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隽口述 董宝莹 窦广成代笔
先父丁开嶂,早在辛亥革命前,即在孙中山先生的号召下, 在北方建立“铁血会”和•北振武社”等革命组织。翻阅他老人 家的遗著,走访当时他老人家的好友,回忆我童年的所见诸事, 缅怀我中华民族的一代英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虽年逾古 稀,耳聋目瞭,但愿尽我残年余力,把这些史料记述下来,以供 历史研究者参考。
一、借助铁血,立志鼎革
先父丁开嶂生于1870年。原名作霖,字券川,河北省丰润 县南青坨人。少时读书于乡间私塾。二十岁左右应遵化州乡试得 中秀才。后入北京京师大学堂甲班第一班攻读。毕业时获“奏 奖”文科举人.后任河南大学海军地理教授。
早在甲午战争时期,先父目睹清政腐败,国事日非的情景,经常激愤得顿足捶胸。他常常呼喊她奇耻大辱,孰过于斯!”于是 立下了鼎革之志。(曾著《草泽阴符篇》一书,详细计筹了将来组织革命军,进行革命斗争的方略。可惜原书没有保存下来)
1894年,孙中山在海外创建兴中会,鼓吹推翻清朝封建统 治,建立共和中国。这时先父正在大学读书,改革社会的激情如 火益烈。便在同学中秘密联系,提倡效法古人,汇聚英雄豪杰, 共同救国救民.
不久,沙俄帝国加紧侵略我国东北,强占我乌苏里江以东、 黑龙江以北大片河山。掠夺财富,残害人民。先父忍无可忍,遂 与同学朱锡麟(江苏人)、译学馆学生张榕(奉天人)相约各自 出关组织革命军,抗俄救国。朱锡麟创立东亚义勇队。但不久被 沈阳清兵将领曾琪抓获。张榕创立关东保卫军,后退避天津。先 父创立抗俄铁血会。为避敌人耳目,易名为丁开山,他以抗俄铁 血会首领的名义撰写檄文,刊登在上海《大陆》杂志,传布东北 三省。
檄文云、俄人者,自咸丰以来,私移界碑,窃我黑龙江以 北、乌苏里江以东,已为万国所不取,公法所不箍。近又虎狼蓄 心,蛇蝎肆虐,踞我关东三省俨为己有。奴隶我官府,牛马我人 民,剥食我资财,淫掠我妇女,种种禽兽之行,神人共愤;色色 野蛮之状,天地难容。……倘再不振吾精神,歼除丑类,结吾团 体,扫荡腥獲,将来必灭京我身家,殄绝我族类,较英制澳洲 而更痛,美毒黑奴而倍残。有鉴于斯,创立本会。纠合海内外学 生、将弁及直、奉、吉、黑四省之绿林领袖。痛心疾首,透爪裂 目,必食俄人之肉,寝俄人之皮而后快。以此同化之师,和亲之 众,一朝齐发,电疾风驰,遍地合攻,澜翻水涌……务使二十世 纪之万国记载,大书特书曰广中国抗俄铁血会,大败俄罗斯于东 清而后止。'急急特檄。”
檄文发出后,东北三省抗俄铁血会群情激愤。他们在各地相继开展了 “田立本支台子之战气“冷振东牛家屯之战气*宋三霸 狼头山之战气“杜立山铁岭东南及辽阳西四十五里地之战”、刘 奎武沟帮子临近摩天岭之战”等一连串激烈的抗俄战斗,给沙俄 入侵者以沉重的打击。
战后第二年,先父丁开嶂与铁血会众首领秦宗周.丁东弟、 刘兴训、王治增等议论北方形势,认为只依靠东北一部铁血力 量,不足包围清都北京,于是在张家口地区以'救命军”的名义 创立革命军,进一步壮大铁血会的力量。并在北京杭辛斋办的 《中华报》上刊载檄文,传布于长城以北。檄文阐明主张,为上 救国命,下救民生事,号召全国英雄烈士,皆应掷头颅、洒热 血,警醒独立魂,唤起自强魄,凡爱国豪杰皆应联名入会。
此后,数年之内,铁血会的各地组织一面不断发展壮大: — 面就地开展动员群众改革社会的活动。在1906年的冬天,先父丁 开嶂为了革新社会,发展科学文化,振兴中华,在家乡大力兴办 新学。他发动群众,破除迷信,宣传科学,带领村民推掉村南庙 中的神像,并投至门外水坑中,改庙堂为学校。此举遭到顽固派 势力“香火会.中的王宪堂、韩松桐.孙恩荣等人的反对。他们 到宁河县告状。先父那时已到北京为学校筹办教材。宁河县衙传 人时,拆庙骨干丁保何代替先父到宁河过堂,结果官司打输了。 先父在北京接到信后,借袁世凯当时假意赞助维新变法之机,与 袁世凯力争。袁世凯不得不通知丰润县衙(南青坨村隶属丰润、 宁河两县所辖〉,逮捕了王宪堂(王是出头告状的人),拘六个月。 罚参与告状的人各一百元。父亲将打官司的结果在学校门外挂牌 公布。村民喜气洋洋,送儿入学。这样,赢得了破除迷信兴办新 学的首次胜利,此事对附近各村影响很大。所罚款资全部用于助 学,学生课本,制服,全部半价发给学生、成绩优秀者,还发给 奖学金。开支均由罚款支付。因此而影响到村中一些举人,秀才 也情愿协助开办新学。举人丁子元、丁保何,秀才艾奎生等,都 热情到校教书,而且不要分文薪金。为了解放妇女,提倡男女平 等,使妇女获得学习文化的权利。先父丁开嶂在家里腾出一间房 屋,开办女子学校,由丁保何任教。当时到校就读的有男生一百 二十多人,女生二十多人°先父经常到校向男女学生讲授抗淸救 国的革命道理.在他的教导下,学生不仅学到文化,并增强了爱 国热情。如女学生丁淑明、丁淑红、高允昭等.几次到坨上.大 张各庄、小张各庄等附近村镇宣传解放妇女,提倡妇女放足的革
