今天的事,金钢桥与督署那个先攻,孙 树声答,金钢桥是扼守天津交通的枢纽,督署是敌人发号施令的 地方,同样重要,不分先后。于是,姜赐卿主张把分散了的力量 集中起来,编成五路队伍,由孙树声领前队,林少甫、韩佐治领 左右翼,何南屏领后队,姜赐卿自率中路指挥全军进攻督署,督 署兵与革命军战于辕门外。
午夜,枪弹、炸弹、犹如雨下,姜賜卿当即挥令前队向督署 东辕门进攻,左右翼进行掩护。敌卫兵见炸弹猛烈没法防御,便向 辕门内溃退,革命军立即改入辕门。正在双方战斗激烈的时候, 敌卫队忽有一部由督署后面绕袭革命军的背后,革命军受到夹 击,不得已退出辕门。恰巧孙茂春率所部二十余人赶到,与敌军 战于督署。姜赐卿知道后路之危已解除,又指挥左右翼掩护队第 二次进攻辕门,刚到督署大门,孙茂春所部已被敌军击散,何南 屏率所部掩护同志后退。南屏突出重围,已负重伤,继林少甫、 韩佐治之后而死。同时,进攻金钢桥的高士俊也阵亡了。在途中 与敌眞遇战死的有钱秀峰、管国贤,江润生、郭牧之等人。被敌 人俘虏的有崔文藻、刘应福、李景伯、赵正叔、冯家廉,周宁 玉、黄敬斋等人,天津起义也失败了。
午夜,枪弹、炸弹、犹如雨下,姜賜卿当即挥令前队向督署 东辕门进攻,左右翼进行掩护。敌卫兵见炸弹猛烈没法防御,便向 辕门内溃退,革命军立即改入辕门。正在双方战斗激烈的时候, 敌卫队忽有一部由督署后面绕袭革命军的背后,革命军受到夹 击,不得已退出辕门。恰巧孙茂春率所部二十余人赶到,与敌军 战于督署。姜赐卿知道后路之危已解除,又指挥左右翼掩护队第 二次进攻辕门,刚到督署大门,孙茂春所部已被敌军击散,何南 屏率所部掩护同志后退。南屏突出重围,已负重伤,继林少甫、 韩佐治之后而死。同时,进攻金钢桥的高士俊也阵亡了。在途中 与敌眞遇战死的有钱秀峰、管国贤,江润生、郭牧之等人。被敌 人俘虏的有崔文藻、刘应福、李景伯、赵正叔、冯家廉,周宁 玉、黄敬斋等人,天津起义也失败了。
六、辛亥直隶革命党人举义失败的原因
在辛亥武昌首义胜利的鼓舞下,直隶革命党人在城乡连续发 动了大小十来次起义,都很快失败了。不少革命党人被杀害,大 批革命志士牺牲在战斗中。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冀中平原、.燕山脚 下、长城内外。直隶并没有象其他有的省份那样,获得暂时的光 复和独立。这个原因是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和探讨的。纵观辛亥直 隶革命的全过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直隶所处的特殊政治地位和地理环境有关。
直隶为满清建都之地,专制威力所集中,当事者防范之 严,侦察之密,过于他省”(《辛亥革命》・6•第268页)。由于这 种特点,在直隶一些地方发动起义,清政府就察觉得比较快,镇压 得比较迅速。吴禄贞以“宣抚”为名去滦州和张绍曾密谋联军, 兵逼北京,清政府从奸细陈其采那里当天就获得了全部情况。于 是,派了一个团的禁卫军出京监督吴禄贞的活动。禁卫军出京监
视地方官,而且派出的军队这么多,这在远离京城的其他省份, 当时是紙其罕见的。直隶党人一旦发动了起义,清廷就能迅速 调兵加以围剿,调兵之速要比调往其他省快得多。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之后,12日清廷才派荫昌赴鄂镇压。而滦州起义的当天,清军就已经做好了镇压的部署,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 就残酷镇压了这次起义。
还有;直隶是袁世凯发家的地方,他凭借在小站陈兵搞起来 的“新建陆军”这点“家当。以出卖戊戌维新和镇压义和团革命 这点资本,赢得了西太后慈禧的青睐和倚重,爬上了直隶总督的 高位。后来在清政府内部勾心斗角的角逐中一度被贬,但在武昌 起义爆发后,他又靠着这点“家当”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所 以,袁世凯一直把直隶看作自己的根据地,如果直隶爆发革命, 就如同在袁世凯的家里放火,直接殃及他的切身利益。袁世凯对 此加以镇压,是决不会迟疑的。当武昌起义的炮声震得清王朝的 宝座摇摇欲坠的时候,清廷让他“复出七他讨价还价,迟延了十 七、八天,才赴鄂督军作战,而直隶革命党人在滦州稍有举动, 就使袁世凯极为“重视。及时地调兵遣将,加以围剿。他刺杀吴禄 贞、剥夺张绍曾的兵权,镇压滦州起义,目的并不是为清室的苟延 生存,而是因为革命力量威胁了他的后院安全,他要保住直隶这~ 个发家之地,以便同南方革命政府要高价,窃取革命胜莉果实。
