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酬苍生
                                                孙玉春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
        ——鲁迅
        一、生命的法典
        丰南大地,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整个丰南,特别是城区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响亮的名字一- 唐惠民。 群众都亲妮地称他为“唐司令”。
        历史的车轮已经辗过了15个年头。15年中,唐惠民以他的政治家的胆识气魄在城区这片热土上弹奏出了- -支支荡气回肠的改革旋律,以他的一腔情怀使胥各庄终于找到了龙的图腾....于是泱泱大国中的一组成部分,便涌动着越来越盛大的波澜壮阔的民魂,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于是,城区每座雄伟的建筑物上都无形地镌刻上了-个与之息息相关的名字——唐惠民。所有这些,不为别的,只缘唐惠民有一条生命的法典,那就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他时刻信奉着这生命的法典,并依凭着这-法典,审判着意志的坚弱,奋斗的苦乐,情爱的弃留。他依凭着这法典,在15年中,立下了感天地、泣鬼神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赫赫政绩......
        二、床上司令官
        公元1976年,正值42岁的唐惠民在侉子庄公社任党委副书记。他向来视工作为天职,在侉子庄一村蹲点,虽然只与公社几步之遥,但唐惠民却吃住在村里。
        7月27日野外,天闷热,-丝风儿也没有。唐惠民召集完大队支委会回到房东家,倒在炕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好不容易刚刚朦胧,却又被大喇叭的喊声震醒:“社员们,天要下雨了,赶紧起来到场里苫麦子......”听到喊声,唐惠民-骨碌爬起来,轻手轻脚地下了炕,急速到了麦场。苫好了麦子,唐惠民刚走进院子,天边一声炸雷,紧接着蓝光、红光划破夜空,大地抖动起来。唐惠民大叫一声:“不好,地震啦!”他迅速跑进屋,打醒了同屋的两个小伙子,在房子的剧烈晃动中,他们俩从窗户中蹿了出去,而房东的小儿子却依旧在酣睡着。说时迟,那时快,唐惠民一下子把他挟在腋下,向屋外冲去,然而,刚到堂屋,房子便“轰隆”一声倒塌了。唐惠民被-下子砸倒。立时,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唐惠民被人救出时,他的下半身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而那孩子却安然无恙。
        第二天,天阴沉沉的,小雨淅淅地下着。震后的人们守着遇难的亲人哭泣着。幸存的猪、牛、马随意狂奔着散向四方。整个大地一片混沌。
        此时的唐惠民躺在临时搭的简易棚里,脸腊黄腊黄的,左腿和胯骨痛得钻心。伤痛中,他没有忘记工作,在简易棚里的地铺上,他发出了地震后的第一道命令:“召集公社所有党员干部到这儿来开会。”
        党员干部闻迅赶来了。一钻进简易棚,人们都惊呆了,只见唐惠民左手支撑着身子右手拎着~ ~把盒子枪,神态威严。见人到 齐了,唐惠民用他那深厚有力的声音说道:
        “同志们,现在我们遭到横祸,人心散了,但是,党员干部的队伍不能散。我们一定要经受住这特殊环境下的考验,绝对不能乱,要想方设法安排群众生活。生产不能停牲畜不能宰,一定要稳住局势,如果我们党员干部中有谁胆敢趁火打劫的话,就别怪我老唐不客气。这枪子是不吃素的! ......”
        唐惠民的话透着凛凛正气。在危难之际,他坚定地站稳了立场,稳住了局势,捍卫了国家的财产,人民的利益,捍卫了党的尊严。
        入夜了,听着外面潇潇的雨声,唐惠民想起了自己的家。家?
        那还称得上家吗?昨天,他的大儿子跑来了, 告诉他家里8口人,只剩下4口。妻子死了,两个女儿死了,刚过门不久的儿媳死了。
        唐惠民当时就昏了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他看到儿子还跪在他的身边,眼睛已经哭红了,他用手轻轻抹着儿子不断涌出的泪,哽咽着说:“孩子,你先回去吧,你和弟弟就把你妈她们都埋了吧。这儿离不开我呀......”
        唐惠民,这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汉子,何尝不想回家呀,他何尝不想再看看那位和他相濡以沫20多年的贤淑的妻子,他何尝不想再亲亲他视若掌上明珠的那两个天真活泼聪颖的女儿......然而,他没有,他是那么决然地把家里的事全部交给了涉世不深的儿子,而他一直在简易棚的临时床上当着名副其实的“唐司令。”
        在地震中受伤的人- ~批又-批地转院走了,而唐惠民却依然坚持着工作。局势终于好转了,唐惠民才不得不独自转院到了大连。在大连二院,医生诊断的结果是:股骨臼粉碎性骨折,股骨头插人髋臼深处,关节囊失去作用,关节盂缘受到了绝对性的损伤,且因拖延时间太久,无法再实施治疗。
        听到这诊断,唐惠民仿佛五雷轰顶,他几乎是吼了起来:“我不会成为废品,我还要工作!”
