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南亭
丰南县,地处冀东滨海平原,它的南半部,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草泊。这片草泊,东与滦南县毗邻,西至涧河盐场,濒临渤海滩;北起越支、尖砣、新河头一带的村庄,南隔老王庄、黑沿子与渤海相望,方圆百余公里。
据考证,丰南县的草泊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渤海滩水逐渐后退形成的。至今,造甲坨、瓦罐砣、李家坨等诸泊中,仍有积沉泥沙,其中多有海爆贝壳,可为佐证。
据《丰润县志》记载,宋家营西北二里许曾有一望海寺。据传说,这座大寺飞檐古扑,长殿幽深,乃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所建,不过,有一点我们是可以断言的,那就是在公元七世纪,丰南一带的草泊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据此判断,这片草泊形成的地质年代,还是十分年轻的。
芦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极强,它无须人们的耕耘播栽,乃自然生成,丰南县拥有如此无穷的财富,真可谓之得天独厚了。
然而,解放前,这取之不尽的自然瑰宝,劳动人民竟无权享用。踞霸于此地的权贵豪强,贪得无厌,争相霸占草泊,有的甚至以其姓氏命名,以贪久远,如芦家泊、白家泊、余家泊……。据说,李八廒村的恶霸地李殿启就曾凭仗权势,跑马行圈,兽蹄之内,方圆几千里内背划李姓,日李家泊。真是厚颜无耻!但是,他的淫威暴行并没有吓倒广大劳动人民,相反,倒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滦南县东玉坨村的群众不畏李氏淫威,为了夺回本村草泊的所有权,与李殿启进行了几年的斗争,最后,终于彻底挫败了这个恶霸。
富饶的草泊不仅使豪权富贵贪欲无穷,而且也使强夷倭寇垂诞三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丰滦之后,曾在今柏农一分场地区,强迫当地农民开渠修闸,辟田植稻。以此试图成为侵华反共的粮食补给地,但是,英勇不屈的草泊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却把这无边的草泊当成了打击敌人的战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势力。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广阔的丰南草泊,又要回到人民的手中了。
但是,人民抗日的烈血犹术滴尽,将介石的反动魔爪却又一次夺走了人民的胜利果实。从此,英雄的草泊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一次把这百里苇乡当成了杀敌的战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解放斗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丰南县的草泊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草泊的开发利用。从五十年代起,就继续开辟了柏各庄十一个分场。广袤无垠的千顷芦花中,飘溢出了泌人心脾的稻花香。六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开赴丰南草泊屯田,在孙塘庄以南以西开辟了大面积的稻田。现任,丰南草消的面积虽然大大缩小了,但是,在这里生产的稻米,洁白醇香,远销海内外,堪与天津到小站稻媲美。
除此之外,草泊中生产的芦苇,其经济价值已经有明显的提高。丰南县的人民用芦苇打成的经纬帘,除了交售国家外,还远销日本,既增加了民此的收入,又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
芦笛的稚曲,苇花的清香;多少年来,它们已经成了丰南县的象征,丰南县的草泊是无穷的财富,丰南县的人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们相信,这双乎一定能够把这片一望无际的草泊,建设成为锦绣富庶的渔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