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科状元刘春霖
荆晖  孟东岭
         中国封建社会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自隋文帝开皇七年 (公元587年)始设,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除,共绵 延1319年之久。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为殿试,殿试第一名者称状 元,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清代科 举,从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开始,到光绪三十年(1904 '年)结束,258年中共举行112科,共有状元112人,其中最后一 人,也是自科举制度确立后历代王朝科挙的末科状元,就是直隶 省肃宁人刘春霖。 ..
刘春霖(1872——1944年)字润琴,号石箕。光绪三十年 (1904年)甲辰科状元,任翰林院修撰,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民 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并兼任中央农业试验场场长、直隶 高等学堂监督等职。后隐居不仕,73岁时病逝于北平。
—仕途艰难
        刘霖春出生在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 亲刘魁书,排行第四,是个老实纯朴的农民。后为保定府衙皂 隶。哥哥刘春堂(1903年进士)与刘春霖兄弟俩自幼聪颖好学, 同就读于本村开蒙老师刘春熙。春霖几岁时就能写一手好字,并 能出口成诗。他十来岁时扎着红头绳赶集上庙,书写对联出售, 抢购者颇多,有《小书法家"之称。当时他的家乡土地盐碱, 水、旱、蝗虫灾害连年发生,十年九不收,加之苛捐杂税,闹得 民不聊生。为生活所迫,他的父母到保定投奔一个亲戚家,经熟 人介绍,他父亲到府衙当差。兰霖兄弟二人则跟其伯父在家,lzl 天下田劳动,夜晚便挤在一盏小豆油灯下深钻苦读。有时吃了上 顿少下顿,过着清贫生活。其伯父对他二人倍加喜爱,乡邻对他 们也非常同情。有一次,春霖读书到深夜,饥饿难忍,但家中没有 吃的,这时想起白天看到邻居院内放着“酱曲”(炒熟的豆子或杂 粮磨成粉,再团成而团,发酵后用以做酱)。春霖便越墙而过, 抓起洛曲就大口吃起来,邻家主人闻声,隔窗望去,认为是贼, 便悄悄出屋,猛一下将春霖手腕按住,春霖吓了一跳,忙对邻家 解样说:“大伯,我晚上读书习字,又冷又饿,白天看见你家有 苗曲,所以就……0 “邻家大伯听后,忙唤春霖进屋,拿出几个 窝窝头给了他。刘春霖幼年时代就是这样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 艰难生活中发奋苦读的。
在封建时代,地位卑贱的人要想登上仕途,科举考试是主 径。刘春霖刻苦修学,也正是为此。
        但是,清代科举,规定苛刻,凡应试童生在考试时必须.有廩 生(清时对已取得秀才并在县、州或府内领取一定银饷的读书人 祢为“癒生”)保举。应试童生还必须,家世清白",凡始、 优、隶、卒的子孙,均不得应试(娼指娼妓,优指优伶,隶指皂 隶,卒指军中执役之人)。凡此四种,均谓身家不清,须退免三 世后方可应试。
