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整整写了 20年,可谓长矣。
1986年9•月,我考入了由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主持的复旦大学 第一届文艺学美学助教进修班,研读美学文艺学硕士课程。在一年半 的学习时间里,我有幸得到了蒋孔阳、朱立元、应必诚、邱明正、陈鸣树、 徐俊西、蒋国忠、叶易、陈允吉、吴立昌、秘燕生诸位先生的教诲,学完了 除英语以外美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并阅读了大量的中外 书籍,从此奠定了我科研的基础。当时,我对蒋国忠先生讲授的“文艺 心理学”和邱明正先生讲授的“审美心理学'‘课程最感兴趣。这是因为 我经常进行文学创作,所以对创作心理就十分愿意深究。我完成的蒋 先生的论文是《试论创作动机》,完成的邱先生的论文是《审美心理结构 的探求》,后来这两篇论文都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并都被《高等文科 学报文摘》摘引。现在这两篇文章都成了这本书的重要内容。我当时 就定下决心,要写一本研究创作动机的专著。但这又谈何容易!因为 国内研究创作动机的材料太少,更见不到一本研究创作动机的书籍。 但我还是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因为材料匮乏,写作起来十分吃力,一年几乎只写万把字。这种写 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我还是执著地把这个课题做了下来。我决心在 这个冷僻的领域中探索出一点东西,希望能给别人研究创作心理时提供 一些参考。因为我也经常进行文学创作,出版过长篇小说、报告文学集、 散文集等多部作品,又有许多文学界的朋友,所以写这方面的东西有比 较丰富的感性知识。经过整整20年,终于写成了这部专著。这20年,是 我一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的最好时光。为了这本书,我耗费了许 多心血和精力,创作的艰辛是难以言表的。现将此书奉献给多年教诲我 的老师,帮助我的朋友,让他们与我一起分享创作后的快乐。书中许多 章节的内容曾以论文形式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有的还被转载过。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在 这里,首先要感谢复旦大学的老师们。虽然我在复旦大学仅仅学习了 一年半的时间,却给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科研基础。毕业后,朱立元、 蒋国忠、应必诚、邱明正诸位先生还时常关心我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常 有书信往来。我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美的探求》,就是朱立元先生 给我写的序言,而这本书则是蒋国忠先生写的序言。正是在这些老师 的教诲和关心下,我才在科研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也算是对先生们的 一些回报吧。最为遗憾的是后来我未能再去复旦大学聆听先生们的教 诲,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而当时与我同在复旦大学读书的不少同学, 在学业结束后以硕士研究生的同等学历考入了复旦等大学,成了博士 研究生,令我十分羡慕。我只能以写更多的作品来回报先生们对我的 关爱,向同学们看齐了。我还要感谢唐山师范学院领导和科研处的同 志们,他们对该书的出版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并给予了资金的支持。 另外要感谢吉林大学出版社和责任编辑刘子贵先生,他们对此书的出 版付出了很大的辛劳,并将这部书推向了社会。此外还要感谢河北省 作家协会的诸位领导。几年来,省作家协会先后聘我为合同制专业作 家和文学理论研究室的特邀研究员,对我写成此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 用。当然,还要感谢唐山师院中文系的诸位领导和老师们。还要特别 感谢原《唐山学院学报》主编安树一教授,他为该书的出版不辞辛劳,反 复进行加工并三校书稿,让我感动不已。
这本书的诞生绝不是我一人所为,而是大家的功劳。可以说,这部 书的岀版是友谊的纽结、友情的凝聚和友爱的结晶。
对该书的某些章节,自己感到写得不甚满意,实在是因为自己的才 智所限,但在规定的时限内要完成省教育厅和学院的这一科研课题,也 只能如此了。这对我来说,未免是一种遗憾。但是,留一些遗憾对自己又 是一种动力,它会激励我以后在这个领域研究得更加深入,出更好的成果。
最后,我再次要说的是,谢谢大家!谢谢所有关心我的人!
