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宣传工作追忆
陈棣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间,我在丰玉宁联合县任具委宣传部副部长。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党的宣传工作,紧紧围绕着宣传群众,唤起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这个主题。与此同时,我们还重视了对党员、干部的育培训工作,为壮大和发展干部队伍,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斗志,发挥了一定作用。现就丰南境内的两项活动回忆如下:
开办党员训练班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正是冀东地区抗日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日本鬼子先后搞了五次“强化治安”运动。号称“十万精兵”的日寇和伪军,对冀东人民进行疯狂扫落,实行所谓“铁壁合围”和“沟壕堡垒”政策,进行“杀光、抢光、烧光”的血腥统治为了保存实力,我大部队经常转移到长城以北进行外线作战。地方工作人员在无武装保护的情况下坚持抗战工作。但是,由于敌人的轮番扫荡,我们的同志有的英勇牺牲,有的被捕,有的负了重伤,抗日力量遭到严重损失。在这严酷的形势下,具有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者光荣传统的冀东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虽然几经挫折,但未曾被敌人的淫威吓倒,反而激起了对敌人更加仇恨的情绪。在革命形势暂时沉寂的情况下,我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预料到革命高潮不久就会到来。因此,抗日根据地必须及时得到恢复和巩固,同时新开辟地区还要逐渐扩大,然而,所急需的抗日干部从哪里来呢?是向上级要,当“伸手派”,还是就地取材,自己培养?于是丰玉宁联合县县委发扬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决定自己举办训练班,培训人才,充实我们的干部队伍,争取早日解决干部不足的问题。一九四四年冬,县委决定由我负责开办党员训练班。不久,县委又调原大区区委书记洪华同志来帮助我工作。
        在当时游击环境里集中一部分人,在无武装保护的情况下办训练班是比较困难的。我们首先想到的重要问題是要有一个比较稳定安全的地点。经过讨论,我们选定了丰玉宁联合县八区(现属丰南县)尖字沽、柳树瞿阝、雁翎庄一带。因为这里的群众政治觉悟比较高,抗日立場坚定,保护八路军办法多,群众基础好,是当时路南地区一块比较巩固的根据地。
        当时我们选择学员的条件是:共产党员,立场坚定,身体强壮,有胆有识,群众关系好,脱产干部或农村支部书记、委员、学员由各区物色,送县委组织部审查(当时县委组织部长是彭宏同志)。符合条件的即介绍到训练班来。
        学员学习内容主要是党的基本知识、党的抗战政策、形势教育(主要学习新华社消息和地方报刊等)、群众工作、组织纪律教育等内容。县委的主要领导同志轮流到训练班讲课,如张世英、田心、尹明、江汉、毕醒愚、白云生等人。学员们学习是沒有固定地点的,有时这里学习几天,又转移到别处去了。有时因敌情紧张一天要转移好几个地方。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学员们的情绪仍然是很高的,学员们多半是上午学习,下午和晚上讨论,要求联系自己的思想,从本区、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谈认识,同时,训练班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学员们讨论都是很认真的,有时因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不达到解决思想认识的目的誓不罢休时的学习风气是很好的。
        当时我们都作在尖字沽、雁翎一带群众家,每家住三、四人,都吃派饭。每人下午,我们抽时间到地里拾些柴草,以便烧炕取暖。有时我们还帮助老多干些农活儿。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劳动,大突感到很有意义,同时,也密切了我们抗门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我记得,训练班共办了三期,每时间三周左右,十五、六名学员,共培训了四十余名。这些同志经过学习,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学员们结业后大部分回到本区安排适当工作,也有的被输送到外县工作。他们的担任区委书记,有的担任县委书记,后来还有的担任市委书记,对当时的抗工作和后来的革命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党员训练班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收效,也是与当地群众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他们热心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生活,协助训练班克服了不少的困难。有的老大娘给学员们补衣服,晚上烧开水,让大家洗脚;有的送来新被褥。尤其令人感动的是,群众经常教育家里的孩子们不要吵闹,保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所有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民群众为抗战工作做出的页献,我们将永远铭记。