命主张。这一年冬天,先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属于烟台支部〉。
1907年,为进一步壮大革命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先父丁 开嶂又以提倡摆斋,戒烟戒酒为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绥 远、热河,察哈尔、内蒙、外蒙、河北、山西等地发展铁血会组 织。并在家乡成立北振武社(在三官庙的门额上亲书“北振武 社”四个大字。同时也把这里作为铁血会总部)。至此,抗俄铁血 会改名为北洋铁血会。先父任总理,丁东弟协助他此外还有冯云峰、唐自起、黄际隆、庞希德、秦宗周、王治增、李兰廷、陈 熙泰等二十八路领袖,分为京东、京北、边外,关东四个支部。
北振武社成立期间,先父在村南戏楼上自己出钱唱戏四 天。戏楼两侧高悬一幅先父手书的长联,上下五千年,帝霸皇王 转眼尽归淘汰路纵横十万里,劳农兵士翻身群登竞争台。”每天 开戏之前和场幕之间,先父携各路领袖及革命友人秦宗周、黄际 隆,丁东弟、冷蔚森等登台演说革命。他由历代帝王说起,尽数 封建社会残害盘剥劳苦大众,造成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几千年历 史,道出今日列强苍蝇吮血悲惨现状,指出农工商学兵只有团结 起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家,才是振兴中华的出路。先 父洪亮的膛音,激昂的情感,透澈的说理,台下听众无不称赞。
会后,向北方各地发布了絹K振稣温》的文告。文告说L我 北方同志血尚未凉,心犹未死,安忍坐视同胞沉沦苦海,如秦越 之不关痛痒乎况国民为国家之成份,国家为国民之集体,未有民弱而国独强,能不受外人之欺者,亦未有国弱而民独存,能不 遭外人之毒害者。欲保吾身须先强吾国,欲强吾国,须强吾民。 吾民强斯吾国强,吾国强斯吾身不至东低首于侏儒,西下气于碧眼黄须之族矣。所以,我方同志,奋袂而兴,欲步曾君(指南振武 社创始人曾少青)后尘,殄绝北方罂粟,先在敝村南青坨成立北 振武社。”文告发出以后,各路领袖枕戈待旦,以图大业.
二、暴运起义、威振京畿
1911年4月,黄兴等发起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先父丁开嶂意识到北方革命团体的义务和责任,奔走于北京、天津、保定等 地,会北方豪杰刘汝贤、马德润、刘星楠、陈之骥等,策划起 . 义,得到广泛赞同•
五月,又与秦宗周、黄际隆、丁东弟、王丕显商议,准备乘 清军秋季操练,京城空虚无兵之际,在北京起义。以铁血会京东部 军为发难军,关东、边外、京北三部军援助。这时先父腿部正患浓 疮,无法走路。秦宗周、黄际隆二同志立即奔向铁血会的四个支 部,通知各路军准备起义。各地领袖纷纷赶来与先父筹划计 议。
那年清军秋操时期是八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不料八月十 九日夜,武昌起义,清廷停止秋操,军队返回都门,城内四处戒 严。铁血会准备几个月的京畿起义,没能进行。八月二十一日, 丁东弟(亦南青坨人)任铁血会先锋,东走关内外,西游京, 津、通、张、通知各部军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工作,准备再举义 旗。
在此期间,铁血会已成北方革命的砥柱。南北革命要人,前 . 来我家与先父联系的与日俱增。八月二十八日夜,督都黎元洪派 往北方主持革命的代表胡鄂公,同孙谏声一道乘大车来到我家,与先父及冯云峰、李兰廷、陈熙泰等各路领袖联系,举行滦州暴动.先父同意分批集中铁血会各地有枪成员到滦州、天津,准 备参加譲州暴动.不久先父带枪赶到天津,在天津法租界小白 楼设立铁血军军部,.任军长.召集铁血会众首领集会,加强各 地组织建设,建立四部军。永,遵、通、蓟共四万人,为京东 部军J张家口、古北口内外五千人,为京北部军3朝阳、热河方余人,为边外部军.锦,广,义,宁南至营口五万人,为关东 部军。并着手筹划滦州暴动的方略和军火购置工作。铁血会首领 丁东弟、冯云峰、李兰廷.陈熙泰等穿梭般于滦州、天津及各部 军之间,办理铁血会成员分批集中于滦州和其他各地暴动的准备 工作。
十月初四日,冯云峰带领铁血会东北成员五十人抵达滦州。 不久,(约初七,初八两日)李兰廷、陈熙泰所集合的铁血会成员 五十人也抵达滦州。
