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寿山同志传略 ——赤心向党至死不渝
——赵玺珍烈士传 县委党使办
——赵玺珍烈士传 县委党使办
赵玺珍烈士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八年了,但是,他那生为革命而战斗,死为革命而献身的高尚情操,至今还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他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强的信念,执着地寻求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真理,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没能动摇他的意志,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今天,当我们缅怀他为人民革命事业立下的功迹的时候,他坚定不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仍然堪称楷模。
一、追求
赵玺珍同志,本名赵友农,化名赵寿山(缓珊),林辰,一九0三年生于河北省丰南县小集赵庄。其父赵福琢是铁匠。以开铁匠炉为业,其母也在铁匠炉帮作,玺珍居长,下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妹(两个弟弟赵玺宝、赵玺同均参军入党,分别于一九四四年、一九四五年壮烈牺牲。)其父在村里很有威望,经常帮助和周济穷苦人,对乡亲们从来是有求必应,实心实意乐于助人。
玺珍自幼天资聪颖,喜欢读书,且博闻强记。十二岁进宋家营高等学堂就学,在学校里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得郑德深、董介为等老师的喜爱,他的作文,文字清秀,论述有致,现作为烈士遗物在冀东烈士陵园存留。他自幼目睹旧中国社会之黑暗,对人间不平之事无比愤慨,并暗自立下了解救穷苦百姓出水火的宏誓大愿。
毕业后,他即随其父学铁匠手艺,很快掌握了锻打铸造等成套技术。为仗义扶弱,战胜邪恶,他还刻苦练习武功,拜谷庄老拳师周立业为师,学得一手好拳脚,经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时,中国共产党已成立,北方党组织在唐山组织工人运动,玺珍经常外出耍手艺,耳闻工人阶级的进步活动,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并对共产党有了初步认识,逐渐感到,尽管他自己真的练到文武双全,也难解救广大劳苦大众。于是思想上开始产生了寻求具理,追随革命的欲望。
一九二六年旧历四月二十八当地庙会,玺珍随父在庙会上做活。眼见乡亲们纷纷拜佛烧香,深为他们的愚昧而怅惘。忽然一个穿长袍的人自面前经过,在人群中自言自语:“老佛爷是救不了苦难同胞的,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玺珍闻听,为之一震,觉得这话既新奇又有深刻的道理。一时忘记了手中的活计,尾随其身后,见人进了小集把总衙门隔壁的一个小门楼,这门楼上贴一副对联:上联是“要吗没吗穷家世,”下联是“半通不通酸教员”,橫批是“我也过年”。他立即怀着寻求真理的迫切心情,拜访了这个人。原来这个人正是以小学教员为职业掩护的共产党员韩旭楼同志。当时是中共丰润县委的组织部长。
此后,两人常有来往,并逐渐交了朋友,在韩旭楼的帮助下,赵玺珍很快懂得了许多救国救民的道理,了解了许多诸如玉田、遵化、丰润等地农民反抗旗地变民的斗争情况,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同年,经韩旭楼介绍,赵玺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内担负起组织宣传任务,他广泛结交青年朋友,引导他们互送进步内容的对联,传看进步小说,还通过练武,学骑自行车等活动,联系感情。为宣传革命道理,他还在村里办起了夜校,自己充当义务教员。在玺珍的教育和影响下,当时赵庄一带的青年,风气开通,情绪活跃。
