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铺之战
 
迟闻
      一九四六年初秋,我县广大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为配合地方政府减租减息,县委派李保本同志率领突击队(原区小队)向四区的重点村—大麦铺进军。
      夜间十一点左右,突击队悄悄地进了村,直奔村中心的座大院而来。
      这大院座南朝北,高墙深宅,原是一地主的家产。李保本带领突击队就住在这里。
      李保本,二十多岁,中等身材,长得虎头虎脑,人送外号“傻老保”,现任突击队队长。他作战机智,敢打敢拼,打过不少漂亮仗,使这带敌大闻风丧胆。
      这一次,李保本把队员们安顿了一下,就立即召开了班排长紧急会议,因为这里离王兰庄伙会据点很近,不抓紧行动,万一遭到敌人的袭击,就会给工作带来影响。会上,他详细地分析了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村里的情况,最后,部署了明天的任务。
      “指导员永久同志带两个班去九区,一排陈排长一个班去七区,我和二排的两个班留在这里开展活动。”
      第二天拂晓,去七区和九区的同志们开跋了。李队长把余下的队员召集在一处,开动员大会,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又派两名队员在房顶上放哨。
      谁知,村里一个地主发现了突击队的行动。他对减租减息恨之入骨,为了破坏这一行动,他鬼鬼崇崇地溜出村,跑到王兰庄伙会据点去报告。
      伙会大队长赵天义听后,吓得魂不附体,哆嗦着说:“哎呀,这次‘傻老保’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呀!我们去偷袭,万一中了埋伏,可就鸡飞蛋打啦!”
      队副董玉斌却滿不在乎地说:“啥善不善的,不就他妈二十来个人吗,给我二百人马,灭他“傻寄保,还不是蚧蛤蟆吃蝇子——小荣儿!”
      赵天义见队副执意要去,也就答应了,于是,董玉斌率二百人马,由那个地主头前带路,杀气騰騰地直奔大麦铺而来。
      情况万分危急。当我放哨队员发现敌人的时候,已经晚了。敌人已进村,要包围这座大院。队员陈明泽在房顶上举枪打死一个敌人,呜枪报警。
      听到枪声,李队长果断地说:“看来敌人是冲我们来的,我们要沉着应战!”
      这时,跑来一名队员,说敌人有二百人马,已把大院包围了。李队长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敌众我寡,硬拼是要吃亏的。再说,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我方只有十九个人,每最多五、六发子弹,四、五颗手榴弹。我们只有稳扎稳打,重点突围。
      想到这里,李队长命队员李允学、李玉文,从后院左侧突围出去,把住东南边大路,狙击从玉米地里包抄过来的敌人。其他队员上好刺刀,用仅有的一点弹药掩护。
      李允学、李玉文刚刚冲出去,只见一颗手榴弹“哧哧”地冒着白烟落在院里,一名队员跨上一步,拾过手榴弹扔回墙外。“轰”地一声,手榴弹在敌群里爆炸了。敌人恶狼般地嚎呌着,向院里猛烈地射击。顿时,滾滾硝烟弥慢了整个院子,几名队员倒下了……
      这时,李队长地想起了提包里的文件和党员登记表,急忙蹲下身来,拾起子弹打着的火棍儿,将文件全部烧毁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就是剩我自己,也不能让敌人捉活的。于是,他又指挥队员们,向敌人反击。
      真是“天不灭曹”,不多时,村东边响起了一阵枪声。
      李队长根据枪响的方向,断定是陈排长带的那个班,在返回大麦铺的路上,与敌人交火了。他举枪大喊:
      “司号员,吹冲锋号:”
      “哒哒哒”,一阵亮的号声,在村子上空蕩漾着……
      李队长站在院东头的石阶上,高声说:
      “同志们:陈排长已赶来增援,我们要乘胜作战,消灭敌人!”
      “是:请下命令吧!”队员们坚定地回答。
      为了不让敌人摸清我方的实力,李队长故意大声喊道:
      “一排东北,二排西北,其余的跟我来,冲出大院,彻底消灭敌人!”
      话音一落,队员们扔出一排手榴弹,炸得敌人哭爹嚎娘,狼狈不堪。
      由于突击队员的猛政,加上村外激烈的枪声,敌人一下乱了阵脚。队员们以猛虎下山之势冲出大院,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北面约有一个班的敌人,一看顶不住了,抱头,钻进了对门院的两间厢房里,还不停地向外射击。
      队员杨学滿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了这一情况。李队长一挥手,率几个队员赶到厢房左侧,向敌人展开了攻心战:
      “喂!我们的政策是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要再顽抗,都叫你们上西天!”
      这时,里边的枪声平息了,可就是不见敌人出来,李队长急中生智,喊道:
      “同志们,炸掉这房子!”
      这一喊,可把敌人吓坏了,劈哩啪啦地将枪支弹药从窗口扔出来。
      街上的敌人东逃西窜,勇敢的突击队战士们东拚西杀,把敌人打得滾的浪,爬的爬,扔下一片死尸,狼地逃回王兰庄据点。
      这場战斗共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突击队员们在队长李保本同志的指挥下,以少胜多,顽强作战,取得很大胜利。共缴获十四条枪,一千八百余发子弹,俘敌十一人,打死十五人。
      战斗结束后,根据形势的变化,李保本同志又率突击队转移到尖字沽,并派人去东河沽与县委取得联系,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