正因为直隶所处的这种特殊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就势必、给 直隶革命党人的活动增添了困难和障碍,因而,革命屡次陷于失 败就是势所必然的了。
第二、对反动派的阴险狡诈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地方的起义 很快失败。
这个问题在直隶起义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滦州新军原受张绍 曾等人革命倾向的影响,革命的基础比较好。当时,直隶革命党 人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组织滦州起义。白雅雨,凌钺、孙谏 声.陈云骥、王葆真等十余人在滦州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宣传,联 络工作。应当说,要使起义获得成功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由于"滦州兵谏”的发生,.清廷和袁世凯比较重视这 个地方。为了瓦朗和破坏革命,反动派岳兆麟、王怀庆、张建功 等人玩弄了不少备狡猾伎俩。这显然是出于反动阶级的本性,并 不奇怪。但可惜的却是在这些鬼喊伎俩面前,革命党人-•再上 当。滦州独立前夕,通永镇总兵王怀庆前去游说,企图说服王金 铭、施从云不要起义。但王怀庆在“威迫中”,伪装革命,后又策 马逃往开平的时候,反革命面目已暴露无遗,这应当引起金铭、 从云的警惕。然而,当王怀庆逃到开平,为缓兵计,伪造快电由 秦皇岛致金铭、从云,要“滦军暂待,俟南军由秦皇岛开到后, 增厚兵力,共取天津”时,王金铭、施从云却“不疑有异”,信以 为真,并觉得"大功告成,即在指顾,暂缓待援,更有把握” (《辛亥革命》・6 •第349页),受骗而不知是骗,为反动军队的调 动、部署,赢得了时间。更有甚者,雷庄之战,敌军本来被打得 “不及退避”,“乃卧地吹号停战”,而金铭、从云不调查了解情 况,判断失误,在敌强我弱,敌军一心想消灭革命的情况下,却 以什么“大无畏之精神”,“冒险往清军阵地”游说。结果他们同 大批革命官兵和党人同时束手就擒,遭到杀害,使敌人不费吹灰 之力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黎明时被擒,早饭后敌军就完全占 领了滦州城及车站。滦州起义失败如此迅速,金铭,从云的幼 稚、缺乏贅惕应当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三、' 一些倾向革命的新军将领在关键时刻动摇、徘徊,贻 误了夺取胜利的战机。
张绍曾、吴禄贞和蓝夫蔚都是手握重兵的新军将领。他们密 谋联军,兵逼北京,并付诸“兵谏气“截运”、“燕晋联军”的实 际行动,使得“清廷骇急”,“京师人心惶惶”(《辛亥革命》• 6 , 第341和374页)。当时,由于镇压武昌起义,清兵大部分军队都 已南下作战,京师较为空虚,如果“三杰”办事果断,及时举兵 逼京,京城可垂手而得,直隶革命必将是崭新的另一番局面。但 是“三杰”并没有作到这一点。其中,特别是第二十镇统制张绍 曾,关键时刻表现动摇。他实行“兵谏。本以为清室“绝难接 受”,以借此"迫成非起义不可的局面”(见《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册第168页)。但清廷经过权衡利弊,做出了暂时的让步,采 纳了张绍曾的十二条政纲,满足了他的°兵谏”要求,接着下令 解除了他的兵.权。在这种情况下,大批革命的官兵群起挽留,劝 他乘机起兵,但是张绍曾起初“慷慨激昂。而后“徘徊多时”,最 后“转身跑回”去了。这三种不同的表现,既说明了张绍曾的软 弱,又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动摇,而不得不使滦州革命遭受 重大失败。
第一,与直隶所处的特殊政治地位和地理环境有关。
直隶为满清建都之地,专制威力所集中,当事者防范之 严,侦察之密,过于他省”(《辛亥革命》・6•第268页)。由于这 种特点,在直隶一些地方发动起义,清政府就察觉得比较快,镇压 得比较迅速。吴禄贞以“宣抚”为名去滦州和张绍曾密谋联军, 兵逼北京,清政府从奸细陈其采那里当天就获得了全部情况。于 是,派了一个团的禁卫军出京监督吴禄贞的活动。禁卫军出京监
