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小队的建设和发展
刘正舟
        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我先后两次进人丰南地界,开辟根据地,发动群众,建党建政。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丰南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时时在激励着我。而每当我回忆起军民团结,共同抗日的战斗岁月时,总要联想起区小队的战斗生活。他们队伍精悍,机动灵活,勇敢顽强,除奸反特,保卫区、村政权,配合大部队打击敌人,为保卫解放区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忽视的。
      丰南县的区小队建立最早的地方是在錢营以西,稻地以东,开平以南,宋家营以北这块地方,建立的时间是一九四二年十一、二月份,正是我作为迁滦丰六总区四分区区长第一次进丰南开辟这一地区的时候。当时,这地方敌伪势力很强,社会情况也很复杂,除日伪军经常扫清乡,反动封建势力十分猖外,还有两股土,经常骚扰人民群众。领导上为保障我们安全地进行工作,由迁滦丰六总区调来五名同志,由左宗棠任组长,这就是丰南县第一支区小队。
      后来,迁滦丰六总区三、四分区划为迁卢二总区,统称五分区,又从二总区派来几个同志,区小队扩大到一个班,李益三同志任班长,归二总区区小队队长张振国领导。
      一九四三年四月下旬,将原来的五分区又划为迁滦卢六总区,李益三同志任区小队队长,人数发展到二十多人。大新庄以南为迁滦卢五总区,这时,随着这个总区区小队的建立,丰南境内就有两个区小队了。
      一九四四年四月,取消总区制,錢营以北为滦卢县六区:錢营以西到地为滦卢县七区,錢营以南由丰深县划过一个区叫卢县八区。我第二次进丰南,任这个区的区长。区小队队长是李益三同志,小队的一班长是张殿华同志。同年六月,县里建立了民兵大队部,李益三调任大队副导员,张殿华任八区小队长。当时,每建立一个区,同时也建立一支区小队,卢县的六、七、八区,加上大新庄、小集以南的丰滦五区,再加上西半县丰玉宁联合县的各区,区小队大大发展,已经逼及了全县各地。
      回忆起来,当时区小队的任务大体有四个方面:
      一、保卫区、村政权的建设,进行除奸反特工作,武装镇懾反革命。
      二、配合党政干部,进行武装宣传,到边沿区突击工作,起武装工作队作用
      三、配合部队作战,起向导作用,封锁敌据点,打击小股敌人、保卫解放区。
     四、扩大武装兵源。要求参加区小队的人,经过了解合格的,有多少要多少。小队滿员或超编,就输逸给县大队,县大队超编,就往主力部队输。所以区小队、县大队都是扩充主力部队的主要兵源。尤其在新解放区更需要这样做,从区小队充实到县大队和主力部队里的战士,已经在小队里经过了一段锻炼,拉上去就能发挥作用,有的还是战斗的主力呢。
      回顾一下区小队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仅就我工作过的迁滦丰六总区四分区和滦卢县第八区两个小队来说,他们的英雄事迹,就是举不胜举的。
      从一九四二年多至一九四三年春,知短六个月当中,迁滦丰六总区四分区的区小队不断壮大他们活动在沙河、陡河之间,小集、宋家营以北至铁路的所有村庄,全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为配合总区付区长黄介如,总区委付书记张旭洲(高旭洲),总区公所秘书陈和我在这里的开辟地区工作,他们不辞劳苦,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基层组织,壮大革命武装,开展除奸反特工作。首先肃清了于家店于老疙瘩和桥北坨赵世举两股残匪,接着又处决了罪大恶极的稻地大乡的惕决组长王守正。为很快地打开局面,他们會武装配合我们,舌战于家店大乡长胡继武,并借他主子之手除掉了他,有力的震懾了反动势力;又利用稻地大集进行日宣传,还将我们的布告贴到了伪巡警局门口,并处决了搜刮民財,坑害百姓的地头蛇。所有这一切使共产党、八路军的名声大振,使这一带的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不但四分区全区各村的建党建政工作能顺利展开,而且连陡河以西的十大个村,宋家营以南的二十四个村的伪保长,也都纷纷托人介绍找我们接头,表示接受我们的领导,并主动献出枪支弹药,积极支持抗日。一九四三年四月,我调到县附近的二总四分区工作,这里区小队在队长李三的带领下,活动得更加出色,对敌斗形势愈来愈好。