战火中的文艺宣传队
        一九四四年春,冀东地区抗日形势日漸好转,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我军在经过几次反扫荡战役之后,很快收复了遵化、蓟县等县城,抗日战火一直烧到平津近郊,除铁路沿线及少数据点外,大部分地区都被我解放。在取得车事胜利的同时,我坑日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也着手开始恢复和发展。
        在这一年的七月间,中共丰玉宁联合县县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为了配合军事作战,决定组建一支短小精焊的文艺宣传队:县委责成我在路南尖字沽一带负责组织这支宣传队。当时领导同志交给我们宣传队的任务是;通过文艺形式宣传我党抗日政策和抗日大好形势,揭露敌人的野蛮暴行,打击敌入,争取伪军,配合军事斗争,争取抗日战争的更大胜利。
        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筹划,宣传队终于建起来了。开始时只有三、四个人,以后逐渐发展到十几个人。如逸群、白薇、国静、石生、洪明、洪光等同部是宣传队的骨干力量。宣传队建立起来后,遇到的困准也是很多的,如沒有现成的本和演唱材料,没有锣鼓和简单的乐器,更困难的是缺乏能说说唱唱善于表演的义艺人才。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就从《救国报》上找典型材料,从战报上找胜利战绩,同时我们还通过调查各区、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的先进事迹,经过核实,自编一些小里节目。在解决文艺人材不足方面,我们在请各区推荐支援的同时,还到各村开大会的会楊上,发现一些善于讲演的人,把这些人动员出来参加我们的文艺宣传队。有时排练一些文艺节人员实在不够时,我们干脆临时县、区领导干部登台参加演出。这些同志都很支持我们,如武汉兴、鲁夫、洪华等志都被我们邀请过。因为这些同志跟群众的关系很密切,又亲自参加演出宣传,所以很受群众欢迎,同时,也提高了宣传队的威信和作用。
        为了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我们努力做到宣传形式多种多样,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如我们的小节日有说说明唱、打竹板、双簧、活报剧等。也创作排演了一些较大型的话剧。如《张月自尽》这个剧,就能演一个多小时。这是一个以争取伪军为主要内容的活报剧。这个剧演出之后,有的伪军间接听到剧中内容,曾在他们中问引起较大的震动。也有的伪军家属看了这个剧后中给自己的亲人送信嘱咐他们不要干坏事,不要给鬼子真心做事,要寻找机会给八路军传递敌人的情报,取立功赎罪。
        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宜传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开展活动。我们有时分成几个三、五个人的小组,到敌据点附近村庄搞宣传,有时集中全队力量,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几个村子的数千人大会。开大会时,各村的武装班长都自动多派岗哨监视敌人,保证大会的安全,记得一次在新军南杨义口头村召开大会时,农村青年报国队、妇女会、儿童团首先唱起革命歌曲,接着又高呼口号,使到会的群众情绪很高。大会开始后,我们先请县委领导同志讲话,讲当时国内外形势和国际上反法西斯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成果,讲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为了做好争取敌伪军工作,我们也通知敌伪军家属参加。这个大会开得热烈,群情激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敌人疯狂扫蕩的时候,我们则与敌人做长途周旋。有一次我们在路北召开大会后,得知敌人在这一带要有行动,就连夜转移到路南。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经常在半夜过后,突然集合,然后分组爬过铁路,一直跑到尖字沾、戟门一带休息。有时我们露宿在路南那一片茫茫无际的大苇塘里编写、修改剧本和排练一些小节目。文艺宣传队的工作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同志们想到肩上担负的是为民族解放而战的事业,所以都是很乐观的。同志们从沒有喊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沒有惧怕过风险,那种高的革命精神,至今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艺宣传队虽然只存在了三个多月,活动范围也仅仅北宁路南、北地区,但在配合军事做战,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敌人,争取敌伪军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与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路南、路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分不开的。直到四十余年后的个今天,我仍然怀念着当年那些关心我们,保护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