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洲王海
丰润县政协供稿
一、麻糖
唐山麻糖,形似团花,薄如蝉翼,淡黄透明,松脆酥软, 香甜适口,远近驰名。
唐山麻糖又称蜂蜜麻糖,原产于翼东丰润县七树庄,是一 种具有悠久历史、独特风味的传统糕点。明朝万历四年(1577 年),该庄张家开设的“广盛号〃,开始独家经销蜂蜜麻糖。 张家原籍是冀中深县中里乡王西河头村人。因当地水,旱、虫 品种,试制卫生瓷、高低压电瓷瓶、化学瓷、铺地砖.这些均 陆续成功。”这段的意思是小昆德的革新。按王涛老先生的说 法是:《小昆德是向老昆德学的艺,老昆德在的时候就已经搞 成功卫生瓷、电瓷瓶等等。”
(7 )该文第十二个自然段说:“一九三五年启新磁厂与 启新脱离关系,从此启新磁厂山熬特•昆德独资经营。”据我 掌握的材料,老昆德死后,启新磁厂由小昆德经营,启新向磁 厂收租金。而老昆德是一九三七年死的,因此说一九三五年磁 厂由小昆德独资经营是错误的。灾严重,生活极度困难,为了谋生,来到丰润县七树庄落户。 他们有祖传制糕点的手艺,但因贫困无钱,所以最初只是挑担 串村卖杂货,后来有了底垫,才开设了小点心铺,名叫“广盛 号” c以后他家发现市场上出售的排杈点心,很受群众欢 迎。排杈有两种,一种是普通排杈,一种是蜜汁排杈。张家觉 得这两种排杈虽然都好吃,但普通排杈硬而扎嘴,蜜汁排杈软 而皮,各有弱点。所以张家便精心研究,几经改制,便在原有 的基础上试制成新糕点——蜂蜜麻糖。
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丰润县的开明士绅徐冠洲, 把丰润县七树庄麻糖引进唐山镇内,在新立街开设了新新公司 (后改称新新商店),自任经理,后厂前店制销麻糖。该店生意 兴隆,麻糖行销省内外。该店出产的麻糖,用上等白面、小磨 香油、好白糖、优等蜂蜜和饴糖作原料,外加桂花、柠檬、香蕉 等小料。麻糖的制作,要经过七道工序:一,和面:把面粉、 白糖和好,放一放,发一发;二、揉面:把和好的面揉得软硬 适度,带有韧性;三、擀片:把和好的面擀成飞薄、透明、匀称 的一张面皮,没有孔,不透气;四、卷皮:把面皮卷在一根帯有 几道沟的圆木杖上,用刀顺沟割开;五、剁剂:用刀把割开的 多层重叠的寸余宽的长面片,均匀地剁成面剂,再用铁针在每个 剂儿上穿个眼儿;六、拧花:用手把面剂拧得松紧适度,使之 成为中间稍实,两头松散的花儿,放在炸锅里炸,既不散,又 不实;七、炸浇:同时烧煮炸锅和浇锅。炸锅熬开香油,浇锅 熬好浆(把蜂蜜、饴糖、小料配好来熬)。把麻糖炸好,呈焦 黄色,再往上面浇浆。麻糖上所浇的浆,以附在上面不往下流 为度。
唐山麻糖,焦黄飞薄,酥脆适口,吃下去“齿下增芬, 人们赞喻新新商店为“麻糖大王” 。
二、烧鸡
唐山烧鸡熏煮得烂而嫩软,色泽黄中透红,香味扑鼻。唐山 原来不产烧鸡。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直隶省衡水县人王 德春、王德和兄弟二人,为避家乡水灾,向关外逃荒,路过 唐山时,看到市面繁华,可以谋生,便凭借着熏制烧鸡的手 艺,在粮食街租赁一间小房,开始熏制烧鸡,到老车站去卖, 每天销售数十只,颇受顾客的欢迎。随着销售量逐日增加,年 常日久,盈利日增,于是他们便开设了个门脸儿,字号为“义 盛永",门联写着:“烧鸡美味三千里,货高价廉第一家。” 这是唐山最早的一家烧鸡铺。
熏制烧鸡获利很大,除烧鸡成品外,鸡毛,鸡下水、鸡 油、鸡血等均有利润,所以一些小商贩竟相积资开设烧鸡铺, 到二十年代就开设了十几家,其中义盛永和会德祥两家规模最 大,颇负盛名。
熏制烧鸡要经过六道工序:一、杀鸡;割断鸡气管,控出鲜 血,拔掉鸡毛;二、熠鸡:成鸡放在90℃的热水中熠,小鸡放在70℃的热水中熠,将毛熠掉洗净;三、开膛:将鸡肝、鸡膀子、鸡 苦胆、鸡肠、鸡心等取出、洗净。四、盘鸡:砸断脊骨,按平,折断 大腿胯骨,把双腿交叉盘好,用一侧翅膀从鸡颈部穿过,盘成 顶部呈圆形的烧鸡;五,煮鸡:先用半锅老汤煮鸡,然后添加 净水,加上调料(花椒,大料、姜块、白芷、山奈、桂皮、砂 仁、豆蔻、味精、好酱油、食糖红色、料酒、白糖,大盐、香油)。煮 鸡,先用急火将汤煮开,再用温火煮。鸡煮烂后,用钩子钩出 放在铁罩子上;六、熏制:在锅内放上白糖,锅下加火,当白 糖化为烟时,用烟熏鸡,待鸡呈金黄色时,再刷上纯香油,便 成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