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驰骋 真情满怀 ——浅论郭小川的抒情诗
高昌顺
          郭小川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象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放射着光彩。他一生共写了二百多首诗,在这些诗篇中,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这些抒情诗抒发了作者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他的诗想象丰富、瑰丽多姿,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山川、海岛美好的画卷和我国人民纯洁而又崇高的美好的内心世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郭小川的诗歌,对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繁荣诗歌创作,服务于我国正在进行的这一场伟大的改革事业,有着其重要的意义。
(一)
          郭小川的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绩,他的家庭影响,复杂的经历和战斗生活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郭小川,原名郭恩大,又名湘云、登云。1912年9月2日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城东北约150华里凤山镇的一个以教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家庭里。父亲郭觉生是一个正直博学的知识分子。郭小川读书勤奋,幼年就显露出才华。1933年3月4日,日寇侵占热河省会承德市,1933年早春时节,郭小川的双亲带着他和一个抱养的姐姐,逃亡到北平。小川读过的民族英雄的故事和父母不愿作亡国奴的行动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抗敌爱国的思想幼芽。
          1933年夏到1937年夏郭小川在北平读书。1935年 12月16日,北平学生举行了抗日游行,郭小川也投身到这场斗争中去了,从此他逐渐成了学生革命活动的积极参加者。1936年郭小川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及其领导下的“文艺青年联合会”并开始写诗。他用郭苏、伟倜、湘云、登云等笔名,在当时的北平救亡报刊和《华北日报》副刊上发表过作品,主要有《:女性的豪歌》、《黎明》、《厘升》(1937年5月20日《华北日报》)、《牧羊人小唱》,这四首诗正是郭小川在人生道路上由少年时代跨人青年时代的作品,它们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少年时代末期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水平。正如作者自已所说的那样:“尽管这些都很幼稚,却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也是属于自己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的。”(1)
1937年,日寇侵占北平后,经“民先”安排,郭小川于8月17日从北平秘密出发,辗转到达太原市,于9月20日参加了八路军一二0师,随即分配到三五九旅工作。同年11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如他后来在诗中所写:“我带着泪痕,投人红色士兵的行列,走上前线。”小川在部队里经受了战火的锻炼,得到部队优良传统的教育和熏陶,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在战斗的间隙,小川还写了一些诗歌主要有 《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1939年)、《疯妇人》( 1940年2月)、《骆驼商人的的挽歌》( 1940年3月)、 《热河曲》( 1940年3月)、《我们歌唱黄河》( 1940年5月4日)、《我与枪》等。
          从1941年到1945 年上半年,郭小川先后在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主要是加强马列主义理论武装。但在学习之余也写一些诗,主要有《毛泽东之歌》(歌词)、《一个声音》、《草鞋》、《景歌》以及小叙事诗《雇工》等诗篇。他歌颂领袖,歌颂革命圣地延安,塑造工农兵的形象。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小川被派往丰宁县担任县长,参加领导了清匪反霸的斗争。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写了一些较有份量的诗作。如《让风暴更猛烈地吹吧》、《祝儿子的诞生》、《会师》和《给一个瞎子》。
          1948年夏,他转到新闻战线,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委兼编辑部主任。1945 年5月随军南下,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为笔名写了大量的思想杂谈,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从郭小川随军南下到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写诗。