光绪十三年(1887年)县诫,春堂,春霖兄弟二人遭到一些 帝生和原生排挤,原因之一是因为刘家兄弟出身贫寒,看不起他 们;二是他早已知道他二人才华出众,怕超过自己。更因春堂、 春霖的父亲当时为保定府皂隶,故犯科条。本县四合屯村一位老 廩生便以此为柄,竭力弹劾,一些妒忌者也横加阻挠,讥讽挖 苦。因此,刘家兄弟二人没能参加此次科考。但他们并未灰心, 冋家之后,读书更为刻苦。隔两科后,二人又去应试。者前花费 了些钱财,山中堡店村一老廩生力保,才得以应试。结果,二人 都中秀才。从此,春霖便步了入仕之途。
        刘春霖考中秀才后不久,又考入保定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在 当时是直隶省最高学府,在全国也很有名气。刘春霖在此就学 时,这所书院的院长是著名学者吴汝纶(吴挚甫)。吴汝纶是安 徽桐城人。同治进士,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与 李鸿章关系亦密切。文宗法桐城派,气势纵肆,曾为严复所译 《天演论》作序,备极称道。由于刘春霖学习刻苦,颇善思考, 见解独到,又因其字在当时就已影响于保定书坛,所以倍受吴汝 纶的赏识,常予单独授课,对其要求颇为严格。
刘春霖在这里学习长达10年。学习了语言文学、史学、世界 各国政治、诗词格律,还兼学了英、日语等。这为他殿选i举成 名打下了基础。
二、状元及第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刘春堂、刘春霖兄弟俩一同参加 殿试,刘春堂考中进士,刘春霖却榜上无名。然而他亳不恢心, 坐着驴车哼着小曲回了保定°科举取士一般为3年一科。可是就 在这次殿试第二年(1904年),适逢慈禧太后70寿辰,所以特加 甲辰科,并称之为甲辰恩科。是年7月4日,刘春霖参加殿试, 可谓理鱼跳了龙门,获一甲一名,得中状元;同试的朱汝珍获一 甲二名,为榜眼:商衍祷褚患兹????交ǎ恢??ㄑЪ摇⒃�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沈钓儒,时年29岁,也获二甲名次,为进士。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神迪丁各方而的压力,根据张之 洞,刘坤一等人的建议,“停止科挙,推广学校” 。科挙制度的 废除,使刘春霖这位鼎名状元成了 "第一人中最后人"(刘春霖 《六十自述》)。
        刘春霖是如何考取状元很?是用共文章好,还是因字写得 処或悬其他原因?社会上传闻不一但相同的说法是:刘春霖原非一甲一名。
        左刘春霖的故乡传说:一甲一名本是朱汝珍,由于朱是广东 人,广东是康有为,孙中山的故乡,慈禧便对广东人有隙,故对 朱不喜欢。而刘是直隶肃宁人,毗邻京都,“肃宁”二字也颇感吉 利,肃为'肃靖”,宁为"安宁”。“春霖”二字含义也很好, 春风化雨,普降甘森。慈禧想到这里,遂拿笔圈点,把春霖定为 一甲一名。削春霖在他的《六十自述》长诗中亦有“入仕平顺, 因而视事太易”之注释。
        那么,慈短?笪?裁炊粤醮毫厝绱饲囗?兀扛?荼收吡� 解,情况是这样的'
        刘春霖中举人以后,曾有一段时间寄居于北京地安门外“通 益常”布店的老乡徐老板家里,等待科考。“通益常”布店以经 营高级绫罗绸鍛为业,清廷王公大臣的衣料有很多是从这个布店 购买。又因徐老板裁缝手艺高,常出入皇亲贵戚家中,因此,徐 老板结识了驻德国钦差大臣陶世筠。这位大臣与徐老板很投机, 二人都爱好书画,常在一起叙谈。一次,陶世筠对他说8 ,有一 京不悦,烦请徐老板帮助。”徐问何事?这位王爷说:《我家现 •俠少个西宾(家庭教师),四下寻觅无合意之人。”徐老板想起 了刘春霖,便随口说:“我有一位老乡,字写得好,文章作得也 不错,四书,五经尤为精通,还识音文、懂乐律,只是在预备科 考,不知他是否愿意。”陶世筠听后忙问:“此人现在何处?可 否唤来一问呢?"徐老板当即把刘春霖叫来,谒见了陶世筠。二 人相谈,十分投机,刘春霖遂即应允。后来,刘春霖就搬进陶家, 边教书,边读书,以待殿试。
