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安活动在丰南
王树宁
       高小安烈士(1916——1944),原名高瑞泉,化名林海山,河北省滦南县安各庄人,一九三0年参加革命工作,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自参加革命以来,历经数百次战斗,负伤两次,备尝艰辛,屡立奇功,一九四四年三月在乐亭县焦庄战斗中,以一排之兵力与敌坦克部队搏斗,不幸光荣牺牲,时年二十八岁。这里记述高小安同志主要在丰南县境内的部分活动。
        一九三0年,刚满十四岁的高小安就参加了党领导的盐民盐贩反缉绛私斗争。一九一年秋,他做为抗缉私斗争的骨干,参加了当时中心县委在宋家营召开的会议,结识了毛树德、赵玉清、郑洪勋等共产党员,思想上受到了很大启迪。他懂得了要抗日教国就得团结势苦大众,就得跟着共产党打天下。
        一九三二年春,高小安历尽曲折,终于加入了党组织,他负着党的重托,以崭新的面貌,投身到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之中。
此后,高小安志先后在稻地、爽坨、胥各庄等地接了李运昌、张鹤鸣、苏林燕、李一夫等共产党员,在党组织的热情关怀和帮助下,他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一九三五年的一天,高小安和几个同志驻在唐山的一家旅店,正巧和日本鬼子在一个院,得知日本军官要去稻地的情报。第二天早饭后,高小安等人到途中一个西瓜摊前假装买西瓜,等候鬼子到来。时间不大,日本军官确实来了,他们也在瓜摊前下车要吃西瓜,小安看时机已到,用手枪击中了日本军官的乘车,等惊呆的电子清醒过来鸣笛击时,高小安已按照联系地址跑到稻地找到了张鹤鸣同志。当时李运昌同志也在。张鹤鸣问及高小安来稻到的经过,李运昌同志鼓励一番后说:“你是安各庄人,年龄又小,为了今后联系方便起见,就叫高小安吧。”这就是高小安这个别名的由来。
这一年,国民党亲日派头子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定了所调的《何梅协定》,把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分主权出卖给日本帝国主义。高小安面对内政腐朽、外患频仍的社会现实,愈加感到唤起民众至关紧要,他加紧工作,宣传群众。组织灶门无柴、缸里缺米、衣衫褴的穷人,展开反削削、反压迫的斗争,把地主、老財的劣迹公诸于世,把浸滿了穷人血汗的粮食、棉花夺回来。当牛作马的农民,看到了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的力量,从此,越来越多的人汇集在高小安身边,一支秘密武装队伍初步形成。
        一九三五年八月,由京东特委介绍,高小安同志和丰润县委组织部长苏林蒸接上关系。苏林燕同志当时的公开身份是爽坨学校教员。在苏林燕同志的大力帮助下,高小安将农民秘密武装改编为路南游击小队,我党领导下的冀东地区最早的游击队就这样诞生了。
        一九三六年六月,京东特委决定组建丰边县委(丰润路南部分加滦县西南部分),苏林燕任县委书记,高小安任游击小队长。高小安积极配合苏林燕同志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同时,他带领游击队以抗日救国为宗旨,活动于爽坨、大新庄至渤海岸边,支持农民斗地主,组织渔民反渔霸,带领盐民抗“缉私”,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战斗。
        是年冬天,车轴山共产党员王玉屏叛变革命,把写有京东特委组织部长李一夫、丰润县委书记溫立三、丰楽边委书记苏林燕等七人的党员干部名单,交给了日本特务金立中。李一夫、苏林燕等人经过详细研究,决定迅速除掉这个可耻的叛徒,以免给革命事业造成损失,并把除奸工作交给了高小安。腊月二十四日,高小安装扮成一个经商的阔少,来到胥各庄镇,以愿意投资办通讯社为诱饵,将叛徒王玉屏引来,然后高小安和王玉屏坐板车去路南,要到“阔少”家中看看。在官庄下车后,高小安若无其事地走在前面,过了郑庄子快进草泊时,叛徒心生狐疑,问:“你怎么往死路上引我呀”高小安用左手指着前边说:“你看,那不就是你要去的地方吗?”王玉屏向前瞭望的一刹那,高小安掏出手枪,一抢结果了这个叛徒。高小安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重任,保卫了党的组织。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第二天,党中央向全国发出“全民族实行抗战”的号召。是年九月,冀东各县各阶层人士在我党倡导下,成立了统战组织——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会冀东分会。十二月,李运昌同志主持在多渔屯召开冀东十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研究发动冀东游击战争,确定继续进行抗日宣传和游击战争的准备。高小安被确定为丰滦南部农民游击战争的领导人。