视地方官,而且派出的军队这么多,这在远离京城的其他省份, 当时是紙其罕见的。直隶党人一旦发动了起义,清廷就能迅速 调兵加以围剿,调兵之速要比调往其他省快得多。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之后,12日清廷才派荫昌赴鄂镇压。而滦州起义的当天,清军就已经做好了镇压的部署,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 就残酷镇压了这次起义。
还有;直隶是袁世凯发家的地方,他凭借在小站陈兵搞起来 的“新建陆军”这点“家当。以出卖戊戌维新和镇压义和团革命 这点资本,赢得了西太后慈禧的青睐和倚重,爬上了直隶总督的 高位。后来在清政府内部勾心斗角的角逐中一度被贬,但在武昌 起义爆发后,他又靠着这点“家当”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所 以,袁世凯一直把直隶看作自己的根据地,如果直隶爆发革命, 就如同在袁世凯的家里放火,直接殃及他的切身利益。袁世凯对 此加以镇压,是决不会迟疑的。当武昌起义的炮声震得清王朝的 宝座摇摇欲坠的时候,清廷让他“复出七他讨价还价,迟延了十 七、八天,才赴鄂督军作战,而直隶革命党人在滦州稍有举动, 就使袁世凯极为“重视。及时地调兵遣将,加以围剿。他刺杀吴禄 贞、剥夺张绍曾的兵权,镇压滦州起义,目的并不是为清室的苟延 生存,而是因为革命力量威胁了他的后院安全,他要保住直隶这~ 个发家之地,以便同南方革命政府要高价,窃取革命胜莉果实。
正因为直隶所处的这种特殊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就势必、给 直隶革命党人的活动增添了困难和障碍,因而,革命屡次陷于失 败就是势所必然的了。
第二、对反动派的阴险狡诈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地方的起义 很快失败。
这个问题在直隶起义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滦州新军原受张绍 曾等人革命倾向的影响,革命的基础比较好。当时,直隶革命党 人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组织滦州起义。白雅雨,凌钺、孙谏 声.陈云骥、王葆真等十余人在滦州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宣传,联 络工作。应当说,要使起义获得成功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由于"滦州兵谏”的发生,.清廷和袁世凯比较重视这 个地方。为了瓦朗和破坏革命,反动派岳兆麟、王怀庆、张建功 等人玩弄了不少备狡猾伎俩。这显然是出于反动阶级的本性,并 不奇怪。但可惜的却是在这些鬼喊伎俩面前,革命党人-•再上 当。滦州独立前夕,通永镇总兵王怀庆前去游说,企图说服王金 铭、施从云不要起义。但王怀庆在“威迫中”,伪装革命,后又策 马逃往开平的时候,反革命面目已暴露无遗,这应当引起金铭、 从云的警惕。然而,当王怀庆逃到开平,为缓兵计,伪造快电由 秦皇岛致金铭、从云,要“滦军暂待,俟南军由秦皇岛开到后, 增厚兵力,共取天津”时,王金铭、施从云却“不疑有异”,信以 为真,并觉得"大功告成,即在指顾,暂缓待援,更有把握” (《辛亥革命》・6 •第349页),受骗而不知是骗,为反动军队的调 动、部署,赢得了时间。更有甚者,雷庄之战,敌军本来被打得 “不及退避”,“乃卧地吹号停战”,而金铭、从云不调查了解情 况,判断失误,在敌强我弱,敌军一心想消灭革命的情况下,却 以什么“大无畏之精神”,“冒险往清军阵地”游说。结果他们同 大批革命官兵和党人同时束手就擒,遭到杀害,使敌人不费吹灰 之力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黎明时被擒,早饭后敌军就完全占 领了滦州城及车站。滦州起义失败如此迅速,金铭,从云的幼 稚、缺乏贅惕应当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三、' 一些倾向革命的新军将领在关键时刻动摇、徘徊,贻 误了夺取胜利的战机。