一九二八年底,国民党建立“整理委员会”进行清党。国民党丰润县党部里的共产党员张维宇、陈仲元,李荫轩、苏乐尧、韩旭楼等,一律奉命退出。韩旭楼退出后无职业,回家闲居,染上了吸毒恶习,革命意志逐渐衰退,不再参与党的活动,并与赵玺珍断绝了关系。玺珍失掉了与组织的联系,一度感到空虚和彷徨。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他参加革命的决心,像一个迷途的孩子,他虽然有着孤独和痛苦,但是他始终没丧失过找到母亲的信心。
他知道,中国革命的先驱,共产党人李大钊就是乐亭县人,虽然那时导师已经逝世,可在他的家乡,一定还有冀东党的早期领导人在活动。于是他说服了父母,毅然离家出走,通过同事关系,在乐亭县城关驻进了“力奉车行”,这车行是本县东葛庄资本家徐印荣的买卖。徐看中了玺珍的技术,留他在车行当了师傅。他一面在这里干活,一面广泛结交社会,一心想找到党组织,果然没有多久,他就和当时中共乐亭县委书记李会昌同志取得了联系,并在李会昌的介绍下,于一九三三年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乐亭县委组织部长。在此期间,他还与李运昌同志相识并多次秘密接触。像一叶在海上飘泊的小舟,终于看到了航标,玺珍同志投身到了党的怀抱,并一个普通的手工业工人逐渐成长为地方党的早期领导干部。这使他无比振奋,从此他更加努力工作,夜以继日投入到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工作中去。为了摆脱资本家的监视,便于开展活动,他和几个同志凑了四千元钱在乐亭县城东关,单独开起一家车子铺,取名“亚东车行”。这里便成了当时乐亭县委的临时活动机关:许多革命同志在这里吃住,许多会议在这里召开。
李葆华同志也曾多次来到这个车子铺,与玺珍谈过话,亲自给他布置过任务。
由于同志们在车行来往频繁,使这里的目标越来越大,一年左右的时间,“亚东车行”不得不关门停业了。之后,玺珍按着上级指示返回了小集、曾家湾、司各庄一带,从事发动群众和建党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这一地区数十名有志之士,经他发展加入共产党。使这一带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李运昌、李葆华同志曾先后到这一带来,并在宋家营郑洪勋(当时是共产党员)家里召开过两次重要会议。李运昌为了解情况,给玺珍布置任务,还与玺珍同住在玺珍家的东厢房里,他们彻夜不眠,商谈着发展党组织的革命大业。
按着上级指示,赵玺珍领导群众先后捣毁了日籍、朝鲜浪人在小集、曾家湾开设的白面馆,有力地控制了这一带吸毒贩毒的不法活动。并通过关系,从天津自费购进了一些进步刊物和书籍,推荐给青年群众阅读,对扭转社会风气宣传进步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工作中,他肯于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公而忘私、忠心耿耿,尽管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他却可以不顾家里的经济损失,全身心地投入革命,这期间,他的妻子和孩子先后夭亡,家里人多次劝他另娶,可是,为了革命,他始终没有再结婚,他把个人的一切,全都奉献给了自己长期追求而且为之奋斗的壮丽事业。
二、考验
他出色的工作和卓著的成绩,赢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拥戴。一九三五年,他被任命为中共京东特委组织部长。是年九月,京东特委在滦县高各庄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决定了恢复和发展党组织问题,会上进行明确分工:李运昌负资铁路沿线,赵玺珍负责唐山;王平路负贵路北;丁振军负责路南。会后,赵玺珍进驻了唐山市区,住在煤矿工人白贵宾家里(白是赵玺珍同乡),公开身份为唐山工商日报的外勤记者。
他以记者为职业掩护,白天外出四处奔走,晚上,挂起窗帘,一直工作到深夜,有时还要通宵达旦。在他独身居住的这间低矮的小屋里,不知有多少宣言、传单、情报在这里草成,也不知有多少上级指示、文件在这里转抄、复印。工人白师傅一家,深知他干的是大事业,只在暗中帮助他巡风嘹哨,知道他工作吃不好、睡不好,有时夜深了,总要悄悄地送些吃食给他,为了工作的安全,并且不连累白师傅家,他在这里的住址,从不对外人讲,而且也从不把外人带到这里来。新立街福顺理发店,是他与同志们的联络点,这个店里有他亲自发展的两个党员,特委交通员王明德问志,就是在理发店与赵玺珍联系,多次在这里与他接头,取走文件交给驻在古冶大东书局的特委机关。
