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方抗日武装
路南游击小队
        民国25年(1936年),滦南县高小安在爽坨、大新庄一带组织了丰滦武装游击队,为解决枪枝弹药不足,高小安变卖家私,购买武器弹药,并亲自带队到爽坨、大新庄、小集一带收缴了富户的枪枝,组织了一支90余人的队伍。后来由京东特委介绍,高小安与丰润县委组织部长苏林彦接上关系。当时苏的公开身份是爽坨小学校教员,在苏的帮助下改编为路南游击小队,这支队伍经常在县境东南部活动。
鲍子菁部队
        1938年8月,爱国人士鲍子菁率部,攻取王兰庄据点,消灭日、伪警备中队120人。后又有刘庄子刘荣波、小稻地赵德光先后拉起队伍,归属鲍子菁部,9月,部队驻清庄湖,收缴河头伪巡警局、伪商会长短枪百余支。该部成份比较复杂,战斗力较差,除一部分被高小安收编为路南抗日部队外,其余均遭敌歼。
冀东抗日联军
        1938年6月,高小安率丰南县起义部队千余人,到滦县参加了冀东抗日联军,将其编为抗联第十三总队。总队长高小安,政治委员卞振东,副总队长孙文英(又名孙焕文,孙家沙坨人),孙万俊。下设军需处、秘书处、督察处、政治处、医务处、顾问处、副官处、参谋处。总队下设三个大队。除高小安部外,尚有于小泉部在于庄子率众300人加入抗联;侯家班侯五、侯六率众200人在爽坨加入抗联;阎家班阎锡连率众百人在钱营以南加入抗联;石占山、杨永学部200人在爽坨加入抗联,总计数千人,声势浩大,所向披靡,连克越支、宣庄等重镇,消灭反动民团和警察,收缴大批武器。部队在爽坨、小集、宋家营一带驻防,司令部设在小集。1938年10月,暴动队伍受挫,冀东特委决定抗联全部西撤。10月17日,稻地之敌进攻小集。高小安率部打退敌人,欲过铁路北上,受阻,撤到大新庄。兵分两路,一路由孙文英率领在南田庄群众帮助下,将伤兵护送进草泊深处;另一路由高小安率领与敌周旋。后被迫在李八廒、孙坨一带与敌决战,因敌众我寡,加之内部叛徒作祟,经两昼夜激战,2000余名战士被敌打散,仅剩17人回到安各庄一带。次日下午,高小安部与孙文英所率领的两股队伍会合一处,人马所剩无几,只好暂时在县境东部地区转入隐蔽斗争。1939年9月,冀东各地游击武装恢复达3700人,并将抗联武装编为八路军。组成三个团,即二十八团,团长丁振军;二十九团,团长阎达开;三十团,团长苏林彦。连同八路军第一、三两个支队,由李楚离率领去平西整训。
青 英 部 队
        1940年,丰玉遵联合县建立特务大队,10月,改编为青英部队,共140人。1942年,由田心率领主力赴口外隐蔽,保存实力。留两个排40余人协助县委开辟路南地区,在南孙庄、赵辛庄、无名泊、王玉石、东刘良一带秘密活动。1943年,田心率该部挥师路南,与当地张鹤鸣一区队合击南堡据点获胜。
十 四 团
        属冀热辽军区冀东十三军分区部队,1942年,随海防工作团先后进驻路南,为县境路南主力。由军分区机关、教导队、警卫一、二连、十四团一、二、三、四连和特务连组成。军分区副司令员张鹤鸣兼该团团长,副团长刘守仁,副政委赵靖远,参谋长朱孜静。该部自1944年至1945年,转战丰滦边境地区。1945年青纱帐起,在老王庄仅用五小时的时间就全歼了伪满骑兵“铁血部队”,击毙战马150匹,击毙日军团副山田少佐以下170人,生俘伪满骑兵26名。
十 一 团
        属冀东十三军分区部队,为粉碎日军第一次强化治安运动驻守路南。1943年,由团长赵文进率一营兵力,在县地西部打击敌人。曾在横沽柳家街与从唐山、宣庄方面开来的日军百余人激战,打死打伤日军20名,缴机枪1挺,步枪数支。
区 小 队
        县境区小队创建于1942年,属迁滦丰六总区四分区,在钱营以西,稻地以东,开平以南,宋家营以北地带。当时,该地区敌势力强大,除日伪军经常清乡、扫荡外,还有匪患袭扰。为打击敌人总区派左宗棠来路南,成立5人武装小组,组成第一支区小队。以后,又从二总区派人充实,区小队扩大为一个班,归二总区区小队长张振国率领。1943年4月,区小队人数发展到20名。大新庄以南的迁滦卢五总区,也同时建立了区小队。此时,县境共两个区小队。1944年4月,取消总区制,建行政区。县境九个区均建有区小队。区小队任务是:①保卫区、村政权建设,进行除奸反特,武装镇压反革命;②配合武装干部进行武装宣传,到边缘区突击工作,起武装工作队作用;③配合八路军作战,起向导作用,封锁敌据点,打击小股之敌,保卫解放区;④扩大武装兵源。随着区小队的扩编,向县大队、正规军输送兵源。
