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棠
(1893-1957)
唐坊镇莲花沽村人。少年家贫,20岁进唐山开滦煤 矿做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中国政府与 沙俄政府签约:以派出华工的形式参与协约国(英法俄) 作战,并以合同规定服役三年回国,由本国政府安排工 作,但不准参加工会活动。1916年,他报名应征离开开 滦煤矿,随唐山籍633名华工抵达乌克兰,进入顿巴斯 矿区,时年23岁。
此时的乌克兰,正处于“十月革命”的前夜。在工会 领导下,华工举行了废除原合同条款中“不准参加工 会”的斗争。“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报名参加了乌克兰 红军。并在第五军第十四团中国工人连担任排长,投入 了解放乌克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1918年在保哈 木以北的战斗中,他带领的中国工人连被白匪步兵、骑 兵包围,他临危不惧,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在刺杀两名 敌兵后又同三名白军进行拼刺,因寡不敌众,他被敌兵 连砍十几刀仍无所畏惧,不断向匪兵勇猛冲刺,吓得敌 兵连连后退,突围成功,使中国工人连及翟永棠本人英 名大震。此后,他随红军解放了基辅、哈尔科夫、罗斯托 夫等城市,还参加了察里津保卫战。1920年秋,翟永棠 由部队调到地方剿匪,又取得了显赫战功,负伤致残。右 臂三条又深又长的伤疤把胳膊分成明显的四段,左掌心 有一处向四外开花的大疤,小指向内弯曲失去知觉。他 为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牺牲,显示了中国工人阶 级的觉悟和国际主义的崇高精神。
1922年,他怀着自豪与荣耀回到祖国,但当时中国 是军阀政府统治,对内忙于争地盘,打内战;对外则仇视 俄国十月革命,认为这批华工已被“赤化”,不予安置工 作,致使有的回国华工贫困潦倒而死。而翟永棠则以身 残志坚的政治信念,顽强地活了下来。适值中国共产党 成立之初,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国内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翟永棠用自身经历,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并参加了 王烬美在唐山发动的工人运动。他拖着伤残之身辗转在 秦皇岛和山海关一带,宣传马列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的政策。1957年病故,终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