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继
李善继
(1873—1942)
          丰南镇艾坨村人,绰号“钊子李”,因 创造加工猪鬃工具——“钊子”而扬名。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河头、 胥各庄一带猪鬃业兴起,以王禾庄赵新 为首开办了一批猪鬃加工场,俗称猪毛 场。其加工程序,先梳理鬃毛,使绒毛与 鬃分离,称“通猪毛”,后再梳理猪鬃, 使其根稍一致,按不同长度,以英制计, 分成2至6吋等不同规格,称“择猪鬃”。 李善继通过经常去猪毛场观察其加工过 程,制出一种梳理猪毛鬃的梳子,但因木 齿强度不够,极易折断,他又参照农用钉 耙结构,反复琢磨,加以改进,取名钊 子。投入使用后,得到生产使用者称赞。 但惟因造价昂贵,销路不大,李善继并未 因此灰心,为制成物美价廉的钊子,继续 对钊齿用料及制造进行摸索改进,不惜 半生精力,终于试制成功。
          男女工钊子各分三种型号,用“李 李”二字为标记,自制印油(生猪油掺黑 烟子捣碎)于产品上盖戳,以示艾坨李氏 钊子后继有人,源远流长,生意兴隆。
因旧时猪鬃加工工具均由工人自备, 且猪鬃工厂卫生条件极差,职业病严重, 参加生产者多为无地少地农民,以工资 糊口尚感不足,更无力多支付工具费用。 李善继为用户着想,教育儿子在下料、打 锤等方面均按规定标准操作。即使钊子 畅销,也绝不偷工减料,因而使李氏钊子 名声大振,遍及冀东地区,用户慕名者接 踵而至。
李善继69岁而终。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