张绍曾、吴禄贞和蓝夫蔚都是手握重兵的新军将领。他们密 谋联军,兵逼北京,并付诸“兵谏气“截运”、“燕晋联军”的实 际行动,使得“清廷骇急”,“京师人心惶惶”(《辛亥革命》• 6 , 第341和374页)。当时,由于镇压武昌起义,清兵大部分军队都 已南下作战,京师较为空虚,如果“三杰”办事果断,及时举兵 逼京,京城可垂手而得,直隶革命必将是崭新的另一番局面。但 是“三杰”并没有作到这一点。其中,特别是第二十镇统制张绍 曾,关键时刻表现动摇。他实行“兵谏。本以为清室“绝难接 受”,以借此"迫成非起义不可的局面”(见《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册第168页)。但清廷经过权衡利弊,做出了暂时的让步,采 纳了张绍曾的十二条政纲,满足了他的°兵谏”要求,接着下令 解除了他的兵.权。在这种情况下,大批革命的官兵群起挽留,劝 他乘机起兵,但是张绍曾起初“慷慨激昂。而后“徘徊多时”,最 后“转身跑回”去了。这三种不同的表现,既说明了张绍曾的软 弱,又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动摇,而不得不使滦州革命遭受 重大失败。
“三杰”中,吴禄贞是“提倡革命最有力之一人”(张国检 《辛亥革命史料》第195页)。山西独立后,清廷令吴禄贞率部防 堵。临行前,他私下对人说,“此去有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滦 州第二十镇往南开,保定驻军往北开,一同直趋北京,打出的旗 号是推翻清室,创造民国j第二个计划,滦州和保定军同样会师 北京,打出的旗号是维护清室,革新政治”。但是,吴禄贞认为,“我们力量太弱”,“本钱有限”,不能实行第一个计划。当他11月 2日由京赴滦和张绍曾密谋的情况泄露后,他仍然不愿实行第一 个计划。这使在津的革命党人对吴禄贞大失所望,“纷纷离去,到 别处活动”(同上,第195 —196页)。当吴禄贞与山西革命军取得 联系,并且组成“燕晋联军”,自己被公推为大都督兼总司令后, "气势一壮,于是改变其政策”(同上书,第197页),表示和革命军“同站革命立场”同上书,第203页)。但是,此时此刻,暗杀他 的凶手已在石家庄密谋等待了。当他给张绍曾写就“愿率燕赵八 千子弟以从”的电文,墨迹未干,就被剌身亡了。
吴禄贞被刺身亡,这对于直隶革命是一个重大损失。保定革 命党人早就和吴禄贞有密切联系。在吴被刺身亡之后,不得不持 ’慎重”态度。(《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册第380页)天津的一 些革命党人认为,滦州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失去了吴禄 贞的应援”(《近代史资料》一九五五年第二期第十九页)。"吴果 不死,自非如袁世凯到京后之局面”(张国波《辛亥革命史料》第197 页)。
吴禄贞被刺身亡,这对于直隶革命是一个重大损失。保定革 命党人早就和吴禄贞有密切联系。在吴被刺身亡之后,不得不持 ’慎重”态度。(《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册第380页)天津的一 些革命党人认为,滦州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失去了吴禄 贞的应援”(《近代史资料》一九五五年第二期第十九页)。"吴果 不死,自非如袁世凯到京后之局面”(张国波《辛亥革命史料》第197 页)。
第四.直隶革命党人在思想上、物质上和策略上都缺乏必要 的准备。
思想上准备不足,往往表现为一轰而起,一击而散。对敌 情、对困难、对已方力量缺乏正确的分析。任邱举义,还没有准 备好,就因为“事机不密,为知县某侦知,乃下令追捕”(《辛亥革 命》• 6 •第358页),情况紧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辛亥 革命回忆录》第5册第417页),结果因"寡不敌众”(《辛亥革 命》• 6 •第358页)一击而败。由胡鄂公,白逾桓主持的进攻天 津督署的活动•,1月27日决定,29日就发动,仓促部署,仓促 选择引信号人员。当信号误发,“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同上, 第314页),有的向哪里进攻还没弄清楚。结果一夜之间,就失败。失败后,不是很好地总结教训,仍是忙于决定31日再次举义。 虽未发动,但却表现了在津革命党人急于求成,草率从事的弱. 点。
发动起义在物质上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不致于兵马已 动,粮草未行。通州举义缺饷,因南方革命政府答应给饷而没有 给饷,使得一些赞成革命的毅军反约、泄密而导致未遂告吹。 张家口举义前,革命党人早有活动。但是,当指挥起义的司令部 已经建立,临近起义,而枪械、子弹还没有备足。结果因运送 械、,弹失密,而导致大批革命党人被捕、被杀。