1986年9•月,我考入了由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主持的复旦大学 第一届文艺学美学助教进修班,研读美学文艺学硕士课程。在一年半 的学习时间里,我有幸得到了蒋孔阳、朱立元、应必诚、邱明正、陈鸣树、 徐俊西、蒋国忠、叶易、陈允吉、吴立昌、秘燕生诸位先生的教诲,学完了 除英语以外美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并阅读了大量的中外 书籍,从此奠定了我科研的基础。当时,我对蒋国忠先生讲授的“文艺 心理学”和邱明正先生讲授的“审美心理学'‘课程最感兴趣。这是因为 我经常进行文学创作,所以对创作心理就十分愿意深究。我完成的蒋 先生的论文是《试论创作动机》,完成的邱先生的论文是《审美心理结构 的探求》,后来这两篇论文都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并都被《高等文科 学报文摘》摘引。现在这两篇文章都成了这本书的重要内容。我当时 就定下决心,要写一本研究创作动机的专著。但这又谈何容易!因为 国内研究创作动机的材料太少,更见不到一本研究创作动机的书籍。 但我还是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因为材料匮乏,写作起来十分吃力,一年几乎只写万把字。这种写 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我还是执著地把这个课题做了下来。我决心在 这个冷僻的领域中探索出一点东西,希望能给别人研究创作心理时提供 一些参考。因为我也经常进行文学创作,出版过长篇小说、报告文学集、 散文集等多部作品,又有许多文学界的朋友,所以写这方面的东西有比 较丰富的感性知识。经过整整20年,终于写成了这部专著。这20年,是 我一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的最好时光。为了这本书,我耗费了许 多心血和精力,创作的艰辛是难以言表的。现将此书奉献给多年教诲我 的老师,帮助我的朋友,让他们与我一起分享创作后的快乐。书中许多 章节的内容曾以论文形式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有的还被转载过。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在 这里,首先要感谢复旦大学的老师们。虽然我在复旦大学仅仅学习了 一年半的时间,却给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科研基础。毕业后,朱立元、 蒋国忠、应必诚、邱明正诸位先生还时常关心我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常 有书信往来。我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美的探求》,就是朱立元先生 给我写的序言,而这本书则是蒋国忠先生写的序言。正是在这些老师 的教诲和关心下,我才在科研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也算是对先生们的 一些回报吧。最为遗憾的是后来我未能再去复旦大学聆听先生们的教 诲,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而当时与我同在复旦大学读书的不少同学, 在学业结束后以硕士研究生的同等学历考入了复旦等大学,成了博士 研究生,令我十分羡慕。我只能以写更多的作品来回报先生们对我的 关爱,向同学们看齐了。我还要感谢唐山师范学院领导和科研处的同 志们,他们对该书的出版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并给予了资金的支持。 另外要感谢吉林大学出版社和责任编辑刘子贵先生,他们对此书的出 版付出了很大的辛劳,并将这部书推向了社会。此外还要感谢河北省 作家协会的诸位领导。几年来,省作家协会先后聘我为合同制专业作 家和文学理论研究室的特邀研究员,对我写成此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 用。当然,还要感谢唐山师院中文系的诸位领导和老师们。还要特别 感谢原《唐山学院学报》主编安树一教授,他为该书的出版不辞辛劳,反 复进行加工并三校书稿,让我感动不已。
这本书的诞生绝不是我一人所为,而是大家的功劳。可以说,这部 书的岀版是友谊的纽结、友情的凝聚和友爱的结晶。
对该书的某些章节,自己感到写得不甚满意,实在是因为自己的才 智所限,但在规定的时限内要完成省教育厅和学院的这一科研课题,也 只能如此了。这对我来说,未免是一种遗憾。但是,留一些遗憾对自己又 是一种动力,它会激励我以后在这个领域研究得更加深入,出更好的成果。
最后,我再次要说的是,谢谢大家!谢谢所有关心我的人!
杨立元
2007年5月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