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全县工农业余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和粉碎“四人帮”后的九年。
“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教育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和决定,把工农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规定了正确的方针和各项实施原则,虽然在工作中出现过一些缺点和偏差,但成绩是主要的。1949年冬,全县各中心小学、完小和有条件的初小都办了冬季夜校,不少青年和村干部参加了识字班学习,民校教师由小学教师兼任。到1950年,几乎村村都办了冬学,全县扫盲班22900人,小学班有学员5800人,共有学员28700人。
1951年,县直干部成立了文化补习学校,设有专职教师,各区政府也配备了扫盲总校长和文化教员。各厂矿企业也由职工中选聘了兼职扫盲教师,特别是在农民群众中改变了冬学春不学的习惯,把冬学改为长年民校,并由上级教育部门编印了识字课本。
1952年夏,县派王寿山、李长久二人去保定学习速成识字法,县里为了加速扫盲进程。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①全县选聘扫盲教师1320名,并规定专职教师每月由国家补助人民币4元。②捷前准备好教材③入冬前全体扫盲教师到县集训学习速成识字法及备课。县委明确指出:一切为扫盲让路,保证学习时间,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扫盲委员会,负责筹措经费,组织发动,选聘教师,加强对扫盲工作的领导。由于领导的重视,群众觉悟的提高,1952年扫盲工作掀起了高潮,出现了祖孙、母子共烛读书的生动景象。全县参加学习人数达五万多人。通过扫盲学习后,许多“文盲”不但能自己读信、写信,还能阅读通俗读物了。据统计全县在1952年至1958年的六年时间里,共扫除文盲五万五千多人,扫除半文盲两万多人。
1954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国家确定农民教育的方针任务是:有计划地扫除农民中的文盲,并逐步地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有效地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在这一指示的推动下,为巩固扫盲成果县对已脱盲的学员组织了小学班,到1955年参加小学班学习的学员达36757人,参加扫盲班学习的学员达35604人。同年为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县成立了扫盲办公室。县区干部中的文盲、半文盲,在岗位实不能摆脱文盲状态的,于1954年春采取了脱向集中学习办法,到县突击扫盲,时间为45天,这次共组织了三百多名干部。
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指出:“使劳动人民摆脱文盲状态,具有现代文化是我国文化上的一个革命,也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县从办学形式、学习安排以及解决师资、经费问题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这一年,全县参加学习的总人数为81682名,其中扫盲班30097名、小学班40914名、中学班10671名。
1958年,为坚持常年学习,采取了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农闲多学,农忙少学。时间上:由霜降到大寒为农闲,一般每晚学习2一3小时;由大寒到立春放春节假;由雨水到清明不忙,每晚学习1.5一2小时;由清明到立夏为大忙,放假;由立夏到夏至不忙,每晚学习1-1.5小时;由夏至到霜降为大忙,放假。形式上:凡有条件的学员。都要到校集中学习,确有困难者组成包教组,由扫盲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国家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农民业余教育和职工业余教育,处于低潮,工农教育大部分停止了。1961年以后,随着农业经济形势的好转,工农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又有了起色。县由1961年底和1962年初开始抓业余教育的恢复工作。当时以农村青年为主,以回乡知识青年为重点,要求农村青年50%入学,回乡知识青年80%入学,到1962年底全县有137个村开学,共有学员5499名,其中:初中班62个,学员2072名;小学班124个,学员2229名,识字班94个,学员998名;会计班6个,学员200名。在这些学员中,青少年占学员总数的80%。这一年计有业余教师338名。
“文化大革命”的一段时间,工农业余教育机构被撤销,扫盲工作停顿达五年之久,致使文盲大量回升。又加上中小学教育受到冲击,新文盲又大量出现。1972年以后,扫盲和业余教育才开始逐步恢复。1973年,全县有扫盲班学员1082人、业余小学班有学员3772人,业余中学班有学员383人,共有学员5237人。但是,由于“四人帮”强制推行由他们一手炮制的所谓小靳庄“政治夜校的经验”,攻击农民学习文化是“偏了方向”,致使绝大多数夜校放弃了学习文化、技术,出现了“以大批判代教学”,把课堂变会场,“以唱革命歌曲和样板戏代替学文化等倾向,严重干扰了业余教育的发展。随后,在“左”的政策下,又大办业余高等教育,各公社、农场和工矿企业,竟相建立“五七”、“七·二一”等业余大学。但由于条件不具备,都有名无实,不久,就自行消失。
1976年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后,工农业余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社会上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靠科学致富的热潮。本县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到1985年,先后办起了四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即丰南县农业技术学校、丰南县卫生学校、丰南县水产学校、丰南县建筑学校。此外,每个乡还有一所农业学校,计53个班,学生148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