        慈禧专权独尊尽人皆知,每逢他寿诞之日,都要大庆大典, 届时满朝官员都要为她拜寿朝贺,即使她的皇族国戚也无例外。 他们谒见慈褸之时・要先呈上禀帖。陶世筠因见刘春霖的小楷字 写得很出色,就让他代为书写C陶拜见慈婿时,呈上“陶世筠谒 见太后老佛爷,祝太后万寿无疆"的禀帖。慈禧看了好大-•会 儿,尔后问:“你何时练得一手好字?"陶世筠忙回答说:“禀 太后,此字非下臣所写,那是家中西宾替下臣写的,此人预备科 考。”慈禧听后喜形于色地说:“既有此等人才,为何不早些吿 之于我。让他给我抄圣经吧。"就这样,刘春霖为慈禧抄写了 《文昌帝君鹭文》、《大唐三藏经•圣教序》等经书。其字倍受 慈禧称赞。
        翌年(1904年)5月,刘春霖在保和殿参加科举殿试。考试 完毕,八位阅卷大臣在文华殿审阅。初定,第一名朱汝珍,第二 名刘春霖,第三名商衍担?谒拿?牌艉瘢?谖迕?质辣�……。 主考官将殿试考卷呈予慈禧太后钦定。慈禧翻看到刘春霖的考 卷,感到字迹非常熟悉,和他那圣经抄本上的字十分相似,遂又 想起了陶世筠的话:,此字是下臣西宾所写,在预备科考。”便 想,这一定是陶世筠家那位西宾的考卷。再看文章,也颇对心 思,便责备主考官为什么没把刘春霖列为头名,遂从第二名抽到 第~名,御笔圈定。就这样,时年32岁的刘春霖金榜夺魁。1986 年笔者在京访问状元唯一的孙子刘大中,亲见保存完好的刘春霖 殿试考卷,字迹隽秀挺拔,颇具魅力。虽仅999字(策论要求不 过千字),但其内容涉及劝政,治军、理财等诸多方面,中心论 点是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以图国富民强。
        按朝规,中选举子要等肴在文华殿传见,届时需穿朝服。刘 春霖没有,说定借用陶世筠家的,让他的学生(陶世筠之子)软 到包袱包着朝服等候。传呼刘春霖时,赶紧穿上,仓促上殿,先 是跪拜慈禧太后,然后通报子孙三代,报后立起,被审视是否身 有残疾。当多种礼仪通过之后,才正式发榜。
国子监有历届状元名单,新科状元要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去。 同时,状元公要给有关的下人发赏钱,刘春霖一摸口袋分文没 有,赶紧让学生到陶世筠家借来、才避免了一时漏场出丑。
        刘春霖生有三女一子。就在他考中状元之际,生了唯一的贵 子刘海云,人们都说刘春霖是《双喜临门",不少朋友喝了他的 喜酒。
三、 留学日本
        刘春霖得中状元之际,正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发展之 时。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不得不打出“君主立宪"的招 牌,声称“准备立宪”,先行筹备”,派人出国考察,选派留学 生!中国留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刘春霖被选派到日本东 京攵法U芝7学,同往的有谭延闿、沈钧儒.商衍鎏、江亢虎、 王揖唐等。当时清政府经济衰败,国库空虚,付给出国留学生的 费用是很可怜的,所以留学的生活很清苦。但刘春霖并未因此而 影响学业,学习十分刻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他的字写得 好,有很多日本同窗甚至一些高级官员求他写字。刘春霖常与日 本学者讨论问题,有时竟争论起来,但刘春霖见解独到,多使对 方叹服不已。他在《六十自述》一诗的注释中这样写到:“留学 日木政法大学时,讲师创为学说,余与问难推论至极,讲师嘉 叹,卒不能答。”在.刘春霖赴日留学期间,他的夫人久病不愈, 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业,家人一直没有告诉他。当宣统元年(1903 年)刘春霖毕业回国时,他的夫人已径去世了。