        一个月后,唐惠民婉言谢绝了大夫们的一再挽留,拄着双拐乘列车又回到了他日夜眷恋的丰南。
        回到家后,家就成了他的办公室,医疗间。他除了在床上处理公务外,就自疗起医生们判了“死刑”的左腿。他让儿子在房梁上安了个定滑轮,滑轮上拴了条绳子,把绳子勒紧在左脚上,使绳子和身子的拉力成一直线。被这巨大的力量拽着的腿咯吱咯吱地作响,疼得唐惠民大汗淋漓。他的牙齿已经把嘴唇咬破,汗水和血混在一起,流了下来,但他仍然坚持着,坚持着。
        就这样,唐惠民-直坚持了7个月,同伤残做着旁人看都不忍心看的斗争。他终于扔掉了双拐,自已站起来行走了。整个丰南整个唐山市的骨科专家为之震惊了,他们称唐惠民创造了一个奇迹!
        唐惠民虽然能行走了,但他的左腿却短了两公分半,走路一高一低的。地震给了他永远的纪念。
        三、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78年,唐惠民被县委委以重任,到县城所在地一胥各庄镇任党委书记。
        唐惠民走马上任了。他用他那辆特备的女式自行车(他的 腿只能从前边上车子)驮着行李卷来到了胥各庄镇。一踏进这块土,映入他眼帘的是这满目的疮痍——一堆堆倒塌尚未彻底清除的废墟,一座座低矮简陋的塌塌房,唐惠民的心颤抖了。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作为即将成为这方土地的父母官,他感到似有千钧重担压在了肩上。
        来到镇政府,唐惠民办了一些必要的手续后,连铺盖卷都没打开,就径直朝六街去了,早就听说“六街拧”,拧得针扎不透,水泄不通。他唐惠民就是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性格,他要解剖解剖六街到底怎么个“拧”法。
        唐惠民在六街呆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唐惠民从六街的干部身上,看到了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从六街的群众身上,他体验到了人民那种渴求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唐惠民在支委会上明确宣布自己的意见:“你们这样千非常正确,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你们就甩开膀子干吧,出了事我兜着!”六街的干部群众欢腾了,他们从心窝中饮佩这位新来的书记。
        1982年,改革的大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多数地方分了地,分了农机具,分了牲畜,把所有的家当分了个底朝天。
        面对“分”的狂潮,唐惠民犹豫了:“六街,这个企业上已经拥有100万元固定资产,农业上拥有价值10万元的农用机械的大街分不分?分,偌大农业岂不付水东流,不分,岂不有与党的政策对着干的嫌疑?”
        这非同小可的问题困扰着六街的村干部们,更如烈火炙烤着胥各庄镇党委书记唐惠民的心。他们一连开了7天7夜的会,逐字逐句地研究中央( 1982)1号文件。蓦地,被唐惠民提拔起来的六街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徐世玲站了起来:“我的意见是不分,不分也算不上违反中央政策,中央文件上不是要‘因地制宜'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吗? ......”
        听着徐世玲的话,唐惠民的脸上绽开了笑容,他沉静而果断地说:“对!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符合中央精神,机械化是农业的发展方向,搞集体经济不会有错!不过,我们应当征求一下群众的意见。”于是, -张张民意表发到了各家各户,信息很快反馈上来,群众有90%不同意分。
        有了群众的愿意,有了基层组织的意愿,唐惠民拍板定案:
        不分!不但不分,反而把全街的1060亩土地集中到一起,兴建一个集体农场,实行规模化经营!
        六街没有分。尽管这是顺乎民意,合乎民心,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是,在当时,这个决策却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在没有中央明确指示下而不分的,在全国恐怕也是屈指可数的,这不能不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而这壮举得需要-个决策者怎样的胆识和气魄!