十一月初十,先父经过在滦州与加入革命团体担任滦州暴动 指挥的清兵营长王金铭、施从云,张建功多次计议之后,带着 王,施,张三营长给北方各革命团体的快电来到滦州,要求各革 命团体的首领立即前往滦州指导革命。组织滦军政府。其他一些 革命团体的首领白毓昆、熊朝霖、陈涛等应邀分批前往滦州(铁 血会首领早已在滦频繁活动)。
十一月十一日下午,铁血会首领李兰廷、陈熙泰由滦州赶到 天津,转达滦州驻军王、施、张三营长意于十一月十四日独立的 事宜。
十一月十四日,滦州驻军宣布独立。举第二营营长王金铭为 滦军都督,第三营营长张建功为副都督,第一营营长施从云为滦 军总司令。此时,滦州驻军十有八九皆为铁血会成员。先父又派 铁血会永(平,即今芦龙)遵(化)部部长孙鼎臣、炸弹队队长李辅 廷、副队长胡珍率领各地聚于滦州的铁血会成员入城共同防守。
十一月十七日,清淮军通永镇(即开平)总兵王怀庆指挥淮 军沿铁路两侧向我滦州革命军夹击。我滦军前敌指挥陈涛,利用 地势顽强阻击清军。接着王怀庆率铁甲火车赶来袭击。陈涛命令 涼河炮兵发炮轰击。我滦军城防卫戍司令刘汉柏率别动队策应. 淮军中炮车翻,死伤遍地,大败而去。
十一月二十日拂晓,王怀庆与三镇清将曹嵬合力向漂州大举进攻.滦军内部七十九标标统岳兆麟、第三营营长张建功叛变, 滦州革命军腹背受敌,于是乘火车西进。刚到雷庄附近,火车出 轨颠覆。埋伏在这里的王怀庆部队四面出击,都督王金铭、总司 令施从云、参谋陈洪庆、孙鼎臣指挥滦军苦战。后均被俘遇难。
先父丁开嶂率马队五十多骑,由西面赶来援救。到雷庄酉 北,阴雨路黑,弹雨中不见滦军,他就与敌兵展开血战。先父正 面攻击,丁肖钦、王丕显从左右两处进攻。时间不大,敌人败 退。先父率队追击,敌人又以猛烈炮火轰击。先父见势难以抵 抗,便撤回。
永、遵部副部长唐自起与部将刘骏率部下三百人打算冲入滦 州南口援救。赶到城下,见滦军败下来,于是率队向南撤去。淮军 追到杨各庄,唐自起与部下刘骏扭头截击,淮军大败,死伤五十 多人,溃退而去。
这次暴动,先父率领的铁血会,无论滦军中的成员,还是其 他各地的同志,均能拼死作战,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几乎在滦州暴动的同时,铁血会还进行了张家口起义。十一 月五日,铁血会京北部军司令秦宗周与部将马壮,芦占魁各领一 支军,会合了山西民军计划起义于阳高、天镇、大同。马壮,芦占 魁部下与山西民军同驻山西境内,秦宗周率军驻于张家口内,防止 清兵北出。不料十一月七日山西民军高志清等由天津向张家口押 运军火时,被清兵捕获,敌人通过严刑鞫讯,获得举事名单。察 哈尔都统黄懋澄,知道强逮不妥,遂假意请秦宗周及部将李鴻恩、 尹德成来府议事,然后捕获。十一月十九日,与民军首领共六 人,被腰斩于署前河套内。
十一月廿三瓦鴻洲铁血会先軽H东弟、铁血会张家湾分会长 王治增,召集铁血会成员王丕谟、王丕显、王丕承(此三人皆王 治增之子)、王斌、杨兆林(王治增内侄)、蔡德辰(协和学堂学 生)、张文炳(毅军随营学堂学生)、雷茂林(北通州武卫左军军药 局军宫)等在张家湾王治增家开会,商定于二十九日举行通州起 义,然后与在滦州清军中潜伏的张树声.李滋懋、李子峰等合兵 直捣北京。不料清营帮带认为起义定将失败。为图免祸计,竟向 清军告密。二十七日深夜,王治增.王丕承、杨兆林、张文炳、 雷茂林、蔡德辰、王斌等七人同时被捕,惨遭杀害。
十二月十一日夜,先父丁开嶂和铁血会成员同北方一些革命 团体于天津起义,因号炮鸣放时间提前,致使起义失败。以后铁 血会成员又分别在沈阳和河北遵化相继起义,均在清政府残酷镇 压下失败。褚炳墾,潘竞物、王安国等铁血会会员英勇献身。
铁血会成员在各地举事中屡屡受挫,同志们成批惨遭杀戮, 群情激愤异常。铁血会唐山支部长黄际隆建议成立炸弹队。他 说"开平总兵王怀庆是京东军民革命大障碍,不先除掉他,革命 没有成功之日。杀掉他,淮军必大乱,然后调边外部军由冷口、喜 峰口入关,占领开平,这样不只报仇雪耻,就连北京、天津、通 州也不难攻破。”先父及众人都赞成他的主意,唐自起、王文冷、 庞希德,王丕谟,丁东弟等都踊跃加入炸弹队。他们分路前往开 平,各行其暗杀之事。不料敌探王彬混入铁血会,知道了刺杀计 划,当日报知王怀庆。唐自起、庞希德在开平车站刚下车,即被 王怀庆捕获。王文冷怀揣炸弹二枚、手枪一支、尖刀一把,奋勇 闯入开平总兵衙门行刺,亦被逮捕。王怀庆于是派马队四处剿拿 铁血会首领,悬万元巨赏剿拿先父。马队包围了我的家,先父不 在家中,他们大肆抢掠,在外院墙上大书“剿拿革命党”五字之 后离去。马队来到大官沽堑,黄际隆被捕。王怀庆为了鎮压革 命,恫吓先父及家属,令囚着黄际隆的囚车从南青培南街经过。人 们看见黄际隆双手钉在大车压厢之上,神态自若.12月14日黄 际隆、庞希德、唐自起、王文冷等人一齐被王怀庆杀害于开平, 并悬首示众多日。黄际隆的尸体运回时,仍令从南青坨南街经过, 以再次施加威胁.
