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开进灾区后,历时3个半月时间,起降飞机874次, 出动各种车辆5000多台次,抢救出被埋压群众1.64万人,抢 救危重伤病员4.4万人,掩埋尸体9.95万具,协助地方向全 国11个省市转运伤员9.3万余人,协助地方突击抢运救灾物 资15.6万多吨。为了让这些失去家园的群众有个栖身之地, 救灾部队每天投入6万多兵力,赶在入冬前建起了 40多万间 简易房,而子弟兵们,一直住在单薄的帐篷里。据统计,中国 人民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中共有100。余名指战员负伤或献 出宝贵生命
——题记
一
2007年7月28日凌晨,我和朋友拍DV,赶到唐山抗震纪 念碑广场,见到了几位聚会的老兵,听到他们很多动情的讲 述。一位姓高的大哥和我说他钻进废墟中救一个老大爷,老人 让地震吓懵了,以为是有人来抢他的东西,吓得直往角落里 缩。他大声喊大爷我是解放军啊!你是解放军?老者将信将疑 之际,他索性摘下自己的军帽递过去:大爷您摸摸,我是解放 军啊!老人浑身战抖着摩掌着红五星,一下子扑到战士怀里哭 了起来……通道太窄,一个人只能平躺才能进入,情急之下, 3、4个战士手脚相牵,搭成一条“人绳”,把老人拖了出来。
一位诗人朋友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在这个惊恐万分的时刻,在一座城市被大地震颠覆了的时刻,人民最信赖的子弟 兵,从四面八方向唐山迅速集结。他们穿越了暴涨的河流、被 地震斩断的道路,甚至穿越了生死,星驰而来。也许唐山人最 能理解“子弟兵”中“子弟”的含义,这些兵,在危难之中就是 自己最可依赖的子弟!在唐山人眼里,解放军是自己的亲人, 是世界上最好的兵。3个半月的时间,他们给了这座城市依 赖、信心。那绝望里的救援,细致入微的呵护,已成为永远不 灭的记忆,解放军留在唐山的身影,成为这座再生的城市心灵 档案里留存的最动人的景象。”
唐山军分区的抗震救灾材料,上面记载着这样一个真实的 故事:
一辆满载伤员的卡车艰难地行驶在通往玉田县的公路上, 方向盘似乎失灵,车轮时而左歪时而右偏;上坡时冒着黑烟, 半天爬不上去。车终于开到县城,伤员一个个被抬下车。这时 有人想起招呼驾驶员下车休息,打开车门时,人们惊呆了丄司 机战士已经伏在方向盘上牺牲了!原来他是一个重伤员,头部 砸伤,肠子流出,左手骨折。驾驶室里满是血……
7月28日中午到夜晚,某炮兵团副参谋长率领8名战士, 冒着余震,在摇摇欲坠的陡河水库绞车房里奋战了 7、8个小 时,提起了坝体已 被震裂,随时都有 崩溃危险的水库泄 洪闸,解除了悬在 唐山“头顶”上的 水患。

时间就是生命
某部二营经过 半天一夜急行军, 次日凌晨赶到唐山 时,又累又渴又饿的战士浑身都湿透 了。炊事班架锅熬 粥时,周围围了一 圈饥饿的孩子们。 就这样,他们把第 一锅粥分给了孩子 们,第二锅粥分给 了路边的群众,第 三锅粥还没熟,他 们就接到救灾的命 令,冲上了废 墟 ·····