        到1989年,六街这个1995口人的村,已经拥有了10个大企业,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场成了生态农场, 有了颇为壮观的两园一场。即百亩葡萄园、30亩保护地菜园,和存栏400头的现代化养猪场。全街拥有固定资产900万元,人均生活水平达千元。全街实现了收入工资化、口粮商品化、劳动就业保险化,就连上了年纪退了休(男60岁、女50岁可退休)以后还能逐月至少领到30元的退休金。
        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六街崛起了。
        四、起步·发展·腾飞
        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唐惠民全局在胸,运筹帷幄,稳操胜券。从1978年进入胥各庄到1989年升任城区党工委书记,这11年中,唐惠民以他那远大的目光、宏阔的思维、强悍的力量、勇敢的胆魄和那对党的事业的无限赤诚导演了胥各庄镇经济发展的三步曲一起步、发展、腾飞。
        1978年,唐惠民初到胥各镇,就把机关搬到了大车店,腾出了机关的房子,办起了镇办猪鬃工厂。他认为镇里必须首先建有一个骨干企业,成为率领全镇发展的“龙头”。正当他为建骨干企业苦苦求索之际,接到了镇修造站业务员张继国给他寄来的一封推荐信,信中言明要发展镇办企业可以在原修造站上建轧钢厂,而建轧钢厂可以启用“罪犯”董继歧......。
        唐惠民看罢张继国从天津寄来的信,心情无比激动,着实被张继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所感动了。第二天,他亲自到县法院查阅了关于董继歧的全部案卷,当确认这是一起冤假错案时,唐惠民下决心用董继歧。
        就在董继歧释放回家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唐惠民不顾当时多数人反对,来到了胥各庄镇二街,找到了董继歧,恳请他“出山”。董继歧惊讶不已:“唐书记,你用我这劳改犯,会惹麻烦的。”唐惠民郑重地说:“只要胥各庄镇的人能过上好日子,天塌下来,有我唐惠民一个人顶着。”这掷地有声的话,感动得董继歧这个因发展工副业被当作搞资本主义典型被人狱时而没有掉过一滴泪儿的倔强男子汉热泪盈眶,他拾起泪眼,望定唐惠民,只说了一声:士为知己者死!
        半年后,董继歧和张继国带领着-拨儿人经过200个日日 夜夜的苦干,丰南县轧钢厂终于在1980年2月正式投产。11月份就实现利润30万元。唐惠民为胥各庄镇创下了第一份家业。
        到了1983 年,胥各庄镇的集体企业已经由1978年的3摊发展到了50多摊,胥各庄镇的经济发展壮大起来了。
        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县铺开,唐惠民已于去年保住了一个六街,但是,他能不能保住全镇?
        春夜,和风习习.唐惠民一瘸一拐地走出屋门。他翘首天空,月亮正把她的银辉洒向大地,沐浴着这银色的月光,他的心澎湃不已:“民以食为天”,可这人多地少的胥各庄,“食”从何来?单
        靠人均不到半亩的地,能养活这么多人吗?如果把企业都分掉,那么,农业中那么多的剩余劳力怎么办? ......
        他愁肠百结,不住地踱来踱去,是啊,全镇两万来人的命运捏在手中,他怎能不愁呢?
        镇党委会议室里,人们神情严肃地围坐在老唐的周围,会议开了将近-天了,意见却难以统-起来。是啊,刚刚割完了资本主义尾巴,其伤疤尚未愈合,这回,在全县、全国都分的情况下,老唐还拦着全镇不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要捅大漏子的,人们窃窃私语难成定局。
        唐惠民在全面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发表了气宇轩昂的演说:“我不怪大家心有余悸,但大家要清楚我们胥各庄镇的特点,分了这些企业,让老百姓都喝西北风去吗?大家不用怕,我们这样搞也符合中央政策,因为我们可以发展生产力,可以发展集体经济,还是那句话,天塌下来,有我唐惠民顶着!”
        唐惠民的话,震撼着每一颗有良知的心,唐惠民图个啥?
        他这个滦县人把命都豁给了咱胥各庄,咱还有啥说的?
        终于,镇里的干部们都同意了不分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唐惠民在全镇的党员干部大会上,明确宣布了镇党委的两条决定:
        一是集体的农机具及所有的固定资产一律不准分;二是镇办集体企业一律不准承包给个人,原生产队的企业一律交 给村集体管理。唐惠民的这两个决定,保住了胥各庄镇几年来精心积攒起来的集体家业,稳住了人心,为后来胥各庄镇集体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1984年,社会上掀起了党政机关干部经商热。一些人纷纷扔下集体,摇身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无疑,这金色的诱惑也在胥各庄镇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人心思动。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
        性的唐惠民立刻意识到:又到了关键时刻。
        隆冬,雪花飘飘,天气异常寒冷。
        唐惠民在镇党委会议室主持召开了由各村书记、村长和各 企业厂长、经理以及党员代表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
        会场上,唐惠民精心布置上了党旗,他庄严地站起,用他那浑厚有力的声音带领着全体党员重新朗诵人党誓词。党员们齐
        刷刷地站着,他们仿佛又重新回到了人党那一刻的激动之中 ,多数人的眼睛湿润了....