然而挫折和失败及王怀庆火曄屠杀,并没有吓倒先父及铁 血会众人。相反人心愈愤,他们四处活动,加入铁血会的人员一时 大增,他们发誓与清廷不共戴天。先父召集四部军将领,齐集于 天津,举行军事会议。会议决定,由各部军精选壮士三千,潜入北 京。乘旧历年除夕半夜时分,分路攻击清廷各衙门。四部军各由 所在地方树旗,宣告独立。并且包围北京,援助城内起义同志。 规定严明军纪,"有动民间寸草者,杀无赦,”以示正义之师秋毫无 犯。南北铁血军将士一致推举先父丁开嶂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北部 军临时大元帅。
十二月十五日,改组铁血军军部为军政府。推举葛熙荣(清 卫军军官)为参谋部长、郭凤山(清第十二镇军官)为军务部 长、孙阳荫(日本高等学校毕业)为交涉部长、王丕谟(北京译 学馆学生)为文牍部长、巴绍成(清第二十镇军官)为军需部 长、张雨农为财政部长、刘枢坦(保定警官学校学生)为执法部 长、丁东弟《保定法政学堂修业生〉为招待部长、杜海寰(日本 高等学校毕业生)为联络部长、王寰为调査部长、朱恪環为侦探 部长、张杰三为暗杀部长。并推举张铸堂为京东方面军总司令, 佟明礼为副司令。该军于除夕夜,由唐山,蓟州、出海关等地树 旗。推举姜锡训为关东方面军总司令,刘连升为副司令。该军于 除夕夜由锦州、营口、新民府等地树旗,推举陈玉甲为京北方面军 总司令、董作新为副司令。该军于除夕夜,由张家口、古北口树 旗,推举杜春岭为关外方面军总司令、弱自佐为副司令。该军于 除夕夜,由朝阳、热河及直奉交界处清河门等地树旗。京北方面 军副总司令董作“未到职,暂由陈玉甲兼任。先父丁开嶂撰写《讨 清檄文》、传于东北各地。
檄文曰”……孙中山同盟海外,欲救祖国沦亡;黄克强数起 域中,恐步非洲分裂。方令霹雳一声,武汉之江山还我,从此烽 烟四起,京师之宫阙归谁?时也,乾坤旋转,日月重新,志士群 兴,军人奋作,鲁甲将北兴而牧马,晋兵欲东出而叩关;苏皖之 捷报频传,闽浙之凯歌已唱。秦、蜀、滇、黔早击自由之鼓, 汉、湘、粵,桂群翻独立之旗。……气势惊神,何难慑满酋魂 魄?精诚贯日,定能复我祖山川。……倘非四面楚歌,争存亡于一 线,惟恐九州禹迹,将吞噬于六强。……
清民政部间谍赵秉钧,探知铁血会势力,东极辽河,西达晋 北,南临渤海,北尽朝阳,全军约十万人,并将在旧历除夕各地 举事。赵报吿袁世凯,袁恐事发,总统当不成,乃于十二月二十 五日强迫宣统退位。于是铁血会不得不放弃全军举义的宏图。
十二月二十九日,先父与铁血会各首领会集。大家一致表 示,今共和虽然实现,而大权落入杀我无数北方革命同志的巨贼 袁世凯手中。大家立誓:袁世凯敢有称帝野心,改变国体时,我 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起兵讨之。旋即发款遣散二百多铁血会会 员回家。大家悼念完死难的同志后,挥泪告别。
自此,历时十八春秋的“铁血会”即告结束。但它布下的革 命火种未熄,此番壮举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 页,
三、身残抱笔,老骥伏栃
先父丁开嶂自“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之后,回归故里丰润 县南青坨。因右賈染丹毒,不幸致残。但他壮志不已,把自己一 生的宏愿寄托于上寸羊毫。以左臂著书,挥洒其平生大志。当他 看到我们的国家虽经几番革命,历尽劫难,但终因当时革命不彻 底,加之以后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革命,日寇的入侵,人民生活 仍陷深渊。他因力不从心,便痛心欲绝。这在他老人家写的一首 《水调歌头.国难》中,充分地表达出来I
辽疆突陷落,
四境起悲歌。
四境起悲歌。
不知宁粵墙阅,
两府几时和。
拔剑一呼风动,
起舞天高月静,
谁负鲁阳戈?
天下吾儒事,
奋起脱渔蓑。
两府几时和。
拔剑一呼风动,
起舞天高月静,
谁负鲁阳戈?
天下吾儒事,
奋起脱渔蓑。
榆关溃,,
燕塞破,
痛如何。
凭高北眺,
凭高北眺,
心头恨比乱山多。
欲呼中原铁骑,
踏陷扶桑万里,
挟策莽奔波。
对镜莫伤老,
壮志挽银河!
欲呼中原铁骑,
踏陷扶桑万里,
挟策莽奔波。
对镜莫伤老,
壮志挽银河!
(见《天籟余音》左臂亲书残稿)。
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后,他为了光复祖国河山,用左暦写出 了《收复东北大计划》。在这本著作中,他谈了当时的形势,提出 自己的御敌主张,以及如何收复我东北辽、吉、黑三省的方法步 骤。文中力主国共合作,共同驱除日寇,以使我金瓯不缺,人民康 泰……。他为了把自己的军事才能贡献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 事业,他著了《天籁余音》数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两卷 残稿)。在里面写了历代战史及一些人物论述。其中有《秦始皇 并吞六国论》、《王莽论》等重要篇目。他为了表达自己爱国主义 思想及抗战主张,显示我中华民族在历代外族入侵中坚贞为国、 不屈不挠的精神,写下了《中国英雄大战史》、《灰烬余翰》等著 作。
身残著书,他历尽了何等痛苦。据家乡父老回忆:先父用一 条布带缚住右臂,左臂抱笔,写到更深夜静。据《天籁余音》记 载,他回归家乡后称自己的住处为“独醒庐”,自号“卧虎先生气 每当寒月临窗,树摇疏影,万籁俱寂,他便正襟端坐桌旁,执笔 行文,把自己的胸臆流入字里行间。至今翻阅他献给国家历史档 案馆的《天籁余音》左臂亲书残稿,不禁暗暗钦佩先父“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的精神。看那每一篇端庄隽秀的墨迹,令人惊叹 不已!
