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化川副教授、系唐坊乡新河庄人。1943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天津铁道学院电信科,学收发电报,毕业后在天津电信所当电报员。1948年考入扶轮中学,1949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全国高校金属切削研究会副秘书长,兼东北分会领导小组成员。
发表过的论文有两篇,出版的科技书有四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快速强力挑蜗杆》一书,原是全国劳模孙茂松的一项革新技术,效率高、质量好。自1973年表演以来,震动全国,车一个蜗杆由原来的2-8小时,提高到12分钟,但这项技术,很为复杂,难以推广,1978年薄化川主动承担总结这一经验的任务,把它上升到切削理论,除详细阐述,并附以实际规程和数据,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后,深受全国同行好评。《工人日报》(1983年5月16日)专题报导了这一消息,标题是《谁也离不开谁》“劳动模范孙茂松与副教授薄化川共同著书传艺”。《黑龙江日报》(1983年5月19日)也刊载了这一喜讯,其标题是:《劳模与副教授亲密合作相得益彰》“孙茂松、薄化川共同著书传艺”
翟连林,丰南县西河公社永红大队人,1938年生,1962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任附中的高中数学教师。1967年数学杂志《探索》,为本校和兄弟学校提供了“复课闹革命”的数学教材。
1968年参加北京东城区教材编写组,后到北京市中学数学教材编写组工作。1977年参加中央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1979年调入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任教。
从1979以来,除完成教学工作外,主编和参加编写了大学、中学、小学的课外书籍近七十本,尤其是1980年陆续出版的《中学数学习题集》,在国内很有影响,现已再版三次,发行量达324万册,仍供不应求。在全国各报刊发表的文章不下几十篇,如:《谈谈解数学题的经验》(青海科技报),《巧法解题》(河南科技报),《谈谈高中数学复习》(教学参考资料),《谈谈中学代数》(天津教育)等等。为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分別到全国各省、市、县及一些大专院校进行讲学,计30处之多,曾几次来丰南县给高中毕业生进行辅导讲课。
李仕诚,唐坊乡石桥沽村人,1936年3月18日生,1960年6月在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入党,1978年5月在河北矿冶学院晋升为数学讲师,1963年8月,于河北北京师范学校数学系毕业,1965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法文专业班。
1965年8月至1969年8月,经高教部派出,在马里共和国巴马科女子中学和阿斯几亚中学任教,用法文讲高等数学。1971年10月至1973年7月,由外经部派出,到中非刚果(布)黑角市维科多尔中学任教。1977年8月至1981年9月,经教育部派出,到西非马里共和国,巴马科桑高雷中学任教,总计在国外任教先后达十年之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由1981年10月起回河北矿治学院工作,现任院党委付书记。
张席德,女,1924年4月出生于丰南县高庄子。1949年1月,北京解放前夕入党,195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留本院生理教研室工作,三十年来始终从事于生理和消化的科研工作,现任北医生理教研室付教授。
李耀娟,女、丰南县大新庄人,1932年5月生,1955年入党,1956年毕业于北京矿冶学院研究生班。1981年8月任东北工学院采矿系副教授,现任河北省矿冶学院采矿系主任。1981年评为市优秀技术工作者,1982年评为市五讲四美先进个人、市优秀技术建设者、市优秀共产党员,1983年评为市三八红旗手。截至现在,发表的各级学术论文计20篇。
张策,丰南县高庄子人,1941年4月生,1962年毕业于河北矿冶学院,1980年至1982年曾去美国进修,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现任河北矿冶学院机械系另件教研付主任。1983年评为市先进工作者。
窦桂荣,女、丰南县沙坨村人,1945年生,1970年8月毕业于天津医学院,毕业后留院工作,现任天律市医学院实验肿瘤研究室助教。1973年与林炳、崔振环等同志研究成功《小鼠前胃鳞状细胞癌瘤株的建立及实验研究》这对研究肿瘤的发生机理、诊断及治疗等提供了有用的实验工具。于1981年9月通过技术鉴定,曾获得天津市1981年度科技一等奖。此项科研为我国肿瘤学、免疫学、遗传学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刘清波,男,1908年5月出生于滦南县姚王庄乡洪庄,1946年5月入党,1944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77年1.月6日离休。刘清波自1936年月至1942年在乐亭洪庄、香道,王庄等小学任教员。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在乐亭王庄慕贞女中教书,1944年8月至1947年2月在游击区撤马店小学、抗日中学任校长、教员。1947年3月至1948年5月在乐亭县解放区参加土改、整党运动。1948年6月至1977年1月先后在乐亭中学、滦县中学、滦县师范、乐亭师范、丰润师范、昌黎二中、车轴山中学、胥各庄中学任教导主任、校长、支部书记、校长兼支部书记。刘清波革命工龄32年又5个月,从事教育工作达41年之久。
裴禄先:男,1917年5月出生于丰南县爽坨乡社林村,1944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觉,1941年3月至1945年10月在丰南乡辉坨、爽坨小学任教员校长,1945年10月至1946年3月任丰南大新庄中学付校长,1946年3月至1949年8月在杜林、辉坨、宣庄小学任校长,1949年8月至1950年4月在丰南县人民政府秘书室任科员,1950年4月至1956年7月任遵化师范、稻地中学,滦县二中付校长,校长,1956年7月至1973年1月任滦师、滦县一中、滦县九百户中学付校长、校长;1973年1月至1975年5月任丰南县胥各庄中学付校长,1975年5月至1982年7月任丰南稻地中学(五七大学、丰南一中)付校长。于1982年离体,他从事教育工作达41年之久。
曹枫衣:男,1912年12月出生于滦南县乐营乡四暖泉。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74年12月离休,曹枫衣于1944年7月入路南政治学校学习,结业后脱产任丰滦联合县文教会筹委,年底调任抗日中学教员兼教导主任。1947年5月任冀东建国学院文化教员。1948年6月任冀东三中教务科副科长、教员,1950年4月任河北省立丰南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39年零5个月。
刘希亮,男,1914年2月28日出生于丰南县辉坨乡辉坨村,194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82年2月20日离休。历任小学教员,从事教育工作39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