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而歌 ——记全国“伯乐杯”抗击“非典”征文一等奖获得者杨立元
为爱而歌
——记全国“伯乐杯”抗击“非典”征文一等奖获得者杨立元
赵新华
 
           美丽文明的凤凰城是处处充满着爱心和爱行,洋溢着爱的城市。在抗击“非典”的日子,使这 种爱达到了极致。人们在无私地奉献着爱,传播着爱,也利用各种形式为爱而歌,将爱的赞歌献给 最可爱的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唐山作家协会副主席、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杨立元就是突 出的一个爱的歌者。多年来,他写了多部(篇)歌颂各行各业英雄人物的报告文学、散文。尤其是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他深入“非典”第一线,了解抗击“非典”的英雄事迹,发表了多篇歌 颂抗击“非典”中爱的故事,并获得了多种奖项。
           在抗击“非典”伊始,他作为唐山市作家协会的主要领导,积极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组织作家踊跃参加由唐山市文联和唐山劳动日报组织的“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征文”活动,并审阅、 选拔优秀稿件,使之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文学、唐山电视报上发表。他积极撰写文章,率先在唐 山劳动日报上发表了散文《献给妻子的歌》,歌颂许多作为妻子的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他的妻子 也是个护士,也曾在“发热”门诊工作过。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一些单位的领 导还亲自去这些人的家庭去慰问,使这些同志及家人十分感动,亲自打电话或找到他表示感谢,因 为是他让这些人的爱的事迹得以传扬,给社会增加抗击“非典”的强势。唐山市文联在向省文联汇 报抗击非典的报告中特别以此作为典型事例予以表扬。
           当他看到和听到了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非典”医疗救治小分队深入抗击“非典”第一线 以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用他们的爱心、爱行、爱言演绎了 一个个令人感动又令人赞叹的爱的故事时,让他深深理解了这种爱不仅仅是精神的抚慰、物质的施舍, 而是无私无偿无悔的奉献,甚至是生命的奉送和给予。他不能深入病房,便连续用几个夜晚的时间 用电话与传染病院的医护人员、病人了解情况,同时还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找到的医护人员的家属,  深入了解医疗救治小分队成员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主动要求去抗“非典”一线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他深深地被他们英雄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激情难抑,很快写出了《爱是不能忘记的——记陈桂芝 和她的姐妹们》, 《爱,是不能忘记》的等文学作品,连续在《唐山晚报》《唐山劳动日报》上发表,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华北煤炭医学院的领导在唐山市文联向他表示感谢。而后,他又应华北 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要求,连夜撰写了情文并茂的同题的演讲稿,全面歌颂了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非典”医疗救治小分队的典型事迹。演讲者王娜是“非典”医疗救治小分队的最年轻的成员, 当她登台演讲时,禁不住热泪盈眶,动人的事迹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掌声经久不息。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呼唤。正是这爱的力量使之在这次唐山市教育系统“旗帜的力量”广播演讲比赛中获得了 一等奖。《爱,是不能忘记的》同时获得了唐山市“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征文”特别奖。就是这样,  他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爱情、爱行共同实践着爱的誓言,完成了一个文学和教育 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他又将唐山在抗击“非典”中发生的爱的故事写成了《爱的呼唤和互换》,发表在北京的大型 刊物《伯乐》上,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并获全国“伯乐杯”抗击“非典”征文一等奖。这样,就 使唐山在抗击“非典”中爱的赞歌在全国传诵,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唐山,被唐山人的事迹所感动。
           唐山市“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征文”结束后,他又与唐山市一些知名的作家、评论家组成了评 审委员会,对全部稿件进行了评审,使大赛圆满结束。
           美丽文明的凤凰城在抗击“非典”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英雄的唐山人民又一次发扬了“抗震”精神, 谱写了英雄的壮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战斗在抗击“非典”奉献爱的人,但我们也同样不能忘记这  些传播、颂扬爱的人。
 
赵新华,作家、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原载《唐山劳动日报》2003年8月18日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