先父一生留下了近百万言的著作,有的靠私资出版印刷;有 的是手稿(其中有檄文、政论、诗词、文吿及讲义等)。可惜在日 本侵入华北,父亲离家与当地革命志士结交外出后,家人恐日寇 见书引祸,便将他老人家两车多的藏书拉到村西焚烧。先父回来 后,痛惜万分,挥泪疾呼L毁书胜过毁我广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又将战乱后仅余之书,再次销毁。至此,先父的藏书与其著作,就 荡然无存了。今天我们献给国家的只言片字,那只是我们在外地 冒着风险所保存下来的。
1945年8月7日,先父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五岁。
附件一:
“铁血会”檄文
依人者,自成丰以来,私移界碑,窃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以东,以为万国所不取,公法所不匙。近义虎狼蓄心,蛇场肆 虐,踞关东三省俨为己有。奴隶我官府,牛马我人民,剝食我资 财,淫掠我妇女,种种禽兽之行,神人共愤;色色野蛮之状,天 地难容。故日人崛起,外咄其凶顽3虚党侦兴,内溃其脏腑。丹 麦、瑞典,诺威①现举同盟,影响愈激而愈远3犹太、波斯、王风潮愈涌而愈高.此为我国报深仇雪大耻,树我 定我民族帝国之义一大机会也。倘再不振吾精 结吾团体,扫荡腥膻,将来必灭尽我身家,殄③绝我族类,较英制奥〈澳〉洲而更痛,美毒黑奴而倍残。有鉴于斯,创立本会。妈合海内外学生、 绿林领袖,痛心疾首,送爪狭日, 后快。以此同化之师,和亲之众, 攻,澜翻水涌,东联日本为外援, 将弁及直、奉、吉、黑四所之 必食俄人之肉,寝依人之皮而 一朝齐发,电疾风驰,遍地合 西接波兰为内应,何难逐长蛇于兴安岭以北,驱封豕④于雷纳河⑤以西,使廿二省锦绣山河与 日星而并寿,四百兆圣贤子弟,享幸福于无穷。凡我同志,惜同 胞之惨酷,忧祖国之倾危'皆打破生死之好,男儿愿作牺牲之大 豪杰。今中立将破,大成有期,惟余马首是瞻,以期和衷共济, 务使二十世紀万国记载,大书特书曰;中国抗俄铁血会,大败俄 罗斯于东清⑥而后止。急急特檄。
说明:
本文为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北方著名革命团体“铁血会”发布 的檄文之一。它以反俄反清为宗旨,动员民众和爱国志士参加斗 争,由丁开嶂一九。七年创建于河北丰润县青坨庄,除铁血会本部 外,在京东、京北、边外、关东设有四个支部,会员发展到四万 多人。
注释:
①诺威,即披威.
②土国:指土耳其。
③殄(tian)即绝尽的意思。
④封:大。封豕,即大猪。封豕长蛇,喻人之贪暴。兴安岭,指外兴安岭。
⑤雷纳河.现译为勒拿河。
⑥东清,指东清铁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强迫清政府允许俄国在我 国东三省修建东滑铁路。此路北起满州里,东至绥芬河,南至旅顺、大连,横贯东北三 省.文中“东清”用来代表整个东北的意思.
附件二:
北部民军讨清檄文
(即《铁血会讨清檄》)
大中华民国北部民军临时督帅丁开嶂率铁血会全军,为计满 清事:满清自入关以来,杀我黎元,布•我政府,蟠踞我體上,剥吮 我脂膏,康.雍压制于前3乾、嘉蹂蹒于后,文求帖括,愚氏巧 于贏秦3武试刀马,弱民过于赵宋。满将握兵符,防华人如盗 �旗官居要职,驭汉族为牛马。驻防坐食于满城,无异无朝 家鬆,民籍输租于王府,俨同俄国随夫。降至那拉专政,愈肆猖 狂,微特虐政流行,并且丑声飞播。忍灭君亲,蹈骊姬之 前辙;秽者宫院,留武矍之后身。搜廿二省之膏腴,尽供西山奢 侈;竭四百兆之血汗,全销南海荒淫。变法诬为国贼,朝政昏 沉,3邪拳本为神岳,京师倾陷。姫非明智,租军港于欧人;虏 尽庸愚,主稅关为英客。与友邦不与家奴,何惜神州片上J存清 室不存中国,宁为印度朝廷。以后溥仪承桃,载洋摄政,废弛更 甚,黑暗及多。国家不啻病夫,政事如同儿戏。贵冑堂开,恍王 宫之俱乐部;禁卫军起,乃纨捋之游戏场。学生穂有反叛,著书 遭大逆之诛;新军瞰作仇傩,闲报罹被戕之祸。庆振皆财色贪 夫,任以国家重职,洵涛乃愚骏孺子,宠为海陆大臣。弃请宪如 弁髦,以充军挫英雄之气;改筑路为国有,用格杀惊烈士之魂。