一九三六年初,特委改组,赵玺珍担任了特委巡视员。他不计个人名利,不计职位高低,依然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着。他仍以唐山为落脚点,化名“余”,不辞辛苦,经常奔走于遵化、丰润、滦县的广大农村和唐山矿区,了解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和群众抗日斗争活动。是年二月,他来到丰润县爽坨完小找苏林燕同志,在这里见到了当时的县委书记李一夫同志。因为玺珍是当地人,对这一带情况较熟,立即与李一夫详细商议了这一带开展工作问题,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问题颇有见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并当即将研究结果,由李一夫起草了一份给特委的书面报告,交玺珍同志带回特委。一九三六年九月某日凌晨,赵玺珍同志结束了-夜的紧张工作,刚刚入睡。一群荷枪实弹的日木宪兵便将他在白家的住处包围起来,不由分说,给他带上手铐,拖上了囚车。
为什么会突然遭到逮捕呢?他冷静地考虑着,却始终得不出答案。眨眼工夫,囚车已来到日本宪兵队。他下了车,从容不迫走进审讯室。首先拿出记者身份证,向敌人提出抗议,可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审讯他的是一个日本少佐和一个姓金的翻译,起初他们让玺珍交待罪行。玺珍镇定自若,拒不承认自己犯法。金翻译只好拉开抽屉,拿出了一大叠红绿传单, 最后又抽出了一份传单底稿,狞笑着问:“这是谁的手笔 ?”
玺珍一看,不觉顿时一惊,晃然大悟。原来是郑洪勋叛变了。随即立刻浮现出几天前的情景:郑洪勋是玺珍的同乡(宋家营郑庄子人),原在丰润县委做过共青团的工作,京东的党组织遭到破坏以后,他经不起残酷环境的考验,渐渐的惰落了,并且染上了抽大烟、扎吗啡的嗜好。因手头没钱,时常找玺珍要钱。就在几天前,他又米唐山找玺珍,在谈话中,他有些渺茫地问玺珍:“ 革命到啥时候才能成功?”玺珍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胜利就在明天 !”匆忙中,玺珍并未及时察觉郑的情绪反常,反而将一份题名<唤起工农,.一致抗日>的传单底稿交给了他,让他刻印出去。谁料,自己竟然被他出卖了。
看者面前摆着自己的手迹,玺珍反倒镇定下来,他知道,郑洪勋只和自己单线联系,别人他不知道,白家这个住址只有他一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再到这儿来。只要自己不妥协,敌人是不会捞到更多的东西。于是,他坦然地承认到:“这底稿是我写的” 。
金翻译一见他招认并又假惺惺地间:“那个姓郑的哪去了?”
玺珍一语中的:“这你们比我更清楚。”“交待你的同党!”
“我是个新闻记者,没有什么同党,我只不过是针对目前时局,写了这些传单,发表了个人见解,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甘心当亡国奴呢?更有谁想充当侵賂者的走狗呢?”
“什么,你还敢骂人?”金翻译脑羞成怒,咆哮看,“来人哪!把他拉下去给我打。”
一连十几天,严刑逼供,吊打非刑,宪兵队用尽种种节数,玺珍同志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敌人没能从他嘴里得到一个字。无奈只好将他押解到天津日本领事馆。
一个“中国通”审讯了玺珍。他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说:“你是个有才华的青年,我们很器重你,你要想作官,我们委以重任,你可以把你父母接到领事馆,这里给你一幢洋房子,高门显贵,光宗耀租,你何乐而不为……”。
玺珍义正词严地回绝说:“ 我可没有那福份,金钱是买不走一个人的信仰的。”
“哎呀!你何必死心塌地信仰共产主义呢?大东亚共荣会把你们引向极乐世界。”
“共产主义才是劳苦大众的天堂!”
