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亲情——“诺亚方舟”今日
        1976年唐山地震前,新华道上有三栋砖木混凝土结构的楼 房,住户多为开滦煤矿职工。因落成于1957年,故名“五七”楼。震 后,这里曾产生过一个“诺亚方舟”式的故事,如今虽已成历史陈 迹,但人与人的那种骨肉亲情,却一直延续至今。
        当年“方舟”的主事人,男的名叫陆延麟,女的名为韩金燕。二 人虽均系国家干部,但因同居楼内五室,邻居喜以“五室叔”,“五 室婶”相称。唐山解放初期,我与他二人曾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唐 山市委员会工作。1996年3月17日,我到他们的新居“矿院楼”叙 旧,谈到20年前的大地震,于是又忆起当年“五七”楼的那些老住 户。
        大震袭来时,陆延麟被压在坍塌的楼房里,长达六个小时,全 家被十二室的老矿工褚进年救出,四室的陶瓷公司汽车司机顾维 中,背他脱离险境。尽管他家六位亲人震亡,自己头部负伤,右腿 麻痹,仍拄着木棍,引导解放大军抢救伤员,后他被指定担任居委 会党支部副书记。韩金燕组织脱险的人支棚避雨,主持分发食物, 兼作政治思想工作。
        地震当年夏天,“五七”楼六户活下来的男女老少二十余口, 挤在一个棚子里,睡在一条通铺上,和衷共济,相濡以沫,成了灾 区的“诺亚方舟”。深秋,“方舟”的人们搬入简易房,六户老少仍合 居一院,情同一家。
        “五七”楼的老住户,我们头一个想到的是唐山矿的采煤工耿 小凤,地震时他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不幸遇难。当时的小风,痛 不欲生,曾绝望地说:“她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 ”韩金燕劝慰他: “小凤,这是天灾,你看哪家没有难?……孩子,你可得想开点,有 叔婶在,咱们一块过! ”第二天,她带着儿女和几个年轻人,为小凤 妻子挖坑安葬。小凤说:“婶,她还光着脚……”韩金燕说:“我知 道,一定让她穿上鞋走。”她从废墟中扒岀一双女皮鞋,亲自给死 者穿好,领头把死者入土。从此,小凤的冷暖婚姻,就成了陆延麟 夫妇的一桩心事。不久,。他们为小凤物色到一位食品公司的女 工重组家庭。结婚时,韩金燕为小凤做了新被褥,布置了新房,亲 自造厨,晏请宾朋。小凤婚后,夫妻恩爱,生活和谐,在陆延麟夫妇 照料下,先后生有二女。大女儿今年中专毕业,就要走上工作岗 位。小女儿在读初中。小凤虽已过不惑之年,仍在井下挖煤。他说, 不到退休年龄,绝不离开矿井。
        救助陆延麟全家脱险的老矿工褚进年,虽年逾古稀,且患有 腰椎病,脉管炎,退休后仍在立新东楼居委会帮助工作。二十个春 秋,逢年过节,陆延麟夫妇,必携儿带女,上门向老人问安,一直尊 为亲长。褚老的小儿子连第,现在唐山市邮电局任邮递员,系“五 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次上中央电视台。小女儿秀萍,唐山矿冶 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已获硕士学位。褚老合家大难不死,今日生 活安定,老人得以厚福。
        当年人称“四室叔”的顾维中,震后任过唐山市房管局房管科 科长,房屋建筑设计院办公室主任,现在任唐山房屋建筑开发公 司属下的中国房屋唐山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经理。虽已五十有四,但事业却如日中天。他的妻子,震后曾撕开自家床单,缝了三 条短裤,分给女人们用的陈素霞,仍在开滦医院任地段医生。大女 儿顾凌,现在唐山市房管局工作,爱人在空军任职。这桩婚事的月 老,就是“五室婶”韩金燕。二女儿顾云,参军服役三年,现为唐山 市中医医院药剂员。和顾维中在电话中交谈,提到昔日的“诺亚方 舟”时,他感慨异常。说,当年维持那个“大家庭”,多亏五室二位兄 嫂。
        陆延麟夫妇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当年住在一层二室的老 矿工田瑞明老大哥,一家七口,被三层楼的混凝土预制板压在里 边,直到午后四时,陆延麟拐着腿请来三十八军的团副政委高润 田,三营营长邱增寿和八连指导员苏永江,率领战士打洞,整整挖 了 36个小时,到第三天傍晚,才冒着余震,钻进洞内,将十二岁的 惠英,二十岁的惠敏,田家的两女儿,和九岁的外孙女计芳,五岁 的小外孙计磊救出。此时,田大哥和他的老伴和儿子,早已气绝身 亡。
