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节
第八章 民间习俗
第一节 各类节日
         一、春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的开头,旧称元旦或元日。过去人们春节称为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春为四季之首、一岁之冠,人们很愿意从此日起诸事顺遂,大吉大利。丰南县人民在春节期间有放爆竹、贴春联的习俗。
        据说放爆竹是为了驱逐“山魈”。据传说,山魈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四角兽,每隔三百六十天就出来伤害人畜,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想出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唐朝时有了火药,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做简)。到现在,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年三十晚间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贴春联这一传统习俗,起源于桃符。最初过春节时,人们用桃木板刻两个神像,一个叫“神茶”,一个叫“郁垒”,让其把守在大门上。后来,就在桃木板上画两个神像做门神。再后就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茶”、“郁垒”两个名字代替门神。到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命学士在桃符上题联语,但都题得不好,于是自题“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对联。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很重视对联,并亲自给一屠户人家题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他一提倡,贴春联的风气就大盛起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人们都喜欢用春联寄托感情,表达自己的心理愿望了。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