          在1955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他的第一首政治抒情诗是献给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投人火热的斗争》。此时,诗人焕发了诗歌创作的极大热情连续写了一组政治抒情诗,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包括《向困难进军》、《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闪烁吧,青春的火光》等。这些诗在群众特别是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引起了诗歌界的震动,从此诗人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当代诗坛上一颗闪亮的明星。
          1956年下半年到1959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诗人发表了大量诗作。以《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和《望星空》最著名。这些诗作表明诗人已经不满足于用鼓动性很强的政治语言去激动读者,而力图发掘我们伟大人民和革命战士的心灵美,从人民生活中去提炼那种“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2),并通过巧妙而奇异的构思表现出来,使读者读了不仅仅发生短暂的激动,而且能引起长久的深深的思考。
          进人六十年代,郭小川的诗歌创作跃上了新的台阶,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仅保持了原有豪迈雄伟的气派,而且思想也更加深刻,感情也较为凝炼,艺术上也日臻圆熟,他的诗更加自然化。这些主要表现在他生前出版的《甘蔗林一青纱帐》和《昆仑行》两部诗集里。其中《白雪的赞歌》等诗篇早成为了脍灸人口的名篇。
          在“文革”中,郭小川经受了严峻考验,林彪、“四人帮”对他进行了反复的围攻、诬谄、迫害,但他始终不屈服,在歌喉被紧紧扼住的时候,他还紧紧握住自己的笔,唱出了《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新鲜有力的战斗歌声,这种真实与真诚的歌声,连同他忠贞不渝、威武不屈的战士性格和形象,永远留在广大读者的心中。
(二)
          郭小川的大部分诗作是抒情诗,他的抒情诗气魄宏大、画面瑰丽、气象万千。在艺术构思上极为自由、奔放深广、浑厚,他的诗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郭小川的诗正是如此。他的诗有对古老而伟大的黄河的歌唱;有海防厦门的战斗风情,前哨小岛的傲然挺立;有青纱帐——甘蔗林一脉相承的斗争传统;有战台风那种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也有投人火热斗争的呼喊,向困难进军的召唤,钢铁必须在高温中炼成的教诲,刻在北大荒土地上的昭示和林区工人的战斗风姿;有西出阳关的创业思想,把石头拍成馒头的坚强意志,万里长江横渡的大无畏精神,身居祖国大地放眼世界风云的广阔胸怀,站在十里长街眼望浩瀚星空引起的遐思,团泊洼的战斗誓言。还有金色秋天的歌唱和哀婉,也有歌颂领袖的赞歌以及对世界风云极大的关注。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一幅充满着革命者的豪情壮志的时代的丰富画卷,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郭小川的许多诗就是借助丰富独特而又十分广阔的联想才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他是一个革命的现实主义者,又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他的革命理想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之上,对          在中国和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因而,他胸怀广阔,气魄宏大,情感丰富又易于抒发,想象高远又善于展开。他的诗有对过去艰苦斗争的甜蜜回忆,有对未来革命生活的美好畅想,但更多的是对现实事物之间由此及彼的联想。他由三门峡水库联想到昆明的滇池杭州的西湖,由厦门的幽美联想到海底的龙宫、山林的仙境,由乡村大道联想到险峻的黄河、干涸的沟壑、无始无终的长桥、金光四射的丝绦,由南方的甘蔗林联想到北方的青纱帐,由北大荒的开拓者联想到他们的继承人,由边疆开发
联想到内地的建设......,如《西出阳关》中的一段:
公路网哟,
如条条长练,
给绿洲镶上了道道金边;
水库群哟,
如串串珠环,
把荒野织成了顶顶花冠。
几百里林带呀,
几百亩条田,
好象翠玉栏杆围绕在天湖四面;
几千丈冰峰呀,
几千顷绿原,
好象水晶宫殿突起在大海中间。
延河的好水哟,
南泥湾的肥田,
你们何时移到天山?
雁门的豪气哟,
五台山的烽烟,
你们为何又在建设边疆时重现?
这样的联想和比兴,使形象鲜明、生动,增加了说不尽的诗意美。
再如1966年写的《乡村大道》:
.............
哦,乡村大道啊,我爱你的长远和宽阔,
也不能不爱你的险峻和你那突起的风波;
如果只会在花砖地上旋舞,那还算什么伟大的生活!
哦,乡村大道,我爱你的明亮和丰沃,
也不能不爱你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
不经过这样的山山水水,黄金的世界怎会开拓!