孙中山同盟海外,欲救祖国沦亡。黄克强数起域中,恐步非 洲分裂。方今霹雳一声,武汉之江山还我。从此烽烟四起,京师 之宫阕归谁?时也乾坤旋转,日月重新,志士群兴,军人奋作, 鲁甲将北兴而牧马,晋兵欲东出而叩关;苏皖之捷报频传,闽浙 之凯歌已唱。秦蜀滇黔早击自由之鼓,籁湘粤桂群翻独立之旗。三 百载满洲子弟将化虫沙;十八省汉土苍黎尽成凤鹤。开天府于南 京,巩固共和基础;起民军于北地,铲除专制魔王。开峰神农后 裔,世住中华,气呑山河,义高星汉。扫荡金人,慕岳忠武之宏 业:驱逐元寇,羡朱太祖之奇勋。提学燕辽豪杰,誓灭胡奴,唤醒 赵代军民,重光汉宇。锦北枕戈卧甲,严防沈者之勤王3畿东秣马 历兵,敦促清廷之和议。气势惊神,何难慑满酋魂魄;精诚贯 日,定能复我祖山川。孙总统之推让,婆心酷望和平3袁阁首之 行成,假意恐藏诡橘。惟望爱国奇男,保民杰士,振臂齐兴,倾 心相助。为同胞沥腔血,运会方来3为故国弃头颅,时机大至。 南连江汉,铁骑风从3北尽幽燕,金戈云集。军声动天地,旌旗 与山岳齐摇3炮大照乾坤,火焰共星辰乱落。将军真天上飞来, 风云俱变,汉帜从壁中树起,草木皆惊。此际犁庭扫穴,荡平索 虏窝巢;他年驾美凌欧,彪炳炎黄世胄。倘非四面楚歌,争存亡 于一线,惟恐九州禹迹,将呑噬于六强。请看今日之地球,竟是 为何之天演?
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岁在重光大渊献冬十二月吉日飞 檄。
附件三:
国难词三首
满 江 红
震地惊天, 国难会,
痛东北, 衣冠雪
沧桑顿歇。 东邻寇,
闻警处, 免谁灭?
气冲牛斗, 仗英豪,
心如火烈。 还我山河破缺。
山水生悲风卷海, 倭骨堆起长白頂,
乾坤抱惨云埋月。 敌尸填满龙江血・
平戌笔 ,请长缨,
吹起少年雄, 争系日夷首
休凄切。 来金阙
调歌头
辽疆突陷落,起舞天高月静,
四境起悲歌, 谁负鲁阳戈?
不知宁粤墙阅, 天下吾儒事,
两府几时和? 奋起脱渔蓑。
拔剑一时风动,
榆关清,欲呼中原铁骑,
四境起悲歌, 谁负鲁阳戈?
不知宁粤墙阅, 天下吾儒事,
两府几时和? 奋起脱渔蓑。
拔剑一时风动,
榆关清,欲呼中原铁骑,
燕塞破,踏陷扶桑万里
痛如何!、抉策案奔波
凭高北眺,对镜莫伤老,
心头恨比乱山多。 壮志挽银河。
六 州嗽头
一声霹雳, 中原气象,
深夜起烽烟。 豺狼斗,
沈府幕中无觉, 狐兔窜,
辽军旗下方眠, 万生残。 ,
追想谁人过? 豪杰气,
虽大数, 英雄志,
亦人事。 片时寒。
金台地, 看神京戈甲方征赤,
繁华境,. 无余力,
纵'流连。 靖东边。
蝴蝶众芳兢艳, 黑水白山何在?
却胜似天宝梨园。 弃沉源。
效明皇宵宴,- 谁念关东父老?
月里会群仙, 泪眸望华夏山川。
一曲霓裳舞筵前。 请素就北指,
速与日周旋, 以盼青天。
(以上国难词摘自《天籁秦音》残稿)
附件四:
国民政府令
国民政府令:
丁小川早罗加入同盟致力革命辛亥武昌起义之际倡率冀辽察 绥各省志士遥为声援促成光复沈阳事变著论收复东北大计颇足振 起颓流旋参加国难会议主张协力救国尤具热忱七七事变以后脸迹 乡居忠贞不二卒以忧伤疾逝良深煙惜应予明令褒扬用表日勋而彰 潜德此令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二月十六曰
附件五:
先府君行状
先府君初讳作霖,字小川,后更名开嶂。谨按吾丁氏源出周 太公望,太公佐武王,天殷定天下,有功,封于齐,次子仮就 国,盗丁公,始以丁为姓,其族繁衍于齐鲁皖越间,后传二千余 年至兴公,家于东海。兴再传至顺公迁日照,顺四传至珮公,迂 丰润,十传而至.先府君。先府君考讳振魁,.祖讳如更,,曾祖祎 洁,忠厚传家,有潜德。先府君生而岐裝,少负大志,鄙举业不 屑为,慕管仲、乐毅、孙武,吴起、诸葛武侯之为人,慨然有收 拾山河之志,恒陈古今兵法简域揣摩,集研求所得,著将军秘 略,战争夹诀,新十三篇诸书,自号卧虎先生,结纳海内贤杰。胜清同光之后,国势益蹙,先府君以为非革命不足以救危亡,入 邑庠后,应乡荐不售,遂弃帖括而专致力于经世之学。时沔阳卢 木斋先生知吾邑,力倡新学,于邕城立经济学堂,先府君首先入 学,见重于卢先生。光绪二十八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先府君以直 隶总督袁世凯保送,入堂肆业,同门多一时俊彦,相与论天下 事,志气益恢弘,以天下为己任。适日俄开战于东三省,以我封 疆,供彼角逐。先府君恨帝依之凶顽,乃化名开山,潜赴关9卜, 联络绿林中有志之士,创抗俄铁血会,到处扰乱俄军,大小百余成,或负或胜,俄军病之,卒以败绩,事详当年上海大陆报马俪鸲砑牵?惫庑魅??