      一九四四年春天,这里的地方武装更加壮大,原区小队队长李益三同志调到了县大队,区小队在队长张殿华同志带领下,已由原来的配合宣传,除奸反特,转入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为保卫已经建立的根据地,南北转战动出击,次又一次打击着敌人。
      尤其人难忘的就是小队里的两名神枪手,在封锁敌人据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两名战十,一个叫马勇,一个叫崔玉胜,都是滦南县人,听说在日寇投降前都牺牲了。
      记得有一次,在四三年的清明节之后,錢营据点里的敌人出来向我滦卢八区进犯,他们排成一路纵队,鬼鬼祟祟地踏上了只能单行的沙河板桥。此时,我区小队闻迟早已有了准备,在沙河南岸的树棵子设了埋伏。马勇同志端着一支三八枪,目不转睛的瞄准敌人,等他们走到桥中间,随着“叭”的一声响,排头的敌人“噗通”一声栽到河里。正在鬼子兵发愣之际,马勇同志的第二枪又响了,这次更妙,一穿死两个。这下鬼子可乱了营,他们也顾不上水凉,一齐赚哩叭啦跳下河。区小队同志们一顿排枪,把他们赶回老窝里。
      还有一次是小集据点里的伪备队向我区进犯。这次区小队把他们往里让了一段路,让他们把胆子放大点,好多打他几个。我们也采取先让枪手打的办法;小崔同志用七九枪打活靶,共放了七枪,打死了六个敌人。起初,敌人还散开占据有利地势企图顽抗,可连着被消灭了几个以后,他们再也不住了这才蜂拥着往回跑。逃跑时,又被打死两个吓得他们不得集合,一窝蜂地跑回据点。从上面两个战例看,在当时散强我弱的条件下,要想以少胜多,充分发挥神枪手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更有利地封锁钱营、小集、爽坨等据点,我们的区小队还巧妙摆开了地雷阵。当时是我兼民兵大队长,区委书记武文华兼民兵教导员,经民兵副大队长刘庆国、副教导员李益三等同志的训练,区小队和民兵都学会埋地雷。上次,神枪手马勇在板桥上伏击敌人之后,吓得他们好久沒敢出窝,后来,好容易鼓足勇气过了沙河,却在河岸遇上了我们的地雷阵。河岸上,小路边,战士们插了很多小旗儿,旗上写着“打倒日本鬼子!”“日本鬼滚回去!”“小心此处有地雷!”等标语,这些小旗大多数是空插的,有极少数几个下面埋着地雷的引线。鬼子兵一见到旗子上的标语很生气,就命令伪军去拔小旗,拔一个没有地雷,再拔个还是沒有,胆子慢慢大起来,有的鬼子也开始动手拔起来,这一下可碰上真的了,“轰隆”一声巨响,几个鬼子和伪军当場毙命。搂着,我们事先埋伏好的区小队和民兵又是一顿排枪,打得敌人抱头鼠窜回了窝,再也不敢出来了。
      他们不出来,我们的地雷就发挥不了作用,战士们又想出新办法,把地雷埋到了敌人的窝门口。我们头顶着八仙桌子,上面蒙着湿棉波,一直深入到錢营的西门外,在道边插了许多小旗儿,可是旗子下面一个地雷沒有,把真地雷埋到了正路上伪装好,敌人发现了我们,就从据点追出来,一见道路两边都是旗子,既不敢走,也不敢拔,便躲开旗子走大道。一上大道却踏响地雷,一声雷响,死伤五个。区委书记武文华同志还就上述情况,在路南救国报发表了报道稿。
      我们抓住时机,迅速在这一带开展宣传攻势,再加上军分区一区队和县武装大队二总队到这一带活动,不但錢营和小集据点里的敌人龟缩起来,还把爽坨据点里日伪军吓跑了。从而,这一带的根据地更加巩固了。
      区小队除奋力保卫解放区巩固根据地之外,还有力地配合了大部队作战。四四年旧历七月初,军分区一区队队长张鹤鸣同志得知錢营据点里驻进了伪治安军一个营,便决定打下这个据点,区小队密切地配合战斗,当好向导,举全歼了全部敌人,解放了錢营重镇。
      此后不久,他们还配合一区队在六虎头打了个漂亮的大仗。区小队战士们着枪林弹雨,当向导,传消息,送弹药,抬担架,并出色完成了掩护大部队撤退,护送伤员和淸理战場的任务。这次战斗整整打了两天一夜,给了敌“天字治安军”一0三团以毁灭性的打击,共打死敌人二百七十二人。敌人的“天字治安军”一0一团闻讯从唐山赶来,直到他们将要接近阵地时,我们的主力才撤出了战斗区小队在掩护主力撤退之后,又咬住逃跑之敌的尾巴,狠狠地打了一通。神枪手老赵(桥北坨人)一条枪封锁住一条沟,连发四枪打死四个妄图逃窜的敌人,第五个人沒敢向上爬,只是用枪挑着帽子晃动。大队长沈安国命令他,把帽子也打下来,老赵又开了一枪,帽子也打掉了。吓得敌人改变了方向,沒命的乱跑。负责监视敌人的小崔同志,举起七九枪,将跑得最慢的一个军官,又给击毙了。
      这就是我们的区小队。他们艰苦卓绝,英勇抗日的革命精种,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立了高大的丰碑,解放区的老乡们无不亲切地称赞他们说:“区小队虽小,作用却很大啊!”
                                             (峻钟 整理)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