          这里仅仅写的是乡村大道和田园风光吗?当然不是,而是通过这无始无终,通向遥远的天地之交的乡村大道,抒发诗人对革命对人生的理解,抒发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应有的性格和胆识,由于作者匠心独运,从一般的题材中提炼深刻的诗意,由长远而又曲折宽广,而又坎坷的乡村大道联想到我们的生活,联想到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而这-联想又通过一串超群的诗句以刚劲有力而又浮沉含蓄的语言表现出来,因而使我们感到句句分明写的是乡村大道,但又感到弦外有音,味外有味,原来诗人是在写“生活的大道”,“革 命的大道”, 所谓“不是此诗恰是此诗。”(3)就是这个意思。
          郭小川的诗壮浪恣肆,开阖自如,他常常把一个意思放开写去,铺陈得很远,而到了必要时又能很快的收拢起来。他善于发现自己所写对象与许多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它上天人地去飞驰、去比附、去展现,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壮美起来。他的有些诗如高湖决堤,飞流直下,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很有一般奔腾向前的气势。《战台风》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如下面的句子:
我曾策马巡逻大草原,
屡屡看见那
飞沙走石打刀尖;
我曾端枪守卫黄河岸,
屡屡看见那
狂飙野浪撞船弦;
如今我二次来海岛,
又看见这台风暴雨斗晴天。
          这里,起势突兀,气势急驰,接着写:“烟雾迷茫,好象十万发炮弹同时炸林园;黑云乱翻,好象十万支乌鸦同时抢麦田。”
          “风声凄厉,仿佛一群群狂徒呼天抢地咒人间;雷声呜咽,仿佛一群群恶狼狂嚎猛吼闹青山。”“大雨哗哗,犹如千百个地主老爷一齐挥皮鞭;雷电闪闪,犹如千百个衙役腿子一齐抖锁链。 ”
          一个比喻接着一个比喻,从各个方面活生生地描绘出了台风的凶猛来势。这是放开写去,进-步发展到高潮,表现了“战、战、战!”,下边很快地收拢起来,台风的生命只有一刹那,它的面积只有一小片,而红日、红旗则长留天地间,睛天大海浩浩荡荡无际边。郭小川这种诗很象李白的《将进酒》、《梁甫吟》等歌行的奔放,也有韩愈诗的气势,“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揭电,奔腾于天地之间,物状奇变,不得不鼓舞而绚其呼吸也。”(4)郭小川另外有些诗不象《战台风》这样气势汹涌壮阔,但也表现得很流利欢畅。象《祝酒歌》、《雪满天山路》、《花纹歌》等,就是叮当作响的“闪光的河流”。(5)
          郭小川的诗神思驰骋、气势壮观,艺术形象瑰丽多姿,犹如.一片片绮丽的晚霞,-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他在同友人谈诗的一封信中就指出:“千万不要上当,怕美,怕华丽。不可把词藻的表面花花梢梢”而空无一物,与真正的华丽和美(其实,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华丽) ,与用以表现美好的思想的华丽(要表现美好思想总是要一定的华丽的外表的)等同起来。”(6)他所追求的绮丽,所形成的绮丽,就是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绮丽。
          郭小川说:“诗,应该新。前人写过的问题也可以写,但一定要有新的东西。”(7)这里需要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海洋,但它应当是从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8)他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创造诗的形象,开拓了许多新的优美动人的意境,如三门]峡的壮美,厦门风姿的雄丽,乡村大道的辽远,甘蔗林青纱帐的浓郁,刻在北大荒土地上的苍莽,战台风的飞动,夜进塔里木的迷离,雪满天山路的俊峭,昆仑行的峭拔,春歌和秋歌的绚烂,团泊洼秋天的喧腾,......这些意境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真实景物和无产阶级真挚感情的完美融合,它在古人诗词中看不到,在当代的诗海中也确实是“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这些意境开拓得深,不只有鲜明的形象,而且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不只以美好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将真理的光芒照进了人们的心灵。郭小川诗的意境不但与别人不雷同,就是自己的,写同样题材的,也不雷同。林区三唱的《祝酒歌》、《大风雪歌》、《青松歌》,各有各的意境。边塞新歌中的《西出阳关》、《夜进塔里林》《雪满天山路》、《在大沙漠中间》各有各的天地,同是写山,三门峡的山,雪满天山的山、昆仑行中的山、花纹公社的山、拍石头的山,也各有各的姿态。这样,他诗中创造的许许多多的意境构成了情景不同的色彩斑澜的画卷。如《祝酒歌》中的一段:
雪片呀,
恰似群群仙鹤天外归;
松树林呀,
犹如寿星老儿来赴会。
老寿星啊,
白须,白发,白眼眉。
 
雪花呀,
恰似繁星从天坠;
桦树林呀,
犹如古代兵将守边陲。
好兵将啊
白旗,白甲,白头盔。
          这几句用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比喻就把林海雪原写得那么生气勃勃,那么美丽多姿,富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象一幅逼真的画面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如临其境。
          郭小川的诗有时如蓝天大海那样壮丽雄浑,有时象桂林山峰那样峭拔秀丽,有时象天马行空似的奔腾无羁,有时象行云流水般的宛转多姿,有时如月下乐曲一样轻柔活泼,有时象娓娓的谈话那样充满深情,有时象疾风暴雨般的激昂高亢。真是神思驰骋,想象丰富,瑰丽多姿,这是郭小川抒情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
          真情满怀是郭小川抒情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四溟诗话》中说:“诗贵乎真”。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诗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依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卓越的抒情诗人及其作品是饱含着真情的,写物要真实的反映,抒情要抒真情。真实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没有真挚感情的诗是没有灵魂的诗。正如诗人艾青所说:“诗人要说真话。”⑨郭小川是一个说真话的诗人,他真诚的态度和坦荡的胸怀是容不得任何虚伪的。他没有诗情时绝不去作小资产阶级的无病呻吟;没有激情,也绝不作浮夸空洞的叫喊。他的诗,哪怕是艺术上不太成功诗作,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颗对人民,对革命具有赤子之诚的心。他的诗里充满了无产阶级战士的感情,又是那么真切自然,没有任何虚伪和臆造。诗虽然多是感兴之作,但诗人从生活中所听取的诗情确实是崇高而纯真的。
          郭小川的诗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或酣畅淋漓,或慷慊慨悲壮,或宛转低回,或豪情激越,无一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他说:“诗要靠感情(抒情)。感情,在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主张要有浑厚的、炽烈的、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要抒发激越、浓重的感情,"郭小川用尽心思使自己的诗中充满了这样的感情。在他的诗作里,有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火一样的激情,有对国内外敌人的切齿痛恨,有对革命传统的深情回味,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有对春华秋实的赞美,有对林彪“四人帮”的愤怒声讨,有用带血的声音对总理的不断呼唤,有用苦痛而激荡的心肠对毛主席的深切悼念。当代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真挚的感情,但象郭小川的诗那样感情充沛,那样感情浓厚,那样强烈、那样豪壮那样荡气回肠的还是不多见的。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诗人就在《我们歌唱黄河》中唱出了黄河的愤怒和悲哀,唱出了一个战士对中华民族的关切,再如《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在社会主义高潮中》等一组诗,充满了诗人对新中国青年公民的赞美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烈欢呼,字里行间充满着诗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虽然气势宏大,但却毫无装腔作势之感。写于六十年代的,《甘蔗林-青纱帐》运用联想和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战斗生活的珍贵回忆和战胜困难的坚强决心。《秋歌》则是以无比真情的笔触由衷地赞美了秋天的丰收景色和人民群众甜美的生活。
