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嘶
立元把他即将付梓的《丰南作家论》书稿用电子邮件发来,嘱我作序,我当欣然从命。
立元的勤奋和勇走新路,是朋友们人人尽知的。这些年来,他在紧张的教学与科研之余,勤奋著述,有多部货真价实、受人称道的学术著作问世。而更值得钦佩的是,在他那快节奏的学术生涯中,又总是特别关注着身边或熟悉的文学界朋友们的业绩,对他们进行研究、总结、宣传。他把这些费时费力又不见得讨好,别人不敢问津或不屑于一顾的琐事看做是自己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而勇敢地担当起来。这不,他出版了43万字的《唐山作家论》还不到三年,同样厚重的110万字的《滦河作家论》又面世了。而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这本书,我又得赶快读这部《丰南作家论》的书稿了。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莽苍苍的当代文坛上,从来无人做过的有如开天辟地的事,应该属于开创性的奠基工作。这不仅是有着补缺意义的工作,而且是如鲁迅所说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这恰恰是表现了立元非凡的勤奋和披荆斩棘的寻路精神。
他(我们)的家乡丰南县(现在是唐山市丰南区),不过是一个具有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口的地方,从全国来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它原是属于京东一等县丰润县的西南部分。已故丰润籍史学大师杨向奎先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时,就在1934年暑假期间,撰写了《丰润小志》一文,发表于顾颉刚教授主持的《禹贡》第一卷第十二期。杨先生是把《丰润小志》这篇文章当做弥补所有的县志之不足的“丰润风土记”来写的。这位对研究参邦历史文化情有独钟的历史学家,把整个丰润县分成了北部山地区、南部滨海区、西部平原区和东部地土高亢区等四个超行政区划的区域。我们丰南县,便是他所说的那南部滨海区的全部和西部平原区的一部分,它东与唐山市、滦县等接壤。杨向奎先生又说“南部滨渤海,地多碱质……土地长的尽是荒草”,但“东区、南区的人比较浮华,当我们在县立中学读书的时候,总是那些地方的学生衣履讲究,人物飘洒。在东南区域内,有几个村落是以出漂亮女子著名的”。虽然当时受他的知识和未来得及进行实地调查所限,他的这篇随笔式的《丰润小志》尚不够完善,但他所写到的关于丰南的这块地方,其特色和优长之处已经涉及到了。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土地肥美,出产丰富,人们较开化,生活水平较高,且有出美女的几个宝地(大凡这样的地方皆是地杰人灵,文化发达,思想开放)。总起来说,丰南这地方,正如人们所说,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我想,这除了因为它是滨临渤海,还因为它靠近工业城市唐山,又有一条运煤的煤河,并且在1882年修了一条铁路,从而带出了河头(胥各庄)这个资本主义化的小市镇。
丰南人老喜欢说煤河,其实这条小小的人工河,确实是丰南人的一个福星,它给丰南人带来的好处真是不少。它(连带的由它而修建的京山铁路)使这里的人们打开了眼界,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可以事事得风气之先。我想,这应该算是丰南作家群成长、形成的环境条件,可称之为“地利”。
我在还没有离开家乡到外面求学和工作时,虽然已经爱好文学,并且读了不少书,但还没有听说这里出过什么作家、文学家,解放后才知道有个大作家宋之的是丰南人,他写过《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雾重庆》、《保卫和平》等作品。直到文化大革命的中期,我从保定调回到丰南工作,由于做的是文学工作,才得知这里有不少对文学有着爱好和执著追求的年轻人,县城周围有,东边有,西边有,南边也有。他们都在热心地默默地耕标着。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大地震以后,一支年青的文学创作队伍逐渐形成,并且创作初见成效。这时候,以文教局和文化馆为中心,开始了扶助、组织文学创作的各种活动,如多次开办文学创作学习班,并且创办了刊物,发表文学青年们的作品。记得震后
我第一次代表丰南参加河北省文联召开的创作会议时,我作了《强震震不倒,创作更繁荣》的大会发言,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关注。
大约是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初期,丰南的青年作家们就在文坛上暂露头角、而且形成一个颇为可观的队伍了。他们开始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和文学评论文章,有不少已经受到文艺界同人们的称道。如关仁山、刘宝池、王正宇等人的小说,一合(赵义和)的报告文学,杨立元的文艺理论批评文章等,都不断地受到好评或获奖。这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带来的思想解放,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奋发,创造力的奔突,这才有了文学队伍的成长和文学创作的繁荣。这应该算是“天时”。
有了天时、地利,再加上一些热心人的着力培育和写作者们的努力,这些便是那“人和”。当然还有立元在书中提到的,在经济实力上,丰南曾作为全国十强县之首,再加上丰南有着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和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于是,“丰南作家群”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且崛起了。
立元以其任劳任怨的勤奋精神和扎实又创新的理论功力,不仅热情洋溢地描绘出了丰南作家群的蓝图,而且对这个群体中成就较为卓著的十几位老中青作家做了精心又细心的研究,把他们的创作实绩和作品的艺术特色认真又睿智地总结了出来。
立元热爱自己生活于其间的乡邦文化,他为这乡邦文化做了这样多而扎实的案头工作,也为当代文学做了这样多而扎实的补缺与创新工作,家乡的人民是会感谢他的,当代文学工作者是会感谢他的。
辛卯年盛夏于紫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