“中国通”黔驴技穷,接下来父是儿番严刑拷打,却都是枉费了心机。最后,只好又将他的案子移交了警察局,警方依据《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判处赵玺珍有期徒刑五年,押进了天津小西关监狱。
敌人的酷刑折磨和狱中的非人生活,搞垮了玺珍的身体,刑伤溃烂,全身浮肿,没有多久就把一个壮实的小伙了摧残得形若枯稿了。多亏了他族中的一个曾祖父赵连华,当时在天津聚合栈驻买卖,时常给他送些药品和新鲜蔬菜,京东党组织得到了赵玺珍的准确消息后,也责成抗日游击队长高小安搞了一些钱,托人送到天津狱中。嘱咐玺珍好生调养,保重身体。这样,他的身体逐渐有所好转。在狱中,他在整天罚做苦役的残酷环境中,心中还时常惦记着家乡的党组织,为了搞清底数,他写信让赵连华来狱中会面,见了赵连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黄豆的行情怎样 ?”赵连华知道,他指的是共产党八路军,于是告诉他说:“行情很不错,依然是老价钱:而且还看长!”憔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他知道党和军队正在发展壮大时,真是由衷感到高兴啊。
一九四零年一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发布特赦,令玺珍提前-年零八个月获释出狱了。赵连华将他接到了自己的下处。看着他瘦弱的身体,想到他吃了这么多苦,就心痛的劝说他:“玺珍哪, 看看你成了什么样子啦,我看你就別回去了,你会手艺,凭我在天津的关系,给你谋上个差事总不成问题的,不然咱们就开车子铺,何必再去找苦吃!”
玺珍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他说:“您的好意我领了,但我这个人的脾气您也是知道的,只要认准了的道路,就非一直走到底不可,我必须回去,一定得找到组织。”
玺珍同志一心干革命的意志是不可改变的,他不贪图大城市的安逸,只在天津住了几天,稍事休息后,便扮成商人,急不可待回到了家乡。
三、归队
赵玺珍同志回到家乡以后,因为身体过于虚弱,只好暂时在家里养息。但是,他时刻没有忘掉寻找党组织,时刻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回到小集时间不长,唐山日本宪兵队的滕田梅吉,就派人把他请了去,许以高官厚录,要求他为日本人干事,为达到转化他的目的,还给了他几份《大东亚》杂志,而玺珍当场就断然拒绝了,他说:“书我是可以看看, 但我这脑筋恐怕一时是转不过来的,你们的差事,我也干不了,更不需要钱。”
玺珍的脑子装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使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点是滕田梅吉永远也理解不了的。从唐山回来,玺珍仍然在家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为唤起民众的觉悟,日夜年奔走着,他首先在赵庄说服赵姓家族的老少,在四一年清明节,将族中二十亩祭田地及坟中古树,全部卖掉,用这钱召集全赵姓老幼吃了三天伙饭,余款分掉,并一致公允,从今以后,赵家再也不叙家谱了,用他的话说;“将来要实现共产主义,家族是不起作用的,这个头儿我们赵家带了。”这一壮举,当时在小集一带影响很大。
小集的伪警察所警长李彦春,依仗职权,横行千里,无恶不作,是年秋,他支使伪警察“胡闹儿”,到赵庄摧粮要款,百姓稍有怠慢,胡闹就拳打脚踢。时刻关心人民样众疾苦的赵玺珍,目睹伪警人员的胡作非为,十分愤慨,当即上前评理,胡闹根本没把身体瘦弱的玺珍放在眼中,不由分说,又扬手朝玺珍打来,玺珍憤怒已极,使出自己的武功,狠狠地痛打了胡闹。警长李彦春闻讯赶到,当场速捕了赵玺珍,并抄了他的家。因玺珍对他们早有戒备,家里除抄到几本《大东亚》杂志外,敌人一无所获,但他们仍以“共党作乱”为名对玺珍施加酷刑,拘押在警察所,后经乡亲们出保才得以获释。
