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董:辛勤耕耘于儿童文学园地的韧牛
        儿童文学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天地里,有南董和北董之称。北董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董天柚。 北董的文学创作可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他出身农家,高中毕业后曾务农十五年,做过 木匠生计。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写作,起初尝试写了很多体裁的文学作品,1984年参加 《儿童文学》北戴河笔会后,才定向儿童文学。他从此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地创作,成果如“井 喷”一样高产,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因创作成就显著而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 员,现为国家一级作家,曾任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现任河北省作家 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动漫创作艺术委员副主任。获河北省先进儿 少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尽管北董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但他依然非常的坦 诚、质朴、谦逊,身上少有文人的那种狂放不羁或斯文客套的气息,与人交往以诚相待、以情 感人。正因为如此,我对北董是十分尊重和敬重的。
        北董的创作成果累累。现已出版长篇小说、长篇童话、小说集、童话集、散文集等70余 本,主编大陆和台湾作家的小说集、童话集2Q本,累计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作品曾获中 国文化部蒲公英奖,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少年节目展播一等奖,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陈伯吹 儿童文学园丁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中日友好儿童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精 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奖励。小说集《青蛙爬进了教室》被收入百年百部中国儿 童文学经典书系。有作品入选小学生课本和多种语文辅助读本。有作品在日本译介出版。
        北董早年曾用本名,,董天柚,,发表作品,后来取笔名“北董”。他说自己并非怀有占据儿 童文学半壁江山的“野心",而是“董天柚”这名字与他在武汉的一位好朋友一一著名的儿童 文学作家董宏猷的名字读音相近,常常被老作家们混淆,于是以“北董”、“南董”区分开来。 蒋风先生在为董宏猷的长篇小说《十四岁的森林》日文版所作的序言中也曾述及南董和北 董,所以“北董”这名字已经传到异域,算是叫开了。《神笔马良》的作者、著名儿童文学家洪 迅涛先生在西安笔会上曾问北董:“你'董天柚'这名字已经在全国很响亮了,怎么改成'北 董'了?”北董回答道,'就是为了跟董宏猷的名字容易区分,让老同志们叫起来省劲儿,不过 我有决心让'北董'这名字同样响亮起来!”“北董”这笔名已经用了十几年,事实证明,他做到 了与“南董”并驾齐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北董的作品几乎占领了全国所有儿童文学的刊物,获得了儿童文学的所有奖项。他的 创作在实践着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生活是文学的源泉。追究北董创作成功的原因,主 要在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他在农村生活、任教多年,与孩子们结下了深深的情缘,知道孩子 们的审美爱好,理解孩子们的情感需要,并走入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这就为他创作儿童文 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得力于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北董的家乡北面群山巍峨,东面 滦河奔流,南面沃野平展,山水田园风光给了北董的创作以天性和灵性。地震后因为工作的 原因,我有幸在北董的家乡生活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也深深地爱上了他的家乡。后来我考上 
