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之色为党旗增辉用智慧之光为教育添美 ——记河北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唐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杨立元
用文学之色为党旗增辉用智慧之光为教育添美
——记河北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唐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杨立元
楚  吟
 
             文学评论家杨立元教授这位有着27年党龄的普通党员, 一直在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 践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职责,用文学之色为党旗增辉、用智慧之光为教育添美。
            今年以来,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刚刚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26万字的文学评论专著《新 现实主义小说论》受到好评。这部书是河北省教育厅2001年人文科学重要课题,也是全国第一部全 面评论发生在世纪之交中国文坛的“新现实主义”这种重要文学现象的专著。在这部书中,他深刻 地阐释和归结了“新现实主义小说”这个发生在世纪之交的重要的文学潮流,重点评介了河北“三 驾马车”以及张平、周梅森、陆天明、刘醒龙等新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伯 乐”文学研究所、魯迅文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市文联等單位联合在北京刚刚为这部作品召开 了作品研讨会。30多名著名评论家、作家参加了会议。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 室、唐山市委宣传部等單位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 华读书报》 《中国文化报》等新闻媒体将进行报道。会上,专家学者作家们对这部书给予了高度的赞 誉和好评。著名理论家、编辑家、  《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崔道怡评价这本书是中国文坛“世纪 末的先声”,称赞作者“是在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一定文学现象作出学术性的总结,留下文献性的档案”, 并给这部专著这样定位:  “这部书犹如史卷,历久弥新,会成为现在和今后人们回眸文学历程时不 可不看的重要参考。”著名评论家、  《求是》杂志社副主编、  《作品与争鸣》主编刘润为,著名评 论家、原《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党组成员郑伯农,著名评论家、《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李正忠, 著名评论家《十月》杂志社顾问章仲諤,著名评论家、中国文联出版社编审、该书责任编辑尹龙元,  著名评论家、《文艺报》编辑熊元义博士,著名作家李西岳、柳建伟、高深、王歌、谈歌、关仁山 等人都从时代的高度评价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认为这部书是新世纪之初的一部难得的 好书,它高度弘扬了主旋律的文学,张扬了人文关懷精神,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发展和繁荣的一 份助力,并要求将此书上报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希望中国作家协会给予表彰和宣传。
            今年,他关于“现实主义文学讨论”的一组评论文章也在全国引起争鸣和反响,并被《新华文摘》、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的《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卡》等刊物转载。他还在《文艺报》《文学报》 《作品与争鸣》  《河北学刊》等国家核心刊物及其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理论、评论文章20余篇。他  的多篇论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索引。
            他的作品在文坛上引起反响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奖项。杨立元作为对中国文坛上重要文学现象“三驾马车”的提出者和评论者,他的论文《人文关怀与现实生活的契合—— “三驾马车” 论》刚刚获得第七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文  艺理论与批评》上,它全面而又深刻地评论了产生在河北大地上的“三驾马车”这个代表河北文学  前进的方向的文学现象。这篇文章是设立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来所获奖的第一  篇文学理论文章,也是唐山市教育界获得该奖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在获奖的10篇理论文章中名列第三。 除此,今年,他的评论专著《“三驾马车”论》获得了河北省高校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专著三等奖,  这部评论专著也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  主席翟泰丰为该书题写书名,原著名评论家、原《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党组成员郑伯农为该书作序。 这部书曾获全国“伯乐”文学奖、唐山市2000年“五个一工程”奖、唐山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一等奖。他的论文《继承和发扬<讲话〉精神 坚定地走现实主义的道路》获河北省文联纪念《讲  话》发表60周年征文三等奖(该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他的论文《创作动机论》 获唐山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为一个大学教师,他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勇于奉献。今年,他完成了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的重要课题《新 现实主义小说论》和唐山师范学院的重点课题《“现实主义冲击波”论》,并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和在大型刊物《伯乐》上发表。他被选为唐山作家协会的代表,参加了河北省作家协会第四届 代表大会。
            他将自己的智慧泼洒在神圣的文学殿堂、将心血浇灌在学生的心田。在教学中,他将丰富的创 作经验、深厚的理论知识融会到教学中,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如今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他注重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他通过作业和考查,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评论文学 现象和文学作品。并帮助学生组建文学社团,担任顾问,为学生修改稿件,向报刊推荐优秀的作品。 他还对毕业后学生的创作进行帮助、指导,这使他们的作品得以发表,有的还成了作家、记者、各 单位的笔杆子。
            他在教学中,坚持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文本教学与当代先进文艺理论紧密融合。文艺理论 容易受到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的影响,他一直坚持真理,针砭错误。他注意教育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激发爱国热情;当某些不健康的文学作品影响学生的审美视域时,他呼唤崇高,倡扬传 统美德,用真、善、美启迪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正像有些学生所评价的那样: “听您 的课是一种享受。既是知识上的填充,审美上的启迪;又是思想上的扶贫,精神上的净化。”
            他坚持“用精彩的授课感染学生,用自身的写作行为带动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正 因为这样,今年,由他任教研室主任的“文学概论教研室”的《文学概论》课被评为唐山师范学院 重点课程。并推荐到省参加全省高校100 门重点课程评选。
            由于他创作和教学成绩的显著,今年他获得了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近日,  《文艺报》和《唐 山劳动日报》分别发表了《艰难而又执著的跋涉者》和《快乐的劳动者》,具体介绍了他的事迹。
            如今,杨立元正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决心在自己的创作和教学中做出新成绩、用一个普 通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为教育添美。
 
楚吟(王淑洁),唐山师范学院报编辑。
原载《唐山师范学院报》2002年第6期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