        解放战争开始后,随行政区划的变化发展为九个区小队。每队30人,有队长1人,副队长1人。武器装备有马四环、马金钩、老套筒等枪人手一支。
民族先锋队
        1941年初,以宏图、陈七为首自愿结合10余人,在北宁铁路线,田庄至汉沽段以扒侵华日军火车物资为生,后经中共党组织将其引上抗日救国道路,成为一支抗日武装,曾从敌列车上扒下大量军火、物资支援前方抗战,被誉为“飞虎队”、“特别大队”。1944年夏,中共丰玉宁县委正式命名为“民族先锋队”。该队分两组:扒车组,陈七(原名陈振东)为首,7人组成;后勤运输组,宏图(原名韩振福)为首,8人组成。从1943年4月至1946年6月,扒获主要军用物资有:九六式带刺刀轻机枪9挺,手榴弹5000枚,反坦克带磁性五八雷10箱,军毯5000条。还有大米、白糖、药品等生活物资。这些物资在抗日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敌沿唐坊至茶淀“护路村”彻底瓦解。后陈七、宏图均加入中共党组织。
铁南独立游击大队
        1942年至1944年,活动在路南沿海地区。大队长董克文,副大队长董克武、么作相。队伍由1942 年的3人发展到1943年的30余人。该队在八路军十一团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争,经常以突然袭击方式进攻日伪据点,用敌武器武装自己,并将缴获的部分武器上缴冀东十三分区,在群众中颇有声望。1944年秋,部队在接受王绍义“海洋”起义中,以二董“挟持王绍义闹独立”为由,由十一团副团长田心和县支队长张洪武,率部赴铁南诱擒克文、克武等人,并以叛变罪将克文、克武处决,其领导的游击队被遣散。
海 川 支 队
        这是一支由工人武装的队伍。1943年秋,为抵抗日军的疯狂扫荡,发展抗日武装,冀东地委第四专员公署,举办党训班,结业后由部分学员组织起一支武装队伍。每人发一支湖北造步枪,3枚手榴弹。李振江任队长,正式命名为“工人先锋队”,不久扩大为20人,多为开滦矿工。开始在林西矿以南活动,1944年,该队主力编入冀东军区特四营。余部由葛振武、钱克、宋子元、杨俊卿在路南重新扩大队伍,组成百人的滦工大队,葛振武任大队长。后上级又派周定中任副大队长,负责大队部的工作。1944年底,伪满军大量开入冀东,加剧了路南扫荡。原在路南活动的部队均暂时北撤,由滦工大队进行路南武装斗争,张遂接任葛振武职务,军事上受一区队领导,行政上受滦卢联合县领导。1945年春,滦工大队改代号为“海川支队”。是年4月,随着丰滦办事处的建立,海川支队改称丰滦支队,由原来的100人发展到200人。1945年“八、一五”日降后,又扩大为300人。拥有机枪、小炮和三八大盖枪等装备,并改名为“工人支队”。除张遂等少数指挥人员留路南组织新的丰滦支队外,其余全部交新成立的唐滦特县郑锡九领导。主要战绩以1945年大新庄埋伏战、西葛庄伏击战、尖坨遭遇战、北柳河增援战、夜袭林西矿矿警第四署等最为著名。
冀东十三军分区四区队
        1944年,杨正春任冀东十三军分区第四区队副队长期间,率一个连,在胥各庄以南至沿海一带与敌作战。1945年春,又率部战斗在县境西北地区。
        著名战绩有:1945年6月,在南孙庄一带伏击了张六庄去河头领给养之敌一部,歼敌30余名,缴获步枪30余支,轻机枪2挺。是年8月,拔掉张六庄据 点,解放了丰南西北地区。
盐 民 支 队
        原名海防支队,成立于抗日战争末期。日降后,为确保抗战胜利果实,粉碎蒋介石内战阴谋,由武汉兴组织盐民、渔民成立工人团,在丰玉宁联合县的横沽、寨上一带活动。在战斗中不断壮大,逐步发展为保卫盐滩的地方武装组织。最初,只有一连兵力,指导员毕长胜,副指导员李振武,连长张文友,副连长李焕文。后在大神堂、蔡家堡一带扩军,于1946年命名为盐民支队,张圻之兼任政委。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