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影神刀张兆祥
       唐山小山有个“影人张”,早在50年代,大名已不胫而走。
        “影人张”本名张兆祥,77年前出生在小山振华里。幼年随父 亲在小山以为他人理发养家,1949年改营以出租小人书带售影人 为业。天地倒悬的1968年残春,我与他在文艺界毛泽东思想学习 班同室数日。正当诬我的大字报遮天盖地而来,即将身遭厄运之 际,有幸一睹他娴熟的雕刻技艺。蒙他不弃,以毛泽东主席刻纸头 像相赠。虽经大动乱、大地震,颠沛流离,此像迄今仍珍藏我手,已 成为历史的见证。回首当年,在那法如粪土、动辄殃及九族的岁 月,一旦诬枉之词加身,骨肉至亲惟恐避之不及,而他能有此举, 足见其艺术方家之风骨,立身处世之为人,因而使我至今铭诸肺 腑。
        张兆祥儿时随喜绘画的叔父涂鸦,继又迷恋皮影,试雕售于 市井,日久自成一家。奈所制影人,一不保灯(遇热变形,二不保 色(高温走色),难以上窗。虽多方求教,但行家苦于自身生计,皆 秘而不宣。一日弥天大雪,寒风彻骨,他请蓟县在小山露天以卖影 人谋生的李魁入室烤火驱寒C老人感慨之余,为他解开保灯、保色 之诀要,并授以盅靛替代锡绿之法。从此,张兆祥生意日兴,声名 大振。
 
自古树大招风,艺高遭嫉。不日有丰润刻影宿老闻名而至,言 定以雕刻最繁难的“大元帅”为轨范,一决雌雄。张兆祥一不动笔, 二不勾图,只见他在素驴皮上眼随刀走,刀到形成。仅此一绝,来 者目瞪口呆,连声慨叹:后生可畏!此时,张兆祥正值中年,对影人 已是千军万马胸中藏,士农工商刀下出;兵器桌椅,飞禽走兽,无 不随心所欲。他雕刻的影人造型新颖,刀口布局精妙,用色浓淡相 宜,不仅国内影迷爱不释手,而且到小山登门造访的国际友人无 不叫好。
        1958年,提倡演现代戏,从而使张兆祥投入皮影改革的大潮。 1961年,他应唐山市皮影剧团党支部书记李云亭之邀,加盟该团 担任皮影造型雕刻工作。为使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适应时代 潮流,他以剧情为主旨,以生活为依据,苦思力索,拓宽了雕影用 料,加大了影人高度,美化了人体造型,使布景趋向现代化。如《红 灯记》中李玉和家的一堂布景,立于影窗,分为屋里屋外,门能启 闭,窗饰窗花,屋里祖孙痛陈家史,屋外电线杆旁“修鞋匠”盯稍; 而《社长的女儿》中的场景,住房设计则是墙壁下垒料石,上砌青 砖配以焦顶,极富冀东地方色彩。人物造型吸取戏剧变脸之技,如 李玉和红灯一举,人物由侧脸变正脸,表现岀共产党人的浩然正 气。60年代,他的作品曾出展英、法、日本、荷兰。他设计雕刻的神 话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获1981年全国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 岀奖,次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舞台美术展览》,为皮影雕刻 艺术开一代新风。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