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星火”科技活动
        1986年以来,团县委按(乡)镇、村、组、户建立了 4个层次的星火网络,形成 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格局。全县共涌现出100多名青年星火带头人,使广大农村团员 青年成为振兴农村经济,推动农民翻番致富奔小康的生力军。黑沿子镇黑东村团支部书 记王琳,努力钻研中国对虾孵化技术,共育虾苗3亿多尾,创效益80多万元,1993年 被团中央、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团县委先后开展了 “青年科技竞 赛”、“争当改革先锋”、“科技立功竞赛”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唐山团市 委组织唐山市第一届乡镇企业青工技术比武中,丰南县选手获得全部工种第一名。同 年,团中央、农业部举办首届全国乡镇企业技术比武,胥各庄三街轧钢厂工人,共青团 员吴春光获河北省第一名,全国第五名,被誉为“全国技术标兵”,该厂维修班长、共 青团员李宝存获“技术状元”称号。稻地镇青年杨全明设计的蔬菜起除器,工作效率比 普通工具提高20倍,获国家专利,1993年5月,参加省首届青年科技成果博览会。到 1993年底,全县共涌现出科技骨干480名,各种技术能手2500多名,青年攻关小组、 服务队50个。
附:
苦求索、甘奉献做科学种田的带头人
——西葛庄乡西尖坨村安玉云
        我叫安玉云,是西葛庄乡西尖坨村人。今年27岁,从1978年开始,我坚持用先进 的农业技术,搞科学种田,并取得了一定成绩。198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市、县青 年科技标兵,两次获县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12月,被农业部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农 村青年科技示范户标兵”称号。下面,我就自己几年来的工作经历和体会向大家汇报一 下:
        一、执着追求,搞好试验
        吃“大锅饭”那些年,父亲在外做工,我和母亲一年从生产队分到的粮食只能吃上 半年。1978年,我初中毕业回村务农,虽然家里添了一个劳力,但年终分到的粮食也 仅有8公斤小麦和230公斤玉米。日复一日的苦心劳作,年复一年的缺粮少米,伴我步 入成年。同时,一种信念在我的头脑中也越来越成熟,学习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 科学种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1978年七八月份,玉米陆续开始抽 雄穗了,我抱着希望,建议队长安排社员到玉米田里抽雄剪雄,并认真讲了其意义和增 产效果,但被拒绝了。土地承包到户以后,我搞农业试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拿出3 亩好地做试验田,每找到一个新品种,学到一种新的种植方法,总要亲自实践一番。先 后大胆进行了玉米隔行去雄剪雄、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小麦药剂拌种、喷磷等抗干 热风试验。当看到试验田中的玉米、小麦比过去增产时,我第一次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 头,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之余,见到同样许多农民种田还在墨守陈规,我又感到 一种无形的压力。我暗下决心,多搞一些新技术试验,带动更多的农民科学种田。1986 年,我几经周折,终于和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谷子室取得了联系,成为该所 进行“巨丰珍珠谷”的繁种和区域试验联系点。在他们的大力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平 均亩产473.5公斤。之后,经科研所同志的验证、考察,将此种推广到吉林、云南、陕 西等13个省200多个县。1987年,我被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确定为试验点,并 按受了 “巨丰珍珠谷”全国高产联合栽培试验及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引进的“珍珠谷”区 域试验任务,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及盐碱垦荒地区推广该作物打下了基础。同年,我还 在农科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试种了 “中绿一号”绿豆,亩产达202公斤,并把种子推 广到了省内20多个县。几年来,我先后为国家有关单位试验、试种了 54个品种,其中 13个品种已被推广到全国20个省的500多个县,1100多个单位和用户。
        二、 只求奉献,不图索取
        几年来,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和痛苦也是很多的。 当试验田与口粮田发生冲突的时候,我选择了试验田,致使口粮田收成无几,因此遭到 了许多人的非议。1988年7月,我和一位在乡镇企业上班的姑娘相爱了,姑娘对我说: “玉云,你也出去工作吧,干庄稼,弄种子,又苦又累有啥出息,你要不依就分手。”那 一夜,我翻来复去怎么也睡不着,想当初要去做工,早就接班去了,当爱情与事业产生 矛盾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了后者,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之中。
        1989年11月,青龙县文教局干部孟继云给我来信说,他家里种了一亩我提供的中 品“6179”谷子种,收获谷子607.5公斤,乡亲们都想留种,问是否可以,若不行,请 给我提供150公斤种子,乡亲们愿出高价。假如我说谷子不能继续留作种子,我自己那 100多公斤谷种子就能卖1000多元。然而我没有这样做,我在回信中告诉他,谷子属自 我授粉植物,不影响后代遗传特性,尽管放心推广你的谷子种。1989年1月,山东安 丘农民张昌顺给我来信说:“用了您的一公斤谷种,获得了从没有过的好收成,比您介 绍的产量还高。为表示感谢,我加倍付款,寄去15元。”我在给张昌顺的回信中写道: “我给人提供种子,收取合理的报酬,用不着感谢,要感谢的话,就写一份试验报告给 我。”于是,我又把15元钱寄给了他。
        三、 刻苦学习,掌握本领
        为掌握更多的科学种田知识,我抓时间、挤时间,每天都要拿出四五个小时学习。 农忙时节,为保证学习时间,我中午带饭,同时把书本也带到地里,午休时在树荫下学 习。晚上,还要坚持学到深夜。1989年8月中旬,为了弄懂红小豆生育期记载表中一 个数量的填写方法,我查阅了 14本有关书籍,用了多半天时间终于找到了答案。几年 来,我先后购买了《植物学》、《土壤知识》、《作物育种学》等有关农业科技书籍400多 本,每年还要花200多元订阅《河北科技报》、《农民日报》、《北京农业》等12种报刊: 写读书笔记,试验记录、试验报告30余万字,先后在《唐山劳动日报》、《农村大众》、 《北京农业》等刊物上发表文章30多篇,为数十篇中国农科院的实验论文提供了详尽的 依据。当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我就及时向农业科技部门的老师们请教,每年我都要 几次进北京、唐山,到有关科技部门求教科学种田知识,并与其保持经常联系。正是靠 这种刻苦求索的学习精神,我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为搞科学试验打下了较坚实 的基础。
        11年来,我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试验,自己虽没有获得高收入,但我认为,在祖 国的广阔田地上,有我亲自繁育的种子,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能用自己的劳动为祖国 的农业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这比金钱还宝贵。最近,我已被录用为招聘干部,在乡政府 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我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工作,为振兴丰南农业再立新功。
一九九O年二月二十七日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