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掩不住他的足迹
风沙,掩不住他的足迹——川林乡文教室总校长徐兆余分影
艾蒿
1
        凡到过川林乡的人,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儿的风沙, 堪称“滦南一流”!
        风起沙扬,是因为地薄;地薄,庄稼就长不好;庄稼不佯.农民 的收入就低。尽管几年来的农业开发已使这里的经济状汝3了明 显的改观,但川林乡仍算不上物阜民丰。
        以这样的经济基础,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困难有多少?问题 有几堆?局外人想象不到.徐兆余可是一清如水。
        偏偏,川林乡是普九重点;偏偏,徐兆余是这乡文教室的总校 长。
2
        徐兆余,40岁的壮汉,一米七八的块头;大眼、浓眉、黨黑的面 孔,两腮布满青楞楞的胡茬;硬扎扎的短发根根直竖,冷傲而倔强; 说话瓮声瓮气,走路一步一个坑。
        只有两个成语能够恰当地形容他的性格:一个是大刀阔斧,一 个是雷厉风行。
        为拯救人类,耶稣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面对普九的重 重困难,徐兆余腮肌迸隆:“我不操心谁操心!”
操心。说说,只有两个音节;做,问题却是一串连着一串。
        最突出的是资金问题。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谁说的?不知道。反 正坦白、明了,也实在。
        然而,此时的徐兆余,却是两手攥空拳。
3
        1995年初春。
        风沙漫漫,裹挟着徐兆余的身影。
        坨里小学,地处川林乡西部边缘。十几间校舍仿佛风烛残年的 老人,弓腰塌背,不堪岁月的重负。斑驳的砖墙,剥落了一层又一 层。每来一次,徐兆余的心就往下沉一回。
        这是第几次了?不知道。反正,徐兆余在这条路上的脚印,踏 岀来,被风沙填平,填平了,又被踏出来一一风沙,竟掩不住他的足 迹!
这是前后两个坨里村联办的学校。“搭伙计的事儿,难办。”庄 稼人累世总结岀的经验,没错儿。
        遛腿的事就轮到了徐兆余。尽管他人高马大,可眼窝儿到底深 深陷了下去。
        “老兄,我又来了啦! ”村支书正吃午饭。随着瓮声瓮气的声音, 徐兆余已进了屋,忙不迭地清理着嘴角、眼窝、耳廊里的沙尘。
        “哟!你呀,连饭都让人吃不安生。”支书打着哈哈,蹭下炕来, 点烟倒水。
        “可我肚皮还空着哪! ”徐兆余也不省油。
        “那就随便用点儿。”
        “算啦!先说正事,肚皮回去再解决!”
        到底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后坨村答应:全村群众集资,翻建12 间标准化校舍!
        徐兆余的脸上露岀了笑容。
        笑容尚未退尽,徐兆余又在心里开始谋划中学实验室的建设 了。
        仍然是一无所有。仍然是两手攥空拳。
        难度却是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这不是一、两个村的事, 而是须涉及全乡16个村!
        16个村!跑断腿,磨破嘴,又当如何?须知,仅一个小小的坨里 小学,已让他尝尽了个中滋味!看来,不经过乡政府是不行了。尽 管他很不愿给领导添烦,让领导为难!
        乡党委会上。徐兆余瓮声瓮气地话音在会议室里回荡:
        “川林中学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生员,也为我乡 培养了更多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可现在,乡中还没有一间像 样的实验室。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但要影响理、化、生实验教学,还 必然会停滞我乡普九工作的进程! ”
        会议室里寂静无声。
        但每个人的心里都似卷过了一场风暴!书记、乡长也为之动容 T:
        “乡中实验室,该建!要建!马上建!”
        于是,由书记、乡长牵头,迅速组成了一个筹款领导小组。于 是,立即召开了各村支书、村长会议。于是,主管教育的副乡长夏俊 顺亲自出马,同徐兆余和文教室财务会计徐广美一起,奔波,斡旋。
        风沙漫漫,却掩不住那一串串脚印。
        21万元资金终于到位了。
4
        责任容不得徐兆余换口气。
        脚手架搭起来了。
        盒子板支起来了。
        搅拌机轰鸣起来了。
        徐兆余更睡不踏实了。
        钱!仍然是钱。
        时下,“钱串子脑袋”为数不少,徐兆余也是一个。但他与一般 意义上的“钱串子脑袋”绝对迥乎有异。
        坨里小学的资金一到位,他虎着脸下的第一道指令便是:“工 程质量,绝不能含糊;资金使用,丝毫不得浪费!”
        确定实验室基建指标,他与老夏同工程负责人郑云密蹲下来, 头碰头地用树棍在地面上计算“小学算术气徐兆余曾在中学教过 多年数学,水平是一流的,郑云密便是他的学生之一。但为了既省 钱又保证工程质量,这道“小学算术题”,他还是算了又算,极仔细、 极认真。
没法不仔细,没法不认真。徐兆余深知,投资的每一分钱.都是 父老乡亲的血汗钱!
        然后又是马不停蹄的奔波。从中学到索里小学,又从坨里小学 到投资21万元的霍各庄小学,三大工地,往返穿梭!
脚印,一串又一串,风沙漫漫,就是掩不掉!
        投资11万8千元的12间坨小新校舍竣工了,霍小21间新校 舍也投入了使用。望着欢天喜地的孩子们,徐兆余舒展了眉峰,绽 开了笑意!
现在,乡中实验室一一南北8. 1米跨度,东西39米宽,10间 漂漂亮亮的北京式平房,正披黄挂绿,流光溢彩,巍然耸立于川林 中学。设计是一流的,施工是一流的,设施是一流的,整座实验室在 滦南县同类学校都是一流的!
        此外•还可以开出一份长长的“帐单”:
        ——中学:书橱、仪器橱、仪器、实验台桌、路面硬化,总计投入 34060 元;
        ——店子小学:修厕所、盘围墙、路面硬化、购置办公桌椅和学 生课桌凳,计3万余元;建筑公司经理郑云密为该校建水塔捐资5 千元;
        ——前庞小学:修校门投入4千余元;
        ——川林、梁各庄、霍各庄三所小学各筹资1万7千3百元, 购置音、体、美、劳教学器材;
        ——全乡10所中小学,路面全部硬化,总计投资2万3千余 元;
        一全乡中小学购置图书投资27780元。
        数字是枯燥的。但这些数字装在徐兆余的脑子里,却异常地灵 动!他了解这些数字,远比了解儿子的学习成绩更清楚!
5
        是的.徐兆余了解95年普九工作的全部数字,远比对儿子的 学习成绩了解得更清楚。
        时下,在中国农村的教师队伍中,“一头沉”的家庭颇占多数。 徐兆余也不例外。普九期间,他的足迹遍及全乡16个村,自家的庄 稼地里却几乎没送过脚步。十月金秋,妻子忙了收割,却忙不来晾 晒。因此,400多斤玉米霉掉了,花生也生出白晰的嫩芽……儿子 已上了初三,他却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状况……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徐兆余的妻 子.以其女性的柔韧给了丈夫无限的支持!
        其实,站在徐兆余身后给他以支持的还有更多:乡里的领导, 文教室的同志,各中小学的校长和老师……
        所以.川林乡的普九工作,软件——全部达标;硬件一一全部 达标!
        所以.徐兆余走起路来才格外坚实。
        所以•漫漫风沙,才掩不掉他的足迹。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