四、 总统内史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民国大权,他在预演复辟丑剧之 前,欲借状元“鲁殿灵光”以壮门面,便请出了刘春霖这位清朝 遗老。1914年,袁将刘春霖请到总统府,任总统内史,改称 秘 书公室〃。搞些文字应酬,实际无实权。总统府内史很多,各有 分工,然毎个内史每天要为袁世凯搞一篇“尹日览",叩各写-, 段历代臬帝的言行。袁觉得合意的,就让刘春霖抄录下来,供共 赏读。在这段时间,刘春霖是看出了我的段辟帝制野心的,然而 这也是正合他“显达于世"之目的,干是,他对袁给他的差使是 欣然应允的。
        当时,在北京的”筹安会”声嘶力竭地叫嚷:恢复帝制是 四万万中华之心愿”.“只有恢红帝制方可平息内忧外患。"袁 世凯授意其子袁克定指使各省党羽组织”请愿团”进京向袁/请 愿",要求恢复帝制,借以欺骗广大公众。据说,当时刘春霖同 谷钟秀曾代表直隶省向袁“劝进” O他这一举动,颇得袁的欢 心,袁夸刘“志超正大,前途无量"。
        是年,民国政府在万生园(现北京动物园)内开辟了一个农 业试验场,称之为:“中央农业试验场力,刘春霖兼任场长。在 这期间,他主办了气象和农业两个讲习所。他虽然竭力经办这个 试验场。但却事与愿违。由于军阀混战,政权更迭,几年辛苦, 一无所获。学员们大都学无致用。农业试验场实际成了人们游览 观赏的植物园。
        刘春霖在总统府任职时,以善于词令推理严密而著称,径常 为一些问题与同僚们争得面红耳赤,观点多与众相悖,但仍不弃 己见,这样便遭到一些人的妒忌和排挤,不甚得志。他曾说: /项城(袁世凯因籍河南项城,故称袁项城)師奏留襄新政,然 自知性秉直,火气太盛,不可揽大事矣!"此后,他便尽量躲避 政事,闲游公园,读书写字。民国政府付给他月薪300块银元,他 在北京王恭厂买了-•处住宅,前后两套院,宽敞幽静。他自家有 一辆汽车,雇着一个司机,4个佣人,生活颇幽闲,就这样至总 统制终。
五、爱国忧民
        刘春霖在总统府任职时,对袞世凯预演复辟丑剧小有推波助 週之举,然而,在国难当头之时,他还是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刘春霖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极为愤慨。是年,正值他60正寿,他的儿子海云和朋友们欲为他 操办寿典,他坚决反对,说:“国家存亡尚且未定,祸福难测, 搞什么寿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封建社会,60寿辰为正 寿,有条件的人都要大庆大典,.以图吉利,尤其象刘春霖送样一 位文星泰斗、鼎名状元公,更无可非议了。但他想到国家存亡, 寿辰之日,作《六十自述》长诗一首,其中有这样一句:“忧国 忍能看彩戏,为传雪已兆丰年。刀唯一心愿,只求年丰了;
        1 933年农历七月,黄河泛滥,河北、河南、山东三角地带受 灾十分严重,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刘春霖同段绳武等知名 人士发起“河北移民协会”,刘春霖为该会理事。他不顾年迈, 四处奔走,募集物款。并出面与当时河北省主席于学忠联系,让 本省各地政府给以资助。后来在包头城东15里的南海子一带建立 了河北新村,先后移民两次,计有330多户,1100多人。