了大学,便离开了那里,但我始终向往那个地方。在北董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中我多次见到这 美丽的风景,那是天籁般的景色,再加上北董深情的渲染,可谓美不胜收。三是赖于他矢志 不移的创作精神。多年来,北董在儿童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用心血浇灌一朵朵鲜艳的儿 童文学之花。应该说,儿童文学是文学大家庭的一个儿童,远不如长篇小说等容易产生影响 和收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的儿童文学作家就更弦易辙了,什么来钱就写什么。凭北 董的天赋,创作长篇小说、电视剧、报告文学等作品本不算什么,但他却不为所动,仍一如既 往地创作出一部部高质量的作品,《青蛙爬进教室》《孤蟹》《蹈海》《拇指牛》《飞碟狗》《狐狸小 学的插班生》《我给海妖当家教》《导盲狼》等作品,都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值得称 道的是北董的创作不滞后,不保守,而始终是在引领生活,给他的小读者以美的向往、情的牵 弓I、理的启迪。
        应该说,北董的“艺术视觉是敏锐的。他的作品多是在美丽的田园风光的背景下,歌颂 少年儿童的纯洁美好的心灵。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善于发现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 东西,常常充满情感地把孩子那天真稚气而又像金子一般纯洁的心灵展现给广大读者,也作 为成年人净化自身的审美参照。”北董的“选取题材的视野是广阔的,挖掘是深刻的。他从不 廉价地垛码生活表层的东西,而总是为他的文学摄像机加上长焦距镜头,直接对准生活的深 层,摄取生活的内蕴。他能够把孩子生活的小圈子与时代、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透过孩 子的生活,反映出时代和社会脉律的搏动"。口1回顾北董创作的小说,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为现实小说,后为幻想小说,二者难分轩牲,同样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北董的早期的现实作品中,他的《五颗青黑枣儿》便是一篇备受关注、引起强烈反响的 短篇小说,该作在1985年问世后即获好评。刘绪源曾这样撰文评论道:
        《五颗青黑枣儿》涉及了当前十分敏感的“乱涨价”的问题,但却没有那种简单化和概念 化的毛病。我以为,关键还在于作者没有以之当成作品唯一的出发点与归宿,而是真正从生 活出发,坚持着眼于艺术地反映生活,始终不愿意脱离生活的丰富性而去“直奔"所要说明的 意念。
        小说一开始,就为我们渲染了北方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不妨读读这一段:“莫看响鼓庄 过富了,人们照例要把鸡蛋卖掉,从老祖宗那阵传下习惯,'啊哟哟,没人没客的,就把鸡蛋糟 蹋啦?'看看,把自己吃叫做'糟蹋'呢!再有,爷奶们家家都是一口调儿,'钱么,猛劲儿攒就 是了,酱缸里还怕足了盐?
        正因为到处弥漫着这样的习俗,这样的观念,响鼓庄才会有这样一些嫂子,趁省水工局 来这儿修灵芝口水库的时机,悄悄地教孩子们统一口径,将蛋价由一块一角五涨到了一块 四。小说提出了带有社会性的矛盾,却没有将这矛盾抽象化,而是让它牢牢地依附于活生生 的,令人可感可触的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就像不让人的灵魂须臾地脱离自己的肉体一般。
        《五颗青黑枣儿》的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提出了矛盾,而在于它生动地刻画了处于这 矛盾之中的几个少年人的形象。⑵
        ——刘绪源:《“青黑枣儿"与味觉功能》
        这种评价是十分中肯的。这篇作品产生的年代,还是概念化、简单化笼罩文坛的时期, 正因为《五颗青黑枣儿》打破了这一桎梏,“真正从生活出发,坚持着眼于艺术地反映生活”, 所以才被多种选本收录,被北京、武汉两家电视台争相拍成电视剧。武汉台所拍定名为《甜 与涩》,由CCTV作为国庆献礼片播出,获全国青少年节目展播一等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 委员会编辑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收录了《五颗青黑枣儿》。
        从此,北董的创作便逐步走向了高峰。他的短篇小说集《青蛙爬进了教室》,1986年由 重庆出版社出版,是北董的第一部作品结集,收录的篇什大多上过《儿童文学选刊》。该书深 得论家赞赏,旋即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二十年后,又被收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 系,改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统一出版,无疑这是文坛对北董作品的认可,也是北董的荣耀。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曹文轩先生曾欣然为该书作序:
        天柚作小说不算早,但一作出来就很出味道,读他的小说不可太贪。若把十几篇弄来, 紧赶着一口气读完,这就有点挥霍无度了,得看一篇,过一阵子再看一篇,细细地受用。我便 是这样做的,入睡前看上一篇,悠悠然,如入田园,斜卧于荷塘边老树下,闻散淡于空气中的 清新香气,看远处柳烟之下的水面一牧童骑牛泅渡,听一缕水流样的笛声,朦胧间,进了梦乡 里。醒来时,脑清目爽,觉得天下万物皆如一枚晨雲那么晶莹透亮。口 1
         曹文轩:《漫谈董天柚的儿童小说》
        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独特的审美感受,足以道出北董小说的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
        北董的长篇儿童文学创作始于1989年,《辣娃和银豹》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 小说里,他从不同的叙角讲述了一个小兵和一匹战马的成长故事。小兵和马,都有第一人称 的运用。马的情感、记忆如人,志向豪壮如人,人和马同步走向成熟。出版社接稿后认为,此 作为战争题材的成书开了一条新路。第一部长篇书稿即得顺利问世,给北董以很大的鼓舞,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不久,《辣娃和银豹》获得了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其后,北董又精心创作 了许多作品,前期主要是现实题材的小说,长篇短篇交替面世,其中近26万字长篇小说《纸 风车》,是他的一部力作。该作的背景更加广阔,题材更加逼近现实,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 满、性格趋于组合。评论家和读者充分肯定了它的分量。
        小说写的是北方一个贫穷山沟里栗花湾村家庭发生的故事。家庭的生活变化与挛生小 兄妹梁星星(哥)、梁月亮(妹)的成长历程和父母的命运变化紧密地扭结在一起。父亲梁遥, 是一位上过高中、当过骑兵、阅历丰富、吃苦耐劳的男子汉,但生活的困窘使他举步维艰。改 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山乡,吹绿了山野,梁遥第一个走出了大山的包围,到外面去闯世界,靠 自己的精明强干,打拼出一片天地,发家致富,但他禁不住商品大潮的冲击,逐渐地被金钱所 淹没。为了“发愤图钱",他喜新厌旧,另娶新人以结权贵,逐渐堕落腐败。而这对兄妹也因 父母离异而成了贫富悬殊两个家庭的子女。小说用更多的笔墨描述了兄妹俩在县城两所中 学读书时期大相径庭的生活:挛生兄妹中吃苦耐劳的哥哥星星进爸爸的新家一年多,因贪图 虚荣、沉迷娱乐竟从原来拔尖的优等生变成了五门功课不及格的差生;而同样是勤劳吃苦的 妹妹月亮,与陷入困苦中的母亲相依为命,发奋读书、与困难顽强抗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 重点中学。他们的母亲 位残疾的女子冯玉容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砥砺他们坚强的
        意志,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当梁遥走向沉沦时,而孩子们却已经坚强地成长起来。作家正 是通过这样一对挛生兄妹在坎坷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奋发有为和环境变化后的心路历程,表 现了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儿童的生态和心态的变化,向人们深刻地揭示了几千年以来所形成 的小农意识正成为强大的集体无意识在笼罩和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至孩子们。当 然作家更多的是表现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大环境中的农村儿童奋发向上、努力拼争的当代意 识和进取精神,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素质的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积极 意义。尤其是农村女孩梁月亮在逆境中奋起、进取、有为的品格,聪慧、善良、淳朴的天性,都 生动具体地展示了人性的美好,透溢出人格的魅力。可见,“小说用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 表达方式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与对少年儿童精神生命成长的深切关注,并 由此表达出在喧嚣与混乱之中的生存智慧以及如何保持人性的本质与光辉"⑷。