        按照多渔电会议的精神,高小安为扩充游击队伍口夜操劳奔波。他注意广泛结交开明士绅和有志于抗日的社会名流,更致力于发动饥寒交迫的广大农民、渔民。深夜,他给组织起来的贫苦农民耐心讲解“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报告八路军对日作战的胜利消息。为了播撒革命火种,高小安的足迹遍及丰滦边区的村落集鎭、渤海岸边的窝铺鱼港。
        一九三八年四、五月间,高小安带领着游击队袭击日木和抄鲜浪人开设的白面馆,把他们掏出来杀死在烂泥沟里,塞进枯井里。广大群众都暗自称赞这支神出鬼沒的游击队。
        六月下旬,冀热边特委在滦县家湾子举行军事会议,这是大暴动前的一次会议,决定队伍名称为“翼东抗日联军”,确定起义时间为七月十六日,会后火速准备一切。根据会议决议,高小安率部举事后,隶属第二路军李运昌部。
        七月初,传来高志远部、李润民部在滦县港北、多渔屯提前起义的消息,高小安分析了局势,认为丰滦边区农民暴动条件已经成熟,如不从速行动,恐生变故,贻误战机,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缴了崔家坨、康各庄、南庄等村的地主武装,奇袭爽坨、司各庄、會家湾伪警察所,共缴获长短枪一百余支,弹药一部,用所获武器,装备了自己,丰滦边区农民武装暴动从此拉开了序幕。该部属抗日联军第五总队领导。
        七月十二日夜,群情激愤的暴动队伍在张横坨村北大寺里集合,准备攻打爽坨保安队。望着一张张渴求自由解放的面孔,高小安抑制着激动的心情,向大家明确表示:一、我们的宗旨是抗日救国,为民除害;二、凡同情抗日、支持抗日者,不论任何阶级、任何阶层,我们都表示欢迎;三、国难当头,大家要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錢出錢;四、严禁坑害百姓,违者严惩不怠。接着,高小安带领暴动队伍悄出发,经崔家坨径取爽坨。
        爽坨当时驻守“战区保安队”第四总队的一个小队,是汉奸李际春的部队。保安队到这里以后,鱼肉百姓,无恶不做,乡亲们苦不迭。
        高小安来到爽坨镇外,为减少伤亡和损失,命令队伍从四面八方攻,虚张声势,自己则孤身入虎穴,见伪官晓以利害,使之被迫交出全部武器弹药。
        首战告捷,军民大欢喜。接着,高小安根据行署关于“保存实力,发展革命武装,大搞武器,争取胜利”的指示,考虑本部实力,智取敌人的军据点——老铺伪警所,大获全胜。
        高小安见士众锐气旺盛,下令乘胜进军,部队如破竹之势,进抵交通要冲大新庄,大新庄守敌闻风丧胆,狼狈逃窜。鉴于部队人员急剧塘加,高小安决定驻足大新庄,一面对部队进行整编,面派人和执日联军司令部取得联系。
        从暴动之日超,高小安治军靠的就是党的方针政策,处处表现出与军队截不同的特点。他豁达大度,善于团结各阶人士,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大新庄村李贯一,是个有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會就读于天津函授中西医学事贯一含辛茹苦,学成医术,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若于报国无门。高小安票动之后,主动拜访了李贯一。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李贯一,见为国报效有了门路,自然喜出望外小安充分信任他,委以医务处长重任。李贯一携家中诊所之医疗器械和药品,创建了路南抗口战线第一支医疗队,日夜奋战,救死扶伤,为军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些昔日与小安有隙的人,生怕他相机报复,因而暴动后四散潜逃,高小安则以抗口斗争个大局为,给他们捎信,开诚布公地表示愿意捐弃前,携起手来共同抗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些自认为和小安是冤家对头的人,被小安的诚意所感动,陆续持械来投抗联队伍。
        为采取地方民团,高小安做了大量工作。当时民团虽属地主武装,但团丁多系各村被雇佣的穷人,在里面不过是想混碗饭吃。小安深入民团,首先争取了两个民团头目,接着启发了团丁们的阶级觉悟,待高小安高擎义旗之时,民团纷纷倒戈,加入暴动队伍。
        大新庄整编中,高小安从严约束部队,对扰民滋事、破坏纪律者,则绳之以军法。部队在大新庄驻扎期间,干部战士替百姓担水扫院,军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至今,那里还流传着不少高小安的队伍遵纪爱民的故事。
