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世界著名歌剧院
第一节关于歌剧院
人们在谈论歌剧的时候,除了作曲家、序曲、咏叹调、女高音等用词之外,还会涉 及“歌剧院”。然而“歌剧院” 一词的含义却有些模糊,有些人把它当作演出歌剧的演 出团体(如某歌剧由某某歌剧院演出),有些人把它当作演出歌剧的场馆建筑物(如北 京歌剧院、悉尼歌剧院),有时它又代表某个机构或组织(如上海歌剧院)。字典中查 不到它的准确定义,《辞海》干脆未将之列入。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在总冠名某某 “歌剧院”后面再加上许多子名称,如董事会、基金会、图书馆、培训中心、演出团体 (歌剧团、管弦乐团、芭蕾舞团等)、演出厅堂,甚至还有制作服装、道具的工厂车间, 专售纪念品、音像制品的商店。
本节对“歌剧院”的定义不作探求,权且含糊待之。但是在本章第二节“世界著 名歌剧院简介”中,我们将涵盖如下内容:剧院建筑的介绍和有关照片;作为机构或 演出团体的概述;歌剧院演出的历史。这些歌剧院的相关知识,都与歌剧密不可分,可 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歌剧。至于演出歌剧的建筑物,似离题稍远,但它是歌剧演出 的场所,对演出效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虽有众多的剧场、剧院,但适合演出歌剧 的剧院并不多,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国外歌剧院来华演出少,是因为缺少适合演出的剧 院。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和正在建设国际一流大剧院,演出厅堂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一斑。为此,关于歌剧院建筑在此略提几笔。
歌剧艺术是以“听”为主的“视、听”舞台艺术,观众欣赏歌剧就要能看得见, 听得清。这是对歌剧院建筑(以下简称歌剧院)的基本要求。从资源共享最大化和商 业角度出发,歌剧院越大越好,但声波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极大地限制了舞台与最远观众 的直线距离。这也是歌剧院的设计师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使人的自然声音传播得更 远,通过长期的摸索实践,人类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其实是歌剧演员最基本的基础训练。它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严格的训 练以增强发声器官的机能,调节气息,充分发挥人体腹腔、胸腔、口腔、颅腔的共鸣作 用,最终拓宽音域、改善音色(增加或加强某些谐泛音)、提升自然声功率(或称增加 音量)。“美声唱法*的重要特点是声音集中,掷远性和穿透性强。它使声音更好听, 传得更远,有效地拓展了舞台和最远观众的直线距离。
由于声音的传播是全方位的,为了使歌剧院容纳更多的观众,设计师又开拓了歌剧 院的立体空间,他们在舞台的两侧和对面设计了类似楼房阳台的多层相对独立的包厢式 观众台。这种包厢在当时也迎合了贵族们显示身份、地位的需要。包厢的设计模式一直 延续到近代,稍有改变的是部分独立的包厢被多层贯通、敞开的大挑台式观众台取代。
声音的传播是全方位的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吸收和反射。因此,观众席某 一位置收听发自舞台某位置声源的声音,是声源直线传播和经顶棚、后墙、侧壁和其他 反射物反射(甚至多次反射)传播的集合。由于直射和反射的路径不同,同一时间发 出的声音到达某一位置的时间就会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延时”效应,或称“混响”。 “混响”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该位置收听声音的清晰度,即是否听得清。歌剧院的设计 师们从观众席厅堂的形状、顶棚高度、墙壁及包厢反射面材料,都作过多种尝试。以观 众席厅堂的形状为例,历史上就有矩形、半圆、扇形、U形、不规则多边形和马蹄形等 多种形式,最流行的是马蹄形。设计师们为改变“混响”时间,不仅在反射面材料上 做文章,甚至人为地悬挂反射板、吸音幕帘,铺设吸音地毯等。时至今日,由于电子技 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现代歌剧院观众厅的声环境(混响时间、厅容积、声扩散) 可根据不同要求调整、控制。较典型的是北京保利剧院,它的侧墙和后墙装有“百叶 式计算机调控混响装置”,百叶的正、反两面为吸声和反射面,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 控。北京世纪剧院是多功能剧院,可供歌剧、音乐、戏剧演出,它在舞台上配置了 “全自动装配式的活动音乐罩”,以满足自然声音乐演奏的需要。普遍反映世纪剧院音 乐演出效果好,国外乐团来华多在此演出,歌剧演出则多在保利剧院。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歌剧院内部的视听效果日臻完美,但不论是传统的过 去,还是拥有高保真电子扩音设备的当今,歌剧的演出均釆用自然声演出。这样的事实 看似简单、平常,实际上难度极大。歌剧院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改革、创新,其 内部平面布局已成定式,即管弦乐队位于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乐池中。乐队奏出的音乐 形成了一堵“声墙”,横在舞台与观众之间,演员的演唱必须穿过这堵“声墙”,才能 传到观众耳中。一个人的自然声功率要与几十件包括铜管乐器的声功率抗衡!且不提瓦 格纳的歌剧要求近百人的大乐队,主要演员要唱两小时左右,这可是件极具挑战性的差 事。由此,人们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放着扩音设备不用,非得用自然声?其 原因如下:①即使最好的扩音设备也无法还原歌唱和乐队发出的所有声频,特别是谐泛 音,也就是会产生失真。②演员在舞台上游走演唱,只能采用无线麦克,无线麦克的失 真更大。③扬声器(喇叭)在厅内固定多点扩音与原声源错位产生失真。④无法对舞 台上多名演员和乐队多种乐器这种多点声源共同形成的声场进行还原放大。这就是歌剧 演出坚持用自然声,拒绝电声的根本原因。
过去有“听戏得去戏园子”的说法,现在有“看歌剧得去歌剧院”的时尚,其实 这种花钱买门票获取现场感觉中还含有欣赏艺术要“原汁原味”的追求。或许这也是 歌剧被冠以高雅艺术的原因。不过如果歌剧像流行音乐那样在偌大的体育馆用电声演 出,那就绝对不是艺术,而是闹剧。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你坐在京剧院和歌剧院里欣赏京剧演员、歌 剧演员那美妙绝伦的唱腔、唱段时,会为他们的精湛技艺所叹服,也会对他们数年甚至 十数年天明即起吊嗓子、日复一日咪吗咪苦练所付艰辛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