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草泊芦苇
 
佟风瑞
         丰南地势狭长,俗语“滦县一大片,丰润一条线”。丰南北部多城镇,是地富民丰的膏腴之田,南边近渤海沿缓缓淤浅的大陆架上,山压海退,形成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泊。西与长芦盐场搭边,南到渤海沿,东与滦南为邻,北起越支、新河头,这一片土地在公元七世纪还是海域,唐代在宋家营西北二里许还建有望海寺。
         古老的草泊是缓平低湿的盐碱滩涂水泻,年长日久逐渐形成了草泊。至于为今张王庄、唐坊、李八廒……一带,人们把洼地改成台田,实是有坑就有水,有水就有苇。
         这草泊里三四十里无人烟,有沙河、陡河、青龙河在草泊撒滩入海。河水甘甜多食饵,成了鱼类孳生的温床,也是鸿雁、凫类等水鸟们繁衍栖息的好地方。
          这草泊历来为几家地主所霸占:他们用跑马行圈;指手为边;树界碑;挖横堆;埋标桩……却为己有,如西泊的李家沉泊,芦家泊,白家泊,余家泊,南泊是号称海歹王李殿启的草泊。他们在这些地方立“桩子”开辟良田,冬天奴役长工在草泊打草捯垫脚。他们用尽了淫威盘剥长工。旧时用芟刀打草,把头领头后边一个个跟上,谁个慢了脚后跟会被后边的芟刀砍掉。有多少长工,有多大力气也不完这些草,有多少长工累的吐血死于芟草。
         开春,百草尚未萌发,这芦笋在如盖的坚冰刚一融化就领先出土。清明一到,这草泊就碧波为茵浩瀚万顷了。俗语“清明俄不死马,谷雨饿不死牛”牲畜缺刍,人们老早来这里放牧。自古以来,骚人墨客热衷于奇花异葩,青松翠竹、骄杨垂柳……浓装艳抹,咏吟讴歌。这草泊恰似一幅陶醉人的绚丽图画。
         盛夏之际,芦苇茂密,滩涂没膝,这草泊里就人迹难逢了,成了鱼鸟的世界,此时芦苇鲜绿,青翠欲滴,潇洒淡雅,婀娜多委。
         金秋时节,芦絮纷飞,芦叶凋落,根部积叶盈尺是上好的粗肥。这苇子粗如粉条,有的如箸如指,随风摇曳,晃晃悠悠,挺拔直立,不折不伏,丛生着,给人以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感觉。宛如草原上的岌岌草,人常说“疾风知劲草”这芦苇就够得上劲草了。
         抗战时期,苇塘曾是革命的摇篮,它不亚于密林和青沙帐。当年高小安的红军,刘守仁的县支队,区小队……开辟地区,打游击敌来我走在这里。烽火连天戌马倥惚的岁月,英雄儿女子弟兵以苇丛这天然屏障出其不意地打击了日寇。
         如今草泊变了:孙塘庄以东,划归唐海县,柏农开辟成稻田,成了万里平畴的稻田;韭菜坨小泊一带军垦区由解放军屯田,这里新建了纸厂、碾米、农药、制酒…红砖白瓦厂房,油漆路、班车货车往来不绝,嫣然新的城市了。草泊面积一天天缩小,苇子少了,用处大了,过去苇子顶多苦房、当柴烧。如个造纸、编席、打房箔、苦盐坨的帘子,它的用途还不囿于此、每年我国与日本订八百万片京苇帘合同,一片帘子一市斤多重,按2元计算,可给国家换回多少外汇?
         隆冬之际,坚冰如盖,塞风彻骨,草泊里却春意盎然,镰刀制、芟刀打,锉刀锉……如今不是长工们打草了,自六十年代以来不少青年妇女下泊打草、捆草、拿垛,比忙八月秋的还热闹,她们一样在草泊里埋锅作饭,搭铺住宿,这草泊里的大锅花椒肉香飘十里沁人心脾别有一番风味。
          苇子收下来,天津纸厂,汉沽盐场,丰北乐亭,各兄弟县,私人用户,车水马龙不分昼夜地来运苇,年产数万吨。
          这苇子不用人工栽培易生易长,冬天砍光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寅子又繁衍荣茂,年年如是,实是我县一大瑰宝。

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