        七月下旬,部队完成了整编任务。按照抗日联军总司部的既定序列,高小安部被编为抗联第十三总队,高小安任总队长。接着,高小安率队北上,与兄弟部队会合。千余人的队伍;经过整编,面貌一新。北进中,沿途宣传抗日主张,收缴地主枪支,惩治汉奸恶霸,沒收富戶粮食,济贫民,所到之处,影从响应者络绎不绝。队伍经爽坨、辉坨、一带,于七月二十三日到达深县茨撞坨,与路南办事处主任闫绍先、秘书赵玉消会合。
        八月初,高小安会同高志远、李润民等部攻取乐亭县城后,回师故土,进驻小集,赶走反动的民头子王子林,司令都设在小集。
        中旬,高小安率十三总队摧毁越支联庄会,威名远震。越支联庄会是以小集民团头子王子林(已逃到稻地),勾结越支土豪董根修、董汉英组织起来的。它包括四十八庄的地主武装,以西葛主为办事处,越支为固守点,成为唐山以南日伪反动势力的顽固堡垒,是我们开展抗日斗,扩大冀东根据地的严重障碍。为此,高小安决定率部拿下越支联庄会。战斗打响以前,高小安同志顾全大局,几次派人与联注会协商,进一步申明“抗日一家”的统战政策。
        当时,越支一带地势低洼,时至盛夏,阴雨连绵,沥澇成灾,越支成了一个孤岛,四周一片汪洋。一小据反动派不顾高小安的几次告碱,强迫群众筑了七、八尺宽,八、九尺高的土城墙,还把各村民团调进越支,坚决要和抗日联军决一雌雄。
        为了打击反动派的囂张气焰,高小安于八月十五日下午带队着齐腰深的水向越支进军。接近越支时,反动派向战士们疯狂扫射。因战士们全部暴露水中,敌居高临下,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部队撤回驻地。当晚,高小安冷静地思考了作战方案,决定避其锋芒,击其所虚,巧攻速决。八月十七日,高小安再次发兵越支,其一部从正面佯攻,自己则亲率精锐,取道水路,袭其侧翼。高小安带队似神兵天降,值捣敌人心脏,内外夹攻,敌防线倾刻崩溃,越支克复。
        抗联十三总队进驻越支后,积极宣传群众,使逃散的人员陆续返回家乡。同时把敌人遗弃的粮食衣物,散发给穷人,并发动越支邻村群众帮助平土围,恢复生产。旋即率部进驻西葛休整,后全军旋小集。
        九月上旬,高小安带精锐部队悄悄进入稻地附近,收拾了行横霸道的边庄子土匪,使稻地之敌胆战心惊。
        九月底,高小安带部队攻打宣庄。宣庄有伪警察、保安队重兵把守,武器精良。初攻,敌火力凶猛,压得战士们不起头来。宣庄有个买卖家,“久曾号”,这个店铺的后门一直通到街上。高小安机智地躲过敌人,从店铺进街,在背后打击敌人,敌顿时大乱,外围战上乘机猛攻,很快收复宣庄。第二天,唐山的日本鬼子前来国攻,炮轰宣庄,由于敌众我寡,一个多小时后抗联出战斗。回小集后,离小安带领战士抓紧练兵休整,准备扫除稻地顽敌,迎接新的战斗。
        高小安率领着衣民革命武装,纵横驰骋于北宁路南到渤海沿岸的百余里战場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在翼东日大动中,受高小安影响先后举行暴动的爽坨石占山部、于庄子于小泉部等,后来大多归属于高小安的十三总队。此间,高小安还整编了候家班、鲍子菁部等两支暴动队伍,同时惩治了少数混进革命队伍中的为非做歹之徒,维护了革命队伍的声誉。高小安部最多时达两千余人,声势浩大,所向披靡。
        十月中旬,高小安接到上级指示率队去路北,日本鬼子已经把路卡住,队伍退到大新庄。日伪军集中兵力攻打,抗联十三总队被迫在八廒、孙坨一带与敌决战,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加之内部出了叛徒,战斗经过一天一夜,部队被打散千余人。
        这时,抗联已经大规模西撤,高小安率领的抗联十三总队,成为一的一支留在冀东的暴动总队。日伪为了扑灭东人民的抗日烈火,在各地安设据点,对我参加暴动的战士及其家属进行了血腥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冀东大地。十三总队孤悬敌后,处境险恶。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保存革命实力,高小安带领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有时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有时集雾为打击敌入,还有时几天几夜和敌人周旋。敌人會以多个据点的兵力进行围,但高小安和他的游击队出鬼沒,行无踪迹,敌人只能捕风捉影,枉费精力。围粥不成,敌人就采取诱感收买的办法,到处宣传说:如果高小安投降,愿以高官厚相待。同时又贴布告、传单,宣称:活提高小安赏洋一万,打死高小安赏洋五千。