一张普通的照片足以唤起心中久违的真情。
唐山钢厂一位技术员的妻子身受重伤,下肢骨折,胯骨脱 位,又将临产,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危在旦夕!某师医院的医生 和卫生员一边抢救,一边接生,使产妇脱险,婴儿顺利降生。 医护人员还给她送去奶粉、红糖和鸡蛋。
当时正在唐山学习的工程兵某师的“十八勇士”在地震发 生后,忍饥挨饿,舍生忘死地奋战了一整天,共救出147名受 灾群众。
为救出一个埋压在医院楼底层的孩子,战士们用手抠,用 绳子拉,用木棍撬,奋战一昼夜,清除了十几米高的废墟,先 后累昏7名战士。后来上级抽调两台吊车支援。战士们清除了 500多米路障,吊走120多块混凝土构件,经过56个小时的不 懈努力,终于救出了孩子。
最早进城救灾抢险的某营,2/3的战士指甲脱落,双手血 肉模糊。
唐山军用机场。地震发生后的半个月时间内,这里起降各 类飞机2400架次,飞机来自全国22个机场,机型多达13种, 执行空运、空投、专机、侦察、航拍、洒药等11种不同任务。 有时10多架飞机同时出现在空中,最多的一天竟达354架次, 平均每两分钟起降一次,密度最大时,间隔仅26秒。起降架 次之多间隔之密,是世界飞行史上罕见的。塔台指挥车、塔台 和跑道上引导飞机的指挥员、调度和战士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 难,紧张有序地密切配合,保证了每一架飞机安全起降。像不 倦的指挥家,导演了恢弘雄壮的空中交响曲。
二
唐山的大批孤儿在转送到外地之前,大都被收养在部队的 营地,有的连队,平均三个战士照看一个孩子。在执行任务的 军车中,时常能看到随车的孤儿们,他们身裹军大衣,手里拿 着苹果,捧着小人书。中秋和国庆,除了孤儿,贫苦的孩子们 也会被接到军营过节,受到特别的款待。几十年过去,他们的 味蕾上还保留着那时候甜蜜的记忆。还有废墟旁支起的义务理 发和修车点,几乎惠及了每家每户。可亲可敬的解放军叔叔, 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些孩子在以后 的成长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许多救护他们的解放军叔叔阿 姨,成了他们的爸爸或妈妈。孩子们长大后,许多人走入了 军营。
说起解放军,年岁大些的唐山人都说,当年的救灾部队军 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给群众添麻烦。他们出去救 灾,当地居委会就组织妇女偷偷来到连队,给他们洗衣服拆洗 被褥,常常是等他们回来,衣服和被子已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各 自的床上了。3个半月后,大部分解放军完成了救灾任务,要 离开他们了,离别让唐山人无比伤感。1976年11月初,救灾 部队陆续开拔了,像1948年唐山解放时欢迎解放军进城,唐 山街头出现了最动人的一幕:群众几乎是倾城而出。马路两侧 挤满了早早等着的群众,妇女们箪食壶浆,拿着水果、鸡蛋, 甚至是省下来的救灾食品一一罐头和饼干,解放军的队伍开过 来,很快就开不动了。人们围住他们,流着泪不让他们走,哭 着问他们什么时候还会回来,把好吃的往他们怀里塞,他们不 接,就一遍遍地塞过去 ····
三
2006年已经76岁的魏淑香是唐山市的老拥军模范,拥军 30年的她说,自己的命都是解放军给的,只要能动,就要帮 部队做点事。地震时,魏淑香被深埋在楼里,两天后被解放军 救起,而用手挖了 20多个小时的排长王宝累得昏死过去。魏 淑香在医院苏醒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救她的部队,儿女问遍 了几乎所有的部队才把恩人找到。解放军要走了,她拖着伤腿 爬起来,让儿女扶着上街,拉着军车哭着不让走。魏淑香永远 记住了那些年轻的脸庞和淌血的手,从此后,她年年到辽宁的 某部探亲,虽然许多当时抗震救灾的官兵都已转业,但她依然 年年去。她说,只要看到那片绿,心里就高兴。二女儿大了, 她把女儿送到了部队,又恳求部队首长给找了个军人女婿。如 今她的外孙女也已长大,还是找的军人女婿。1984年,魏淑 香退休,她立誓要把有生之年的余热献给解放军。她办起了拥 军幼儿园,给驻军看孩子,军人子女在这里不受时间限制,设 立军人子女入学服务站,军人遇有任务,可留孩子过夜……几 年前因居委会合并,她的小幼儿园遗憾地停办了,但她一有时 间就去部队上看看,为那些远离家乡的战士献上慈母般的温 暖。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的日子快来了的时候,她每天盼着 当年的那些老兵们能回来看看,“如果你见了他们,就说唐山 人想他们啊”!老人对记者说。
滦县农民马勇,大地震时正在外地,回到家后,妻子和3 个孩子都已经被解放军救起,他趴在地上磕了仁头,从此,一家人开始了拥军路。 1983年,他家有了 驴车,他就用驴车 为部队拉粮送煤、 清运垃圾,孩子们 长大了,大儿子为 部队免费修车,二 儿子无偿为部队轧 面条、做豆腐,老 伴儿和两个儿媳为 战士们洗衣缝被。30年过去了,老马的拥军驴车还在拉,在这位朴实的唐山人心中,解放军的恩情 一辈子也无法报答。


那时候,好奇的孩子们常去看解放军为百姓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