        这部小说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它触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部位,从揭示传统文化的复杂性, 进而表达出一种生活的深刻性,表现出儿童素质形成中家长素质所产生的无形而巨大的作 用。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王泉根是这样评论这部作品的:
        河北作家北董(董天柚)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纸风车》是属于成长小说中的第四类,即 在家庭——学校——社会全景式的生活画卷中展示少年精神生命成长的丰富内蕴;需要特 别指出的是,这又是一部描写农村少年成长的小说,这在当前都市少年群像拥挤不堪的少儿 文苑,显得尤为难得。……北董是河北一位有特色、有追求也是很有影响的少儿文学作家, 《纸风车》的出版标志着北董的小说创作艺术迈向了一个更新的台阶「刃
         王泉根:《走向人生,走向成长》
        这部作品在创作风格和艺术形式上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儿童文学评论家张锦贻 曾这样评论道:
        纸风车,不仅在全书中起到了启、承、转、合的作用,而且带给你美的感受、美的遐想。读 着作品,看着在山风中旋转得如一朵花的纸风车,听着小纸鼓紧一阵慢一阵地嗒嗒响,会立 即产生一种亲身投入山村生活潮流的临场感,仿佛能嗅到北方僻远小山村里虎皮伞花儿的 气息,你会觉得作家似乎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倾尽心力向你诉说一段刚刚发生过的栗花湾村 的真实故事。作家自己完完全全“化”进了生活,遂使这部小说贴近生活的這真度超过了一 般意义上的纪实风格的作品。看得出来,作家对于曾经养育过他的北方农村生活有最深切 的情感。这部小说由此呈现出质朴真实、自然的风格,与令人感到意味无穷、感慨无限的内 涵交织成一种清新、平易而又具传奇色彩的儿童长篇小说的新形态、新格调。显然,作家在 寻求令儿童可信的"生活的真实"与高于生活的“艺术的真实'‘这两极之间的交相融合与交互 生辉。⑹
        —— 张锦贻:《〈纸风车〉:描写农村儿童的长篇教育小说》
        对于北董的现实性的作品,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绍本、张华楷曾这样评论:北董的小说, '‘像是冀东山区所特有的'青黑枣儿',虽有一股'涩巴味儿',但那涩却不单单是苦,而是涩中 有酸,酸中有甜,甜中有苦,苦中有辣……这,正是生活本身无尽丰富的滋味。董天柚的难能 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是那么强烈那么自然地把这种生活之味诉诸于读者的感官,使读者惊 愕,使读者深思,使读者愤怒,也使读者振奋不已
        北董创作的第二个阶段是他的幻想文学创作,这是他继现实小说创作丰收之后的又一 高峰。在大约10年间,他发表、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书有《拇指牛》《飞碟狗》《小神龟》 《狐狸小学的插班生》《我给海妖当家教》《魔布手套》《导盲狼》等近40部。从网上看,全国多 家书城都在销售他的书,广大读者对他的作品热烈赞赏。他在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品牌《小布 老虎》书系中连续出书,一印再印,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他应邀去铁岭、襄樊、南京、镇江等地 签名售书,场面都十分热烈。北董的童话作品荣获了中国文化部蒲公英奖、冰心儿童图书新 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中日友好儿童文学奖等,作品持续进入各 种高层次选本和语文读本、语文课本,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的作品几乎覆盖了中国大 部分儿童文学园地,其中台湾《儿童日报》《欧洲日报》《世界日报》等都刊登了他的作品,有的 作品被翻译到日本。许多评论家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精当的评论,如小善在评论他的《神勇 的圣斗士》时说:“如果你见到一条小狗,突然间勾头收尾,折叠四肢,瘪肋塌骼,变成了一个 飞碟的样子,能够如车轮一样滚动,如飞盘一样飘行,这就是神奇的飞碟狗一一梅花A,出自 作家北董笔下。……小说中不时闪现孩子的美丽、可爱和单纯,那是孩子特有的语言和行 为,是作品对儿童心灵的关怀和贴近。强烈的爱憎情绪,对美好情感的期待和努力,对邪恶 人性的抨击和反抗,对孩子们恒心和信心的培育,对善良和勇敢的呼唤,作者真诚地坚守,可 谓用心良苦,也使作品体现了明朗热烈的主题。’'⑻