        唐惠民以他的聪明,以他的智慧,以他对党的耿耿忠心,为全镇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这堂党课,唤醒了一个个行将迷幻的灵魂,使一个个共产党员都仿佛听到了党的召唤!
        唐惠民趁热打铁,当场宣布了党员干部的三条纪律:一、不准一脚两踏或变相一脚两踏;二不准以权在任何公司入股;三、凡是想另立锅灶,自己致富的,必须将家属和子女一起从集体企业带走。党员干部神情庄重地站在党旗下,他们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外面,雪花越下越大,仿佛在为唐惠民和这些党员干部进行着圣洁的礼赞......
        经过唐惠民的苦心经营,胥各庄镇的镇办企业很快发展起来了。他又着眼于村办企业。他到了五街,便帮助五街建起了造纸厂、纸绳厂、商店;他到铁南,便帮助他们建起了铁南水泥厂;他到一街,一街便兴办了3摊集体企业....胥各庄镇街街都有他那一轻一重的足迹。
        经过十一年的拼搏,到1989年,唐惠民领导下的胥各庄镇的经济腾飞了。胥各庄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的一串数字胜于雄辩;
        1989年,全镇实现社会总收入28479万元,相当于1978年的57倍;
        1989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4005万元,相当于1987年的85 倍;
        1989年,全镇实现利润3010万元,相当于1978年的40倍;
        1989年,全镇上缴国家税金1026万元,相当于1978年的146倍;
        1989年全镇拥有集体固定资产7741万元,相当于1978年的104倍;
        1989年,全镇人均生活水平近1000元,相当于1978年的10倍;
          ......
        够了,不需太多的数字,因为,这些足以说明唐惠民的赫赫政绩了!
        人们在称颂:
        胥各庄镇是全县发展经济的火车头!
        胥各庄镇的书记唐惠民是全县不可多得的带头人!
        五、真正伟丈夫
        毫无疑问,胥各庄镇成功了,唐惠民成功了。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有多少艰辛的苦涩,唯有他的爱人最清楚,自从震后和他结合后,妻子的心便时时刻刻为老唐悬系着柔柔的深情。她为他负出了很多很多,她认为值得,她永远也忘不了老唐因公3次骨折的情景....
        那是1984年盛夏的黄昏,唐惠民刚从夏播的地里回到机关,飘泼大雨便铺天盖地而来,唐惠民想起正在基建的工地,担心出事故,登上自行车冲入雨中。雨水积满了公路,唐惠民没走多远,就连人带车跌进了路旁的水沟,那条砸伤的残腿又一次骨折。1985 年春,唐惠民下乡察看旱情,突然下起大雨,他因为要主持一个会议,冒雨往机关,道路异常泥泞,他又跌进了路旁的沟里,造成了又一次骨折。1987年冬,-场大雪刚过,路面结了一层冰。就在这时候,六街的企业出了点儿问题,他骑上自行车就往六街赶,在一个转弯处,他再一次摔倒, 腿第3次骨折。
        每次骨折,唐惠民只是在医院把骨头接好,就让人抬回家,在家主持工作,望着被病痛折磨得消瘦的丈夫,妻子总是精心地侍奉着,轻轻擦拭着那跌肿的腿,心疼得落下泪来,并和所有熟知老唐的人一样,把热爱唐惠民的心情,化作-种圣洁的情感在默默祈梼:老天保佑,快让老唐好了吧!
        不知哪位先哲说过:人可以为客观扭伤,但绝不可被客观扭曲,这就是男子汉。他,胥各庄镇党委书记唐惠民就是这种虽被客观扭伤但却没有被客观扭曲的真正男子汉,他是真正的伟丈夫!
        1989年,唐惠民升任为丰南县城区党工委书记,主抓侉子庄镇,1年多的时间,他以超人的智慧又使侉子庄起死回生。1991年,他又晋升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尽管他57岁了,但他那挺宽的身躯,刚毅的神情,依然透示出他那特有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他那独特的大将风度,仍昭示着他雄风犹存!
        15年啊,唐惠民殚思竭虑,呕心沥血,率领城区人民,特别是与胥各庄镇人民贫困、落后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作战。如今,唐惠民苍老了许多,但城区却正风华正茂,蒸蒸日上;如今,唐惠民的左腿又多了3处骨折的痕迹,走路越发不稳了,但城区的座座高楼正巍然挺立!
        15年即将过去了,15年的风风雨雨,染白了唐惠民的头发。为城区的崛起,为了人民安居乐业,他把他的一腔热血,所有的情怀都奉献了出来。
        唐惠民以他的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首“情酬苍生”的颂歌!
        选自作者报告文学集《热血铸丰碑》
        (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版)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