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
童 谣
 
             在我的印象里,姐姐最早教我的童谣,好像是“风来了,雨来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又好像是“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又卖酱油又卖醋儿”。而我记得最牢也最爱唱的却是:“赵钱孙李,老师偷米;周吴郑王,老师上房”,还有“猴儿学生,拉馅儿屎,给老师,当菜儿吃!”不过,这两段却不是姐姐教的,是高年级的同学口耳相传的。结果,老师听到了拧了我的左耳朵,姐姐知道后又揪了我的右耳朵,以致今日仍然念念不忘。
             现在回想,流传最广的莫过于那首《小小子儿坐门墩儿》。这首童谣,是我们当年的主打歌:“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明天早上给你梳小辫儿。”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姐姐一边教我,一边刮鼻子羞我的情景。
后来长大一些了,姐姐她们一边做游戏一边唱童谣。我想加入她们的队伍,但十有八九不能得逞,只好在旁边乖乖看着,时间长了,也会学着她们的样子,丢三落四地唱几句:“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背着也不去,抱着也不去,叽里咕噜滚着去。”后来,跟着哥哥们出去,一边抽着陀螺一边唱:“抽汉奸,抽汉奸,汉奸两口子抽大烟……”我当时唱得也挺溜,但是姐姐嫌难听不让我唱,也就不唱了,所以至今只记得这么一句。
             逢年过节的时候,姐姐教得最多。“糖瓜儿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三星在南,家家过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
             还有一些歌谣是奶奶和姐姐共同教我的,相当于一个教授,一个助教。有一首是传唱最广的:“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拿个包子哄下来。”还有一首是:“小板凳,四条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煮碗面;奶奶嫌我没搁油,我给奶奶磕仨头。”常常是奶奶教我唱,姐姐在一旁摁住我磕头,我不好好磕,她就胳肢我,笑得我上气不接下气,就在一边打滚儿放赖,非要奶奶骂姐姐一顿或是找出点儿好吃的来,我才肯作罢。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奶奶早已作古,姐姐也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有多少往事在记忆中淡去,但儿时姐姐教我的歌谣,有许多依然没有忘记。
             闲下来的时候,我也想教孙子亮亮唱上几句,但人家不爱学,反倒要教我,“我的祖国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勤学好问守纪律,尊老爱幼好学习……”我的乖乖,本末倒置了,这叫啥事?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