        北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短篇童话,如《我给海妖当家教》《吃房子的妖精》《纸爸爸》《收藏 家的梳子》等,甚获好评,不断被收入到各种高端选本。童话《大魔法师为什么忘了密码》情 节曲折,故事性强,充满了审美情趣。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魔法师劳拉,本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在八角城活得逍遥自在,但他忽然心血来潮想要一个儿子。有一天他从河里舀来一条小蝌 蚪,对着它嘟嘟嚷嚷念了 21位数字的密码,小蝌蚪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男孩,管他叫爸爸。 魔法师的雄心是让蝌蚪变成的儿子当上八角城的市长……可是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蝌蚪娃 不思进取,只知享乐,因为不管他想要什么,魔法师的爸爸就会帮他变出来。他逐渐地变成 了个骄横跋扈、顽劣无比的捣蛋鬼,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戏弄和作践别人。为了管教他,魔法 师想尽一切办法,但终不见成效。最后,失望的魔法师把心一横,把男孩又变回了蝌蚪。但 体验过父爱之后,他已无法适应没有孩子的生活了。幸好,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他吸取 了教训,因为孩子知道他是大魔法师而为所欲为、不思进取的。为了孩子,他到另一个地方 去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是伟大的父爱让他甘愿放弃魔法,过着连普通人还不如的穷苦卑 贱的生活。……在逆境中长大的儿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靠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终于使魔 法师的心愿成为事实,当上了市长。
        正反对比,情节引人入胜,且时起波澜。浅近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一个优越的 家庭环境并不能保证孩子将来的成功,即使父亲是无所不能的大魔法师。成功没有奇迹,只 有靠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孩子自身不懈的努力。挫折和苦难往往是一所最好的学校,这个道 理虽然人人都知道,但那些爱子如命的父母却未必能够身体力行。
        从更深一层意思说,我们要面对的一个残酷事实是——孩子的成长不是录音机里的乐 曲,没有重复播放的可能。只有在一切愿望都能实现的童话里,父母才能够像魔法师那样, 为生活按下暂停键,把已经纵坏的孩子变回蝌蚪,把青蛙变成婴儿,一切重新开始。在现实 生活中,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教育好,那真是悔之莫及。意识到这一点,父母就更要非常谨慎 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样,童话也让孩子们知道,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多么不容易,自 己要努力成长,早日回报父母。
        童话的末了,大魔法师忘记了他的21位密码,他再也变不了魔法了。这似乎有点遗憾, 不过,谁能说他没有掌握密码呢?他已经掌握了教育的密码,这是世界上最珍貴的东西
        ——蒋敏:《中外童话鉴赏辞典》
        北董在从事幻想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归结,尤其是对想象力和 想象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他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的剖析,结合自己的 创作实践,写成了一部专著,探讨了童话创作中约20种想象的“招数”。他指出想象力是智 力的一种,是智力的最有力的翅膀,是后天可以培养和强化的。一个想象力平庸而又不肯自 救的人,一定是个缺少创造力的平庸的人。这无疑是准确和精当的。
        当然,北董一直没有放弃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没有放弃一个作家关注现实、贴近人生 的责任。他的新著《不一样的兄弟》也是一部直面社会、逼近生活,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长篇 小说,小说通过一个家在农村的苦娃娃林家响和一个家境优裕的城里孩子柳林小熙生活的 对比和求学历程,给我们以深刻地思考。林家响的爸爸因盗割电线触电身亡,妈妈在进城卖 西瓜时出了车祸,下肢骨折。考上城里中学的林家响,没条件住校,只好硬着头皮投奔叔叔。 于是两个素昧平生的男孩,如萍水相逢,走到了一起。柳林小熙对林家响很不友好,柳林小 熙的姥姥世俗的眼光更让林家响如芒刺在背,如刀似剑的话语刺得林家响遍体鳞伤。可为 了把书读下去,他只有默默承受寄人篱下的痛苦。