          郭小川的诗之所以表现出了真情,首先是通过“我”的形象来完成的,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是借助于“我”的形象来表达真情实感的。《向困难进军》、《致大海》、《望星空》等诗中,“我”的个性都是十分突出,真诚坦率,向往战斗的生活,追求壮美和崇高,使诗达到了物我合-的境界。 别林斯基说过:“伟大的诗人在谈着‘我’的时候,就是谈着普遍的事物,谈着人类,因为他的天性里就存在着人类所感受的东西。”郭小川诗中的“我”不仅仅是个人,而是包含着整个阶级,是和阶级相融合的我。他在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中间是可以出现‘我’ 字的,但这个‘我’,必须是无产阶级或英雄人民中的一个,最好是他们的代表,或他们的代言人。”吗诗中有“我”,不在于字面,而在于实质,诗中的“我”,不只是艺术表达手段,而是诗的主旨和灵魂,抒情诗概括生活的关键在于“我”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在于“我”的思想感情的净化、凝炼和升华。这就是抒情诗典型化和特殊方式。从《山中》、《致大海》、《望星空》等诗中,我们能够真正触摸到诗人的灵魂,窥见到诗人的艺术个性,从战斗在山中到住进山中的别墅,听不惯落叶惊心,看不惯寂寞流云,“我要下去啦——” “我要下去啦——” 急切的节奏中跳荡着战士渴望战斗的心。这种感受和体验是独特的,具体的,属于诗人自己的。同时也是和战友们的心息息相通的。个别而有普通意义,这就是《山中》的“我”。《致大海》更是一首诗人大胆坦露自己襟怀的“真我”之歌。面临着壮阔的大海,诗人在回顾与与思考之中,严格地解剖自己,决心以“圣洁”的海水洗涤个人主义的“倦极”、“孤傲”、“虑心忡忡”、“琐屑”和“平庸”等种种“污迹”以获得大海般“灿烂的人生。”
我要象朝霞那样,
在你的怀抱中沐浴,
而又以自己的血液
——把海水染得通红。
          他那波涛汹涌的震撼人们心灵的诗句,完全来源于诗人的真诚与人格的力量,在诗里,没有一点“”装饰性的帐幕,拋弃的是渺小,得到的是崇高,追悔的是过去,得到的是大步前进的契机。
          显而易见,在抒情诗中出现“我”的形象就会使诗作情真意切,深刻感人,郭小川正是这样做的。
          借助于具体的事物来抒发真切的感情也是郭小川抒情诗常用的手段之一。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厦门风姿》。这首诗保持着诗人诗作中原有的那种对现实斗争生活火辣辣感情和强烈的战斗性,然而它的思想和艺术上都进人了新的境地,作为主要是表现感情的艺术,诗味更浓了。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处于海防前线的英雄岛和英雄城市一厦门的 “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天风”、“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的情意缠绵的描绘和赞美,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秀丽风姿和人民的英雄性格,使读者从优美的意境中感受到强烈的战斗的壮志豪情。更值得一提的是《甘蔗林——青纱帐 》及其姊妹篇《青纱帐——甘蔗林》,这两种本来毫无联系的事物通过诗人的感情自然的联系在了一起,并赋予它们革命者的感情。
我年青时代的战友啊,青纱帐里的亲人!
让我们到甘蔗林集合吧,重新会会昔日的风云,
我战争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长大的弟兄们!
让我们到青纱帐去吧,喝令时间退回我们的青春。
          另外,把真情实感赋于事物的还有《林区三唱》、《秋歌》、《团泊洼的秋天》等诗篇。
          恰当的表现形式,也是使郭小川诗歌真实感人的原因之一。他说:“在形式上,我们要提倡民族化和群众化,读者可以看到我在努力尝试各种体裁,这就可以证明我不想拘泥于一种,也不想为体裁而体裁。民歌体、新格律体,只要能够有助于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又有什么可怕的。”正是这些众多的诗歌形式,才表达了诗歌的各种丰富感情,适合于我们的民族和群众。
          总之,郭小川是-个坚强的战士和优秀的诗人,他的诗作从一开始 就贴近时代和人民。他的诗作想象丰富,形象瑰丽多姿。他的诗通过“我”这个艺术形象,通过赋予具体事物真实的感情和各种艺术形式抒发了真实自然的感情,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真是神思驰骋真情满怀。郭小川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颗明亮的星,他的诗作在中国当代诗坛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注:
(1)《旧作题记》《郭小川诗选续集》(河北人民出版社)
(2)(5)(6)(7)(10)(11)《谈诗》(上海文艺出版社)
(3)(4)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中国历代文论选》二册217页 )
(9)艾青:《诗人要说真话》(《南方日报》1979年3月1日第4版)
(13)《谈诗》(上海文艺出版社)
(12)转引自沈仁康《抒情诗的构思》第85页
 
原载《河北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