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拉歌剧院(意大利)
         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ia Scala)位于意大利米兰,始建于1776年,“二战”后重 建,能容纳3600名观众,是意大 利最大的歌剧院,音响效果绝佳。 歌剧院享誉世界,能在这里登台演 出,是艺术家无上的荣耀。
        剧院外观庄严雄伟,凝重大 方,内装修极尽奢华。400平方米 的池座,周围有六层楼座,两层是 普通楼座,余下是包厢,总共240 个包厢z,正中央一盏极大的水晶 吊灯,用365盏小灯(象征一年 365天)精心构成,重约1500公 斤,挂在20米高的穹隆之上,华
        斯卡拉歌剧院的音响效果几近完美,被大师们交口称赞,举世无双。出色的音效, 归功于剧院的巧妙构造。
        斯卡拉歌剧院宽敞的观众大 厅,呈马蹄形弧面。这种形状的前 部曲线是向里收缩,声音经弧形墙 面反射,容易产生绕射,造成声场 不均匀,甚至产生声聚焦现象,而 斯卡拉歌剧院却能达到优美的 音效。
        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深约 35米、宽约27米、高约28米。内 藏14个能转动的小舞台,可根据 剧情需要,随时调换。
        剧院沿革
斯卡拉歌剧院的前身,是皇家大公剧院,建于14世纪一座教堂的遗址上。教堂是 用当时米兰大公夫人雷吉娜•德拉,斯卡拉的名字命名的型1776年,这座皇家大公剧 院毁于大火。著名建筑师朱赛佩•皮耶尔马里尼奉旨在原址上盖起了一座新剧院,命名 为斯卡拉歌剧院。
        1778年8月3日,剧院落成并隆重上演,演出剧目是萨里耶利的《雷格诺西达》。
        自19世纪初,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在这里轮番首演。观众最喜爱的是罗西尼、多 尼采蒂、贝利尼、梅尔卡丹特。
        1839年威尔第以歌剧《奥贝托》在斯卡拉登台亮相。1842年首演他的《纳布科》, 这部戏借《圣经》里的故事,宣扬争取自由、反抗暴政’其中合唱“飞吧,思想,乘着 金色的翅膀”,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当年观众抛下鲜花和传单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操和对 奥地利帝国侵略者的抗议,甚至起立加入合唱。后来此曲几成意大利的”马赛曲”。1990 年意大利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斯卡拉歌剧院的指挥家穆蒂,在开幕式上指挥演出此曲。
        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从1898年执棒斯卡拉歌剧院,成就了剧院历史上最辉煌的 黄金时代。作曲家倾慕他的才华,威尔第和普契尼在创作和修改作品时,常常征求他的 意见。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空前成功。《蝴蝶夫人》等大批 优秀歌剧作品也都是在这里首演的。与此同时,剧院还率先在意大利出演了许多外国歌 剧,如1900年上演的柴可夫斯基的《奥涅金》、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玫瑰骑 士》、德彪西的《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等。
        1926年4月25日,普契尼的绝笔《图兰朵》在此首演,托斯卡尼尼严词拒绝演奏 法西斯的颂歌。
        因反对法西斯政权,托斯卡尼尼离开祖国。
        “二战”中,1943年8月的一场空袭,毁掉了剧院的内部设施。那具豪华的大吊 灯,后来仅靠一本杂志的图片,才将它按原样复制好。
        1946年5月11日,为了庆祝重建,新剧院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托斯卡尼尼特地从 纽约回到米兰参加庆典。首次登台的年轻女高音苔巴尔迪,一举成名。
        20世纪50年代中期,剧院旁又建成了一座小斯卡拉歌剧院,用以演出早期古典歌 剧和一些小规模的作品。
        70年代,剧院由阿巴多做音乐指导,剧院形象开始改变,管理民主。男不穿礼服* 女不佩戴珠宝不让进门的规矩,放宽了许多。
        斯卡拉歌剧院的乐团、合唱团和舞团,共300余人。艺术家们出演威尔第等人的作 品得心应手,世界上其他的剧院难以企及。该剧院已被视为世界歌剧艺术的中心。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