他就像一颗不屈服的幼芽,执著地成长, 品学兼优。而柳林小熙对学习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沉迷于电脑游戏而难以自拔,以致有一 天突然眼盲,而突发的家庭变故也让他原本优越的家庭环境顿成泡影,冷冰冰的现实让他无 所适从,林家响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作品通过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了明朗健康、积极向上、团 结和谐的基调:“一个是温室中未经过风雨的花,一个是田野里挺拔顽强的高粱;一个聪明而 浮躁、虚荣而脆弱,一个好学而执著、质朴而坚毎。'白手心,黑手背儿,谁愿跟我凑一对儿。, 林家响与柳林小熙最终又凑成了一对儿,不过,已不是从前的那一对儿,而是真诚的、开心 的、快乐的一对儿。其实,手心手背,合在一起不正是一只完整的手吗?”口°」这相差悬殊的家 庭背景和因此而形成的精神差异导致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充满矛盾,但最终他们成为了一 对好兄弟。这两个人的生活境况正是这一代孩子生活学习的真实写照,这种运用对比来设 置全书的匠心独运的构思也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作品在告诉我们:现在的孩子成长历 程中应该培养和具备怎样的品质?周围的人们对他们的成长应当怎样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怎样给予他们以精神上关注和心灵的观照,使他们健康而幸福的成长。
        多年来,北董坚持不懈地追求个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看重社会责 任感。他将“思想深刻、故事曲折、语言精彩、人物鲜活”定为自己创作的座右铭,从构思伊始 到润色杀青,一以贯之。他在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论文中这样写道:
        欲把教育和引导剔除得干干净净来创作儿童文学,难于上青天。安徒生没那样做,罗大 里也没那样做。
        谚曰:“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我们看戏法,看的就是效果。你将1公斤“教 育"或“知识"寓于作品而写得特别好玩,没有耳提面命的感觉,就算是高手;你将1克“教育" 或“知识"寓于作品而让人看出了“刻意",面目可憎,就算吹了:
        寓德于乐。
        寓知于乐。
        纯净水是饮品,可口可乐也是饮品。,
        在艺术创作中,北董也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与打磨,他行文讲究音乐感,反对“重表轻 里”。他对少年朋友们说:“公平地说,词藻华丽不是病,同学们乐于积累词藻,充实自己的语 言库,是个好习惯,对今后的写作会有帮助。我们放眼文坛,会发现不同的作家写文章,从来 就有'华丽度'的不同;同一位作家所写的文章,也可能有'华丽度'的不同。但是如果华丽到 '堆砌词藻'的程度,就算毛病了;如果堆砌了词藻,思想内容又苍白,情感又寡淡,甚至还有 逻辑上的混乱乃至齟齬,就更算病了。'‘
        儿童文学创作是一项寂寞的事业,少有鲜花和掌声。北董矢志不渝,在儿童文学的田地 里,像一个锲而不舍、默默耕耘的韧牛,辛勤劳作了二十多年,已经问世70多本著作,获得了 不少大奖。同时,他在为学龄儿童写作的同时,还创作了不少低幼文学作品,如儿歌《画眉 鸟》:“画眉鸟/叫喳喳/我在笼里想我妈/虽然有米也有水/笼子不是我的家”,就被广为传诵。 在北董看来,低幼文学,比如儿歌、童话,就像奶汁一样,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需营养,没有谁 不是听着儿歌、童话长大的。北董在自勉诗中写道:“不问苍天秋几成,乐著喜作心自恒,钱 藏百万方称富,文有三章不道穷。”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那“为书林添小叶,向学海驾孤舟"的决心了。
        注释:
        【1】【7】刘绍本、张华楷:《艺术地反映孩子们的生活》,《河北日报M987年9月11日。
        【2】刘绪源:《“青黑枣儿"与味觉功能》,《儿童文学选刊》总第22期。
       【3】 曹文轩:《漫谈董天柚的儿童小说》,《文艺报M987年6月13日。
【4】【5】王泉根:《走向人生,走向成长》,《文艺报M999年12月28日。
【6】张锦贻:《〈纸风车〉:描写农村儿童的长篇教育小说》,《内蒙古教育》2000年第3期。
        【8】小善:《神勇的圣斗士》,《河北日报》2001年8月10日。
      【9】 蒋敏:《〈大魔法师为什么忘了密码〉鉴赏》,《中外童话鉴赏辞典》,上海辞书版社,2006 版,第 1628-1629 页。
        【10】王志强:《白手心,黑手背》,《中国教育报》2010年6月4日。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