暌病R钅旮醋橹??本让??诒�.外,传檄国 内,要求清室召还维新逋臣,立时停止科举,革除弊政,速定宪法,北方之有革命武力实自此始,事见当年杭辛斋主编之北京中华报。光绪三十二年因商启予先生之介,入国父领导之同盟会,以与海内同志相团结。光绪三十三年先府君白京师大学堂毕业,奏奖文科 举人,分发吏部后补主事,先府君视之如敝履,旋里托名戒烟, 创办北振武社,以为阴谋革命之机关。成立之日,演剧号召,远近 居民集结逾万,先府君登台演说革命,闻者动容。其年改救命军为 革命铁血会,即以北振社为其秘密总部。宣统二年,先府君复考入 京师分科大学文科史学门,求深造。是年冬,即以著论鼓吹革命被 革,而先府君从事革命工作愈力。宣统三年春,约集铁血会同志, 立总机关于天津法租界,与南中革命同志通声气。武汉起义后,都 督黎公元洪,特派代表胡鄂公北上,至舍下促先府君就铁血会军长 职,积极准备响应。先府君适患腿疮,喂于步履,虑失时机,拄杖赴 津,布勒所属武装同志,分为四大部。永遵通蓟区约四万人,为京东 部军。张独多三厅约五千人,为京北部军。朝阳热河约万人为边外 部军。锦广义宁金复海盖区,约五万人为关东军。各设司令统之,关 外部司令葛鱸荣,边外部司令冯丈荫,合选精壮万余人,潜伏锦州 新民间,牵掣奉天清兵,使不得他调。京北部司令秦宗周,派部将马壮、卢占魁,各领一支,会合山西民军,谋光复陶高天镇大同诸 府地。秦自将一支,潜集张家口内外,防清兵北出。察哈尔都 统黄奨澄,见势不敌,计诱秦宗周及其部将尹德成李鸿恩至著, 出伏兵执之,三人同遇害,事见满清稗史。京东部司令孙谏声暗 ・集同志数千于唐山及滦州,约滦州城内第二十镇新军同时举义。事泄,孙与滦州大都督王金铭、总指挥施从云同遇害。先府君闻变 率敢死队六百余人赴援,至雷庄与清兵遇,力战得免,事见当年庸 言报滦州兵变记。大都督王金铭既遇害,民军统率无人,乃群举先 府君燕辽行军都督,图再举。时铁血会员王治增、王丕丞、张雅堂、 杨兆麟雷竹村、蔡德宸谋光复通州,事败,同遇害于通州东门外。唐山分部长黄际隆与同志唐自起、庞辅顺,王丕谟、丁东第共组炸 弹队谋刺清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为王侦知,黄唐庞三人同被执,遇 害开平棟。(铁血会诸烈士曾经先府君于民国十八年呈请国民党中 央执行委员会转咨行政院准建专祠有案)铁血会诸同志屡仆屡起, 声势大振。先府君乃集四大部司令及各重矣将领于津门,谋大 举,议决由铁血会选粘壮三千人,潜入京津,•于阴历除夕分袭各 衙暑。四分部亦同时在各地举义旗,宣告光复,并取包围京津形 势,以为声援。斯时南北同志咸谓北方马将,性犷怦,负统率全军 之责者,非建大名号不足震服军心。乃于阳历二月二日即夏历十二 月十五日公举先府君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北部民军临时假定大元 帅都督燕辽诸军事,议即定,即日组织帅府,部署已周,静待发 动。不料清廷侦知肘腋将有变,大事不可为,乃于除夕前五日下诏 逊位,而共和告成。先府君促成共和之功实有不可磨没者也。共和后经中央临时稽勋局核准例赠头等丁级九鼎勋章,旋任同里会 本部评议员。农林总长宋教仁慕名微为参事,先府君浮云富贵辞不 就,而以教育英才为乐,寻讲学于河南大学堂。民国三年,先王 父卉养,先府君守制家居。终制后应奉夭两级师范学校聘,出关 讲学。适日本依据廿一条强于奉天各县遍设日警,当局不恭抗,氏情愤急,学界尤激烈,乃举先府君为首,组织抗日快&会,誓 以熟血与日本抗。日人闻之恐酿巨变,日警遂撒,不复设。北京 政府白袁世凯帝制后腐畋甚于溝清,名为共和,实为军阀官徐所把 持,先府君如非继续努力不能贯彻革命之真精神,乃于民国七年 南下,谒国父于上海,请示机宜,国父以北方革命重责相勉。民 国九年陈炯明开府闽南,锐意图进取,聘先府君主持教育。先府 君为之计划兴革,规模毕具。阅数月,卒以政见不合辞归。此后 乃一意研计经史,著述之余,与野老村农话桑麻,占睛雨,以为 乐,构草庐于村外高岗,领曰独醒庐,吟啸其中,如武侯之处隆 中,淡泊宁静与世所遣者十余年,完成中国战史成敗论四十卷。民 国廿年,九一八事变突起,东北洽陷。先府君以垂幕之年,奋身 至平,谋与诸爱国志士,共商对策,著收覓东北大计划十余万 言,力言不抵抗及依赖国联之非计,坚决主张以武力收覓失 地,刊印五千余册,散布海内。时民气疲靡,读此书为之一振,于 右任、吴推晖、居觉生、朱子桥、张溥泉诸先生各有題序许为救国先 锋,东隆保岸。