        田大嫂在废墟中,曾断断续续地对女儿们说:“你们爸爸和你 们哥,一直没声响,看来早就不行了,我怕也挺不了多久……”她 叮嘱女儿,“你们要是得救了,有难处,就找'五室叔'和4五室婶二 他们是好人,会帮助你们……”“五室叔”和“五室婶”,不负先嫂所 托,如今惠英、惠敏这两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在他夫妇二 人的呵护下,都已成家立业作了母亲。
        计芳、计磊,震后不久,即被在地质队工作的父亲接走。这两 个在大地震中存活下来的孩子,如今已经大学毕业。惠英现在唐 山百货大楼任售货员。丈夫赵庆跃,在河北地质五队任采购员。二 人生女甜甜,今年9岁,读小学一年级。惠敏在开滦唐山矿五金库 任管库员。丈夫袁庆华,是唐山市锅炉厂的电工。二人生女兰兰, 现今十三岁,读小学五年级。姐妹二人婚礼的主婚人,就是她们的 “五室叔”和“五室婶”。两个女孩的名字,亦系外婆韩金燕的“杰 作”。
        惠敏的公爹,是位离休干部,老人多次在“亲翁母”韩金燕面 前夸赞惠敏,贤德孝顺。经冬历夏,给重病在床的婆母端屎端尿, 洗衣净身。他说,亲生自养的儿女,也不一定都能做到这份上。
        为了惠英,韩金燕曾去找商业局局长刘振亚。她说:“振亚,咱 们虽然是多年的老同志了,可是为我家的事,老陆我俩,从来没找 过你;今天,为惠英的事,我求求你,给我个老脸,想法把孩子的工 作解决了,因为她是孤儿……”说得振亚鼻子直发酸。尽管困难很 多,最终还是允诺了。
        风风雨雨二十年,小夫妻磨擦,姑嫂失和,小儿病痛护理,公 婆延医问药,直到吃穿住行,家具购置,作为惠英姐妹“家长”的陆 延麟夫妇,真是操尽了心。
        3月20日,在《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出版座谈会上,我见 到田惠英,姑娘流着泪说,是解放军给了我姐妹第二次生命,是五 室叔婶,照看我们成人……这恩情,今生今世也忘不了 O
        “五室叔”陆延麟,自幼勤奋好学。震后曾任唐山矿冶学院党 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常委、并在校担任思想政治课,同时,辅导校 外自学考试生先后达两千余名。因成绩突岀,曾被评为优秀辅导 教师,并获优秀论文奖。在他五十五岁那年,喜获党政干部基础科 专业毕业证书,取得大专学历。1991年离职,继续从事教学辅导工 作。1996年被聘为慧源学校常务副校长,每天生活在孩子们中间。 他说,我爱孩子。
        韩金燕少年失学,后选调到团市委工作,年龄虽小,但泼辣能 干,1979年调唐山市人大常委会任秘书科科长,多次被评为先进 工作者。退休后,为支持陆延麟和儿子、媳妇的工作,侍奉九十三 岁高龄的婆母,颐养天年,毅然担起家务重担。现在仍不时为昔日“方舟”的人们和他们的后代四处奔波。
        1984年,一位转业军人,到韩金燕主管的秘书科来报到,相见 之下,她惊喜地发现,来者竟是八年前“五七”楼住户的救命恩 人——八连指导员苏永江!他说,高副政委已经离休,邱营长转业 回家乡去了。当年部队离开唐山之后,大家一直惦记着“五七“楼 脱险的亲人们。不久,韩金燕把苏永江请到家中,和被他抢救脱险 的惠英、惠敏姐妹见面。彼此久别重逢,不由悲喜交集。苏永江说, 地震时,我们部队正在拉练,上级一声令下,队伍就赶来了,可惜 没有应手的工具,叫你们受苦了。惠英说,那时,我们压在下边,当 听到你们的声音,我们高兴得都哭了。惠敏说,是你们给了我们四 条性命,万没想到,今天能见到你,唐山又多了一位亲人!说着,姐 妹激动得哭起来。
        倏忽之间,又是二十年。时光虽然逝去了,“诺亚方舟”消失 了,但“五七”楼生者的骨肉亲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来越浓 重。他们除了素日交往之外.每年春节,都要携儿带女,欢聚陆家。 二十年来,当年的“五室叔”和“五室婶”,已成为在震中失去亲人 的“娘家人”,隔辈人的外公外婆。陆家已经形成又一个比当年人 头更为广众的新的“诺亚方舟”,但经时间的检验,其内涵可能比 震时更为深远得多了。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