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一、《支部小报》:
1956年5月1日创刊,四开四版,铅印日报,该报由县委书记主管,有编辑人员5人。1958年7月改称《丰润报》,由县委宣传部主管,工作人员增至15人,同时改为隔日刊,每期发行1000份左右,1959年7月1日停刊。
二、《新风赞》:
1982 年7月由中共丰南县委宣传部创办,该报主要宣传本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每月一期,八开两版,铅印,每期发行量为500份,有编辑人员6人。1983年6月停刊。
三、《丰南科普报》:
1981 年由县科协创办,是不定期的八开两版铅印小报,每期印数4000份,该报刊载丰南科技新闻,以及科普知识、信息等,有编辑人员4人,至1985年,出版40期,推动了全县科普工作。
刊 物
一、《大华周刊》:
1937年10月,在中共京东特委负责人胡锡奎指导下,县境稻地中心党支部创办《大华周刊》,由安机寨小学的中共党员彭宏泉、熊子玉等人秘密刻版印刷,《大华周刊》是宣传抗日救国的政治刊物。1938年冀东抗日暴动爆发后停办。
二、《丰南文艺》:
其前身为《丰润文艺》,1958年丰南、丰润合并期间由县文化馆创刊,当时为油印单页,每期500 份,不定期出刊,这个刊物主要发表本县作者的作品,也发表外地作者的作品,著名作家方殷曾于同年在此刊物发表诗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一度停办。1972年《丰南文艺》复刊,每期增至40页至70页,印数1500份,每季度一期,铅印。1981年初改称《芦笛》,该刊刊登过本县作者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曲艺演唱以及书画、摄影等作品。并与全国200多个文化单位进行交流。
三、《工友》:
《工友》杂志为文艺双月刊,1982年由县总工会职工俱乐部主办,十六开本,每期500份。该刊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人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刊登“职工写、写职工”的文学艺术作品,由9名编辑人员业余时间编辑出版,颇受广大职工的欢迎和市总工会的重视。由于经费困难,翌年停办。
四、《作文通讯》:
1983年9月由县文教局创办,为双月刊,铅印,每版一万份,订阅范围为全县中小学校。该刊登载全国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本县中小学生的作品,并选登语文写作基础知识。至1984年,出版5期,发表了30所中小学学生作文65篇,这些作品为提高全县的语文教学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小荷》季刊:
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的支持下,侉子庄乡文化站于1984年成立了小荷文学社,并创办《小荷》季刊。小荷文学社有社员17人。季刊的出版,团结了广大文学青年,繁荣了乡间文艺,受到读者好评。
通 讯 报 道
丰南县的新闻报道事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报道内容为战事消息、人物通讯等,当时的报道员多数是部队指战员。1946年至1948年,在《冀东日报》发表的有关丰南的报道、有:《伙会侵扰遭我截击》、《生产支前更积极》、《路南蒋匪疯狂烧杀》、《丰南民兵英雄王大中同志》、《我小队英勇伏击敌人》、《何老头气节高》、《戟门农会主任孙德怀同志》等20多篇。
1948年12月,丰南解放后,县委宣传部设通讯干事1名,负责通讯报导工作。
1957年,通讯报道人员由建国初期的6人增至15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本县通讯报道工作停顿。1974年,县革命委员会通讯报道组有专职报道员3人。1978年以后,丰南的新闻报道事业发展很快,1984年发稿2500篇,在市以上报刊发稿360篇,在全市名列第三。
1985年,全县在中央级报刊上刊登稿件24篇,省电台32篇,省级报刊25篇,《唐山劳动日报》105 篇,唐山广播电台211篇,唐山电视台15篇,被列为全市第二名。是年,县报道组设专职报道员4人,乡(镇)及县直单位业余通讯报道员100人,并有业余科技报道员50人。年提供稿件2000~3000篇,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通讯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