        一九三九年初,高小安同返回路南的张鹤鸣、张振宇、曹致福、闫绍先、刘守仁、田自修等人,按照冀东特委指示,组建“路南办事处”,联络抗联旧部:发展游击武装。此时,高小安得知,在冀东暴动队伍西撤中,不断遇敌截击,陈字环、洪阁等重要同盟者相继阵亡,李运昌事队返回冀东高小安和同志们挥泪发簪:一定要继承死难者未竞的抗日救国大业,不苟且生,誓将热血沃中华。高小安等在小集、大新庄至沿海一带的频繁活动,搅得敌人坐以不安。在反扫薄的残酷斗争中,他本身也经受了锻炼和考验,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为翼东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一九四0年八月,冀东区党分委做出加快开辟路南的决定。丰滦边区至渤海沿岸一带,群众基础较好,且有广阔的回旋余地,是开辟路南理想的立足地。分委决定派高小安深入路南,立足沿,开辟地区。彼时,小安正率部转战在丰滦迁腰带山区。“闻令则从,闻战则喜。”高小安同志不顾环境残酷,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八月十六日晚,高小安负着党的重托,趁夜色带领一支六、七人的先渣队,从路北经唐山以东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到达路。敌伪得知我有武装队伍潜入路,如坐针毡,出动兵力围追堵截。高小安队机灵活地与回旋,他们不饥和疲劳,沿着宣庄、厫里、戟门、老王庄、李八厫、灶上、南堡、北堡、胡各庄、倴城等村庄,不停地奔跑了三百余里。在奔转途中,高小安肺病复发,不渐大口大口地吐血。但他斗志不衰,忍受了难以想家的疾病折磨,始终保持着一个革命者的乐现情绪。随行的同志们从小安身上看到了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鲜明形象,受到极大鼓舞。他们不仅联系了不少地下武同志,而且给敌人造成了错觉,以为我游击队又开始大规模活动了,同时也给富于光荣革命传统的路南人民带来了希望。
        一九四二年春节过后,高小安同志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第二分校结业回来,他作为冀东军分区路南工作团主任,率队奔赴路南,一方面协助地方政权开辟地区,一方面组织力量,筹建入民武装。
        高小安重返路南的消息,很快在丰滦南部地区传开,他回到同抗战事业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群众中间,如鱼得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开辟出以老王庄为中心,大新庄以南至沿海的一百多个村庄,建立了迁深卢联合县第五总区,高小安任总区长。
        一九四二年九月,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分区,按着察冀分指示,首先在路南組建第一区队,作为地方主力部队。高小安调任一区队区队长,区队长张鹤鸣。从一九二年底到一九四四年春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小安亲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就戟门战斗、大庄河战斗、南北堡战斗、学旺庄战斗、魏各庄战斗、焦庄战斗等著名战斗,挫伤了日伪大批有生力量,胜利地完成了由战略相持到战略进攻的历史使命,會受到以荣臻为可员的晋察冀军区的通合嘉奖。倾注了高小安心血的一区队,经过一年多血与火的考验,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成为一支编制完善、阵容齐整的队伍,连队由两个发展到六个。全区开辟村庄一千二百多个,有九百多个村庄可以公开进驻或公开活动,全区一百三十万人口中,有近十六万被解放。正当路南军民需要高小安同志继续战斗的时候,小安却壮志未酬,为国捐躯了。
        高小安烈士的一生虽然只有二十八个春秋,但他短的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党的培养下,高小安同志立场坚定,爱分明,对战士近似兄弟,对同志亲如手足,对人民俯首如牛,对敌人如同猛虎。他是党的优秀战士,人民的好儿子。
        高小安烈士为党的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矢志不渝,他的不朽业绩将水远载入革命史册,也将永远成为人们献身四化的强大精种动力。
        本文依据
        (1) 冀东烈士园《高小安烈士档案》
        (2赵玉清《给高庆荣的信》《高小安烈士的入党时间》
        (3)高庆荣《回忆我的父亲》《老八路谈高小安烈士》
        (4) 郑锡长《高小安别名的由来》
        (5)滦南党史办《高小安烈士传略》
        (6)丰南觉史办《丰南县组织沿革》《革命斗争大事记》
        (7)李一天《设计除叛徒》
        (8)李贯一《革命战争中的医务工作》
        (9)丰南县志办《摧毁越支联庄会的战斗》
        (10)姚洗尘《致高庆荣的信》
        (11)郑涛、高朝佑、王希臣、董克用等同志回忆及有关资料。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