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校舍,没有教室,课堂就搭在天南地北,搭 在那些追求真善美的人的心上。屈指算来,那第一声 “上课钟声”,已敲响了二十年。
二十年不算长,但决不算短。这段时光,一个初 生婴儿,可以成长为大学生;一捧树种,足以让荒原 挺立成一道绿色风景线。
和轰轰烈烈的三峡电站、青藏铁路这类建设工程 不同,诗歌刊授是一项心灵工程。它如春风入夜、细 雨润物,以一种“根”的品格,坚守精神家园。它拒 绝浮躁,拒绝急功近利,但不拒绝属于自己的鲜花和 掌声。数十人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数十人参加了 “青春诗会”,数百人出了诗集……在印证个人实力的 同时,也作为对春风、细雨的回报。
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今天,整个民族对于诗 歌的热情已经退潮。一个有着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 出现这种局面,着实让人困惑和深思。不过,也不必 悲观,不必怨天尤人。当国人突然意识到生活中丢失 的一些重要东西需要追回时,诗歌可以让路,但决不 退场。它会以自己的方式关切地注视这种变化,并在自身调整、发展中去接迎人们的心灵。它会让一部分 人相信:失去诗歌的日子,哪怕富裕得灯红酒绿,也 是那么空虚和贫乏。
我向坚守和正在与即将加入这支护卫队的朋友致 敬!你们手中的文明烛火,照亮深邃的历史隧道和广 博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让人类拥有花朵、鸟鸣 和梦想。
在通往心灵的路上,诗歌应该是晴朗的,以驱散 阴霾;应该是卫生的,以抗拒污染。它以真诚和爱的 罗盘,指引诺亚方舟驶向彼岸。
王燕生
2004年国庆节
2004年国庆节
(王燕生:1991—1992年任诗刊社诗歌艺术培训 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