翌年国民政府召开国难会于洛阳,聘先府君为议 员。先府君拟具议案多起,其要旨在求国共合作,协力御侮, 尤致意于振兴孔道,肃正人心,以维国本。而与会者多不 谓然,以为迂阔,征求连暑者竟不可得。先府君知国难 当前而人心犹未彻底觉悟,不知求旋乾转坤之大计,乃废然而 返,悲情之极,发为咏歌,制国难诗数十首,词数十阕,激昂慷 慨,与岳武穆满江红词异曲同工,其一调寄添字莺啼序曰、秋空 澄碧,蟾影射重关叠户。霎时际炮响连珠,寒光涨满烟雾。天地 长号鬼神哭,沈垣変似秋霆怒。痛龙沙鸡岭,随风化为生土。当 罗神州赤县,叹遍地洪流滥注。欲乘此窺我连疆,战云笼罩津 沪。片时攫得中滨,不免惭大言狂叫,我将军表出雄风。胸呑如 虎,咽鸣阵动,叱咤旗飞,将略空今古。人道是吴中项籍,气势惊风 雨与上横,阵前挥尘,飞机连坠甲车佥碎,虫沙猿鹤侏儒虏。记美欧观阵齐声助,纶巾仿佛。临时不借东风,敌甲消沉江渚。 登揍北望扫荡狼烟,有辞曹关羽,边寒上大刀飞处,积骨成山, 流血成渠,倭奴气沮。龙门秉笔勋威书史,胜兰陵金塘破阵,把 成功谱入瑶琴柱。声名洋溢环瀛,又岂在华北幽燕,江南吴楚, 民国二十二年日军进窺平津,成立塘沽协定,划冀东为特区。先府君见北藩已撤,故里沦坏,乃由平返里谋组织义勇军,以为国 • I
军掩护,而民气衰微不能振,惋叹而已。民国二十六年芦沟桥变 作,先府君方啜茗,闻讯惊憤投杯于地,杯碎琅然,家人闻声环 集,问所以。先府君叹曰,吾平生以救国为志职,不谓寸功未 建,终不免为亡国奴,奈何奈何。自是恒抑郁霁欢,翌年春以积 火内炽,疽发于右臂,数月不愈,右臂遂废。重以糖尿,两股浮 肿,动转须人,而仍不舍翰墨,忧悲之气,一寄于文字乏间。自 辑劫余丈稿,曰大箱余音,左臂挥毫,稿皆工楷,人以为推能。民国二十八年以后抗日民军蜂起,日军不时入乡坡扰,人多为先 府君危,劝避地以免建。先府君处之泰然,不以为意,守正不 阿,日军亦卒未之犯。先府君平生不治生产,辛亥革命毁家助 饷,祖产荡然,子女皆令就学,膏火.之资,皆出自借贷,以是债 台高筑,索债者恒踵接于门,终年不断,先府君日与周旋,亦自 苦之,而终不肯折节干禄。北政府时代表黎徐曹诸元首,前后徵 聘,皆婉谢。七七事变后,不孝等喈.携闲居,经济益窘,甘旨 之奉久缺,先府君无愠色,但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可不勉也。民国三十四年夏身体大衰,自谓恐将不起,卒以八月七日终于正 寝,春秋七十有六。先府君卒'后三日,日皇下投降诏,抗战胜 利,而先府君不及见矣痛哉。是年冬,国民政府委员张公海泉, 北上宣抚慰问忠员,以先府君爭迹闻于国府。翌年二月十六日奉 令褒扬文曰“丁小川早贸加入同盟,致力革命,辛亥武昌起义之 际,倡率冀辽察绥各省同志,遙为声援,促成光复,沈阳事变, 著论收复东北大计,颇足振起颓流,旋参加国稚会议,主张协力救国,尤具热忱,七七事变后,遊迹乡居,忠贞不二,卒以忧仿 疾逝,良深悻惜,应予明令褒扬,用表旧勋而影潜德,此令。勃呜 呼,先府君抱经邦济世之略,终身未得行其志,暮年复遭沦陷之 祸,忠员不移.卒愤郁以殁。不肖等术行无状不足言显扬,幸蒙 政府明令褒饰,使先府君旧勛潜德,得以著于当世,乘于来兹,不 肖等感激涕零,而先府君在天之灵,亦可稍慰矣。先府君原配 张氏,继配姚氏,皆贤淑,为戚里所称述。丈夫子四,伯绪鸿东省 特区警官高等学校毕业,现任交通部平津区铁路管理局警务处课 员,仲文儘(原名越鸿),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现任交通部平津区 铁路管理局文书课长,叔轶鸿,李迈鸿,皆在中学肆业。女子子 五,长学鸿,适沈,火翼鸿,未字,皆前卒,三法鸿适张,四淑 鸿,五慕鸿。孙四人,孙女三人皆幼。著书十余种,已梓者为中 国海军地理形势论,中国建国方针,收寰东北大计划,灰烬余 翰,余皆未梓。先府君一生勤于治学,平日手不释卷,祁寒盛 暑岡辍,故于经史、诸子百家、政治经济诸学,无所不窥。腹笥 既富乃特长于讲论,所言多具特识,雄辩高谈,四座为惊。急公 好义,出于天性,兴学校,修族谱,恤孤寒,彰忠烈,莫不尽力 为之。嘉言懿行殆难罰缕,谨择其关系邦国者状之。倘蒙 大雅君子賜以铭诔,撰为传记,俾长留夭填间,以为后人矜式, 殁荣存感,不胜盼祷之至。
国民政府委员张继填讳
林人丁 绪鸿/文博 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