在策略上,一是各起义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3 —是每次起义缺 乏进攻和退却的详细计划。从直隶党人发动的起义看,往往是一军 突起,四方无援,孤军奋战,而被敌人各个击破。虽然在津的一 些革命党人也注意到了这点。曾决定,任邱起义京、津、保、 滦、通、石家庄各地立即响应七天津举事,京,保、通“依次响 应。滦州起义,北京、通州,保定“策动各该地驻军响应气但是 都“无一响应”(详见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加。原因就是虽然有口头上的约定,而缺少具体地联络措施与安排部署。至于每次起义怎么进攻,怎么退却,更缺少周密考虑。只有滦州起义的进攻和退新问题,在起义前由驻津革命党人胡鄂公想到了,打算 进攻不成,退到长城一带继续战斗。但是这个想法只是出现在胡鄂 公的脑海,滦州起义的领导人王金铭、施从云并不知道。结果进 攻不成,又想不到退却而失败。
辛亥年间,尽管直隶革命党人发动的多次起义都迅速失败 了,没能和有的省份那样取得光复和独立。但是,这些轰轰烈烈的起义斗争是在清“天子”的脚下、在袁世凯的“后院”里干 .一 起来的,这就沉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使袁世凯 ” 在多年惨淡经营的地方疲于奔命。这些革命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反清反袁斗争,为辛亥革命胜利 , 地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6
思想上准备不足,往往表现为一轰而起,一击而散。对敌 情、对困难、对已方力量缺乏正确的分析。任邱举义,还没有准 备好,就因为“事机不密,为知县某侦知,乃下令追捕”(《辛亥革 命》• 6 •第358页),情况紧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辛亥 革命回忆录》第5册第417页),结果因"寡不敌众”(《辛亥革 命》• 6 •第358页)一击而败。由胡鄂公,白逾桓主持的进攻天 津督署的活动•,1月27日决定,29日就发动,仓促部署,仓促 选择引信号人员。当信号误发,“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同上, 第314页),有的向哪里进攻还没弄清楚。结果一夜之间,就失败。失败后,不是很好地总结教训,仍是忙于决定31日再次举义。 虽未发动,但却表现了在津革命党人急于求成,草率从事的弱. 点。
发动起义在物质上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不致于兵马已 动,粮草未行。通州举义缺饷,因南方革命政府答应给饷而没有 给饷,使得一些赞成革命的毅军反约、泄密而导致未遂告吹。 张家口举义前,革命党人早有活动。但是,当指挥起义的司令部 已经建立,临近起义,而枪械、子弹还没有备足。结果因运送 械、,弹失密,而导致大批革命党人被捕、被杀。
在策略上,一是各起义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3 —是每次起义缺 乏进攻和退却的详细计划。从直隶党人发动的起义看,往往是一军 突起,四方无援,孤军奋战,而被敌人各个击破。虽然在津的一 些革命党人也注意到了这点。曾决定,任邱起义京、津、保、 滦、通、石家庄各地立即响应七天津举事,京,保、通“依次响 应。滦州起义,北京、通州,保定“策动各该地驻军响应气但是 都“无一响应”(详见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加。原因就是虽然有口头上的约定,而缺少具体地联络措施与安排部署。至于每次起义怎么进攻,怎么退却,更缺少周密考虑。只有滦州起义的进攻和退新问题,在起义前由驻津革命党人胡鄂公想到了,打算 进攻不成,退到长城一带继续战斗。但是这个想法只是出现在胡鄂 公的脑海,滦州起义的领导人王金铭、施从云并不知道。结果进 攻不成,又想不到退却而失败。
辛亥年间,尽管直隶革命党人发动的多次起义都迅速失败 了,没能和有的省份那样取得光复和独立。但是,这些轰轰烈烈的起义斗争是在清“天子”的脚下、在袁世凯的“后院”里干 .一 起来的,这就沉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使袁世凯 ” 在多年惨淡经营的地方疲于奔命。这些革命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反清反袁斗争,为辛亥革命胜利 , 地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