        1934年农历三月,伪满傀儡政府总理郑孝胥派人从东北赶到 北平,以“满州国”名义特邀刘春霖前往,遭到刘严辞拒绝。当 时趋势者认为:旧主相召,并许以高官厚禄,刘春霖坚辞不就, 简直是固执迂腐,而他这一爱国之举,却为众人所敬慕。抗日名 将宋哲元原是刘春霖在北洋学堂的学生。宋对刘的爱国行为极为 敬佩,两次赋诗给刘春霖,邀刘赐和。
        宋哲元尊孔读经,颇推崇刘春霖,经常到尊师刘春霖的寓所 请他讲《史记》、《春秋〉〉,《左传》,谈古论今,颇为投机。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芦 沟桥事变” o宋哲元所部怀着爱国激情舂力抵御日军。这时,刘 春霖的好友金选三惊闻北平发生的这一事件后,深怕刘遭不幸, 以“病质”为由,让刘到天津。刘春霖接到金选三的信,随即赶 到天津。见到金选三,才知金并没有病,只是为了让刘躲避战 乱,并已在英租界为刘春霖按排好了住处。刘春霖居住了一段时 间/所到北平惨遭n军践'格的消息,潸然汨下o他対金选三说: “京城父老惨遭蹂礙,我当「逃兵,真有些愧对先祖之训导。" 不久,他告辞金选三回北平,金劝他说:“日军在北平四处烧 杀,北平不大安全,还是把全家都接到天津来暂避一时吧。”刘 春霖说:“兄之盛情,弟深为感激,但东藏西躲总不是个办法, 如果日本人节节南逼,我们莫非要躲到南洋去不成?'’他毅然又 回到北平。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 反抗。俱是,也有一些人失去了民族气节,充当了汉奸。王揖 唐,江葫宗、王克敏之流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人物。,他们效忠日 本侵略者,在北京成立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王'揖唐因与刘 春霖是同科进士,平素交往不错,在王揖唐任“委员长”时,便 多次出面邀刘任収。一次,王揖唐西服革履,头戴日本军帽,来 到刘春霖寓所,并带了很多礼品,对刘说:“兄之品德、才华, 胜我十倍,望兄为我维井政务,弟感三生有幸。“刘春霖从藤椅 上蓦地站起来,将一杯茶泼在地上,险些溅王一身,怒视王,•我决不能依附外国人! ”王揖唐不欢而辞。王走后,刘春霖对 着门说:“这些筋骨软的东西!"
        刘春霖中了状元之后,在故里北石宝村兴建无学堂,并 为该学堂书写了“铸学炉”门匾。房舍教具尽为刘春霖捐资。凡 本村学生学杂费用均由刘春霖负担,还让他的大女儿担任校长。 当时村里立石碑一方,碑文为刘春霖好友尚秉和书撰。
        刘春霖还同一些河北省旅京知名人士一起,共同筹办北京 “燕冀中学” 0刘曾为该校捐款、赠书,并任该校董事会理事。
        1909年刘春霖从日本回国后,任保定直隶高等学堂(该校后 与北洋学堂合并)监督,常到莲池书院讲学.还开办了直隶书 局。后来虽任总统府内史,仍兼任该校监督,还聘请了外籍教 师,培养了大批人才.
六、'隐居生活 ,
        北伐成功之后,刘春霖便退居林下,以诗书自慰。他任文、 史方面造诣很深。他喜藏书,多达万余卷,可谓汗牛充栋。他对 小学研究也很有见解,曾说:"现在语体文时兴,古文更将难 读,愿对古文致力,以资稍有贡献。”他任《六十自述》一诗中. 亦有&陈迹六经弃物,雕虫敢说壮夫为"之句。
