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伍尔芙写出的一声尖叫
           几乎总是在午夜时分,传来“啊——”的一声长长的疹人 的尖叫。
           在大地震后的一两年之内,很多唐山人都听到过这样的 尖叫。
           然而,关于这声尖叫,我无力再说出什么,它已经被英国 女作家伍尔芙在上个世纪初精确地描绘过了。
           “那声哭喊给所有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不详的阴影。是谁 在哭喊?她为什么要哭喊?这是个女人的声音,流露着某种几 乎没有性别、没有声调的极端情感。这声音似乎是人性对某种 不公平、某种无法表达的恐怖的抗议”。
           在一个偌大的“圆”的范围内,不仅仅是人,几乎所有的 耳朵都竖起来,它们等待下一声确凿的肯定,可以进一步判断 方位和声音的内容。然而没有。之后,废墟上的“一切又归于 死一样的沉寂”。没错,那是女人的声音,准确地说是青年女 子的声音,像极度压抑和愤懑中喷出的一口黑血!没有让人怜 悯和呼救的成分,只是一种主动的宣泄。
           “星星仍然极其稳定地闪烁着,……树木也纹丝不动,然 而所有的一切都似乎是内疚的、有罪的和不祥的。……稍许有 点像语言,也有点松弛和宽慰感。可是,并没有亮起灯光,没 有听到脚步声,也没有第二声哭喊。第一声叫喊已被夜吞没 了,四下里一片死一般的静寂”。
           “人们躺在黑暗中专注地倾听着。但那仅仅是一个声音,没有东西和它联 系在一起,没有 任何画面来图解 它,使它能为心 灵所理解。随着 夜色的加深,人 们最终能’看到' 的只是一个晦暗 的'人'的形 体——几乎难以 辨识 徒劳地 对着某种势不可挡的敌意举起了一只巨大的手臂” 。
           诗人昌耀的文章亦对这声音作了准确的描述:“这声音拖 得极长极长,这声音拖得极惨极惨,正是灵魂在命运的磨石上 蘸着血水磨砺时发出的那种痛苦的声息。”
废墟上的雕像——寻找幸存者。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