此事后,玺珍更加迫不及待地找到党组织,他深知,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投身革命,跟着共产党赶侵略者,推翻旧政权。他了解到,唐山矿的工人运动搞得红火,断定那里必定有党组织领导。于是,在一九四一年夏天,他通过某种关系到了开滦杨潘公司度灯房做工。在那里,他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职责,经常深入工人群众,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曾在中秋节工人聚餐时,做过长达四个小时的讲演,他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讲到了共产党的使命,以及将来的社会前途,他的讲演引人人胜,绘声绘色,在场工人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九四二年春,李运昌同志得知玺珍在唐山工作的情况,派人将他带到解放区与李运昌等冀东党的负贵人见了面。赵玺珍终于又回到了党的怀抱中。领导同志对他的狱中表现及出狱后的工作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他革命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李运昌同志当即将他介绍给负责路南工作的丁振军同志。从此,玺珍就在路南投入了新的战斗。
为了支援解放区兵工厂,他动负父母将家中的铁匠炉、台钳、摇臂钻、锉刀等全套铁匠工具,全部贡献出来,由迁滦丰二总区区长黄介如经手接收,装了整整两马车,并将全家人迁到解放区,动员全家人及亲属,一齐投入了修造武器的工作,这种彻底革命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赞誉。
四、献身
一九四四年春,赵玺珍同志化名林辰,来到路南滦卢县八区,领导上考虑他的身体尚未彻底恢复,就让他一方面恢复身体,熟悉情况, 一方面做些社会调查,他和八区区长刘正舟同志一起,从纪各庄开始,一共搞了十几个村子。他每到一处从早到晚访问、座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并主动配合抗日政府解决了一些各地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他忘却了领导上交给他的恢复身体的任务,一个心眼地忘我地工作着,给当时我抗日政府的同志做出了榜样,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是年七月,林辰同志奉调去路南政治学校学习,在这里他再一次受到了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他学习刻苦、认真,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九四五年初,赵玺珍被任命为丰滦工委农会主任,返回今滦南一带活动。
三月二十五日初,日寇垂死挣扎,纠集大批伪军对我路南解放区大扫荡,一伙伪满州队突然包围了滦南县、周各庄和蔡各庄,赵玺珍当时正在村里,因有汉奸告密,说有一八路军身带枪支,隐藏在群众中,敌人就把两村群众全部赶到两庄之间的空地上,首先耀武扬威地喝令那个八路赶快站出来,随后,又让乡亲们交出来,否则将把所有的人一齐处死,可是乡亲们明知玺珍就在其中,硬是谁也不说,舍出性命来保护自己的同志,敌人一见阴谋未能得逞,便又使出一计,他们让所有的人一个个脱光衣服,接受检查后站到另一边去,谁敢不从,就要开枪。
乡亲们面对凶残的敌人,怒目相视,谁也没有动,鬼子气急败坏,就从人群中拉出了一个姑娘,用枪顶住她的胸膛,硬逼她当众脱光衣服,姑娘高昂着头视死如归。玺珍同志眼见敌人惨无人道的蹂躏阶级姐妹,怒火中烧,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个鱼跃从人群中跳出,飞起一脚将那鬼子踢倒,随后,亮出手枪,扣动板机,那鬼子当场毙命。然后,他一面高喊着:“乡亲们,赶紧突围呀!”一面又向其它敌人射击,一连打倒了几个伪军。但是,他知道,眼前这么多敌人,他单枪匹马是难以突出重围的,便将枪膛里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他面对着疯狂的“野兽”,正气凛然,从容不迫地朝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人民的好儿子,优秀共产党员赵玺珍同志壮烈牺牲,时年四十二岁。
一九四六年春,丰南办事处一区为缅怀先烈,在小集召开了十数村群众参加的追悼会。当玺珍同志的灵柩由滦南运回时,周、蔡两庄群众,泪流满而泣不成声,奏着哀乐将灵车送了六、七里远,一区的乡亲们更是悲病欲绝,工、青、妇各界都献了挽联,人们沉痛悼念这位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之后,将烈士的忠骨葬于赵庄村西,解放后移到冀东烈士陵园。
赵玺珍烈土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