        刘春霖还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尤以小楷见长。早年曾苦临 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北页、褚遂良的字,熔百家之精华于体, 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清末民初,刘春霖的小楷字帖出版有10 余种,尤以《大唐三藏经•圣教序》、《兰亭序》、«文昌帝君 鹭文〉〉、《雷飞经》最为著名,流传最广,当时习小楷的人多以 他的字为摹本。刘春霖的遗作原在家乡留传甚多,可惜大部分精 品毁于十年动乱之中。1986年汁肃省候某寄来其多年珍藏的刘春 琮所书团扇一面,保存完好。据说是当年其兄刘春堂在甘肃做知 公时,嘱刘春霖为当地一有名绅士所书。鉴其字迹,确为真品。 药见,刘春霖的宇在当时影响之大。
刘春霖也乐于为人书丹作画,撰拟碑文。1921年,直隶省省 长铮锐,巡阅使曹银聚敛财物,重修古莲池时,立石碑一方。刘 众霖应邀书写碑文,此碑尚存于保定。1944年,是崇        祯自裁身殁 二0周年,在京部分清朝遺老傅增湘、潘龄皋、康同璧(康有为 之女)等发起凭吊活动,刘春霖为其所立碑文书丹。
在那时,欲借刘春霖“状元"之名装点门面的大有人在。有 人以聘请了状元为其亡属题主为荣(封建社会的达官显贵,亲属 它故,都要为其《点主” o点主是先备制一块一尺左右高的木 牌,请有名望的人以墨写上某某之灵主。可是写主字时不写上边 貝:一点,写成《王”字.尔后再聘请最有名望之文官用朱砂点那 一点,谓之“点主”,也叫“题主")。而刘春霖对这些人的邀 游,嗅么不去,要么以商价汕。
        民国初年,上海14日 英籍资本家哈同死后,他的满族夫人 罗理陵特邀刘桂龍为哈同点主。外敌的入侵,使刘春霖对外国人 很厌恶,尤其哈同这样的人物。刘春霖坚辞不去。后来,罗迦陵 恳请再三,刘春霖才勉强应允,但提出了如下条件:要罗迦陵用 八抬大轿从上海火车站将刘抬到哈家;要每餐盛宴3还要银元一 万。罗迦陵只好答应了他的这些条件。
        还有一次,北湧一位达官,要刘春霖为他书写一块门庭,刘 如其奸邪可恶,尽管那人许以重金,但刘春霖始终未予应允。
        献县北峰村姓齐的大地主也曾请刘春霖为其死属题主,刘春 霖闻知齐家专横跋扈,拒聘不就。齐家4次进京恳请,刘春霖才 应允就道。当他与作陪的人在保定火车站一下车,省、府、县官和 齐家约百人早已等候。当即用轿车把刘春霖接到献县北峰村。这次 点主,也要了很大一笔钱。事罢返里,把点主的钱全部捐资于北 石宝小学,购置课桌。这是刘春霖中状元之后的首次衣锦还乡。
        刘春霖不裁媚于达官显贵,但对亲朋、挚友、平民百姓,却 非常热情,凡求字者,有求必应。
        保定北大街原有个布店,店主梁掌柜邀刘为其书写了 “复兴 和”的匾额后,门庭若市、买卖兴隆。店主感激不尽,给刘春霖 送了很多礼品,刘坚辞不受。梁感其悼慨,又拉他入股,刘春霖 风趣地说:“我生性不是个作买卖的料,只会舞文弄墨。”婉言 谢绝。 1930年,家乡的一位书法爱好者慕名前往他的寓所(北京 王恭厂知义伯大院)求取墨宝,他看到家乡人倍感亲切,分外高 兴,遂濡毫展纸,为其书写了大幅中堂。当时有人岀100元银元 的高价来买,这位老乡视如至宝,决不但人,一直珍存了 30多 年,可惜焚于“文革”动乱之时。
        刘春霖不但学识渊博,.爱好也十分广泛,尤喜昆曲、京醐, 和名家韩世昌、余叔岩,言菊朋交沈共密。1944年,他在去世的 前一天,还应言菊朋之邀到西长安街长安大戏院听戏,散戏后又 到一亩田饭庄就餐。回寓后,他对其家人说:“•明日我带你们到 大棚拉去吃烤肉。刀次日清晨,心脏病猝发,与世长辞,享年73 岁。刘春霖死后葬于保定市东魯岚,其父母哥嫂和祖父母尽葬于 此。
        刘春霖逝世后,悼仪很隆重,哀悼的人络绎不绝,送挽嶂的 人很多,有各界名流,也有普通学巷和百姓,其中前清遗老翰林 吕梦符所送挽联是这样写的:
婪尾科名,鳌头峻立;
天殒文星,闻声惆怅。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